队文化抓管理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在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如何结合盐业企业文化再造,促进盐业企业团队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对变革中的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队文化抓管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队文化抓管理分析论文 篇1:

从高校文化建设中感悟管理的真谛

摘要:推进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给高校管理者带来许多思考。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高校管理的主体亦是人,但是文化建设不等同于高校管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官僚文化色彩浓厚、思想认识片面、功利意识突出、娱乐化倾向明显。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是:校园文化建设要养成学术自由的风气,要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要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本文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辨析、思考、归纳,提出高校管理的真谛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文化;管理

党的十七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作为高校,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大有作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不仅要深刻地理解、全面地认识、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字字句句,而且必须弄清高校组织的文化内涵、消除高校文化认识的误区、梳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理性思考的管理之道,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感悟管理、把握管理本质。

一、再谈认识: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建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系统建设高校这个组织的文化,全面提升高校的文化竞争力,对于增强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文化被称为市场经济中第二支“看不见的手”。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高校文化对提高高校整体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导经济形态,很多专家认为,组织核心竞争力包含经济力、政治力和文化力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力则是组织竞争力的核心。

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所在,是高校管理的精神支柱。高校肩负倡导、研究、阐释、传承、奉行和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神圣使命。在一定意义上说,高校管理是高层次、高水准、高境界的文化管理。

二、厘清概念:认识组织文化三层的要义

高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组织产生之日起就随之形成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一般分为物质层(或器物层、表层,展示为校园设计、建筑风格等)、制度层(或行为层、里层,体现在模式、方式、规范与制度等)和精神层(或理念层、核心,集中在远景、哲学、价值观等)。

显而易见,制度只是文化不同层面的事务。一方面,“文化乃制度之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作为整个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度的形成与制定必然会体现出文化的影响。其二,制度它要发挥作用,必须符合文化或是文化的发展趋势。制度总是要根据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来运用的,并最终按照人们所理解的方式来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的积累就是文化。认知这一点,有利于我们看到管理制度对组织的作用是有限的,高校管理必须抓住最能影响组织运行的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来制定制度。

高校内部管理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制度创新,而且需要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来支撑,制度创新不仅需要有形的的物质作为基础,而且需要核心的意识作为基础。搞好高校内部管理,必须整体把握高校组织文化的内涵,在整体把握中科学地分解高校组织文化的要素,在科学分解组织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推进有机的整合,才能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性。

三、消除误区:推进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人本管理

文化早已成为方方面面时髦的热门话题。在高校,许多专家积极推介、下功夫研究,一些领导者也积极探索实践,并积累了通过提升高校文化竞争力,进而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但是,关于高校的组织文化,仍存在许许多多的认识误区,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感知到这样四种观点,即绝对的观点、中庸的观点、狭隘的观点、急躁的观点。

绝对的观点,即对高校文化的认识走向极端:一种是夸大高校文化对组织生存发展的作用,认为是万能的,可以取代日常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把办学成功与否都归结为高校文化所使然;另一种是绝对的排斥观点,不承认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高校文化是虚无缥缈的软功夫,把精力、财力用在高校文化建设上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中庸的观点,即对高校文化建设在发展中的作用模棱两可,既不完全地认同,也不明确地排斥。认为高校文化建设是慢功夫,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精力、有财力、有时间,可以抓一抓,否则就缓缓手。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文化建设处于停停打打、忽冷忽热的状态。

狭隘的观点,即将高校文化等同于敲锣打鼓、唱歌跳舞等一般性的文体娱乐活动,将建设高校文化理解为组织秧歌队、开展歌咏比赛、搞体育运动会、投资文化设施等等。

急躁的观点,即在文化建设中犯急性病。有些人承认高校文化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认为高校到了马上抓、非下大力气狠抓的紧逼期。似乎今天的高校文化建设上不去,明天早上高校就会混乱。

四、梳理辨析:促进高校管理走向文化建设

高校管理需要文化支撑,必然受到文化的制约,管理主体和客体的文化状况是选择高校管理模式的关键因素。高校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选择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无论是高校的管理者(即管理主体),还是被管理者(即管理客体)的高校师生,由于各自自身文化传承的差异性,形成思维差异、对管理理念和措施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的差异、对管理模式选择和执行的差异。因此,高校管理必然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的实践,它要受到高校文化本身的制约和影响,要适应整个高校文化的价值取向。

高校管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创新需要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需要通过管理来加以实践和巩固。高校管理本身包含着并渗透着文化的内涵。管理理念是高校管理的灵魂和精髓,其本身就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而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的选择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高校管理实践中,通过对管理经验、教训,管理理念、感悟等的总结和提炼,还衍生出丰富的管理文化,丰富了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制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比较强的约束力对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成果是一种重要的支撑与保证;而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表达。但是,高效运行中无论是制度落实还是制度创新所依托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文化必然渗透于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影响管理运行的时效性。

高校管理与文化建设相互影响,高校管理应加强调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主体性,强调个体的价值和高校自身的价值追求,强化个体价值,应构建个人价值与组织命运相结合的管理。高校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的,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把人作为高校最为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

五、理性思考:管理的真谛在于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

高校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展高校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环节切入,实现重点突破。对于高校来说,当前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第一,提炼并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高校的具体内容,增强高校人实践意识与能动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关键在于提炼出符合实际、科学管用的核心价值观,并使之被高校内部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是高校文化建设第一位的工作。

第二,以打造和谐校园为重点,培育文明风尚,形成人际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高校文化的综合体现,高校是和谐文化传承的殿堂。各个高校重点要从三个方面打造和谐校园的形象:一是通过开展“精品工程、满意服务”活动、“安全文明、优质工程创建”活动,提供优质管理、优质教育、优质服务,锻造高校的品牌;二是加大对外展示高校形象的力度,通过借助主流媒体、制作外宣品等,系统展示高校品牌、重大业绩、重点工程、重要活动等,宣传核心价值观、高校精神、办学理念、道德准则,全方位塑造高校的全视角形象;三是要进一步规范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提炼培育理念识别系统、规范行为识别系统。

第三,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宗旨,兼容并蓄,建设人人共有精神家园的高校。高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促使人人持续学习、终身学习,采取各种措施,制订系统的鼓励学习的制度,共同营造一种为弘扬中国文化而努力学习的氛围。引导师生特别是高校管理者珍视祖国优秀的文化,构建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高校文化。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开展素质工程活动,抓住重点,提升岗位技术素质和办学整体素质。推进素质工程建设,分阶段制订相应的培训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务求见到实效。

第四,构建有效载体,做好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增强文化创新发展高校的活力。发挥报刊、电视等高校媒体和科技宫、体育馆、图书馆、校史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传播高校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推介高校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挥业余合唱团、管乐团等群众性协会和组织的作用,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陶冶高校人的情操;结合高校办学与管理实际,特别是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内容为核心,开展各种创优活动,使高校核心价值观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得以弘扬。

第五,围绕高校人开展文化建设,整合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实现高校长寿、基业常青。以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为主题,持续不断地宣传贯彻高校精神,引导师生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坚定发展信心。选树、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感召师生。要把高校文化建设与战略目标实施相融合、与内部管理相融合。注重形成高校文化建设的自有性、原创性、独特性,促使高校人人能够识好、记好、用好、传播好高校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管理文化。

主要参考:

[1]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

[2]郑树山.高校管理者肩负引领和谐文化建设重任.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12日

[3]贾春峰.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南方日报,2007、1、25

[4]前云福.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现代教育, 2005,(12)

[5]中国文化网、文化传播网的相关文章

作者:单士睿 黄慧蕾 刘付松

队文化抓管理分析论文 篇2:

盐业企业文化再造探析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在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如何结合盐业企业文化再造,促进盐业企业团队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对变革中的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盐业企业;文化再造;团队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加严峻的今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国内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变革才能在竞争中争取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变革中,对于转型中的盐业企业来说,怎样运用企业文化来推进企业管理变革,再造高效能的企业团队,已成为历史悠久的盐业企业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精髓。对高绩效团队进行适应飞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变化的再造,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这支队伍的所有成员趋向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有着相近或类似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它的职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职工为自己的信仰而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体现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共同文化理念的行为模式,使企业上下团结共进,众志成城。这种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集体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企业文化再造的深刻内涵。

在这种团队再造过程中,盐业企业通过运用企业文化再造来倡导新的价值理念,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构建新的企业制度,塑造新的企业形象,凝聚和激励企业员工,建立新的企业目标,在实现团队再造的同时实现企业文化的再造,是问题的关键。

一、基于盐业企业认知理念的文化再造

对于盐业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既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又有盐业行业特征和企业个性,融员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生活情趣、职工技能为一体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企业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生命,任何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理念。在再造过程中,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注入新的理念。没有新的文化理念,就没有变革思维,就没有变革行动,也就不会有变革的成功,更不会有坚强的团队。比如:张裕集团公司有一个“四不动”的说法,即历史上传下来的原料、工艺、品种和包装不能动,谁动了谁就是张裕的罪人。这种“吃老本”的观念,使张裕饱受重创。公司决策层从转变观念人手,果断调整了经营战略,实行了三个转变:一是企业的一切环节为着市场转;二是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决定价格;三是依靠创新品种主宰市场,将企业的精干人员组成营销团队,分配政策向其倾斜,很快走上了一条“盯着市场干,围着市场转”,以营销带动品牌创新的振兴之路。因此,只有文化理念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团队精神就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员工体现企业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在企业发展目标正确的指引下,建立一套大家都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套核心价值观,可以让员工认识到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造性劳动中。

二、基于盐业企业制度构建的文化再造

当前,盐业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并成为省、市、县各级盐业部门探讨的热门话题。如何建设先进的、优秀的盐业企业文化成为有识之士的理性思考。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法宝。现实的管理中,我们往往重视制度管理,当然制度建设是最直接,也是见效最显著的一种手段。但企业理念变革是企业管理变革的先导,在企业体制和机制进行变革的时候,企业制度文化必须随着新的企业制度的构建而变革,并同时发挥其促进作用。成功企业皆有相似之处,失败企业各有各的不同,在盐业企业再造变革中,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完善的法人治理,使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的有效结合,员工自我约束和外在制度约束的有效结合尤为重要。企业管理制度受制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影响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可以相互转化。在盐业企业团队再造的过程中,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盐业企业的制度文化也要相应进行重建或再造。

三、基于盐业企业行为方式的文化再造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显而易见的。那些有助于激励企业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协调员工行为方式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战略和行为方式进行有效变革,从而推动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不断增长。”在基层盐业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借鉴和吸收本系统及其他行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以弥补自身企业在某些方面的欠缺或不足,确保基层盐业企业文化建设与盐业系统总体目标合拍。强化考核,注重实效。食盐专营,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是一种经营行为,又是一种政治任务。量化考核中,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基层盐业企业核心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各科室负责人的绩效挂钩,加大量化考核比例,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盐业企业文化考核虚化问题。此外、在企业团队再造的时候,企业文化中的盐业企业行为方式也需要进行文化再造。这是因为一:企业文化变革成功有赖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倡导和推动,但中下层企业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变革,并借助于领导的个人管理和技巧,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指导,帮助员工更快地认同并接受新的行为方式。企业管理变革与文化变革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二:在确立了企业明确的新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后,企业的行为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分析盐业企业现状、发展、优劣势、风险机遇之后,会正确作出这种调整,并使团队成员得到共识。三:对目标持之以恒的追求。人都是趋于自满的,对企业目标的不间断追求则是防止员工安于现状的最好办法。管理者必须指导他的员工采取正确的方式继续努力,直至达到目标。四:创造一个更开放和透明的工作环境。80%的企业问题都与沟通不畅有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管理者的意见得不到积极的响应,同时,员工也缺乏一个讨论他们想法、建议和观点的途径,从而容易滋生他们不满的情绪。因此,一个开放的环境可以使员工自由分享信息和知识,这无疑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总的说来,企业的行为方式的文化再造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盐业企业内外环境及多种因素的变化采取合适的企业行为方式,并要充分考虑盐业企业战略、结构、制度、共同价值观、技能,人员和作风及与其他行业的差异等因素。西安杨森公司将其文化分为上位、中位、下位文化,分别制定不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打造的销售团队成为高素质、高效率的优秀团队,使企业在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就是这种再造的良

好结果。盐业企业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贯彻落实食盐专营政策。首先要强化全员参与意识,认真履行保障合格碘盐供给,消除碘缺乏危害的职责,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确保上级各项制度不折不扣的落实。其次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业务考核奖惩制度,实现制度建设系统化、岗位设置科学化、档案管理标准化。

四、基于盐业企业形象塑造的文化再造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是企业哲学、价值观、精神、道德等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塑造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在于由内到外、由里及表、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也会使这种外显形态需要再造,以适应企业发展目标的需要。塑造企业形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种文化再造要从树立企业目标、确立企业价值观、规范道德行为、重视技术开发、引进培养人才、科学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扎扎实实地下功夫。导入CIS战略,强化企业形象,(CIS即企业识别形象,它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三部分)实施品牌战略,是提升盐业企业社会形象,构建健康良好的盐业企业文化战略,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明确的市场地位的有效途径。

(1)提升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代表着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盐业企业应强力树立起品牌概念,全力推进“加碘盐步人千家万户”的导向战略,提高品牌知名度,落实好食盐专营政策,确保碘盐的普及供应,保障消费者吃上放心合格的碘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选择有效载体,充分展示盐业形象。一方面是有形载体,包括我们盐业企业统一的网点外观、统一的形象标准、员工仪表、新产品、内部刊物等既有别于其他行业又能给客户以强烈视觉冲击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是无形载体,包括我们行业的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先进典型推广及良好的社会形象等能在公众心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公众对我们的企业及产品认同的行为活动。

(3)创新经营理念,向管理要效益。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基层盐业企业要创新首先要解决好员工的观念创新问题,只有观念创新,才能摒弃多年来由于政策保护滋生的“优越感”,才能实现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才能提升基层盐业的整体形象。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向创新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市场,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经济环境和消费趋向的变化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盐业企业形象必然存在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同时,企业形象是非常容易变化的,企业的任何不良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不过这种再造,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企业形象的文化再造,对于内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内部凝聚力的强化,具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企业内部团结,激发企业内部力量,塑造企业内在形象的柔性魅力和柔性威力,是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

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在市场上,企业形象表现为企业品牌。盐业企业形象本质上是“盐业人”的形象。树立企业形象要从再造“盐业人”入手,优秀企业文化最终都会通过“盐业人”表现出来。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盐业企业的品牌价值,并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无疑也是盐业企业形象文化再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盐业企业文化再造促进盐业企业团队创新

企业文化的再造需要培养个人和团队新的能力,或对现有的个人和团队能力进行调整,从而鼓励人人参与变革,培育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合作意识。盐业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采取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战略时。企业文化就需要向鼓励员工创新、打破常规方面变革。为了实现变革,就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团队再造,来提高个人和团队整体能力。此外,在盐业文化再造过程中,为了确保员工行为与企业文化相符合,需要设定能体现盐业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绩效指标体系和完整的奖励机制,而且应充分注重公平和客观。促进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扭转员工自满情绪,鼓励积极行为。同时通过具有竞争性奖励措施,有效避免人才流失。必须建立健全盐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盐产品经营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盐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而促进和推动盐业企业团队创新战略目标的达成。企业文化成功再造能为企业管理变革起到润滑剂作用。员工转变了原有的理念、态度,行为会转到企业倡导的方向。随着个人和团队能力的提高,个人理想愿望与组织目标趋向一致。通过盐业企业文化向目标导向、资源共享、效率优先的成功转变,可以推动管理沟通和信息及时共享,从而加强盐业经营业务流程中各因素问的联系,达到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并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文化再造还能起到对盐业企业组织构建、运作流程,管理制度包括绩效管理的调整的作用,通过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二者结合,真正提高盐业企业竞争能力。

团队创新和企业文化再造是相辅相成的,在企业设定新的发展目标之时,团队创新和企业文化再造同步进行,可以很好地实现共赢。在此基础上,配以领导艺术、公平激励机制、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奖励与表彰、政策的延续性等系列要素的充实,盐业企业的团队精神与盐业企业凝聚力必然得到弘扬和巩固,盐业企业的潜在创造力就能很好发挥,企业的整体目标就能顺利地实现。

责任编辑 尉艳芝

作者:邓 红 谭 征

队文化抓管理分析论文 篇3:

以党建文化管理工程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2013年,延长石油成功跨入世界企业500强,实现了几代石油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油田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特大雨灾的严重冲击,面对长期积累矛盾问题的集中凸显,面对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日趋多元化,公司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取得了产量硬稳定、效益向好转、员工得实惠的良好业绩。

一、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奠定转型发展基础

过去一年里,我们抓谋划,调思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订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党建文化管理工程”为统领,稳产增效、内涵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认同。我们抓生产,保任务。面对前期任务被动、后期炼厂抢修,尤其是特大自然灾害影响32万吨产量的危急情况,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打赢了夺油保产攻坚战,这是对集团和地方鼎力支持的最好回报。我们抓整治,保顺畅。针对管理层次偏多,运行不够顺畅等情况,优化运行机制,简化管理程序,扩大基层权限,畅通诉访渠道,解决遗留问题,加强内外协调,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了扭亏为盈、用工总量负增长等成效。我们抓安全,保民生。投资6亿元实施了三大安全工程,重启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合同制员工和派遣工收入分别增长8.14%、15.56%;在建职工住宅4242套,2810户喜迁新居;315名派遣工转为合同制员工,还有2000多人即将转录,努力做到顺民意、聚民力、促民生。这些都为油田内涵式发展的坚实起步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践基础、环境基础和群众基础。

回顾2013年,我们不仅逆势反转,完成了全年任务,实现了规模上产向长期稳产的转折;而且着眼长远,从调整、规范、整顿入手,做了大量铺垫性工作,成为油田发展的拐点,彰显了延长油田的强大生命力。实践证明,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公司领导正确有方,延安、榆林两市支持全面到位,各级党组织和班子执行坚定有力,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先进模范作用发挥充分,这是我们取得较好成绩的根本保证。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发展的目标是千万吨稳产20年以上、再建百年油田。发展方向是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支撑载体是“党建文化管理工程”。总体定位是按照集团“稳中有为、提质增效”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激发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源的活力,全力稳定产量、提升质量、强基固本、增加效益,实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整体升级,完成由外延式增量向内涵式增值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新一轮更大发展蓄势奠基。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符合油田自身发展形势和油田开发自然规律,符合集团“稳油、增气、扩化”战略,符合地方经济长远发展利益,更有利于油田长足健康发展。这既是一个持续稳产期,也是一个转型升级期,更是一个战略机遇期。我们有油田百年发展的积淀、千万吨规模的持续稳产做支撑,我们提质增效、技术攻关、管理创新、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就有了精神上的引领、物质上的保证和时间上的支持。反过来,这些方面有了质的发展,油田必将迎来新一轮健康发展期。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新的背景条件下,推进内涵式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全体员工进一步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统筹处理不同关系,积极稳妥有效应对。

1.模式与改革的挑战。百年油田发展至今,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些固有模式。比如,高度计划和集权管理,在重组融合与规模发展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发展的转型,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程序繁杂、上下“博弈”等问题,对基层活力和创造力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再比如,历史形成的一县一厂或多厂格局,使资源难以优化配置、用工总量刚性增长、重复投资建设较多、规模效益难以发挥,成为体制上制约油田效益的主要问题。

2.稳产与效益的挑战。效益是内涵发展的核心,又必须有稳定的产量做保证。目前已探明储量全部动用,资源拓展潜力有限,保持储采平衡困难;西部支撑力减弱,南部快速上产乏力,东部逐年降产,实现稳产增效更为不易;成熟工艺落实不到位,接替技术尚未突破,科技贡献率提高困难。同时,受开采对象变差,刚性成本上涨影响,产能投资仍在增长。随着油水井增加、生产战线延伸,操作成本和管理费用大幅增长,效益空间越来越小。

3.效益与质量的挑战。多年持续规模上产,致使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腐蚀老化、安全环保硬件质量不高,历史欠账亟需填补;作业质量、监督管理和验证考核体系不够健全,质量创效能力严重不足。

4.能力与需求的挑战。稳产是为了提升质量和效益,但同时也会暴露和带来很多问题,而且稳产的难度大于上产。目前,我们的干部员工、管理和技术人员普遍适应了规模上产,对转型发展在思想上、意识上、能力上和技术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性,而转型后的发展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会更高更严。这对各级班子、对干部员工、对油田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来说,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以“党建文化管理工程”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党建文化管理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着油田工作的方方面面,核心是通过关爱员工,提升全员素质,通过呵护油井,提高单井产量。党建是抓手,引领油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文化是动力,带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驱动油田实现由靠人和制度管理向靠文化和制度管理升级的目标;管理则是核心,包括了经营好油田、管理好油田、建设好油田的全部内容。这项工程关乎油田存续,关乎老区发展,关乎员工幸福,能够有力推动油田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明确了目标,确定了道路,才会有正确的前进方向,才会有不可阻挡的奋斗动力,才会有齐心合力的团结局面,才会有坚不可摧的战斗力量。我们坚信,只要实施好“党建文化管理工程”,走好内涵式发展之路,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延长油田发展的空间一定会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三、突出主业,稳产增效,科学经营好油田

资源勘探的重点是突破南部。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可供勘探的面积已经十分有限,中石油、中石化都把南部作为勘探开发的重点。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更加主动超前地在该区域开展工作。一方面,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和部门要从不同层面和业务角度,支持南部勘探开发,尽快出台内部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南部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非常大,突破采油工艺是关键。公司将建立南部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从井位确定、工程设计,到钻井、测井、固井、射孔、压裂、投产,再到油井工艺选定、工作制度、运行参数等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密闭运行,并针对不同区域和油井采用不同工艺和参数。通过这一措施,全面掌握地质状况,验证过去的认识,对比发现问题,研究形成南部勘探开发工艺、参数和模式,为油田战略部署调整提供依据。同时,进一步强化西部深层勘探,着力抓好东部查层捡漏和资源结构优化工作。特别强调一点,油田控制区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单位进入勘探开发天然气,各采油厂守土有责,要全力为集团转型调整提供资源支撑。

油田开发的重点是抓注水见效。通过注水降低1%的自然递减率,相当于当年增产13万吨,可以少打井600口,能够节约近10亿元投资,所以说,注水是推进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三年注水规划”已经完成,注水规模有了一定基础,但整体还比较滞后。前期注水基本是空白,同期注水跟不上步伐,存在“为了注水而注水”现象,甚至还有91座注水站点未投用或运行不畅,注水能力利用率仅53%,注水运行、管理和效果亟待提高。今年,要在油田开发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开展精细注水。重点是对三年注水项目进行“回头望”,对设施建设不到位的,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并加强制度建设、人员补充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全面启用已建成项目,解决好重建设轻管理问题。牢固树立“今天的水就是明天的油,把水量当产量来管,把水质当措施来抓” 的理念,着力发挥注水能力,提高注水量,强化水质处理,建立注水管线清洗和井口水质监测系统,让每个油藏喝上“放心水”;加强剩余油分布研究、油藏精细描述和小层对比,提高注水对应率;强化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狠抓动态监测和井网调整,解决好重规模轻质量问题。研究中心等业务部门和采油厂要建立完善的注水评价体系,总结评估三年注水开发成效与日常注水效果,科学论证不同区域注水适应性和可行性,积极调整注水井网井距,强化分注分采,优化产量、产液和注采结构,促进精细注水,解决重注水轻产出问题,真正发挥注水开发创效能力。

科技创新的重点是“接地气”、铸品牌。所谓“接地气”,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各级研究机构要根据油田需要,明确攻关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要做命题作文,而不是自选课题。当前重点是综合运用现有技术,攻克南部地质研究和采油工艺、西部层内细分重组和精细注水、东部注气和驱油技术,建立以空气泡沫驱、CO2驱、自适应多功能深部调驱等特色技术为中心的核心技术体系,建立以精细压裂、剩余油分布预测、分层注水、水平井开发等关键技术为中心的配套技术系列。所谓“铸品牌”是针对百年开发工艺集成而言的。目前,我们不同程度存在把现有成熟技术坚持不好、应用不到位,片面追求创新的现象,延长油田成了各种新技术的试验场,这就本末倒置了。延长油田能够历经百年发展到千万吨规模,不管是工艺还是技术,必然有其合理性。所以,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必须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下一步,要分区分类对开发水平进行分级综合评价,搞清每个区块当前所处的开发水平;认真梳理、总结、评价和集成勘探开发工艺,着力形成延长油田特色工艺体系,创立国内特低渗透油藏技术品牌。同时,加快化验中心大楼建设,完成化验中心组建,提高油田技术鉴定和管理把关能力。研究中心要逐步承担起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职能,探索形成延长油田地面工程标准化模式,摆脱对外部技术力量的过分倚重。每年按不低于营业收入3%的资金比例,集中攻克重大项目;推行项目课题制,将课题、资金、责任落实到人,切实给技术人员下任务、压担子,并与个人收入和职务挂钩,形成科技创新的内生机制。

勘探、开发和科技是油田实现稳产的保证,更是增效的基础,其年度投资占总投资的80%以上,因此,我们一定要依靠科技创新,集中精力抓好主营业务,不断提高整体保产增效能力。

四、深化改革,强化内控,规范管理好油田

集团公司按照中省精神,在调整体制机制、激发基层活力、提高质量效益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要紧跟发展形势,扎实开展“五项整顿”和“管理提升年”活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管理和绩效考核,严格过程管理和执行力建设,着力提高管理效果和效益。

1.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是优化结构、简政放权、简化程序。油田对集团而言是操作实施主体,对基层而言是宏观管理主体,发挥好两项职能的关键是找准顶层设计与激发基层活力的结合点,也就是如何优化管理、集权分权、简化程序。今年,要在保证地方和员工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探索基层单位整合优化,争取打破影响油田效益的体制障碍。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厘清权责边界,压缩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构建“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责权利体系。今后,公司主要负责对基层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考评,该管的要管到位,该放的要放到位,着重解决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流程复杂、管理重叠问题。加快实施“四定”,方向是将工作的责任、标准、程序乃至考核、绩效、收入夯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创效。

2.基础管理的重点是加快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强化“三基”工作。工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标准或标准执行不到位。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和厂、队、站、班组、岗位标准体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今年要统筹兼顾,选择性开展。一方面,企管部5月底前按部门和业务,排出标准建设目录,并落实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另一方面,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坚决执行一个,并同步开展标准化采油厂、采油队建设试点。数字化建设是我们的短板。必须加快数字化建设。今年,首先要铺路搭桥,把全油田地上、地下、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类数据电子化,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单点登录和资源共享。“三基”工作是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我们在这方面相对比较滞后,今年必须全面启动,全面覆盖,全面提升。

3.强化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保证经营效益。今年集团目标责任考核的重点由产量改为利润,这是集团助推油田转型的重要标志。油田公司对考核办法也做了重大调整,突出效益指标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兼顾重点工作考核,指标设置体现了针对性和差异性。产量是根、利润是本,没有产量就没有利润,所以产量任务必须完,这也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实行差异化管理、分级分类考核;二是优化财务指标考核体系,细化吨油成本和管理费用考核;三是深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扎实开展对标活动,推动计划、预算、对标、考核“四位一体”、同步联动,以全面预算管理倒逼费用管控;四是要落实各单位投资责任,通过建立投资标准,加强设计审核,不该投资的不投资,该投资的投到位;五是关停日产低于40公斤的油井,调整低产低效井工作制度,推广间歇采油和有序泵油,并通过强化定额管理、节支降耗、修旧利废、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努力降低运行费用。停止新增劳务派遣工,合理调配转录派遣工,保持用工总量负增长,切实控制人工成本。

4.不断强化管理控制效力。今年,要通过内部审计、效能监察和日常考核,进一步提高管控力和执行力。首先,成立专项审计组,采取内外结合方式,全面对各厂进行2013年管理审计,积极开展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对固定资产投资、灾后重建项目和生产成本管理等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及时查错、补漏、纠偏。其次,从完善经营管理角度,重点对财务管理、物资采购、生产成本以及管理薄弱、增效潜力大的项目开展效能监察,强化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提高内部管理效能。第三,成立公司考核委员会,承担督查督办和经营考核职能,重点是调研、掌握、反映基层实际,检查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督查督办重点任务,对各单位实行常态化考核,改变过去已成事实、年终考核模式,以阶段性工作成效保证全年预期目标的实现。

五、夯实基础,关爱员工,精心建设好油田

去年的特大自然灾害和一些新闻报道,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油田基础的薄弱、基本建设的滞后、安全环保的不足。形势要求延长油田必须统筹考虑陕北气候变化、环境承载能力和自身不足,不能再一味地因陋就简。要统筹规划,舍得投入,提高标准,重点加强道路、电力、集输站、值班房、一线队站和污水、油泥、岩屑等处理设施建设。安全环保是最大的节约。各单位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安全环保,切实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加强安全巡护和隐患治理,严查“三违”行为,全力保持安全环保平稳态势。

加强民主管理是集中民智民力、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质量效益就掌握在职工手中。我们要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依靠大家的智慧力量,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不断加强民主管理,积极组织职工代表参与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和涉及职工利益事项的研究与实施,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以“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满意”。职工代表是公司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大家要牢记职责,不仅做掌握形势、了解任务的“明白人”,而且做熟悉政策、落实政策的“放心人”,更要当好联系群众、凝聚群众的“贴心人”。对公司决策部署要先学一步,全面把握,层层传递,团结和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为油田发展尽职尽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每一名职工过上幸福、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期盼,更是各级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一是建立员工收入分配增长机制,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上半年完成职工增资工作。二是改善职工住房条件。近五年公司先后建成住宅11203套,但还满足不了需求。下一步,按照集团的整体规划,集中在西安、延安、榆林等中心城市建设住宅基地。三是派遣工是油田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待遇、支持成长。今年的增资幅度要大于合同制员工,建立派遣工工资体系,全面实行工资单列和奖金激励制度,既确保合同制员工待遇,又提升派遣工薪酬。四是在保持单位用工总量不增的前提下,建立内部员工流动机制,这既有利于员工个人成长,也有利于家庭幸福,是“关爱员工”的延伸。五是筹划建设油田培训中心,强化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提升全员职业素质,促进员工成才。六是拓宽三支队伍成长通道,特别注重一线员工成长通道的建立,让他们发展有方向、工作有干劲、生活有奔头;改革薪酬体系,着力体现员工的岗位价值;改进全员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员工向一线和油井流动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家在一线实现人生价值。七是落实员工健康体检、带薪休假等制度,维护员工切身利益。加大宣传引导、形势教育、信访维稳和责任追究力度,让职工群众知道“利在何处、惠从何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倍加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六、党建引领,文化牵动,合力推进内涵式发展

按照省国资委和集团公司部署,油田公司今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司各级党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以聚焦“四风”、解决“四信”、开展“五项整顿”为重点,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努力以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作风转变、效率提升。要认真学习。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抓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点。要查摆问题。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职工提、自己找、领导点、同事帮,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积极整改。针对“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对策和整改方案,集中治理。要建立长效机制。注重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建立起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真正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长期自觉的行动。

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政治保障。我们要持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党建与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发展链上的重要环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干部任用方式,实施竞争性选拔,推进跨单位、跨部门交流,注重从基层一线、艰苦岗位选拔干部,重视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根据党员实际情况,有重点地抓好教育培训和服务管理,促使经营管理岗位上的党员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党员提高创新能力、搞好科技攻关,技能操作岗位上的党员立足工作岗位、争当行家里手,使党员队伍真正成为油田发展的先锋模范。

风清气正是确保事业发展的基础,保持廉洁是党员干部的底线。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廉洁从业事关改革发展、事关家庭幸福和个人前程的高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定力,忠诚履职。各级党委和纪委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纪检监察机构履行职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加大对招投标规范、“小金库”清理、库存积压消化和审计问题整改的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金、资产和资源效益。纪监部门要严格执纪问责,依法、依规、依纪查处腐败分子,坚决让贪者名利尽失、让腐者没有后路,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去年,我们提出并启动了“党建文化管理工程”,通过宣传和讨论,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今年要重点开展实质性工作,着力在深度融合党建、文化和经营上做文章,围绕如何关爱员工、呵护油井,制定实施系统的方案措施,从目标、方法、途径、内容、分工、时限、要求等方面,保证人本文化、油井文化落地生根。特别是要把“呵护油井”落到实处,这也是“关爱员工”的物质基础。油井就像人一样,健康是创效的基础。我们要从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等每个环节关注与呵护油井。重点是建立与油井相关的各类标准,开展为期两年的油井定标、达标创建活动,从地下到地上实行ABC分级分类管理,并与“四定”结合起来,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油井管理责任体系,与党员先锋作用结合起来,与员工成长和收入紧密挂钩,实行责任倒追制度,全力提高油井质量和健康水平。尽快把企业所倡导的理念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实现有机融合,体现在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安全环保、职工民生等各项工作中,切实提升软实力。

千万吨规模稳产20年以上、再建百年油田已经成为全公司的共同愿景。目标激励着我们,责任考验着我们,群众期待着我们。我们要紧紧依靠全体干部职工,锐意改革,拼搏进取,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为延长石油增光添彩!为老区发展多做贡献!

作者:杨悦

上一篇: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物流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