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运作管理论文

2022-04-20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也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之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物流运作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物流运作管理论文 篇1:

谈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摘 要:交通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保持竞争的优势,就必须要摒弃过往的只注重产量,而忽视物资在消耗上的问题。当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在不断增加的时候,就应该考虑降低在成本上的支出,努力控制住不该有的消耗,使得企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提供基础。今天来谈谈物流中的仓储,如果没有一个精细化管理,必然会大幅增加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自身效益会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 仓储物流 运作过程 精细化管理

1 引言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活的,一个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是无法立足于激烈竞争的商业生态链中的,交通运输企业同样如此。如果没有经济收入的最大化,同样会被无情地淘汰。在交通运输企业中,节约成本是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尤其是仓储成本,控制好仓储成本就得有一套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将这种流程细化区分,是企业节约资源的一个有效方法。仓储运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太令人满意,仓储物流的精细化管理也应是每个交通运输企业所要重视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效益低下的运输企业有一个起死回生以及效益增高的一个方法。

2 仓储在运作流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针对相关交通运输企业对仓储物流在运作过程中的问题,调研了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的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找出问题与根源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

2.1 环节不明确,整体的轮廓模糊

在物流倉储中,有许多环节是非常繁琐而复杂的,这些繁琐的环节,都可以通过简化能够得到很便捷又快速地解决,繁琐的环节无形当中增加了各种成本的支出,这些看似较完整的环节,其实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是一种负担,也对工作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1]。相反地,在某些环节中却又相对过于简单化,轻而带过,虽是一蹴而就,但是并无具体的操作步骤,这种看似简化的流程,其实反而会增加了劳动成本,在单位时效内无法达到一定的效率,延长了效益产生的时间。如有些流程只简单地标注收货信息,上架环节就简单带过。以上两个问题都是仓储物流运作流程不可忽视的问题。

2.2 仓储运作流程的执行力差强人意,制度有待完善

在仓储运作流程执行力和制度完善方面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作流程的制度并不完善,无法有效地去通过制度来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执行力。甚至将近全部的交通运输企业反映,仓储运作的涵盖面很小,在这种严峻的挑战之下,交通运输企业的仓储运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3 效率低下以及成本增加无法控制

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就得对其中的运作做一个分析,尤其是对仓储运作流程作一个分析。如果没有对当前的仓储运作流程制定一个制度,那么再好的运输企业都不可能有持续性的发展,它的效益也不可能持续走高,同样的,成本的增加会使企业不堪重负。在仓储运作流程中最基本的一个制度就是堆存成本以及操作成本,如果这两个成本没有加入制度化管理,那对于后期的统计工作也就无法完成,而经过调研发现,有近80%到90%的交通运输企业都没有这个制度控制。

3 仓储运作流程的价值链

提出这个价值链的是一位美国教授,他在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本书中就明确提出来价值链模型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说明一个企业的价值有两点,一个是主,另外一个为辅。如果将这种概念用于交通运输企业的仓储运作流程中时,就是将一个企业的主要活动与辅助活动相互关联起来,从而达到价值的最大化[2]。这里说的主要活动包括各种入库的流程,以及上架,备货,出库等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支持,物品采购等等,只有以主带辅,以辅助主才能构成仓储运作的一个精细流程。

4 仓储运作流程的方法

仓储运作流程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今天主要介绍一个ECRSI方法,这种方法也是仓储运作流程精细化的一部分。它主要的是将上面说的价值链与价值流相互关联的一个过程,具体的就是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若干过程当中,细分为若干个价值活动,再将这些价值活动与业务活动划为等号。从而来分析仓储在运作流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流程或增加一些必要的流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就能够使企业效益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也会看到经济效益的产生。

5 仓储管理的价值体现在顾客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要求

仓储管理存在的价值就是顾客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要求,如果一个企业离开买方市场,那就永远无法产生效益,仓储管理在这当中就能够很好地体现其价值出。因为仓储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这样能够保证客户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得到货源,使得客户所需货物的数量能够得到保证,及时地供货,在这当中,客户的良好体验就是仓储管理的真正价值所在。

6 仓储运作流程管理目标

交通运输企业的仓储运作流程的管理目标其实就是客户,在这当中,即使仓储运作流程再精细,再科学化,如果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或者说客户的体验感不强,超出客户心理预期的成本,都是不合格的仓储运作。当客户在提货过程当中无法准时供应,数量达不到客户要求时,仓储运作都是不合适的[3]。仓储运作的目标是以客户为主要中心,加强自我在处理货物时间的速度上面,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具体的数字参数都要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只要以自身强大的辅助,才能得到客户对自己的评判,这才是仓储运作的最终目标。

7 仓储运作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成本管控

对于交通企业来说,进行成本管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仓储运作过程当中的成本管控最为重要,交通运输企业管控成本有许多方法,但一定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任何以个人主观的判断或利用个人有违科学常理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利用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积极控制成本,有效利用资源,整合资源,使得经济效益有所提升[4]。在管控成本的过程当中,要认清自身的不足之处,抓住自身的薄弱环节,尤其要注意资金流入的环节更要严把关,把好关,使资金的消耗有一个明白帐,对不该消耗的资金坚决予以整改。交通运输企业中的仓储运作还要经常性地检查,甚至是定期检查各项台帐的合理性,以及制度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在执行制度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也应及时适应新要求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在企业的管控成本上面有所成效,否则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仓储管理本身来说就是市场化下的一个产物,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淘汰是迟早的事情。仓储管理只有依托市场,及时把控市场的脉搏,根据市场需求来完成相关的改进建设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另外,有些运输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效应,这样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点,发挥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从而扩大价值链,达到使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也是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当中的一个改进,只有创新才能走一条有竞争力的道路,才能使企业在商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陷入低谷时,要懂得适时改革,摒弃自身的短板,从困难中求得一线生机,这样才能使交通运输企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在仓储运作流程成本管控当中,一定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在成本管控当中,科技力量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管理还是建设都不应离开科学性,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为企业服务,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 仓储物流应注重绿色物流的地位

首先在物流领域,绿色物流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重视绿色物流才能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政府主导且是一项朝阳产业,在绿色物流当中,积极培养高科技人才,使得绿色物流在企业中能够有一个良性发展的势头。

9 结语

交通运输企业当中的仓储运作本文着重讲解了在流程上的一些精细化管理,对当下仓储运作流程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提出了仓储运作的价值所在,管理的目标还有成本管控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的一个精细化流程。但无论怎样,仓储运作的流程精细化首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作自我改革和创新,才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侯琦.浅谈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流程的精细化管理[J].经营者,2019,033(002):49.

[2]刘晨阳,祁航,王鹏.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仓储运作流程精细化管理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v.40;No.286(04):16+62-63.

[3]馬连晔.浅析精细化在仓库管理标准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79.

[4]白玉娥.浅谈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J]. 交通与港航,2020(3).

作者:杨军

企业物流运作管理论文 篇2:

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教学改革探析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也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之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近年来,许多教师努力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导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仿真软件、企业模拟经营的手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由于该课程性质以及教材内容的抽象性,仍然无法摆脱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困境。如何真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能够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具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满足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是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缺乏理性认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更多地倾向单纯的商业教育,不仅因为办公室文职工作的体面与轻松,更是因为服务业领域的创业投资成本低,高职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倾向于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领域,既使是去制造型企业,也是选择人事、财务、销售等工作,很少有愿意去生产管理部门。孰不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产品生产是第三产业的基础,没有对生产与运作方法的理解,单纯的商业思维是缺乏系统性的,既无法做好管理工作,也很难创业成功。高职学生的感性认知是: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就是要去第二产业的工业制造业车间工作,不仅辛苦且收入不高。正是由于这种认知,使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拥有系统思维,在提供符合社会发展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利用系统思维从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方面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或服务业的运作成本,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于没有参观过企业生产,没有看过生产现场,没有进行过生产实习的高职学生来说,企业生产系统和各个方面都是非常抽象的。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理论教学又与企业实际实践相脱节,缺乏直观的感受与体验,不仅使学生难于理解相关理论,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受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进度、生产现场管理等影响,尤其是生产制造领域的校企合作进展非常缓慢,即使有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也很少直接接触企业实际的生产管理过程。因此,大多数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以课堂理论“多媒体+板书”为主,虽然有些院校会辅以仿真软件、企业模拟经营软件,或在课堂中采用案例、项目引导、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使得理论知识缺乏实用性、教学内容缺乏实操性的现象依然存在,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无法提高学生在真实企业的生产与运作能力。

二、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學改革措施

基于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该课程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非常必要,校企深度融合才能使高职学生对于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认识从感性变得理性,才能真正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管理理论的适用领域非常广泛,《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理论也是如此。如果有能力在中型生产型或服务性企业从事生产与运作管理工作的人,一定能够触类旁通地运用其能力在其他规模企业中生存与发展。因此,选择有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需求的中型生产型或服务性企业,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必须走出的第一步。不仅因为中型生产型或服务性企业的规模、设施的完备和企业的稳定性,更因为这些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且具有人才培养所需的物质、设施、师资等基础条件。高职院校要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进行沟通,寻找有人才需求、能够满足人才培养条件,又有人才培养意愿的中型企业,与其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2.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工作,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在选择好企业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工作,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体系是根据企业生产与运作系统寿命周期各阶段分述相关理论:概述(基础性知识)—战略的制定(产品设计、技术管理、工作设计、劳动定额)—系统的选址与布局—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生产控制(包括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等,除此之外,会增加项目管理、MRP与ERP、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其它先进生产方式等内容。而这种理论性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适当加以调整。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性教学过程改革,需要对专业所有课程进行系统性思考,并加以整合。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需要至少两个月的轮岗实训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可以尝试将“统计能力”纳入“质量管理”进行企业实践,可以将“计划能力”纳入“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进行企业实践等方式,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把学生安排在企业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各个领域进行定期轮岗学习实践,将企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变成理论学习的案例,把学生的课堂搬到企业。

3.相辅相成的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的培养。在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必然塑造相辅相成的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的教师团队。经过沟通建立起的企业兼职教师导师队伍会在企业实践的各个领域指导学生进行参观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教授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此时也是锻炼学生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学校的专业教师作为理论导师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在学生轮岗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理论指导,对教师自身而言,既能真正将自身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能力,还能运用自身的理论帮助企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些专业教师在与企业兼职教师的交流、学习与沟通过程中,不仅能够将企业兼职教师的实际经验进行提炼运用于教学,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可能进行一些有利于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创新性改革,真正实现校企共赢。

4.实施“校内专业导师理论教学+企业导师学徒制+企业参观、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成功实施“学徒制”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技术类专业,而管理类专业人才管理素养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是隐性的,所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效果无法像技术类专业一样,在短期内就能见效。所以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适合采用“校内专业导师理论教学+企业导师学徒制+企业参观、实践”的教学模式。校内专业导师的理论教学可以安排在校内的课堂,也可以安排在企业的课堂,可以在实践前进行,也可以在实践后进行总结,重在对学生管理素养、管理思维、分析问题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进行培养。比如,企业5S现场管理理论,可以在校内课堂把理论讲解清楚,再让学生到企业现场进行实际观察,也可以让学生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把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后,再结合理论进行总结。企业导师的指导则在学生企业参观、实践、岗位轮岗的过程中进行。比如,作为生产总监的企业导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工厂设施的布置时,让学生寻找企业实际的設施布置有哪些不足,如何调整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企业导师的指导重在对学生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培养。

5.改革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法,形成双元评价体系,全方位实施考核。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形成了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导师共同进行知识与能力传授的教学模式,势必也需要改革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法,形成“双元”评价体系,一元为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考核,一元为校外企业导师的实践考核,全方位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效果。理论考核由校内专业教师完成,可以采用阶段性理论测试的方式,重在考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能力及管理素养的提高。实践考核则由校外企业导师完成,结合实践考勤,重在关注学生在实际实践工作中的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沟通能力等。这种综合“双元”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作为一名职业人的工作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校内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的理论指导、校外企业导师进行的实践指导,也应有相应的指导记录与考核方式,依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也能调动校内专业教师下企业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指导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校企可持续性的合作。

校企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而言至关重要。深入挖掘校企双方的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地进行人才培养,既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补给人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高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积极地与企业沟通,大胆地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赢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基金项目:2014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成果;2017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模块”创客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N07)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曾宪达 许馨苓

企业物流运作管理论文 篇3:

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是构建物流系统的前提,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因企业而异。本文对现阶段4种主要的物流运作模式从其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同物流运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了适用范围,为企业科学选择物流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运作模式;功能;分析

物流运作模式是指企业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物流活动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标准。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因企业而异,不当的模式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恰当的物流模式是成功构建企业物流系统的前提。本文就目前国内几种主要模式做一比较。

一、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类型

从物流模式研究现状看,目前主要的运作模式包括:

1.自营物流运作模式

自营物流是企业自身拥有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在进、销、存业务过程中只存在供、需方的物流活动,供需双方按照交易协商、合同规则各自进行运输配送及货物的存放保管等活动。其功能在于供需双方利用自身能力进行物流活动,侧重于事务处理。可分两种:一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流使命;二是企业内部设有物流运作管理部门,通过资源和功能的整合,专设企业物流部来统一管理企业的物流运作。

2.功能性外包物流运作模式

外包是基于传统运输、仓储等功能的企业或部门分别承包供需双方一系列的物流工作、任务或者功能的一种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其功能在于物流供应商只完成企业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业务,侧重于事务管理。利用外包,可优化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取得竞争优势。

3.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是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按照合同去完成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其功能表现为第三方负责从供货商开始的运输、仓储、库存等一系列专业化的物流活动,提供综合的物流活动,侧重于决策优化与企业供应链的有效链接。

4.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协调者,协调管理组织本身与其他互补性服务商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其功能表现为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整合、调配、优化供应链资源,提供各种物流规划咨询以及各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等服务。其具体细分为协同运作模型、方案集成商模式和行业创新者模式。

二、各类物流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从以上物流模式看,其主要功能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物流运营时必须了解不同物流运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1.自营物流模式的优劣分析

优点:(1)减少物流的外包风险,获取物流环节的利润;(2)利用第二方物流通过采购订单而不采购库存的模式的改进,降低运费。其缺点在于增加资源占用与投入,物流运作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一般适合于物流能力较强的企业。

2.功能性外包模式的优劣分析

优点:(1)提供低价增值服务。相比自营物流,该模式专业化更强,服务成本更低,效率更高;(2)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专业物流企业有着丰富的组织和管理经验,较高的服务水平,能维护货物畅通流动,提供更有效服务;(3)增强核心业务竞争力。为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通过减少非核心的经营范围,将有限资金集中用于核心业务发展;(4)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外包,企业将自身利益与被委托企业联系起来,共同面对技术和市场需求变化造成的风险。缺点:(1)丧失外包物流的控制权。长期依赖某一物流企业会使其滋生自满情绪而难以控制,影响到营销战略的正常实施;(2)缺乏规模效应。功能性外包使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难度加大,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3)可能会降低用户满意度。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可能对企业员工产生负面激励效果,进而影响核心业务,最终影响用户的满意度。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没有物流能力的中小型制造企业。

3.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优劣分析

优点:(1)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可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对物流系统的投资也可转嫁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从而减少投资和运营物流成本;(2)提高用户满意度。物流企业利用其专业化的服务,能够满足各类用户需求,增强企业信誉,促进企业的销售,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3)回避物流风险。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化配送,既减少投资支出,又提高了配送能力,可加快存货流动速度,减少库存量。其缺点:(1)难以实现资源在行业和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与彼此利益协调,物流企业与委托企业间的利益冲突加剧;(2)无法解决新的物流瓶颈,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随着物流市场扩张,物流企业不可避免会进入陌生领域,需要相应的专门知识及专门人才,现有人才缺乏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该模式适合于物流为非核心能力的制造商或分销商等供应链环节。

4.第四方物流模式的优劣分析

优点:(1)提供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通过物流运作的流程再造,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流程更合理、效率更高,从而将产生的利益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之间进行平衡,使每个环节的企业客户都受益,其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进行了统一;(2)优化流程和运作,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四方物流的核心在于流程再造,再造过程就是基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巧,使得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整合和优化供应链内部和与之交叉的供应链的运作;(3)充分利用自身与其他服务提供商、客户等的能力,包括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信息技术供应商、电信增殖服务商等,提供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增值服务。其缺点:(1)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体系构建较为困难;(2)较难保证公正性和权威性;(3)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该模式适用于快速客户响应的供应链以及需要整个地区物流运作的供应链。

总之,不同物流模式的适用条件、范围是不同的,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科学选择物流模式,促进企业更快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物资管理委员会.现代物流管理全书[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90-124.

[2]高海晨.工业企业自营物流模式分析[J].企业活力,2004,5:62-63.

[3]王勇,许强,李明阳.物流运作模式分类研究[J].中国水运,2007,9:205-207.

作者:刘清军

上一篇:物理思维教学物理论文下一篇:物权法总则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