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创新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路径及其效应研究

摘要:我国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复合性、延伸性的支柱型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然而我国物流业大而不强、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对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顺应世界各国推进“互联网+”行动,我国物流业亟需以“互联网+”为驱动力,实现物流业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在缺乏“互联网+”对产业创新发展作用机制研究的背景下,分析“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科学的物流业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首先介绍文章的理论基础和选题意义、界定主要概念,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及总结,确定研究命题、逻辑起点。其次,构建“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传导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互联网+”的“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协同化”作为切入点,分层展开分析,揭示“互联网+”驱动物流创新发展的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再次,构建单一路径下和复合路径下的数理模型,证明“互联网+”通过发挥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促进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的存在性,然后运用面板协整、GMM估计等计量方法,测度与比较“互联网+”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的方向、大小,从实证上验证“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最后,基于“互联网+”的四个效应,分析具体物流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实践,并给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是以互联网设施、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为中间体,通过资本替代、技术渗透、思维学习、平台协同的传导机制,共同作用于物流业,发挥“互联网+”的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驱动我国物流业创新发展。其中,“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和人力资本投入依然是驱动我国物流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互联网+”的设施投入和平台建设对物流业产值增长和物流管理增效的作用在逐年增大、不容忽视。具体而言:(1)在单一路径下,本文通过构建增长核算模型、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理论模型、协同度模型分别从数理上证明了四条传导路径的存在性。研究认为,“互联网+”实现了物流设施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设施资本投入对物流基础设施资本投入的替代,产生替代效应,优化了要素投入结构,提升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有效地释放了物流业的资本及人力投入,改变了物流活动的生产方式与产出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潜在的产出能力,即提升了其对物流业产值的贡献度;“互联网+”实现了物流技术智能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业组织结构、服务对象、运输方式、配送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过程、物流管理等方面,产生渗透效应,优化物流业组织方式和业务流程,提升物流运作管理水平,信息分享和倍增的同时,推动物流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互联网+”实现了物流服务智慧化,通过互联网思维学习创新物流企业运营、服务及管理等理念,产生学习效应,促使物流从业者学习、消化和吸收成熟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物流业创新能力和产出能力;“互联网+”实现了物流管理协同化,通过互联网平台集聚供需双方需求信息,产生协同效应,促使组织间知识共享、协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组织效率,促进互联网平台与物流组织管理的协同。在复合路径下,本文综合考虑四种效应共同发挥作用构建Hamilton优化模型,通过FBA分析及其数值模拟证明了“互联网+”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的发挥,可以促进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及自身推进积累,最终促进物流业产值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物流业绿色化、高质量创新发展。(2)采用计量模型以及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的不同效应和综合效应,即在加速要素资本积累、促进技术进步、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组织效率及其综合作用下,“互联网+”能够降低物流业成本,促进物流业产值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认为:(1)“互联网+”替代效应十分明显,表现为互联网设施投入对物流业产值增长的贡献,其对物流业产值的贡献率均值达到49.4%,随着“互联网+”与物流业的不断融合,其平均贡献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互联网+”渗透效应表现为互联网技术对我国物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互联网资源水平和互联网普及水平对我国物流业技术进步均有正向影响,短期内互联网资源水平对物流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期内互联网普及水平对物流业技术进步有负向影响,原因在于互联网资源水平和普及水平发展不协调而造成物流业技术进步的停滞。(3)“互联网+”学习效应表现为互联网思维学习对物流业绩效的影响,对互联网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物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这种学习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未滞后与滞后一阶、滞后二阶的物流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具有差距,滞后二阶之后的作用更为显著,即“互联网+”学习效应前期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后期会表现出更显著的推动作用。(4)“互联网+”协同效应表现为互联网平台与物流组织管理的协同度,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协同水平不高,协同的正面效应不大;相比互联网平台系统能力,物流组织管理系统能力较弱的。(5)我国物流业发展规模增长幅度缓慢,产业效率在不同省份的效率值和分布态势不同,环境和随机因素是阻碍区域物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背景,我国物流业应借助资本优化、理念创新、技术改造升级、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方式,推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策略和空间规划体系,从而有效引导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通过描述性统计以及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互联网+”综合效应对物流业创新发展成本、规模、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其通过互联网设施、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人力资本、互联网平台的共同作用,促使物流业成本降低、产值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政府支持度和环境因素对物流业产值和全要素生产率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互联网+”能够降低环境污染,需连同物流业绿色化运行,一并实现我国物流业低成本、高规模、高质量的创新发展。(3)运用上述数理和实证分析结论,分析具体物流服务企业的创新实践,发现“互联网+”是物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认为,在“互联网+”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影响下,顺丰速运公司在资源建设、技术应用、人才培育以及组织管理方面以重资产运营、信息化运营、人力资源优势、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实现创新发展,其中,“互联网+”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为实现顺丰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成长能力,需加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育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以更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消费者,进一步推动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物流业创新发展。现有“互联网+”与物流业的关系研究,主要运用定性分析,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单一要素或物流业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某几个方面,基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单个作用机制展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互联网+”内生化为物流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综合考虑多个作用要素,运用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在单个路径、复合路径下分别构建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以此研究“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最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案例分析,为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因此,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扩大了“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研究视角,突破了“互联网+”的研究范式,从设施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服务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四个视角出发,关注“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联系,探索“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关注“互联网+”本身或“互联网+”在具体行业、具体产业的某一方面的影响,本文提出“互联网+”驱动创新的研究除了关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外,还需要关注互联网设施,以及互联网平台。结合我国物流业实践,系统地研究了“互联网+”作为驱动力对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二是构建并求解了Hamilton优化模型,深刻揭示了“互联网+”促进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本文通过将“互联网+”的替代效应、学习效应、渗透效应和协同效应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框架,构建促进物质资本累积的替代效应方程、促进技术创新的渗透效应方程、提升人力资本累积的学习效应方程和“互联网+”累积推进的协同效应方程,联立后建立Hamilton优化模型并进行FBA求解及数值模拟,从数理上证明了“互联网+”驱动物流创新发展的路径的存在性。三是厘清了“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实证上选取多维度指标测度了四个效应的方向、大小。现有的研究仅是本质内涵界定与定性分析,实证研究几乎没有。本文指出“互联网+”渗透效应和学习效应对物流业创新发展规模、质量的绩效弹性显著,“互联网+”替代效应对物流业产值贡献在逐年增大,而且“互联网+”协同效应对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作用不容忽视,最终共同作用于物流业创新发展,从实证上验证了“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业;创新发展;传导机制;效应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来源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创新点

1.5 论文架构

1.6 本章小结

2 主要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2.1.1 “互联网+”的界定

2.1.2 物流业的界定

2.1.3 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互联网+”的相关文献研究

2.2.2 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文献研究

2.2.3 “互联网+”与物流业关系的相关文献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传导路径

3.1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3.1.1 互联网经济理论

3.1.2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

3.1.3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3.2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外在表征

3.2.1 “互联网+”→物流设施网络化

3.2.2 “互联网+”→物流技术智能化

3.2.3 “互联网+”→物流服务智慧化

3.2.4 “互联网+”→物流管理协同化

3.3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路径

3.3.1 基于“互联网+”资本替代传导机制的路径

3.3.2 基于“互联网+”技术渗透传导机制的路径

3.3.3 基于“互联网+”思维学习传导机制的路径

3.3.4 基于“互联网+”平台协同传导机制的路径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传导路径下“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数理分析

4.1 单一路径下“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求证

4.1.1 “互联网+”替代效应的增长核算模型构建

4.1.2 “互联网+”渗透效应的技术进步偏向模型构建

4.1.3 “互联网+”学习效应的理论模型构建

4.1.4 “互联网+”协同效应的协同度模型构建

4.2 复合路径下“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求证

4.2.1 “互联网+”综合效应的模型假定

4.2.2 “互联网+”综合效应的Hamilton优化模型构建

4.2.3 “互联网+”综合效应的社会最优均衡FBA

4.3 本章小结

5 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互联网+”不同效应的实证检验

5.1 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互联网+”替代效应的分析检验

5.1.1 模型设定

5.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5.1.3 互联网设施对物流业产值增长的替代效应检验

5.2 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的“互联网+”渗透效应的分析检验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5.2.3 互联网技术对物流业技术的渗透效应检验

5.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互联网+”学习效应的分析检验

5.3.1 模型设定

5.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5.3.3 互联网思维对物流业人力资本的学习效应检验

5.4 基于协同度模型的“互联网+”协同效应的分析检验

5.4.1 模型设定

5.4.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5.4.3 互联网平台对物流业管理的协同效应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互联网+”综合效应的实证分析

6.1 物流业发展诊断分析

6.1.1 物流业规模分析

6.1.2 物流业效率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6.2 “互联网+”对物流业创新发展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6.2.1 互联网发展的统计分析

6.2.2 社会物流总费用的统计分析

6.2.3 “互联网+”→物流业成本降低的统计分析检验

6.3 “互联网+”对物流业创新发展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6.3.1 模型设定

6.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6.3.3 面板单位根检验

6.3.4 “互联网+”→物流业产值增长的计量分析检验

6.4 “互联网+”对物流业创新发展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4.1 模型设定

6.4.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6.4.3 面板单位根检验

6.4.4 “互联网+”→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计量分析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效应的案例分析

7.1 基于顺丰速运公司的创新发展环境分析

7.1.1 外部环境分析

7.1.2 内部环境分析

7.2 “互联网+”驱动顺丰速运公司创新发展的效应分析

7.2.1 替代效应分析

7.2.2 渗透效应分析

7.2.3 学习效应分析

7.2.4 协同效应分析

7.3 “互联网+”驱动顺丰速运公司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

7.4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大“互联网+”的设施投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8.2.2 加快“互联网+”的技术融合推动物流技术进步

8.2.3 创新“互联网+”的思维学习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8.2.4 整合“互联网+”的平台资源创新物流管理模式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学校内部素质教育评价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油库安全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