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物流企业品牌传播的形式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品牌传播模式和发展路径,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这是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 篇1:

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成本管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物流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提高物流企业成本管理。

关键词:物流企业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物流行业无论是从扩展业务范畴,还是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或者是去增强企业发展的能力,都需要通过物流企业对物流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所以,要想物流企业具有更为活跃的生存能力,降低成本成为关键。但是,目前物流企业仍存在管理方式不规范、成本核算落后、成本管理粗放等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物流企业在进行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信息服务等各个作业过程中,未对成本实施合理管理,并且管理工作上也比较形式化,没有实质上的举措。

1.2 研究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的最主要意义就在于,有效的把握住物流成本,并且合理的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关系,并且要科学的组织好物流活动,从而对于在物流活动中支出的费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就能适当的降低在物流运行之中物化劳动的消耗,减少在物流活动中的总成本,对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本文主要是研究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物流企业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的物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作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对物流企业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适合的管理模式,此类管理模式的提出对于我国物流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 相关概述

2.1 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和决策还有对成本的控制等一系列的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行为。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了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成本规划主要是根据企业在竞争战略和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条件下所制定的。

所谓的成本计算指的是在成本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基础。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成本计算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利用经济、技术和组织等各项手段降低经营的成本并且改善目的这一系列的活动。而业绩评价主要是针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对成本控制活动的改进,从而去激励员工在团队中工作的积极性。

2.2 成本管理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物流企业增强成本管控,能够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物流产业链条整体效益,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增加社会财富,降低社会经济成本,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其次,有利于改善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链。物流活动链上良好的物流活动可以优化物流产业链条,提高物流业务的效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自身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之道,所以物流企业要想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利润,对物流活动成本的控制就很有必要,它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3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我国开始涌现一批第三方专业型物流公司,服务型物流企业也初见端倪。但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理论研究、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还存在各种状况。

3.2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成本控制

(1)货物破损率较高。由于没有托盘,许多货物只能放在地上,造成货物保管不当,对装卸时效有一定影响,以及公司的形象会受到影响,以及货物在地面上的无序排放,会比整齐地放在货架上更容易受到损坏。此外,车内码货人员的工作强度是最大的,当货物被工人扛在肩上时,常常由于货物重量估计不准确而没有准备好,使重物砸向身体,就算人员没有伤亡,货物也会从车厢里直接掉在地上造成损坏。

(2)陆运输效率低下,导致成本增加。物流企业常用的运输方式基本为陆运、空运和水运,而陆运使用頻率最高,在进行陆运的过程中,车辆空驶率影响整个行程的利用率,进而导致车辆的利用率越来越低。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物流车辆的空驶率为37%;有些专用车辆是为运送特殊货物而设计,像专门运送商品汽车而设计的运输车辆,其空驶率高达39%。

3.2.2 成本分析

(1)成本水平分析与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通过对企业总成本分析,对同行业先进成本水平的企业实际总成本和计划成本进行比较,接着对总成本的组成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总成本主要的因素。然而现在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不能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对材料费和管理费用分析不具体,并且也不对实际使用中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导致成本分析出来的结果不够准确。

(2)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缺失。物流企业在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发展需要更科学的物流管理系统。而大多数仍采用人工手动录入数据的传统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人工录入货物信息及相关时间等,因此物流信息系统仍存在较多问题,如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货物资料仍手动录入,无法实现与各个系统的对接。

3.2.3 成本核算

(1)低估隐性成本重要性。企业将成本管理中的显性成本和费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对于隐性成本来说缺乏控制性。在此之外,企业忽视了在非财务方面的很多信息,所以只是单纯的关注到企业在财务方面的信息,从而导致企业内部问题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企业的成本核算会因为对这些隐性成本的忽略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使得核算的结果不具有真实性。

(2)企业采用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当前的物流企业还是选择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去计算成本,未根据物流产品来计算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成本分配独立于资源消耗是成本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因此实际成本很难被正确把握。

3.2.4 成本规划

(1)专业人员素质不高,目光短浅。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而各物流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门槛一般都较低,所以人员素质低、服务管理意识不够强,管理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导致管理费用不断增加。在60家物流企业提供的数据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为51人,占比很小,大专和本科人数3267人,占13%,中专和高中学历最多,占比超过85%,人数为21334人。物流企业在岗职工共24652人,每家企业人数平均为410人。根据60家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职工人数正常,但学历普遍不高、年龄偏高。

(2)目标成本规划范围过于局限。目前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圈定的成本规划范围太窄,没有将一些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考虑进来;一些物流企业目光短浅,只单把规划重点放在了显性成本上,忽略了隐性成本,不仅造成成本核算的不足,还进一步影响了成本规划,从而直接增加了成本,造成成本管理方面问题突出。

4 加强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建议

4.1 成本控制

4.1.1 提高卸货效率,减少货损

在装卸过程中,应尽可能消除减少装卸次数,并且尽可能依靠重力,以便通过装卸自然下落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充分利用高度差或者简单工具,从而减少人力损耗。此外,装卸有时也受重力影响,应尽可能减少其影响,以减少体力劳动和其他劳动消耗。在装卸过程中,工作人员负重行走应被禁止,尽可能配合简单设备,减少劳动。

4.1.2 提高运输效率

现在运输有许多交通工具可供挑选,这就要求根据不同货物的独特性及要求到达的时间,综合鉴定此运输工具的特点,制定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战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挑选便宜的运输工具。在组织运输方面,应当对运输活动和其他有关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协调,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联系,并减少各个环节的费用。

4.2 成本分析

4.2.1 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

物流设备跟踪指对物流载体及物流活动中牵扯到的货物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使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进行被动跟踪,还可以分阶段使用RFID手段跟踪;此外,建立一个与所有加盟者相联系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网络、系统和末端三者合一的信息化平台,从而更好的加强对特许经营者的控制,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

4.2.2 根据物流企业实际成本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首先,物流企业要对企业整个成本情况进行估计,在同一张表上列出所有的支出,根据各类支出项目的必要性来排序。然后把必需的费用找出,暂时不划入预算也找出,这样就可以把最低成本估计出来。接着,进行企业成本水平分析。最后是对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利于管理的人员制定合适的成本规划方案,从而对整个企业的成本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4.3 成本核算

4.3.1 进行核算成本时,重视隐性成本

除了劳务费、原材料及燃料费等这类有形成本在核算时要计算,还应考虑隐性成本,如市场发展程度、员工工作热情、产品质量等。实际上,隐性成本对核算目标成本也存在着巨大影响,如企业经营规模、地理位置、产品的多样性等。只有重视隐性成本,才可以在成本管理上实现创新。

4.3.2 引进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根据当前最为实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来对物流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完成对成本的精确把控,使得物流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成本更加准确。使用作业成本法这类先进的核算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明确成本,而且能帮助决策者进行成本管理。正如前面提到的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区别,作业成本法算出的成本更加全面准确,因为它贯穿了整个的生产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

4.4 成本規划

4.4.1 加强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水平培养

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或者直接聘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管理。在管理方面招聘时,需要提高准入门槛,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考核,符合要求的才可以上岗操作。除此之外,要培养管理人员的成本规划意识,要根据物流企业的目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出操作性强,并且符合物流企业发展的规划方案。

4.4.2 扩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

为了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里更好的生存,一些物流企业要扩大其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要将整个企业的成本价值链融入这个过程。此外,一些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也应该成为这个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对象,改变他们对于整个行业在价值链上的分析和调整方式,全盘分析和管理各项潜在机会和威胁。

5 结语

确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对于物流业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应该将自身投入经济活动中,从而反映出物流企业的成本信息,遵守战略成本的管理理念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在全局上对物流企业有了解,引领时代变革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永.论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5(33).

[2] 杨博钰.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17(5).

作者:秦楚玥

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 篇2:

新媒体环境下物流企业品牌传播创新探究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物流企业品牌传播的形式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品牌传播模式和发展路径,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这是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简要概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传播的特点,对当前物流企业品牌传播存在的现状、不足及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物流企业品牌传播的改进和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物流企业;品牌传播;服务创新

 

Key words: new media; logistics enterprises; br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产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国外资本的涌入,我国物流行业快步迈进4.0时代,开启了新一轮的行业变革和市场洗牌。面对日益复杂的物流竞争形势,物流企业若想站稳市场离不开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特别是在传播媒介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技术带动了企业品牌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为品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品牌传播,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传播的精准度和影响力,促进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提升,这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传播的特点

  品牌传播是企业核心价值展示和塑造的过程,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传播途径和渠道更加多元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扩充了传播格局,社交软件、新闻客户端、APP、视频网站、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迅速发展并成为主流,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共同构成了现有的传播体系,有效拓宽了品牌传播的外延;二是传播受众更加多元,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的受众群体活跃在不同的传播空间,受众的活动范围更为广阔,目标受众定位和品牌精准传播之间存在一定的难度;三是品牌传播内容更加个性化,通过不同新媒体载体,可以将视频、声音、文字、图片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色,品牌价值传播和展示的效果也不相同,例如在网剧中植入富有创新的广告,能够引起目标受众的关注,产生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四是传播过程形成交互性,受众能够参与到品牌传播的过程中来,能够体验和评价企业的品牌传播效果。例如好的广告,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不好的广告可能会引起消费者不满,不仅没有实现品牌形象的传播,反而适得其反,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对企业品牌的价值认同。总而言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品牌传播的转变,这对传播主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能够实现品牌价值凸显,反之则会引发传播危机,对品牌传播带来负面影响。

2  新媒体环境下物流企业品牌传播的现状

2.1  传播理念不够创新

品牌传播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展现企业的价值内涵,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形成一种认识,从而达到让消费者认识其产品和服务的目的。企业品牌传播理念体现了企业品牌价值传播的思路,没有科学的传播理念,就不会形成强有力的品牌传播策略。当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体量大,服务范围广,物流企业也是数量众多,水平参差不齐。除了龙头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不重视品牌的宣传和塑造,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品牌传播理念,且传播理念不够创新。具体来看,企业发展主要的重心还是主要放在业务拓展上,忽视了品牌传播的经济效益,没有设立品牌传播部门,在品牌价值塑造和传播的力度上还不够,资金投入较少,仅限于小范围传播,行业知名度不高,品牌传播陷入死循环。物流企业的品牌传播需要打破传统的传播理念,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来推广自己,更需要融入新的理念,来创新品牌传播的模式,为企业品牌塑造和推广注入新动力。但是,我们从当前物流企业品牌传播的现状来看,只有很少的物流企业重视自身的品牌塑造,大多数企业对企业的品牌发展并不重视,缺乏行之有效的传播理念,企业品牌传播止步不前。

2.2  传播内容不够新颖

  传播内容是传播载体所呈现出来的表象化的符号,它是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内容的表达,更是对企业服务理念的体现。内容是新媒体传播的核心,传播内容的优劣对传播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优质的内容展现,就不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把握内容就是把握物流企业新媒体品牌传播的关键。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丰富了品牌传播的内容,为企业品牌传播内容个性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从当前物流企业品牌传播的内容来看,仅仅停留在企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简单介绍上,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展现出品牌服务的特点,企业品牌传播虚弱无力,不能够留给消费者深刻的印象。例如企业若想体现出物流服务“速度快”、“价格低”、“服务优”的特点,就应该突出这三者,抓住消费者感兴趣的点来制作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宣传广告,让消费者看了广告之后能够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内容产生一到两点深刻的印象,这就达到了品牌传播的目的。而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精准把握新媒体传播的技巧,在内容创作上不够新颖,传播过程中没有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从而没有实现品牌传播的效果。

2.3  传播体系不够完善

  新媒体的诞生重构了品牌传播的格局,为物流企业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加宽泛的选择。企业品牌传播效果除了与内容、渠道有关,还离不开传播体系的构建。现有物流企业难以实现精准的品牌传播,很重要的因素是传播体系的不完善。受众在不同传播渠道商活跃,如果传播渠道比较单一,那么势必会影响企业传播的精准度。当前,新媒体媒介多元化和受众多元化的特点既为物流企业带来了传播的机遇,也为企业品牌精准传播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传统媒体的媒介较少,新媒体的诞生极速拓宽了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品牌传播途径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加之受众多元、数量较大,大大提升了品牌传播的难度。虽然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开始应用,但是在物流行业,以“大数据+品牌推广”的传播模式并不成熟,仅有行业龙头企业能够做到精准的数据挖掘和品牌传播。对于大多数物流企业而言,难以把握传播渠道,精准识别客户依然困难。

3  新媒体环境下物流企业品牌传播的创新路径

3.1  创新发展理念提升传播深广度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命题,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若是没有创新理念,很难将品牌做大做强。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物流企业若想通过品牌塑造与传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就必须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一是要树立科学的品牌传播理念,紧跟市场发展需求,挖掘用户需求,找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兴趣的交互点,通过创新思维来提升品牌传播的效果。特别是企业管理层,要不断提高自身品牌传播意识,正确认识新的品牌传播方式对企业品牌传播的作用,加大力度建设企业网络平台,为企业品牌传播打造一个和谐的动态过程[1]。二是要建立企业品牌传播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的品牌塑造和传播工作,为企业制定品牌定位、品牌发展和传播策略。企业品牌塑造和传播是一个系统且漫长的过程,通过企业品牌管理部门的建立,能够更加专业地将企业品牌价值与传播理念结合起来,推动企业传播效果的提升。

3.2  挖掘用户需求提升服务满意度

客户需求多样化决定了物流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只有紧跟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消费和认可,这也是企业品牌塑造和传播的必由之路。新媒体告别了传统媒体互动性不强的特点,用户可以有效参与到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互。因此,物流企业在品牌传播上,要充分挖掘用户的市场需求,做好市场细分,可以借助新媒体与用户频繁高效互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创造独特的品牌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促使“口碑传播”的形

成[2]。结合新媒体技术,物流企业已经将物流服务搬上了线上,实现了线上线下的高度互动,利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实现了产品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渠道与消费体验。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应当做好品牌传播内容的创新,通过不同传播渠道的优势来创新品牌传播的内容,提升品牌传播的反响。例如现在网络剧比较火热,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植入,引起用户注意。要实现广告软植入,做到潜移默化,需多在创意上下功夫,找到广告与内容的契合点,定制高品质的品牌广告[3]。不同新媒体的用户特点不同,紧紧抓住媒介用户的使用特点,做好产品服务和创新营销推广,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服务满意度和品牌知名度。

3.3  构建传播体系提升传播精准度

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虚拟网络空间信息分享呈现出相对自由化的趋势,弱化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传播场域更加多元[4]。基于市场需求多样化与受众聚集在不同场域的特点,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传播体系来推进企业品牌传播的多元化和立体化。企业在组织品牌传播时既可以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行搭建,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外包形式实施精准推广。企业品牌传播要重视投资与效益的对等,整合自身品牌传播的优势,提升品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整合品牌传播以品牌关系为核心,以提升品牌资产与品牌价值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企业从内容、受众、渠道三个维度整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5]。一方面,物流企业在细分客户市场的基础上,要利用更加多元的传播渠道来推动品牌信息传播的宽度;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精准识别主要客户所在的渠道,侧重对主要传播渠道的挖掘和利用,提高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3.4  创新产品服务提高企业知名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技术带动行业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命题。现阶段,网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开始在物流领域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既降低了物流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物流企业既要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以技术推动服务的升级,更要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创新产品和服务内容,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当前,新媒体技术已经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拉近了物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打通了信息闭塞的瓶颈,让信息流通变得更加迅速,例如消费者通过社交软件查看物流信息等,这样的服务与应用精准把握了终端用户需求,让服务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便捷而又高效。但是当前物流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过程中,对于技术的挖掘和应用还比较简单,物流产品和服务如何搬上线上,通过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展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用户体验,这是当下物流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因此,物流企业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传播以外,还应当将传播的内容展示出来,把产品和服务做精做细,只有产品和服务上去了,才能够将可视化的信息传播和可触摸的产品服务融入一体,让消费者形成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识,最终实现品牌传播的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这也对物流企业品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物流企业品牌塑造和传播的发展需要,传播内容与形式也急需转型和升级。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物流企业在兼顾内外战略布局的同时,更应当将品牌战略立于长期战略发展的突出位置,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紧跟前沿趋势,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品牌宣传格局,构建多元化、深层次的品牌传播体系,不断深化服务机制和服务内容,对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具有积极意义[6]。如今,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市场环境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物流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挑战,如何解决日益复杂的矛盾问题,需要企业管理者的智慧,其品牌传播之路更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周倩,吴海燕. 新媒体时代物流企业品牌传播策略探析[J]. 新媒体研究,2019,5(20):88-89.

[2] 盛康丽. 新媒体背景下物流企业的品牌传播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8):47-48.

[3] 徐芳玲. 网剧广告植入方式的创新策略研究[J]. 东南传播,2019(4):148-150.

[4] 吴成晨,黄慧敏. 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热播的思考[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15):132-133.

[5] 王灿. 基于营销3.0视角的企业整合品牌传播研究——以宜家家居为例[J]. 东南传播,2019(5):136-138.

[6] 李心彤. 新媒体环境下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南京为例[J]. 艺术科技,2020,33(18):11-14.

[7] 戴心怡. 綠色广告:大众传媒的接纳、生产及推广[J]. 戏剧之家,2019(36):208-209.

[8] 唐丽雯. 浅析地方性公众号营销推广的创新方式[J]. 戏剧之家,2019(29):206-207.

[9] 程月. 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媒介艺术——以可口可乐为例[J]. 艺海,2020(9):123-124.

[10] 王汝源. 新媒体视域下粉丝文化发展特点研究[J]. 汉字文化,2020(11):62-65.

[11] 陈瑞娟. 跨界营销——“互联网+”时代老品牌的新生之道[J]. 艺术科技,2019(12):187-188.

[12] 朱克迎. 浅析物流行业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7):164-165,169.

[13] 王网明. 抖音网红视频的特征分析[J]. 大众文艺,2019(12):149-150.

[14] 王网明. 抖音传统文化相关视频走红原因分析[J]. 戏剧之家,2019(26):214-215.

[15] 周栋. 微信营销的边界研究[J]. 大众文艺,2018(15):242-243.

[16] 卫欣,刘露. 县级电视台传播生态位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 中州学刊,2017(12):164-169.

[17] 陈相雨,丁柏铨. 自媒体时代网民诉求方式新变化研究[J]. 传媒观察,2018(9):5-12,2.

[18] 王卫池. 沉浸式体验和H5产品绿色传播的劝说艺术研究[J]. 艺术科技,2020,33(9):70-73.

作者:阚清鸿

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 篇3:

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构建研究

[摘 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教育视角下,本文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并从立足产业链的智能物流职业能力培训虚拟仿真中心、智能物流技术服务中心、塑造“技艺双馨”的物流专业文化、建成多功能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提出了搭建高水平的综合服务平台。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机制;物流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97

0     引 言

在职业教育努力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一带一路”“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应该结合新经济、新业态物流人才需求新特征,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跨界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个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创业孵化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一批融入智能物流新技术与国际实质等效新标准的专业系列教学资源,面向装备制造智能化,培养具有供应链思维,熟练掌握智能物流新技术,具备采购与供应、生产物流、仓储与运输等物流作业管理能力,在物流国际化和物流信息化等方面有一定专长的“宽口径,厚基础,有专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优化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1.1   注重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能力递进,学创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服务产业、优化调整”的人才培养理念,对接中国制造2025,结合江苏省制造业为主导的地区产业特征,围绕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对物流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物流作业管理和智能物流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接物流职业资历与职业资格认证,在原“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优化形成“能力递进、学创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能力递进,学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在“能力递进,学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强化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随着技术进步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领域职业岗位不断涌现,结合新岗位、新需求重新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新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内容。

1.2   加强个性化培养,完善“一个平台、四个模块”“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根据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岗位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紧扣智能制造中物流管理岗位的关键技能与职业素养等核心问题,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和职业迁移的发展需要,完善“一个平台,四个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为平台,以智能制造、信息集成、国际流通和创新创业等为模块的“专业+”新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学习基础平台课程,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与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普适性操作及一线管理人才职业基本技能与素质培养;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主修智能制造课程模块,同时学生结合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辅修信息集成、国际流通和创新创业等课程模块;第六学期,学生在制造企业、物流信息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对创业学生进行孵化扶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岗位技能与素质。根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试行)》,学生毕业可获得本专业毕业证书,并获得模块课程学习的结业证书。

1.3   融入智能物流新技术,校行企共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升级,学院制定了基于物流新业态、新技术的课程标准,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ITC)融入其中,并与优质合作企业共同编写包括供应链管理等5门平台课程和包括国际货运代理等4门模块课程的系列教材。同时,学院还新建和完善9门课程资源库,并融入装载分析技术、AR技术和货运材积数计算技术等物流新技术。课程资源库实现本校本专业留学生,制造类、信息类专业学生,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学生共享使用。此外,学院将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建成双语课程资源库,为常州本地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提供资源支持和培训服务,如表1所示。

1.4   立足全过程培养,实施多维度考核评价

学院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状况,相关专业引入德国胡格教学法,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习行动的合作性,充分将专业知识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该教学法具体包括扩展小组法、关键词卡片、关键词、讨论法、旋转木马法、小组拼图法、思维导图法和六步法等。

学院建立了服务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在学生基本能力测试方面,采用德国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共设计4次能力测试,分別是入学初、一年后、二年后、三年后。其次,在专业知识测评方面,以开卷考试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手册的能力。最后,在专业操作能力测评方面,在学生操作时结合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打分。同时,学院注重过程评价,新生入学后,教师团队分配好学生,针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6~8个星期后,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结合起来,明确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挖掘其专长,一方面是学生的针对性提高,另一方面为选择辅修课程模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深化校行企合作,完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学院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常州本地知名企业新誉集团,以及以大数据、互联网、供应链系统支撑智能制造的全国首家供应链上市公司——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投入各自优质资源建设专业。学院提供资金、场地、人员,行业协会提供标准、课题支撑,企业提供资金、人员、产品渠道等资源,形成校行企共建共享机制。共建方组成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学院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通过签订共建共享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

2.1   整合校行企优质资源,完善产教研融合机制

在产教融合机制的基础上,学院创新引入行业的研究资源。首先,校企双方根据教学需要和规律,兼顾企业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实训计划,避免“工学矛盾”。其次,学校根据企业运行实际及时更新和完善专业群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教学标准,并制订科学的企业工作计划。最后,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共建行业协会通过课题立项等形式,由合作企业和学校对智能物流设备和技术开展共同研究,企业具有课题研究成果优先转化权,并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更新设备和升级技术,动态调整教学实训内容和培训项目。

2.2   贯穿实训创业全过程,优化双主体评价机制

在学生实训和创业的过程中,学院建立了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承担指导任务的“1+1双师指导”机制,每批学生实训和每个创业团队至少安排一名学校专业实训教师和一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完成指导实训创业全过程。首先,建立实训和创业评价机制,将指导教师和学生纳入考核,依据《教师指导工作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依据《学生实训综合测评实施办法》,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由校企双方实训指导教师从技能和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依据《创业项目评价及成绩置换的实施细则》,由校企双方创业导师结合创业成效进行评价,做到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全过程指导和评价。

3     突出产教研用一体,搭建高水平综合服务平台

学院建立了满足智能物流人才培养需求的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实习实践中心,建成智能物流职业能力培训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物流技术研究和职业认证的技术服务中心,创立江苏省智能物流技术服务中心;打造具有创新创业培训和孵化扶持的创业孵化中心,实现三阶段三对接三融合;营造“物尽其流、精益求精”专业文化的职业氛围,建成合作企业经营、品牌推广等生产经营基地,通过专业文化布置保障学生职业文化养成。综合服务平台能够为培养学生素质技能、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应用行业标准、推广企业品牌和推广商业模式提供保障,为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输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智能物流设备等关键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3.1   立足产业链,搭建智能物流职业能力培训虚拟仿真中心

学院充分利用制造类、信息类专业的建设成果,结合本专业现有实训条件,以“新建、改造、共享”的建设理念,新建4个实训室、改造1个实训室、共享4个实训室,搭建覆盖产业链的供应链一体化综合实训平台,实现多专业共享。

(1)新建物流技术体验中心。本实训室与新誉集团共建,以物流“教育云+端”的形式,结合VR/AR技术,定制化打造一系列全沉浸认知、AR增强认知、VR虚拟设计等实验与研究内容,让本专业学生了解最新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先进的物流技术。

(2)新建运输与配送实训室。本实训室利用底层仿真技术,实现运输网络布局设置、运力调配、运输网络优化、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布局、网点设置、配送区域划分和配送作业资源调度等业务问题进行调度决策仿真优化,从而实现对物流系统规划的辅助决策和验证性分析。一方面,配合相关平台课程的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智能物流规划方面的实践能力。

(3)新建全球供应链体验中心。本实训室与怡亚通共建,主要承担国际物流的实训任务,展示和体验全球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角,锻炼学生的操作和实施能力。

基于以上3个新建实训室,学院联合原有仓储技术实训室、共享學院创意设计实训中心、模具虚拟工厂、制造业信息化实训室,建成智能制造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培训虚拟仿真中心,设置中心管理办公室挂靠学院实训处,协调不同专业的实训室功能组合,实现从产品研发到流通全产业链的虚拟仿真模拟,培养学生的全球供应链视野,重点培养学生在智能制造过程中的物流操作与管理能力。

(4)新建创业孵化工作室。本中心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创业潜力和条件的学生,建设创业孵化平台。本实训室与深圳怡亚通共建完成,共同开发“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利用创业通识平台(含APP端)系统、创意商城平台系统、创意商城平台(APP端)系统,完成创新创业方向课程的实训教学目标。本实训室对接学院“三阶段,三对接,三融合”创新创业模式,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学院依托创业孵化工作室,以“课、社、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模拟、创新创业实践”的载体,实现对象上从普及到精英,内容上由理论到实践,形式上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由创新创业导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项目指导,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营和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同时,学院还引入怡亚通产品渠道和金融业务,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广泛的创业项目对接和资金孵化支持。

学院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设计要求,围绕实训条件开发相应实训资源,开发物流作业AR/VR体验等30个实训项目,具体实训项目见表2。

3.2   行校企联合,共建江苏省智能物流技术服务中心

学院将与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与高校在制定物流领域政策、产业规划、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效服务常州及江苏地区智能物流发展,助力解决中国制造2025智能物流和仓储设备的關键技术研发,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合作共建“江苏省智能物流技术服务中心”,开发服务项目9项。同时,学院利用怡亚通金融为常州制造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助力常州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以深度产教融合的方式,服务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3.3   体现“技艺双馨”,塑造物流专业文化

学院依托“产教融合、学创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物尽其流、精益求精”的智能物流文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充分掌握流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在智能制造的物流服务领域实践,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实现物尽其流;通过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益求精,培育“工匠精神”。

(1)职业环境布置。布置体现物流特色的职业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二是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三是专业领域著名的技术能手、技能标兵;四是行业的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五是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六是专业领域的名人格言警句。

(2)专业格言创意。学院根据专业定位,设计各具不同、极具创意的励志格言,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发掘师生的创意潜力,凝练物流专业格言。

3.4   遴选优质合作企业,建成多功能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企业规格,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遴选机制,将行业领先程度、企业规模等作为参考依据,建成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4     结 语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推动和实施,关键是国与国之间的基础设施进行互联互通,急需大量工程物流尤其是跨境工程物流人才;跨境电商与自贸区的发展也急需大量熟悉本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物流的职业人才。本文构建了“能力递进,学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一个平台、四个模块”“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深化校行企合作,完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旨在推动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名宪.基于“混合制”共建共享物流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8(3).

[2]江民鑫.“方向-岗位”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宁波市中高职物流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8(2).

[3]李晓雯.基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8(1).

[4]赵智锋.“互联网+物流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互联网+物流设备课程”教学为例[J].物流技术,2017(12).

[5]李术蕊.专家解读:我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

[6]潘浩.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7(5).

作者:于斌,刘伯超,陈勇

上一篇:传统文化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体制改革财政税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