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统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学作品是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提炼了生活中的事业并浓缩成经典的文学作品,文学即是生活中的艺术,艺术而又来自生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文学不再是传统的表达方式,近年来,网络文学逐渐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并且给传统文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发展问题备受大众关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文学传统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学传统研究论文 篇1: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研究

摘要:网络文学的出现无疑是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文学的观念被改变,但是并没被彻底颠覆。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所呈现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两者的文学特征、读屏时代的新常态以及文学发展现状。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分析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网络文学发展的运势迅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成为了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将从网络文学现状与传统文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其密不可分又彼此不同的文学艺术。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基本特征剖析

文学日益的发展也促使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的出现——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一种网络时代产生的新的文学样式,它由互联网传播、为网络用户提供阅读与互动。传统文学的文学理论里,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被公认为文学之中的四大种类。然而新兴的网络文学在传播媒介上与传统文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形态变化,随着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的大量出现,快速的机器印刷和互联网的高速运转,网络文学更倾向于为读者而创作。因为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面对的是听书的听众,更多的是潜入读者的内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它可以完全脱去说书人禁锢的外套,从而大胆的进行艺术的创新和实践。但是,在文学性质的认识上,网络文学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改变。

“消费文化”和“商业化”因素的发展占据了网络文学的肌理,甚至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大特征,它作为最平民化、大众化的一个艺术形式,以一个“虚拟美学”的空间进入了现代文学的视野,其消费主体也日渐明显,更多的集中在80、90年代的读者上,这些“网民”也促使了网络文学以读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商业化的文学导向虽然催生了网络写作的高产,但往往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网络写手追求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文学创作,他们往往不把作品的品质放在首位,而是过多的去迎合当前时代下的年轻人的审美口味,这样就会导致文学进程的缓慢,搁置了文学理论中最初的追求。

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之上,网络文学衍生出在一定程度上的语言形式突破。网络上使用的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部分语序变化或变异,进而造成了汉语词的超常转类现象。其风格特征是:诙谐性、新鲜热辣、侃风较盛、别具风趣。也正是由于网络文学语言的使用者多为年轻人,所以他们的活力与交际智慧,开放且轻松的交流方式,促使这一网络语言的形成。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由于传统文学出版或发表的过程复杂,不仅需要一些文学研究者或著名作家提供意见,还有很多编辑在各个方面的严格把关才可以最后被刊登和发表。而网络文学是在构思的过程中推进创作,在既有的传统文学框架上,还会根据读者的反映而不断地调整故事的框架。网友的反馈更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编辑和发表。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的写作活动,因其虚拟实践的特征,写作主题的虚拟性人性内涵得以丰富延伸,从而使得人的未完成性和开放性本质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显然“虚拟美学”所支撑者的网上“虚拟写作”,无疑比传统的写作更有利于情感诉求和人性敞开。

在我国传统文学历史长河中,文学创作的审美方向因为时期的不同而发生了多次的改变。距离现代文学的发展最近的一次文学历史上的审美变化大概就是二十世纪“五四运动”前后,经过了鲁迅、胡适等大量的新文学提倡者的变革,传统的诗歌文学开始解体,继而代之的是文学创作的四个派别:诗歌格律的强调衍生出了现代诗歌流派,社会形态的投影——戏剧文学流派,中西结合的现代散文流派以及有较强应变能力的小说流派。有的是迎合当时农民低下的文化水准与传统的审美理想,有的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对艺术要求的倚重和偏爱,同样反映了社会的要求。

虽然众多的网络文学评论者都将网络文学分为多种类别,但是在网络文学审美特性的构成中,网络艺术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类网络生活的一种精神层面。而传统文学往往会带有趋势性、政治化的倾向,传统文学更多的是以诗文為主体,即使是明清时期也只是在白话文上进行了突破,但是新生代的网络文学可以说算得上是一场彻底的文化解放。其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的表现特点,衍生出一系列的网络化语言。这也改变了现代文学批评的标准,新的评判尺度应运而生。

三、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补性

在传统文学的人文精神中突破、解构中重构是网络文学目前的转型方向,也将是网络文学这一阶段的必然经历,目前的网络文学更多地是传统文学的网络化,虽然距真正的网络文学还有差距,但是在一定基础上取传统文学的精华,延续其文学价值。

网络文学将成为现代文学发展的主流,传统文学也必然会加快网络化的速度。文学媒介由语言文字转向数字化的符号,网络文学的传播方式也蛛网覆盖,触角延伸,一方面为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加强了无限张力,另一方面对文学作品的审查也相对宽泛,人人都可以无拘无束的利用文学形式抒情言志。

用世界的真实性与传统文学的叙事规律变化相结合的网络文学,创作出更客观的电子文本供新一代的年轻人审美。网络文学最大的审美感受就是每一位读者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类型去阅读,有悬疑类型、诙谐类型、军事类型、重口味类型和清新类型等种类的文本可以为读者提更多种审美效果。从二维的平面走向三维的立体读屏时代,这种网络技术与文学内容的结合也增添了网络文学的审美性,最终形成的网络时代文学审美观也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时代的推移以及网络的延伸,它将会更好地与传统文学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多种角度的审美感受。

作者:刘彤 马媛媛

文学传统研究论文 篇2: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研究

摘 要:文学作品是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提炼了生活中的事业并浓缩成经典的文学作品,文学即是生活中的艺术,艺术而又来自生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文学不再是传统的表达方式,近年来,网络文学逐渐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并且给传统文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发展问题备受大众关注。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继承;创新

引言: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的接受鉴赏也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所以,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应当是其自身最为内在的、基本的价值所在。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文学的概述,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创新等问题进行阐述分析。

一、网络文学的概述

网络文学的产生是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后逐渐兴起的,互联网给广大用户提供了各类文学资料及信息,因此,网络文学以互联网作为媒介,用新型的手段方式推出,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其中网络媒体中包含一些传统文学作品,但是多数网络文学都是以网络原创为主。网络文学不单单指的是文学作品,还有其论坛发布的帖子,相关用户发布的言论,同时网络文学表达的不只是文字,还可以包括图像、视频等等都可以称之为网络文学。其网络文学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发表,其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网络文学的发表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网络文学的发表不受任何限制,所以一些素质比较低下的用户恶意发表一些言论,随意散播不良信息,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传统文学主要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其传播媒介主要是就是口語和文字,传统文学作品的表达具有较深的历史意义,表达的是对历史生活的真实写照,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特色,传统的文学作品是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缩影。传统文学作品的作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对社会生活独到的见解,才得以留下如此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学作品,并且具有较强的艺术气息,并且对于文学的作品的发表展出有着较高的要求。网络文学则是新时代的产物,给文学作品的带来较大的改革。网络文学是以互联网媒体作为媒介的方式产生的,其写作方式也比较随意,没有局限具有开放性。网络文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广大用户可以随意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更改,没有特定的作者。网络文学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都没有特定的要求,并且都创造的专业性也没有要求,因此,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相对较低。其次,网络文学作品的题材选择方面和作品的写法手法的艺术气息和审美深度相对较弱。

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

我穿传统文学作品博大精深,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的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作品是依靠传统文学作品作为基础所产生的。例如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网络文学作品《后宫·甄嬛传》中,以“宫斗”作为作品的注意,充分契合了多数读者的心理。作者对整个故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基本都是按照两个对立的主题模式展开,爱和斗。《后宫·甄嬛传》的情节与任务为读者称道,但在这之前,其古典化的语言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小说文风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在语言风格上,都非常靠近红楼梦,非常古典化。其次,对于文中古诗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作品的引用还涉及了大量古典诗词,主要有古诗十九首、乐府诗,唐诗、宋词、越剧唱词、昆曲唱词,并且分别运用了明引、间引、暗引手法进行写作。而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学作品。因此,现代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在传承着传统文学。

四、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创新

1. 丰富了传统文学的表现形式

网络文学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充分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呈现出多元化丰富的表现形式,例如将图片、视频、音乐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利用移动终端或其他信息手段进行呈现,与传统文学纸质的作品相比更利于携带,阅读。同时网络文学利用在有网络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阅读,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充分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这也是网络文学在表现形式上的重大突破。

2. 丰富了传统文学的语言形式

在网络文学作品中,现代网络语言的使用在大幅度地提升。例如:3Q是谢谢的意思,英文Thank You的谐音。“浮云”形容像云那样,比较虚的,转瞬即逝,不值一提的东西当生命走向终点时,才真正理解“神马”(什么)都是“浮云”啊!并且在各种社交软件中表情符号来代替文字内容也被广泛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3. 丰富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手段

传统文学作品的创造方式就是用手就写作,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学作品的创造方式多数都采用计算机进行写作,大大地提升了写作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的发展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文学进行有效地传播和发扬,同时在表达形式,语言形式和创作手段上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恩波. 网络文学离经典阅读的纵深段位还有距离[N]. 辽宁日报,2020-04-01(008).

[2]夏烈. 网络文学的社会关切与专业精神[N]. 太原日报,2020-04-07(006).

[3]邵春芳. 浅谈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创新[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20, 000(003):108.

[4]林慧频. 网络通俗文学与传统小说比较——从人物塑造方面谈网络通俗文学对传统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 青年文学家, 2019, 000(030):46.

[5]张然.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分析[J]. 知识文库, 2019(8).

作者简介:吴丽红(1998-)女,汉族,籍贯:贵州安顺,学历:本科在读。

作者:吴丽红

文学传统研究论文 篇3:

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研究

摘  要: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是诗歌的传统形式,在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見,可以视为英语文学独有的特点,是探究英美文学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的特点入手,探究其传统形式与缘起,为英美文学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传统

戏剧性独白起源于英国中世纪社会与文化解体阶段,由英语古典诗歌及天主教忏悔传统发展而来,可划分为诗歌创作者与第一人称说话人。它通过戏剧性表达方式,从客观角度呈现第一人称说话人的内心,为读者展示生动的第一人称说话人形象,为诗歌赋予全新的生命力,是值得探究的文学作品形式。

一、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的特点

第一,客观性。在戏剧性独白体裁的诗歌中,诗歌内容均是以第一人称角度表达。就说话人而言,表达的内容具有主观性;对诗人与读者而言,表达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在此基础上,诗人和诗歌内容的表达者分离,仿佛将诗歌的描述者置于舞台上,无论是表达的语言还是塑造的形象,均表现出客观性特点。就此,戏剧性独白具有显著客观性特征。如果诗歌中的人物为第一人称说话人,即使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相同,也可以视为戏剧性独白,代表性诗歌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

第二,双重性。在戏剧性独白体裁的诗歌中,基于说话人和诗人为不同个体,可以在阅读诗歌时获取两种声音表达,分别是说话人表达的内容,与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内容。就此,戏剧性独白具有显著的双重性特征,读者可获取双重声音话语,代表性诗歌为《威利神父的祷告》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戏剧性独白体裁的诗歌中,诗人的表达具有隐蔽性,大都通过与说话人的对话来呈现,并非将自身的观点强加于诗歌中,为戏剧性独白的解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第三,戏剧化。戏剧性独白的内容由说话人表达,此时的说话人并非单纯的表达者,而是舞台上的人物,说话人及其表达内容,均被赋予戏剧化特点,塑造戏剧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就此,在戏剧性独白中,具有显著戏剧化特点,说话人的重点在于表达内容所体现的人物性格、人物内心世界与人物不被人知晓的隐秘,代表性诗歌为《我的前任公爵夫人》等。戏剧性独白通过说话人的表达内容,揭露内心世界,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2]。

二、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形式

(一)怨诗

怨诗是英美国家的古老诗体,站在某个特定人物的角度,以其之口,表达因离别、死亡等事件引发的痛苦或愁怨。这种文学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大部分古典诗人均创作过怨诗,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为维吉尔,对英美文学发展有较大影响。怨诗的创作集中于英美文学发展早期,乔叟、莱德盖特等诗人均以怨诗体形式创作戏剧性独白的诗歌。比如《王公们的败落》,莱德盖特通过怨诗体形式,站在王公们(为说话人)的角度,表达其悲惨的命运。莱德盖特通过王公们的经历描述与表达,展示了他们的性格与思想观念。《执政者之镜》也采用这一创作理念,通过败落者的经历表达与情感呈现,为后人提供警示。这两部诗歌均以历史人物为说话人,通过表达内容重新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凸显戏剧性独白的特点。在文艺复兴影响下,英美文学表现出人文主义特点,为戏剧性独白的发展提供条件,增加了怨诗体的戏剧性独白数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斯宾塞、莎士比亚与弥尔顿等人,均创作过怨诗体的戏剧性独白。该阶段的怨诗体和早期英美文学出现较大变化,不再以历史人物为第一人称为说话者,说话人大都为诗人独创的人物,为诗人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高戏剧性独白创作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例如,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情女怨》中,以被骗的少女作为说话人,通过老牧羊人的对话,被骗少女讲述了自己被骗的过程,借用其受骗经历,表达了被骗少女内心的悲痛,塑造了一个从单纯到成熟的少女形象。

在18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为怨诗体提供发展活力,该阶段的戏剧性独白均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不仅强调情感的表达,也注重异国情调的展示。诗人倾向于选择印第安人或黑人作为戏剧性独白的说话人,体现了理性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人文关怀。同时,基于说话人的异国特点,更易在说话人和诗人间形成戏剧性距离,以《波斯牧歌》为例,诗人将波斯人作为说话者,通过说话人对自身经历的描述,暴露内心世界,更直观地呈现普遍人性。在18世纪后期与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得到迅猛发展,更多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始怨诗体戏剧性独白的创作,如考伯、彭斯等,均通过诗人和说话人间巨大的差异形象,完成戏剧性独白,如《黑人之怨》等。但深入探究可以发现,浪漫主义诗人创作的戏剧性独白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诗人创作的说话人与自身生活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只能尽最大限度地呈现自身与说话人的戏剧性距离;另一方面,诗人在戏剧性独白中隐藏表达自身情感时,给予说话人同情和理解的情感,在一定程度拉近其与说话人的距离。就此,在这种创作理念下,戏剧性独白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上均得到显著发展,为后续维多利亚时期的戏剧性独白发展奠定基础。

(二)信体诗

信体诗是指使用书信体写作的诗歌,诗人可站在自身角度或他人角度完成情感表达。古典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奥维德,其创作的《古代名媛》于1567年被图博威尔翻译为英文,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英美等国诗人的追捧,并纷纷效仿,创作了大量书信体的戏剧性独白,如《屋大维娅致安东尼》《英格兰贵人书信集》等。在书信体的戏剧性独白中,诗人以历史人物为说话人,通过书信往来的内容,表达写信人的情感与塑造写信人的形象。大部分诗人在塑造历史人物时,会进行二次艺术创作,某些书信内容与史实不符。在理性时代,英美文学创作以新古典主义诗人为主,这一群体不热衷怨诗,但会创作书信体戏剧性独白。例如,蒲伯创作的《艾罗莎致亚贝拉的信》,通过书信内容的表达,传递了艾罗莎矛盾和痛苦的思想感情,塑造了纠结于爱情与信仰、情感与理智的基督徒形象。蒲伯在书信体中隐藏表达了自身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传统宗教观念压抑人性的批判,通过说话人和诗人间的戏剧性距离,使该书信体诗歌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戏剧性独白作品。

(三)幽默性口语独白

幽默性口语独白出现于14世纪70年代,由乔叟创作。乔叟在英语诗歌中引入英语口语,创作了《声誉之宫》,为声誉女神赋予泼辣的语言,为英语诗歌中口语的应用做出表率。在此基础上,乔叟创作了《百鸟议会》,该作品创造了五步抑扬格这一独特的英语诗诗行,凸显了英语的节奏特点。通过口语英语的引入,诗歌中鸟儿的语言凸显生活气息,具有幽默风格。在《坎特伯雷故事》这一戏剧性独白中,乔叟的英语口语应用十分游刃有余,说话人巴思妇的表达内容多达800余行,使用了大量幽默性口语,具有激情、幽默、雄辩的特点,是幽默性口语在戏剧性独白中的应用典范。在英美文学发展中,幽默性口语独白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品中最为典型,如邓恩的《跳蚤》。该作品与勃朗宁的戏剧性独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通过口语创造生活情境,为观众呈现了开放性对话,对话的重点并非表达内容,而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这种戏剧性独白形式可以看作是英国文学的本土形式,凸显英国生活气息,用语幽默机智,戏剧性十足,且朗朗上口,广受诗人喜爱,更是维多利亚时期最常见的戏剧性独白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如勃朗寧的《我的前任公爵夫人》等,逐渐发展为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主流,一直延续至今。总的来说,戏剧性独白是英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美文学的传统内容,其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与人物性格揭露方面具有显著艺术价值,对现代英美小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戏剧性独白的独特艺术价值,其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将不断持续。

三、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传统的缘起

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传统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总结其繁荣发展的原因有以下两项。一是浪漫主义文学。在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创作者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大部分为戏剧性独白,且强调个人,更为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呈现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推动了戏剧性独白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二是英国戏剧观念。在英国戏剧传统中,莎士比亚为代表人物,对后续英国戏剧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莎士比亚更为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呈现与性格的探索,最为著名的四大悲剧均使用大量独白表达人物内心,是戏剧性独白的经典佳作。在此基础上,文学评论家将莎士比亚的作品看作是戏剧性独白繁荣发展的基础。在维多利亚时期,勃朗宁将戏剧手法与观念用于诗歌创作中,使诗歌具有显著戏剧性特点,为戏剧性独白的衍生与发展提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中,表现出显著的客观性、双重性与戏剧化特点。诗人通过怨诗体、书信体与幽默性口语创作不同形式的戏剧性独白,推动了英美文学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的形式与缘起分析,可对英美文学有更深入地了解,探究全新研究方向,扩大英美文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蒋磊.探究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鸭绿江(下半月),2019(11):37.

[2]吕文静.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文化学刊,2019(7):95-97.

(责任编辑:张咏梅)

作者:杜毛毛

上一篇:语文学习分析论文下一篇:社区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