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论文

2022-04-18

内容摘要:韩国文学作品是中国高等院校韩国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学生理解韩国历史和文化的最佳途径。但韩国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时代特殊性、以及作品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法和复杂的句式结构使得韩国语专业学生无法走出韩国文学作品这一困境。若只是一味地阅读并讲解韩国作品,会造成课堂内容枯燥,学生也失去学习的兴趣。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论文 篇1:

文学体与文学作品分析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作用解析

[摘  要:从当前汉语言文学研究现状分析来看,经常会忽略文学体与文学作品中的话语分析,没能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有效挖掘出来。为此,对文学体及文学作品中汉语言文学作用的分析,对其属性进行有效拓展,从而让文学阅读者感受到文学体及文学作品的汉语言艺术,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并且对汉语言文学展开深入的挖掘与探究。

关键词:文学体;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汉语体系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在鉴赏过程中经常缺乏正确的方式与方法。为此,有必要分析在整个汉语言文学研究中,文学体与文学作品分析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相关研究的质量与成效。

一、文学题有本质功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体论不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唯一途径,还有另一种研究方式是文学功能论。文学本体论中重视文学体的相关研究文学体本身具备本质功能。在对汉语言文学展开分析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体裁类型文学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了解文学体在不同研究中的成效与价值,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作品体裁的研究就是文学体研究,通过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本质功能。对汉语言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了解不同文学的作用与价值,对文学体裁研究更加深入的体现了汉语言文学的本质,从当前的文学体裁分析来看,不同的体裁表达方式可以读者掌握文学作品本质功能。

二、文学体文化功能

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可以了解文学中蕴含的文化传承功能。应用多元化的文学题材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学体能够传递出不同的语言文化,其中蕴含了中华经典传统文化。以经典的古诗词为例,在题材上能够了解我国独特的相关题材,并且跨越时代掌握更多的古代文化,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对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之间的区别,对汉语言文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探究文学体的过程中,能够对中国古典文学及现代文学进行对比分析,在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对比中外文学作品,从而深入了解文学体系的汉语言发展途径。

三、文学体具备审美功能

汉语言文学体具备审美功能,文学不单具有功能作用更是一门艺术。对艺术进行研究鉴赏也是提升文学素养及审美的有效方法,文学体裁篇幅各异,在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能够体现出各种体裁格式的不同审美表达。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的表达,在对文学体进行审美时,会对人们的心智产生影响,在进行观察体验及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相似之处,把握其中存在的密切关联,从而更好的感受其中的美。引导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审美功能,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从我国《诗经》中的表达方式分析来看,这种文学体裁能够在视觉上,为我们带来美感。通过诵读品味其中不同的韵味,从而提升审美水平,为读者带来美的感受,对文学进行研究需要充分运用审美功能,提升审美体验。

四、文学作品文学话语的实践功能

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研究效率,从当前对文学作品分析情况来看,更多关注在对文学话语的研究。以文学话语实践功能为载体,能够更好的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相似历史,可以了解更多在汉语言文学体中值得骄傲的部分。需要理解文学话语的实现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汉语言文学呈现出来,由简单变为更加符合人际交往特点的方式,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语言分析时,要根据相应的生产力背景为基础,探索文学作品从最初的文学-文字模式到文学-语言模式到最后文学-话语模式的变化过程,从而有助于深入掌握汉语言文学功能所产生的演变过程,从而掌握其中核心内容。

五、文学作品文学话语的价值功能

可以借助文学话语中蕴含的价值功能进行探究,,从而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文学作品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出不同的观点及理念。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因此,需要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会通过对文学话不同的使用,传递出不同的价值理念,通过语言的核心表达让更多人掌握相应的表达。在阐明价值的过程中,能够让文学进一步提升,让文学研究人员能够对其价值有深刻的领悟,从而影响深远。

六、文学作品文学话语的定义功能

文学作品的话语定义功能要应用到文学作品探究中,应用定义分析的方法深入展开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学作品中,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精髓部分,在对文学作品定义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中存在的差异与不同之处解释清晰。基于汉语言文学视角来看,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对其话语进行分析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必要的定义与分类,,可以具体分为社会文学、历史文学等多个不同的模块,在对作品中的话语进行深入探究时,能够将文学作品研究过程变得更加规范化与系统化,从而得出相应的分析与总结。在采用定义分析的方式进行深化定义功能时,会应用到各异的作品中,展现其背后的语言功底,分析过程并非空泛而毫无作用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汉语言文学作品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价值,更加显现出其蕴含的内涵。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汉语言文学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节奏,从而探究更多的优秀内容。要重视文学本体论,从其本质功能、文化功能、审美功能出发,探索其中的文学观点。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关注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以及主要情感,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話语,把握文学作品文学话语的实践功能、价值功能及定义功能,从而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通过思考获得更多的感受与领悟。在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投放于传统与创新的研究过程中,将过去与现在有机整合,提升对文学体及文学作品分析在汉语语言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勇.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运用与意境研究[J].现代交际,2020(15):53-54.

[2]邓丽娟.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探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7):142-143.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作者:朱峰

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论文 篇2: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在韩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韩国文学作品是中国高等院校韩国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学生理解韩国历史和文化的最佳途径。但韩国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时代特殊性、以及作品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法和复杂的句式结构使得韩国语专业学生无法走出韩国文学作品这一困境。若只是一味地阅读并讲解韩国作品,会造成课堂内容枯燥,学生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并有趣地讲解韩国文学作品成为高校韩国语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将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运用到讲解韩国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趋势。运用其中的平行研究方法去解读不同作家的作品,对改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将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历史在流淌;教学

G633.3

一、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韩国文学作品

韩国文学作品是高校韩国语专业的专业课程,它有助于学生理解韩国文化内涵、提高鉴赏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课程的改革,单纯地阅读并讲解韩国文学作品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因此寻找一个恰当的方法去进行韩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中韩两国相似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文化传统,使得教师将中国的作品纳入韩国文学作品的比较对象范畴。随着中韩交流的快速发展,将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运用到韩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成为一种趋势。比较文学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正的尊重和宽容。其方法主要有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影响研究注重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而平行研究则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进行研究,准确地指出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解释其原因。因国内韩国语专业学生是从零基础阶段开始学习韩国语,到高年级学习文学作品时,接触韩国语也不过几年光景,考虑到现阶段国内韩国语专业学生的能力,比起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方法更加适合也更加有效。将韩国作品和学生所熟悉的中国作品相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寻找作品中的异同点及其原因来消除国界的隔膜,达到理解和鉴赏的目的,增进文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较中韩两国文学作品,可发掘出两国相似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而通过发现的不同点,对于学生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平行研究方法在作品《历史在流淌》教学中的运用

韩戊淑的小说《历史在流淌》是一部历经朝鲜时代到光复时期的历史长篇小说,勾画出朝鲜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过程。根据小说和戏剧的近邻关系及处在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下的典型的女性形象繁漪和朴玉莲,挑选出具有可比性的中国作品就是曹禺的《雷雨》。在教学过程中,女性形象、不同人生结局之主客观因素和作家视角是比较的重点。

1.叛逆的女性形象:曹禺曾说过:“繁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繁漪以恶魔般的形象和毁灭性的杀伤力造成了同归于尽的悲剧。朴玉莲则是主人与仆人的私生女,但却在坚强勇敢的性格下,做出了勇敢的反抗,跑出家门求学,最终成为人人尊敬的女校长。两者虽都生活在父权制时代,但与生俱来的叛逆的性格下做出的反抗,使两者都成为迥异于传统道德规范的女性。

2.不同结局之客观因素:繁漪和朴玉莲都生活在男人掌权的时代,男权制的压迫使得两者都做出了反抗,成为不同结局的客观因素。繁漪的反抗结局是在傀儡婚姻中挣扎、在周氏父子的打击下爆发、面对儿子和惨死和爱人的自尽最终发疯;朴玉莲的结局则是在赵氏家庭为了生存挣扎、成功逃离赵家、求学成功最终成为女校长,为祖国光复做出贡献。两者都做出了相应的反抗,但结局却截然不同,这一切归根于主观因素。

3.不同结局之主观因素:繁漪尽管受过西方教育,接受先进的思想,但中国式封建思想已在她骨子里根深蒂固,因此她的反抗处处显露出她的懦弱与卑微。例如她顶撞周朴园却不曾与周公馆决裂、卑微地爱着周萍,视他为全部,同时她缺乏自我意识,无法独立生活,将自我的幸福从周朴园转移到周萍身上,等愛情褪去华丽的外衣露出狰狞的面目时,她的世界也随之倒塌,带来了毁灭性的杀伤力。朴玉莲作为大家庭中的下人,受尽侮辱与蔑视,但她却做到了自尊和自爱。打破只有男人才能读书的社会制度,接受了新教育,用新思想武装自己,明白幸福要靠自己争取,成为开创性的人物。

4.不同性别作家视角的影响:性别视角就是作家在创造作品的时候,以作家的性别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审视和评价的一种观念和方法。由于作家性别不同,曹禺和韩戊淑直接影响了两位女性人物的结局。男性视角是建立在男权制的基础之上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审视和评价的一种观念和方法,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形成的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批评观念和方法。 曹禺毕竟不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看待女性,他终究逃不过性别的束缚与限制,在潜藏意识的影响下,繁漪只能变成男权社会不能容纳的悲剧形象。女性视角指的是从性别入手来审视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一种批评观念和批评角度。 因韩戊淑是女性,了解当时女性艰难的困境,在她的女性意识下,作家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了父权社会的颠覆者,实现自己追求获得新生的女性形象。

三、结语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是帮助学生读懂韩国文学作品、理解韩国历史文化的最佳途径,也是有效适当的教学方法。其中平行研究方法对于学生找出作品异同点、理解作品内容来说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通过平行研究方法,从熟悉的母语作品出发,根据母语作品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找出具有可比性的韩国作品,并找出可比项。在比较分析可比项时,归纳存在的异同点及其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将两国文学知识融会贯通,开阔视野,提升思考能力和学术能力。

参考文献:

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赵真华,女,1985年4月17日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韩语系

作者:赵真华

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论文 篇3:

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现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文学史和思想史逐步纳入到文学研究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断地扩展研究范围的同时,文学空洞化现象随之产生。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空洞化;研究

一、文学研究“空洞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上所述,文学研究“空洞化”是指现当代文学作品没能够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上达成共识。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具有以下两种:

1.研究领域的过热化

如上所说,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于文学研究而言,无疑带来了巨大的研究契机。但随之而来的文学研究领域的过热化,也间接导致了文学研究的空洞化。下面用具体的现象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迅速地刮起了一阵“莫言风”,上到莫言的文学作品,如《红高粱》等迅速成为了各大书店的热卖书,下到莫言的私生活也成为了人们争相报道的新闻,但一段时间后,这种热度逐渐下降,随之又刮起“韩寒风”“王朔风”。不可否认,这对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研究的多样化和变化性是文学研究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推力,但是这种研究的过热化,导致文学研究的单一化,不利于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2.研究对象的个性化趋势

研究对象的个性化具体表现在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者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于具有个性的文学作品。学者们在注重文学作品个性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学作品的差异性。就研究对象而言,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有着本质的差异,文化研究的着重点是艺术创作的创造性和一般性,文学研究则重点研究作品本身的创作性[1]。就现代文学研究而言,时尚文化成为了文学研究的核心,这也在无形之中反映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对象的个性化趋势。在众多的文学研究中,研究者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能够体现研究对象特征的富有个性化的文本上。由此可见,文学研究对象的个性化趋势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另一个表现形式。

二、现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主要原因

1.混淆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面临“失语”的情况下,学者们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研究渠道和激发学者的研究动力,以至于文学研究开始向文化研究的方向转变。但是,学者却混淆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区别,从而导致当代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研究已经不仅仅只需要考虑文学作品的个性上的创新,还需要重点考虑文学作品的个性化。由于一些研究学者混淆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区别,导致对文学的研究落脚于古典文化,而忽视了文学的时尚特性。同时,一些研究者对文学的研究仅停留于文学作品的表层而不能够深入地研究文学作品,由此可见,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上都有区别。因此,文学研究者在将文化研究纳入文学研究范围内时,要注意采用适合文化研究的方法与合适的研究对象。

2.忽视了文学研究中的审美经验

文学研究是多个学科的汇总,是多门学科知识相互糅合和运用的过程。随着文学热的出现,文学研究者将更多的研究精力放在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理论实践上,忽视了对作品本身的真实情感的体验,在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大多偏向于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唯独忽视了文学研究的体验说,从而导致很多文学研究者在研究文学作品时,都没有从整个文学作品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从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创新形式和感情的审美个性。对众多的文学研究者而言,只有将整个的出发点放在审美感情的高度上,才能体会出独属于自己的对文学作品情感体悟,才能有效地避免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2]。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这一点,笔者深表赞同。纵观所有的古诗词,又有哪一首不是为作者抒情所作?文学作品亦是如此。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产物,情到浓时,何以抒怀,唯有用寥寥文字表达。文学作品它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同时也是读者感情的共鸣。由此可见,在文学研究的过程当中,要多从审美入手,从多个角度探索文学作品的美感,从而体会出与其他文学研究者不同的情感。

3.过于重视文学研究中的理论操作

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由于研究者越来越过于重视文学研究的理论操作而忽视了文学研究的美学体验,文学研究开始出现“词穷”的现象。这种“词穷”一方面体现在由于文学研究领域的过热化,导致文学研究能够想到的越来越少,雷同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主要因为文学研究理论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现代文学研究的需要。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传承文化和促进和谐的作用,文学研究已经成为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以往的文学作品研究中,文学研究者过于重视文学研究的理论操作,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的表现形式。不可否认,理论操作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境,若过于重视理论操作的结果就是忽视文学作品中的美学,造成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所以,文学研究不仅是文学理论,同时也是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过程。想要有效地避免空洞现象,就得合理控制文学研究的理论操作,同时注重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三、文学研究空洞化的解决方案

1.加强对文学创作出版的限制管理

各出版社应对各类即将出版的文学作品严加控制和管理,不论作品的好坏,所有的作品都必须经过出版商以及教务管理部门的监督,而不仅仅只是由读者判断作品的好坏,因为读者爱好的不同造成不符合出版要求的文学作品仍然得到了大力的追捧。在这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把好关,阻断任何不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问世,还给文学作品一个清净的平台。

2.文学研究者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文学研究者的任务是通过文学研究理论和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体验,探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情、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为现代人提供了解古人的渠道,为现代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架起桥梁。因此,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应该防范文学研究对象过热化现象的产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随波逐流的事,但也要注意与时俱进。

3.读者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观

对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读者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能因为作品刚好符合自己的爱好就不加以限制地热力追捧。一个好的读者,不应仅仅只站在自己个人喜好的角度看待整个的文学作品,还要站在整个作品的角度去欣赏文章。对于不好的文章,应该加以抵制,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换给自己一个清净的阅读环境,同时还要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文学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抑制空洞化现象。

四、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影响

1.致使学科结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文学研究空洞化的出现,不仅表现了现今文学的边缘化,同时也导致学科结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3]。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反映生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今很多的高校都设有与汉文学相关的专业来彰显文学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对语言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研究空洞化现象,致使学习中文的学生将整个的研究目光放在了理论手法的模仿上,从而忽视了自身对作品的美学体验,这样就很难使学生成为真真具有研究文学素质的人才。

2.致使现代文学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空洞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学研究者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体验,所以使现代文学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一个过程中,无论是文学的研究还是思想的研究也都将面临新的困扰。因此在文学研究领域产生空洞化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清楚地认识现代文学史所存在的缺陷(文学创作目的不纯,创作精神薄弱,文学研究中精神领域的空洞化现象),在认识到文学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缺陷的同时,学者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现当代文学,以此探索文学研究的长久发展之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好的文学作品,才能够在思想上和读者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才能够激发作者无限的创作潜力,才能够给大家带来好的精神食粮。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文学研究的空洞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畅.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J].文学教育(中),2014,(6):31.

[2]司娟.关于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的几点认识[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18—119.

[3]杜刚秀.论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2):79.

作者:丁兰兰

上一篇:物理教材思考实践论文下一篇: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