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出版传播研究

摘要:现代中国,出版活动以其层出不穷的媒介样态和日新月异的文化景观,既使出版行为参与到了现实的构建中来,与日常生活紧密勾连,又令媒介的本体意义得以深化和凸现,使出版媒介本身成为探析了当代文学出版活动的不可规避的重要因素。在长期以来的文学研究领域,“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作为显学的四要素而存在,而文学在出版活动中的“生产—传播—消费”流程中的媒介因素,却长期被文学研究者遮蔽和忽视。因此,出版传播视角对于文学研究来说,是一个较为崭新的理论视点,出版媒介要素之于文学研究应赋予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将利用出版文化和媒介传播的学科知识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茅盾文学奖是近现代中国首个文学巨奖,十届获奖作品展现了中国三十多年的丰富文学成果。总体而言,茅盾文学奖以出版和传播为基础,出版媒介扮演着关键的介质角色。此外,茅盾文学奖本身已成为传播优秀文学作品的服务平台,为积极促进当代文学作品的生产和再分配做出了贡献。可以说,将“茅盾文学奖”与“出版与传播”联系起来,其创新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一目了然。出版传播的宏观市场为文学作品提供了生长空间,以多重价值引领着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嬗变、调控着当代文学健康生态的走向。本研究主要运用出版传播学理论和文艺学理论进行跨学科的分析阐述。其中,出版传播学就是研究出版作品在市场环境中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影响因素以及内在规律的科学,它将基础传播学与出版市场实际的运作流程相结合,将出版者施加的影响与阅读者的认知接受相结合,并利用规律指导文化社会的出版传播实践活动。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基于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总结的“5W”传播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5W”分属五个层次,主要包括传播者研究、内容分析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和受众研究。参照这一模式,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模块相对应地搭建框架:茅盾文学奖传播平台的构建、茅盾文学奖的传播模式分析、作为传播者的媒介角色分析、出版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受众分析。各章节的写作思路大致如下:第二章“茅盾文学奖本体研究”,重点对茅盾文学奖的起源、发展轨迹、评奖机制以及获奖作品展开分析;第三章“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传播模式”,分别介绍了纸质出版为主的传统传播模式和在发展中的多元化传播模式;第四章“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传播主体”,纵观出版活动流程并解析出作者、出版机构和新媒介三个活动主体;第五章“获奖作品出版的社会驱动”,试图从出版观念的宏观转型、评奖机制的市场联姻、象征资本的文化消费角度来探析影响茅盾文学奖文学出版的内在与外在力量;第六章“读者的接受”,将读者分化为普通读者和作为评论家的读者,分析两者对出版活动的反作用力。最后以“文学出版对文学与出版的双重意义”落脚,凸显出版传播对文学的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管窥文学出版市场,可以得出本文的基本命题是:文学出版要遵循文学内部的创作规律,既不能在市场选择种放任自流,而应权衡文学精品和大众需求,让评价机制合理介入、让出版媒介积极推动,以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建构和培育良好有序的文学出版生态。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图书市场;出版传播;精品文学;媒介

学科专业:出版硕士(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2 茅盾文学奖本体研究

2.1 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坐标

2.1.1 孕育与变迁

2.1.2 地位与影响

2.2 文学奖生产机制

2.2.1 评奖制度概况

2.2.2 获奖作品概述

3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出版模式

3.1 出版模式概述

3.2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传统出版

3.2.1 期刊优先模式

3.2.2 图书优先模式

3.3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多元联合出版

3.3.1 书到丛书

3.3.2 纸本到影像

4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出版活动主体

4.1 作者身份探析:编审链中的作家群

4.2 主要出版机构:文学奖的传播枢纽

4.3 新媒介的参与:出版物形态的衍生

4.3.1 影视剧:茅盾文学奖的衍生传播

4.3.2 网络:茅盾文学奖未知的未来

5 获奖作品出版的社会驱动

5.1 出版观念的宏观转型

5.1.1 20世纪80年代:解放思想,复归文学本质

5.1.2 20世纪90年代:多管齐下,深化出版改革

5.1.3 新世纪以来:全面转型,文学融入市场

5.2 评奖机制的市场联姻

5.2.1 文学评奖向出版市场机制适度倾斜

5.2.2 市场反应对文学评奖机制的参考意义

5.2.3 文学奖获奖作品出版机构的多元化

5.3 象征资本的文化消费

5.3.1 以获奖为符号动力助推市场营销

5.3.2 “茅盾文学奖”象征资本的开发

5.3.3 “茅盾文学奖”的当代品牌价值流失

6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读者接受

6.1 受众的接受

6.2 作为意见领袖的文学批评家

6.3 普通读者的接受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光电检测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平面设计中黑白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