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最初,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是分离的,随着我国政府机关部门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逐渐归属于公共事业管理。但在具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职权分配上,依然具有一定的差别。笔者对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不同进行了阐述,为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事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篇1: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  要:目的:归纳总结当下暴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建设的问题,为该专业后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相关文献,总结存在的卫生事业人才培养问题。结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结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其建设必须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把握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一步步为社会发展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作为一个培养高质量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基石专业,其重要程度日渐趋于明显。但由于该专业成立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高校在专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基于社会需要及当下暴露的人才短缺问题,本文就该专业目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所暴露出的人才培养问题,并加以思考,最终提出可以完善该专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现状

(一)学科分类

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在内的14个二级学科。有些院校没有明確区分公共事业管理的方向,但有些院校会根据院校类型不同,设有不同的方向,大致包括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方向、环境与资源管理方向、教育方向、应急管理方向、城市管理方向、艺术管理方向等。目前我国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校的类型各有不同,以综合院校、工科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财经院校、农业院校、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居多,而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大多以医学院校开设居多。

(二)课程设置现状

各院校课程设置类型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专业课、与医学相关的基础课程和公共课三个部分。专业课包括管理类和经法类课程,如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课程以单科或概论形式存在,如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公共课包括政治思想、体育、外语、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类课程。在课程开设数量和课时上大多根据全校能够开设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及其课程数量而定,同一课程高校与高校之间在学时设置和课程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学时为80学时,福建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学时数仅为48学时。

通过有关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学生们认为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学相关的基础课程过多,课程无法覆盖整个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过于老套,缺乏创新,无法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1]。同时也存在实践方面的问题,实践教学课程占比偏低甚至缺失,且大多只是浮于表面,无法深入且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课程考核上,大多还是以笔试为主,侧重理论考核,忽视综合素质,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不到充分评价[2]。

(三)人才培养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熟练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掌握公共管理学,尤其是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够胜任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医疗卫生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各高校由于其自身类型不同,在培养目标设置、培养人才类型方面会根据其学校特色而定,大部分中医院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复合型管理人才,大部分西医院校注重培养的则是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强调多面性,高级人才强调层次性,应用型强调实践性,其实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目前本科学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远远达不到培养目标中的要求。根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共88万,管理人员数量仅有6.5万人,同比2017年减少0.4万人,2018年疾控预防中心人员共18.7万,其中管理人员数量仅有1.35万人,同比2017年下降0.05万人,专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呈下降趋势。2017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学历研究生3.5%,本科生37.6%,大专40.4%,中专12.5%;2018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学历研究生3.8%,本科生40.0%,大专39.7%,中专11、2%,管理人员普遍学历偏低,集中在本科、大专学历。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专业人员数量短缺

我国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公共事业管理,各地、各高校纷纷提出各种计划,采取各种行动,基础建设和各种设施等硬件方面逐渐趋于完善,但缺乏相对口的专业人员,一直是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一个难题。目前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数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人数相差巨大,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大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不会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对口的工作,对口就业率低,人才离职率高,其原因一是就业压力大,对口工作少;二是薪酬待遇差,工作成就感低。

(二)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暴露出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较明显的问题便是缺乏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人才素质有待提升。在一线环节中,许多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领导干部的专业应对能力不足,缺乏应急处理能力,暴露出许多基层疾控人员及卫生系统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的问题。总体来看,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数量配置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尚无法满足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的新需求。

(三)人才培养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理念

目前,大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占比较小,甚至是缺失[3]。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尤其是公共衛生事件现场及时有效地应对。然而大多数院校往往忽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以至于他们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不知所措。另外,我国的公共教育卫生体系还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危机管理教育[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于其他公共事件,它的突发性和多变性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更需要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应对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而这一点也正是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课程设置时常常忽视的,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教育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其应急能力的发挥,所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养和心理危机管理教育需得到重视和提高。

三、基于暴露问题的思考

(一)社会认可度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诞生开始,存在感一直不强,甚至有绝大部分人不知道高校开设这个专业,许多人甚至学者都没有办法准确说出“公共事业”的含义,只是单纯地将“公共事业”想当然地看作是“事业单位”。而该专业的对口单位,如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并不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并不适合在企业工作,社会完全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公共事业发展不够成熟。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来说较完善, 对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人才有大量需求,所以西方发达国家该方面的人才社会认可度高,对口就业机会多,而中国的公共事业因发展不成熟,所以对专业的管理人才没有大量需要, 同时也使得社会对该专业的了解极度缺乏。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属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的一个分支,多学科相互交叉融汇也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乏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由于各个学校开设时间不同、学校特色不同,且对该专业的界定以及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使得很多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没有明确规范,并且部分学校也没有相应的专业建设特色。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对此专业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偏差,有些学校认为目前应该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全能型人才;而有些高校则认为目前应该培养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的专业型人才。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质量上的界定差异。

(三)专业范畴未有清晰界定

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清晰的界定,大都是依托本校原有的学科特色和基础建设此专业。有些高校直接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都安排进培养方案,把该专业办成了一个什么都学的“大杂烩”。有些任课老师也避重就轻地上课,几乎所有非主干课程学科的老师都觉得自己的课程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无足轻重,上课时也同样避重就轻,也不会花心思去研究自己的课程在公共事业中的侧重点,因此学生也不重视专业课程。这就导致公共事业专业的学科特点无法显现,从学生到老师都无法对该专业的专业范畴有清晰界定。

(四)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脱节、杂而不精

现如今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比较纷杂,并涉及与文理科类相关的内容, 如法学、统计学、高数、政治学、西方经济学、社会学及其他相关内容。相关研究课题组提出:在明确规范基础课程上, 鼓励各校充分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开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将理论实践结合的课程设置方法从理论上来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有利的,但繁杂的课程设置会让学生感觉自己什么都学,但什么都学不细、学不透,在就业招聘时,招聘人员也会产生该专业学生学习“杂而不精”的错觉。由于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某些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绝大部分开设是依照教师的专业,并非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目前各高校对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较倾向于理论方面的学习, 一味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

(五)实践环节薄弱

存在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中最普遍的问题是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第一,实践教学内容形式较陈旧,实践考核方式缺乏创新,拘泥于形式,且教学大纲中对于实践方面没有明确规范;第二,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高,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第三,实习基地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学生实习机会不多或者到实习基地学习不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东西。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同其他管理类的专业作比较,实习环节相对来说更加难以开展,其主要是由于实习基地问题,该专业的实习单位最优选择是医院、医药企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但是由于这些单位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无法一次性收纳大量的实习学生,只有极少数学生能有机会去对口单位实习,而剩下的学生大都随便找个地方实习,所找的实习基地大都与本专业不相关。

(六)师资力量薄弱、培养形式单一

我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较晚,其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高校开设此专业仅仅是在原有师资力量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合并,繁杂的课程设置增加了教师教学课程和知识的多样性,因此要求教师自身知识面要广,但我国目前同时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较紧缺。由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起步较晚,培养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博士的高校较少,每年培养出的博士远远满足不了专业的师资需求,造成了对口的师资缺口较大的问题。此外,该专业的社会实践性较强,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大都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直接任教,具备公共部门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少,导致目前的师资力量大都倾向于理论型,而缺少实践型。

(七)办学方向纷杂、存在盲目招生现象

就目前已经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虽然专业名称都叫公共事业管理,但是其专业多半依托自身学校基础,根据自身学校特色,办学方向较纷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学生招收人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是否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因而为了提高高校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很多高校会盲目设置专业和扩大招生数量。有些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只是为了扩大规模盲目招生,并非从人才培养实际出发。

(八)就业竞争压力大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医院、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跨行转业或者考研。医院和事业单位本应是最适合该专业学生的工作选择,但医院和事业单位不仅考试难度大,且存在进多出少现象,相对于其他专业,该专业的学生报考公务员并没有优势。企业实际上也没有明确对口该专业的岗位,该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大都从事秘书、助理、销售等工作,与自身专业毫不相干。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考研,然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并没有直接相对应的研究生专业,毕业生只能选择相近的专业如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流行病与统计等, 或者跨考难度较低的专业硕士。

四、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突出专业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同时控制招收人数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制定有本校特色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应控制招收人数,一味盲目扩大招收人数,只会浪费社会资源,应根据学校自身实际能力,根据专业教师数量及教学资源,合理设置招收人数,做到重质量不重数量。

(二)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同时加强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教育的学习

公共事业管理专業(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作为医学与管理学交叉的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应以管理学为主,医学和其他学科为辅,依据自身学校特色的同时注重全面发展。同时也应加强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教育的学习,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教育的学习。同时也可邀请公共卫生事业相关领导和事业单位干部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以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三)注重实践环节,增强就业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主要强调实践应用,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一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师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树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充分调动老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二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支持,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三要建设发展实习基地,大部分高校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是因为实习基地不够,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政府的力量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四要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大多数高校在总课时固定的情况下,占课程比重较大的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学时明显不够,要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把实践课程和理论结合起来。

(四)重视教师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直接影响到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方面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短缺、综合素质薄弱,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如下改进: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合各个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办学特色和方向,从学历、职称、知识结构等方面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加大培养优秀教师的力度。第二,大力培养年轻教师,引进相关专业高学历的青年老师,不需要完全局限于公共管理专业,可以适当补充卫生管理、政治学、社会保障、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博士。第三,聘用校外兼职教师。学校可邀请从事相关对口行业的管理人员开设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四,加强校外和国际交流,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去各大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学习高校的办学经验和方法,加强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外进修或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专业办学理念,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

(五)加强学生主体性培养

在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自主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指导代替传统的知识灌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并监督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中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五、结束语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发展必须不断紧跟社会发展脚步,但专业发展是个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切不可贸然前进,其建设必须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把握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一步步为社会发展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勤,李之键,章军.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思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3):193-195.

[2]涂画,高红霞,叶清,等.基于专业认证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胜任力本位教育模式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8,31(5):75-77.

[3]姜凡晓,职心乐,侯心玥,等.医学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课程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4):270-273.

[4]李乐,让蔚清,龙鼎新,等.全球化视野下的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439-440.

作者:王丽君 苏蕴 李友卫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篇2:

探究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

[摘 要]最初,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是分离的,随着我国政府机关部门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逐渐归属于公共事业管理。但在具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职权分配上,依然具有一定的差别。笔者对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不同进行了阐述,为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柔性管理;异同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70

目前,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概念和内容依然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公共事业与行政管理的现行管理范围不同,但无本质上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多作为管理内容出现,而行政管理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存在,认清公共事业的本质,如何采取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公共事业单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实际上,公共事业管理无处不在,目前对公共事业管理尚无完整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肯定是,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管理的核心,笔者认为,公共管理就是以政府为核心,以公务员所涉及的项目管理为内容,实现政府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共同发展。政府有权力与职责对公共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涉及民众的生活质量,甚至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即公共关系管理是社会为公众生活质量提供保障的一种手段,公共事业管理是一种服务体系。在我国大学专业教学中,公共事业管理的设置处于发展阶段,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开设这一课程,但由于对管理概念的认知不清,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缺陷,另外对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异同区分不清,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缺失,影响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的发展。近几年,高校公共管理事业发展迅速,但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输送上,必须弄清一些问题,比如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差别,以及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统一。为了进一步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与稳定,笔者对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易混淆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性质及内容,在高校中设置合理的专业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确保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2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整合性,包含了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而行政管理则主要是一种管理方式。笔者将行政管理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子领域进行研究。当然,二者都是以政府事业为中心,以提供公共服务体系和促进公共事业发展为目的。另外,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都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技术,都具有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与义务。当然,要确保二者的和谐发展,还需要对二者的差别进行研究,笔者对其具体差异做了分析与调查,并阐述如下。

2.1 管理的范围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是我国大学广泛开设的专业,一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更大,而行政管理则主要涉及政府机关的管理项目与管理方法,与公共事业管理之间并不冲突。目前,我国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具有相对明确的规定,包括体育、教育、文化、卫生事务及保险行业,另外物业、邮政、电业局等都属于公共事业范畴。总之,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以服务性质的国家行政单位为主,涉及范围广。行政管理主要是政府部门,是公共管理范围的一个分支。管理范围小于公共事业管理,但是行政单位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具有模范和引导作用,加强公共事业的管理需要必要的行政管理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军事与国防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范畴,并且对于管理手段具有较高的要求。

2.2 管理的主体不同

从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同的管理范畴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管理主体不同。公共事业管理是我国经济、政治和行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公共管理具有更广泛的主体,涉及项目涵盖了大部分的领域。上文笔者分析了其涉及范畴,凡是涉及的范畴均属于公共管理范畴。行政管理的范畴则相对固定,主要是以独立的行政机关为主。公共事业的主体为以公共事业为主的公益性组织,在我国,公共事业组织主要为事业单位和不具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

2.3 管理手段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结合了宏观和微观上的管理概念,涉及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管理方法以树立榜样,影响民众价值观和说服为主;研究方向以综合性的基本理论为主。近年来,随着管理的不断发展,开始增加了行政管理手段,也就是实现了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交叉。事实上,二者之间在管理手段上也无明显的差别,主要是行政手段强调强制性,而公共事业管理手段强调服务性,法律是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共同遵循的规则。在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实施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将柔性的管理手段与刚性的管理手段结合在一起,突显出公共事业管理的政策以及行政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 结 语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在内容、形式上有一定区别,但二者在目的上是相同的,即都是促进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理清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但要以和谐发展为主。借助行政管理手段,結合公共事业管理的柔性管理,达到二者之间的统一,使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高效性。对于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而言,要承认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型特征,并且具有创新精神,逐渐实现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瑶.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异同[J].考试与招生,2014(9).

[2]徐金燕,蒋利平.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困境及其出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5(22).

作者:朱顺宁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篇3:

特色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下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实践研究

摘 要:应用型公共事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通过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应用研究,为优化和整合专业教学计划,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行政管理;综合实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因其自身的学科属性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贴合性,必然要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研究型”的办学模式和“学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以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院校的一个普通专业,在目前高校扩招、毕业生激增的大背景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可想而知。因此,差异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对于普通的地方院校而言没有优势,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确定了应用型、差异化分类培养的思路,人才培养定位应是基于基层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重要意义

应用型公共事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优化和整合专业教学计划,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较深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行政管理综合实训教学的应用,树立了新的实践教学理念,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更加适应未来职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掌握真本领,为特色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行政管理综合实训中包括:Office操作、会议筹备及情境模拟以及行政助理工作实训三大模块。实训中的内容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都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而学生们恰恰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因此,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应用,对于特色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就业技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教学目标

根据应用型公共事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确定了学生行政管理综合实训教学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同于传统本科培养技术科学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的模式,也不同于应用型专科教育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人文社科等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简言之,我们应当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用人单位“能用、快用、好用”;二是确保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政管理综合实训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教学目标,我们对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为期两周的实训分成三个模块。

1.Office操作模块

现代大学生的电脑知识的普及率虽然很高,但学生们仅限于上网和聊天,对办公软件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甚至连毕业论文的排版都不能独立完成,因此,行政管理综合实训三大模块中的Office操作对学生来说非常实用、非常新鲜。Office操作以任务导向的方式给学生设置了若干题目,让学生通过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中最常用、最实用的软件功能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其中包括Word中的如何进行页面设置、如何插入目录、如何设置标题样式、如何分割文档、如何制表、文档结构图的应用、并排比较的使用等常用功能;Excel中的条件筛选、求和、求平均值、排序、分类汇总、合并计算、图表的制作、常用函数的应用等常用功能;PowerPoint中的幻灯片母板的设计、动画方案、插入影片和声音、超级链接、幻灯片切换等常用功能。

此模块对于即将要进行入毕业论文撰写的大四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可以使学生轻松进行论文的写作与排版。

2.会议筹备情境模拟模块

会议在社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国际争端,小到基层的具体问题,常常要通过会议去解决,而筹备会议将考查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学生毕业之后都可能要协助领导进行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筹备是一项非常繁杂的综合性工作,它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综合指挥能力、分工协作能力等。会议筹备情境模拟模块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进行会议的筹备工作,完成会议策划书,并相互配合模拟演练,以检验会议筹备工作的成效。此模块学生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多项能力。

此模块第一步骤要求学生进行会议方案策划,其中包括:(1)会议方案策划分解——确定主题、确定会议时间、地点与规模、确定会议议程、确定小组分工;(2)会议材料准备——撰写会议通知、各种确定发言专题内容、调查数据(材料)分析、撰写发言稿;(3)书面文稿处理——文字输入、编排设计、文稿编号、文稿校对,缮印、打印、装订、材料发放。第二步骤,模拟演练会议召开。掌握会议组织的全方位内容,掌握会议期间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学会合理控制与调节会议节奏与气氛,做好会议文书工作。其中包括:(1)会前布置、准备——议题、会议方案审核、会场布置;(2)会议组织控制——会议主持人确定与表演、小组发言人角色扮演、自由发言等。(3)会务服务与材料整理——资料发放规范训练、茶水服务,礼仪训练、会议记录等。

此模块将考查学生文字组织与事务分析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Word处理能力、计划组织能力、事务处理能力、事物分析判断能力、会务处理能力、审美与效率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会务控制能力、会议控制能力、服务质量意识、分工协作能力、秘书常用技能等。

3.行政助理工作实训模块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要进入到公共部门担任行政助理或担任秘书,而大部分学生都会成为办公室人员或领导下属,这就必不可少地会从事行政助理相关的工作。因此,行政助理实训模块将精选办公室工作中40个案例,以及小的情境模拟实训内容,涉及人际关系、交流沟通、上司办公室的管理、接打电话、接待客人、信息工作、上司的日程安排、上司出差准备工作等,将以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的形式介绍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迅速进入角色、适应新工作的能力。

行政助理实训模块将精选办公室工作中40个案例,以及小的情境模拟实训内容,涉及人际关系、交流沟通、上司办公室的管理、接打电话、接待客人、信息工作、上司的日程安排、上司出差准备工作等情境,每个案例均给出了大家常做的五种做法,将以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的形式分析最佳答案、介绍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迅速进入角色、适应新工作的能力。

四、行政管理综合实训教学方法的设计

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将采用最优的易于学生接受的任务导向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在实践过程中,采用团队协作和竞争实训模式、角色扮演实训模式、体验式训练实训模式、方案设计模式、模拟仿真模式等,以增强实训的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特色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下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实践是在新形势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种新的实践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适合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1] 马晓燕,吴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以山东交通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个案[J].当代教育科学,2014,(1):57-59.

[2] 严圣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新旧专业目录比较的角度[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1):112-117.

[3] 胡忠培,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116.

[4] 王丽霞.全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3):127.

[5] 谢舜,谢清,杨欣.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2,(8):1-4.

[6] 龙兴武.基于区域定位的地方性大学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2).

[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王悦 付娉娉

上一篇:医院会计监督论文下一篇:街头采访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