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以公共管理为导向,以政府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改革中引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虽然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但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导致了社会公平以及责任和价值取向等公共管理价值的缺失。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论文 篇1: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对比分析

摘 要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理论基础上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他们都具有时代特征,且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理论创新,代表未来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理论

以珍妮特·V·登哈特和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替代模式.通过对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等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公共行政理论受制于所处时代,并为之服务,且对其所处在的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差异

(一)理论基础不同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基础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经济学理论是以公共选择理论中的 “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重点的。经济学理论的这些共同特征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提倡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崇尚大量地依靠市场机制去引导公共项目。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西方国家的私营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私营部门为了适应环境,很快进行了管理变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公共管理者认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上,私营部门还要比公共部门更胜一筹,因此,私营部门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灵活且具有弹性的组织模式、顾客至上、结果控制等方法都卓有成效,并纷纷被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一个理论基础是民主公民权理论。公民权被看作是一种包含对社区及其成员的承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水平以及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生活方式。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民主公民权,实际上是对更加积极和更多参与的公民权的复兴。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社区与公民社区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西方社会日益多元化,社区被视为促进统一和利益综合的重要途径。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是组织人本主义思想。基于传统的官僚层级制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视野,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因此,人本主义试图把公共组织改变为更少的受权威控制和支配的、更利于个人积极性和灵活性发挥以及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组织。

(二)价值取向不同

新公共管理有众多不同的名称,但其核心价值取向是共同的,即市场化是新公共管理的首要价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组织的运作中,即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新公共管理主张用市场的力量改革政府,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缩小政府规模,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民营化和合同制。市场化成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改革、缓解政府压力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公共管理的另一个价值取向是顾客导向。政府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由责任感的企业家,公民即为其顾客和消费者。只有以顾客为取向,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民权利更是倍加重视。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在公共组织尊重公民的基础上,只要通过合作和分享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实现公民权利的手段是公民参与。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理论创新,代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在实践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理论的嬗变。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以一种发展中的新理论,并不是对新公共管理的完全否定,而是合乎社会变迁和理论变迁规律的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第一,新公共服务纠正了新公共管理单一的经济学基础中的人性假设,把人视为具有公共美德的公民;第二,新公共服务抛弃了新公共管理追求“效率、效益、效能”的单一价值取向,把公平、公正、民主、正义等看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第三,新公共服务纠正了把服务对象当作顾客的倾向,不僅注重服务对象以顾客身份参与公共管理,更注重他们的社会身份;第四,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不适用于公共部门。

在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领域,行政伦理在否定之否定的启示下粉墨登场,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对已有范式的解构基础上的。新公共服务的话语背景是建立在民主公民权、协商回话、组织人本、新公共行政等后现代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公共服务在理论基础、价值选择、政府责任、公民精神方面不仅可以弥补和纠正新公共管理的偏颇,并可以替代新公共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Hood·Christopher·The‘New Public Management’in the Eighties·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 20 (2-3): 93-109·

[2][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3][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作者:王韵涵

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论文 篇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以公共管理为导向,以政府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改革中引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虽然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但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导致了社会公平以及责任和价值取向等公共管理价值的缺失。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我国政府部门行政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比较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开始陷入经济滞胀阶段。在福利国家理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与此同时,经济衰退,政府财政压力空前明显,民众的不满程度越来越严重。几乎同一时期,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席卷整個世界,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影响,政府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公共事务的多样性以及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加剧,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之下,西方国家纷纷进行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随即蔓延至整个世界,后称为新公共管理理论运动。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风靡西方国家之时,就遭遇了多方面的责难与批评。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夫妇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不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批判。新公共服务理论肯定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提高政府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革新的巨大贡献,然而,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企业化管理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将公民置于管理活动的中心,强调公共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政府的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去控制社会,即“服务而非掌舵”。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公民的主人公地位,希望与公民实现合作共治。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比较

(1)顾客与公民角色之争

新公共管理理论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比作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公众就是顾客,政府应该具有企业家精神,充分了解顾客的需要,从顾客的反馈获取信息,并且提供多种服务供其选择,帮助顾客找到并实现其利益。而新公共服务理论表示顾客和公众是有明显区别的。顾客只是为了尽快获得对自己最优的利益,作为消费者,他只能处于一种被迫选择消费的地位;而公众作为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是公共服务的享受着,也是责任的承担者,是政府的所有者,是国家的主人。现代意义上的公众,其内涵要比顾客的概念更加广泛。

(2)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争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使命就是帮助顾客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也就是说,顾客自身的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选择,公共利益也是为个人利益服务的,个人利益远优于集体选择。新公共服务理论则明确反对个人利益优先的导向,主张重视集体利益的实现,他认为集体利益是公众通过对话协商的共同价值取向,是所有公民共同参与的成果,不仅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更能体现共同价值观的目标。

(3)效率与公平之争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一种工具,其目的是提高效率。政府采取企业化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登哈特表示,一味的效率优先只会让政府部门机械化的降低成本,而忽视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真正目的。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效的行政管理,他们更关注高效之中社会的公平。我们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同时,要关注公共行政的价值塑造,在公平的视角之下提高服务效率。

(4)民营化的成本之争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要逐渐朝着民营化的方向转变,也就是把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外包给企业来提供,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选择和质量。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组织机构企业化的过程中,腐败和不道德的行为都有增加的倾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腐败无疑是进一步隐性地增加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助长了不道德行为的蔓延,而且远不于政府独自提供服务时的公平。因此,必须注重民营化过程中公民精神,促使公共组织朝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以利益为导向,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企业化政府。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公民即顾客,政府部门要找到并实现顾客的价值取向。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坚持公民是国家的主人,追求公共利益,重视民主对话进行沟通协调的合作共治;政府的作用是服务,民主观念和公共利益是一种高尚的追求,贯穿于公共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并且应该在组织中确立。新公共服务理论不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批判,我们应该进行科学的比较和分析。(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振明等.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运动”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2]裴峰,农卫东.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服务理论——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新趋向[J].上海交通大学.2004,3.

[3]李治.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发展[J].开封大学.2008,5.

[4]李奕.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考[J].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1.

[5]石杰琳.反思与超越: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服务理论[J].郑州大学,2011,5.

作者:丁文

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论文 篇3: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顾客”比较

摘 要:文章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顾客”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顾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公共行政学研究中的“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之间的冲突,而多元公共行政观为我们化解这种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多元公共行政观;顾客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顾客”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其主导范式的地位,其典型的表现形式便是企业家政府理论及其对美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产生的重大影响。奥斯本等人在其风靡一时的《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家政府理论。在他看来,企业家政府具有十项基本特征,其中之一便和“顾客”有关,即企业家政府应该具备“顾客意识”。

在政府中,很少有人用“顾客”一词。大多数政府雇员根本不知道谁是他们的顾客,他们只知道为部长、为议员、为纳税人服务,而无视那些真正的服务对象。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其提供服务。“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和心理卫生系统等。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1]新公共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主权,坚持服务取向。[2]新公共管理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这一中心。政府以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其第一要务。

由此可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看来,政府是负责任的“企业家”,而公民是其尊贵的“顾客”,即顾客=公民。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顾客”

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其风靡欧美之时也遭到了不少批评。在这些批评中,真正能够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尤其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一套替代性新理论模式而被提出来的则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顾客”有关的观点是,政府应该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他们认为,公共利益不是由于个人的自我利益聚集而成的,而是产生与一种关于共同价值的对话。因此,公务员不是要对顾客的要求做出回应,而是要集中精力与公民以及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看来,政府与其公民的关系不同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在公共部门,我们很难确定谁是顾客[3],因为政府服务的对象不只是直接的当事人。而且,政府的有些顾客凭借其所拥有的更多资源和更高技能可以使自己的需求优先于别人的需求。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在政府中,公平与公正是其提供服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不应该首先关注“顾客”的短期利益,而是要关注公民的需要和利益,并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去履行他们作为公民的责任。

由此可见,就服务范围大小而言,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顾客<公民,而这里的公民涵义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民涵义相同。

三、 两“顾客”的异同及其源由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现象: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要具有“顾客意识”观点提出了批判,认为政府应该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但是,在新公共管理中,顾客=公民,如果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顾客之义来“翻译”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观点的话,那就是,政府应该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公民服务。如此自相矛盾,岂不荒谬!

问题就在于,登哈特在反思和批判奥斯本的“顾客”观点时,却又歪曲解释奥斯本的“顾客”概念,即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顾客≠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顾客。结果就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字面批判,实质上却是在重复表达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同的观点,即政府要为公民服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难道登哈特没有读过奥斯本的书,只是按照常理从字面理解,将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顾客理解为公民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公民的同义表达?这种猜想成立的可能性不大。作为一著名学者,其治学态度是毋庸置疑的,是不会犯如此低级错误的。

那问题又出在哪儿呢?其实,只要从行政学说史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就很容易找出答案了。

一直以来,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中就存在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之争。

管理主义以效率为中心,技术至上,以威尔逊、韦伯,中经西蒙到今天的奥斯本为代表。1887年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认为政治关注的是民主,行政关注的是效率。从此,效率成为公共行政的首要目标和指导原则。如怀特提出:公共行政的目标是最有效地利用由政府官员和雇员处置的资源。古利克认为行政科学中最高的善就是效率,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传统得以确立。OECD组织认为,新公共管理就是增强和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的两个途径:即“提高公共组织的生产绩效,目的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充分利用私营部门’”[4]。可见,新公共管理理论不过是管理主义的一个流派而已。

而宪政主义则关注社会平等、民主和回应性,以杰斐逊,中经弗雷德里克森到今天的登哈特为代表。宪政主义则源于美国建国之初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围绕联邦宪法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杰斐逊的有限政府、分权政府和人民主权理念无疑是宪政主义公共行政的重要思想渊源。而新公共服务理论不过是宪政主义的一个流派而已。

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的争论实质仍然是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之争。如果说倡导管理主义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更加关注政府怎么做事的话,那么倡导宪政主义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则更加关注政府应该为谁做事。

四、 多元公共行政观

1. 公共行政有且应该有多元研究途径

其实,公共行政从来都不是一个同质的研究领域,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多元性产生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在当今社会,公共行政几乎涉及人类事务的各个领域,公共行政的复杂性使得任何单一向度的研究均不可能使人们对公共行政获得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公共行政既是管理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也是宪政问题,我们只有把三种认知途径整合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公共行政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行政的现实问题。

当代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多元行政观的思想,认为应当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等多元认识视角和研究途径来认识和探究公共行政的本质。他所谓的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传统管理途径的思维和逻辑主要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基础之上的,在实践中以官僚制为主要形态,而新公共管理途径强调管理的一般性,在实践中表现为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视公共行政为一种政治过程,其核心价值观是代表性、回应性、责任等;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主要是将公共行政视为特定情境中应用和施行法律的活动,其核心价值是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罗森布鲁姆还提出,目前公共行政的迫切任务在于对政治、管理和法律这三种不同研究途径所拥有的价值、结构与程序安排以及技术方法进行整合。

2. 多元途径之间应有共同底线

毫无疑问,为谁做事和怎样做事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然而,遗憾的是,在公共行政学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中,有时,人们往往倾向于从单一的视角看待公共行政,进而只是从单一的研究途径认识公共行政,他们要么过于强调管理效率而忽视宪政公平,要么只是关注公正而忽视公共行政的效率价值。在强调自身观点的同时,却又忍不住要去批判对方的观点,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才会出现上述歪曲概念的现象发生,以至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字面批判的同时,实质上却是在重复表达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同的观点。

实际上,二者应该是可以沟通的。强调效率的奥斯本从来没有反对为公民服务,强调以公民为中心的登哈特也不能容忍效率低下。也就是说,尽管二者在管理至上和宪政至上之间各有侧重,却都不能忽视公民和容忍低效,这是他们的共识和底线。

3. 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之间需相机抉择

纵观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公共行政改革的钟摆一直在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两者之间摆动,这在美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20世纪50至70年代,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派就对“效率至上”的观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认为公共行政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幸福,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新公共行政”的出现表明历史的钟摆摆向了宪政主义,这一时期“福利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盛行就是有力的证明。20世纪70年代末,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国家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出现表明了公共行政在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之间的钟摆,由于将经济规则引入政治领域而再次摆向了管理主义。以美国学者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其核心理念与宪政主义主张的公平、代表与正义等民主价值不谋而合,实际上是对宪政主义公共行政的回归与张扬,这可能预示着公共行政改革的钟摆又一次从管理主义摆向了宪政主义。

公共行政在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之间的钟摆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相机抉择的。当效率主义过度,严重损害宪政公平时,历史的钟摆则会从管理主义摆向了宪政主义;当宪政主义过度,严重损害管理效率时,历史的钟摆则会从宪政主义摆向了管理主义。不管怎样,高效地为公民服务,是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共同底线,也是历史钟摆摆动的原则。

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个摸索过程,我们只有在进行历史的分析和横向的比较才能了解它的本质特征,才能在已有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前进,真正实现效率、效能、效果、公平和公共利益等价值的协调。[5]

参考文献:

[1]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2.

[2] 朱米均.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述评[J].党政干部学刊,2006(8).

[3] 美·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0~41.

[4] OECD.Public Management Developments[M].Paris:OECD,1990:11.

[5]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华 阅]

作者:蔡章伟

上一篇:经济周期的公允价值论文下一篇: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