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力量。文章阐释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解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性质,探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其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和提升策略,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篇1:

关于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各个高校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满足的几项基本要求,同时针对上述培养要求,提出了该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外高校并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此相应的概念是“非政府部门管理”、“第三部门管理”等所谓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而其设置的本科专业,一般只在大学的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或管理学院开设相关的课程,或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1]。

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教材建设方面,最具影响力的有中山大学教授王乐夫主持的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以及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的相关课题。南京农业大学整合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各个专业资源,成立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第一个“公共管理学院”。从国内主要研究结果来看,争议最为突出的是高等学校培养该类专业人才的“出口”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变异”与“超前”论。认为我国所谓的公共事业管理是从国外“第三部门管理”研究中嫁接过来的,是针对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而展开的专门研究,具有“变异”特征。虽然国外早有“第三部门管理”研究热潮,但由于我国“第三部门管理”并不发达,受体制因素制约,事业单位改革进展缓慢,因而大兴“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特别是大规模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与人才实际需要相比,实属“超前”。该观点主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主要培养以“考研升学”为主要目标的“知识发展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专业设置目录中没有“公共事业”方向,只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经济与管理等相近专业,因此培养知识发展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存在着“考研升学”障碍。

1.2 “准公务员”论。认为我国大规模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就是以培养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准公务员为主要就业目标,这是适应转型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一些学者对我国现有公务员队伍进行调查后认为,目前公务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不足20%,且多没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出现分流现象,不是政府不需要这类人才,而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务员制度建设滞后的体现,是体制性问题。但事实上,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并不引人注目。我国公务员考试中并未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门槛,考试中行政管理专业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更具优势。这样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准公务员”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1.3 “泛管理人才”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比较宽泛毕业生在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寻找就业机会,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它反映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基础的宽广性。但从多数高校实际运行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来看,由于缺乏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或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该类专业毕业生在这些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不强,因而其就业率受到明显影响。所以,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适应众多管理领域的“泛管理人才”,从专业角度而言,是不适合的。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针对以上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在当前和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上,应注意以下几点培养要求。

2.1 注重公共事业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至少能够“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这些部门所涉及的行业,工作岗位就已经十分广泛,在学生四年的大学教育培养中已经很难成为这么多领域的通才。因此,有必要在该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某一方面的专业化教育,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准。

2.2 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只有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目的推动学生身心的积极发展,唤起学生不断追求新目标的需要、兴趣和意向。在发展、变化的思想指导下编制的教学目标,应能体现“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能级转换、梯度渐进,不断开掘更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大限度的发展[2]。学生进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个平台之后,首先是学生认识、了解这个专业,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深入、潜心这个专业,最后才会热爱这个专业。

2.3 满足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的特征落实到教育环节上就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处理好教学的公共性和培养的个性化的矛盾,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公共事业管理本身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个性与教学相结合是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个性的发展也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3.1 确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与我国公共管理部门改革进程密切相关,应针对各种公共管理部门人才需求的实际要求,加强专业能力训练和公共服务能力培养。同时要增强学生对管理类相关专业课程的选修自由度,提供更丰富的专业实践机会,以适应更广泛的就业需求。各办学单位要在充分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确立灵活的培养目标。例如,由文化事业管理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事业管理类),可将文化传播学作为学科基础,主要培养文化事业管理型人才,充分发挥教学经验成熟、就业定位明确、教育资源充足的优势。科技类高校依托技术优势,主要培养面向科技事业领域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方式也有其发展空间,符合当前我国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且有利于办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

3.2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整的教学保障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建设是基础。高校应努力在课程模块设计、主干课程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建设等方面打造特色。教学保障体系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当前最困难的是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尤其需要充实具有在公共部门特别是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教师充实到该岗位,以实际经验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既要重视校内教学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重视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或大中型企业管理部门合作,建立校外合作教学实习基地。

4 结论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进尚需在不断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并成熟,针对目前我国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并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给予尝试并积累经验,以期完善公共事業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莫利拉,李燕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维发展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6.3.

[2] 娄成武,郑文范等.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2.

[3] 黄天中.生涯规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8.

作者:钱昌宇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篇2: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摘 要: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力量。文章阐释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解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性质,探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其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和提升策略,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盛的源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3]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4],要求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5]。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6],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等可折算学分做了说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分对接。同年,教育部宣布了200所高校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7][8]。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6所高校入围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9]。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密不可分。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是高校深化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笔者以地方高校为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改革研究,以期不断完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性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到行政管理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城乡社区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规划、政策研究与分析、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级文秘等工作,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在综合类、师范类、民族性、财经类、医科类、理工类等高校的管理學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教学院系开设。迄今,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桂林医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贺州学院、梧州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等高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专业,为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机关和相关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医科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方向,设有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社会医疗保障方向、卫生方向、医疗保险方向、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等,为商业性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管理、研究及经营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见表1)。

四、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笔者对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财经学院2017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综合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特色。培养立足于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合作、中国—东盟地方政府合作,将国际区域合作、广西经济建设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融为一体,适合广西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发挥邻近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学院每年都接收一定数量的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同时在本学科教学中注重地方治理国际比较、公共管理国际比较研究。校地合作特色鲜明。与南宁市城市管理局、百色市高速公路交通投资集团、天等县组织部、钦州市中马产业园、南宁市南晓镇、那马镇等共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基地,共同培养学生。课程可分为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学分所占百分比为28%,创新创业占2学分(见表2)。[10]

(二)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有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和社会医疗保障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具有初步的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社会医疗保障方向旨在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医疗保障方面的理论、技术、方法等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政策与法规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读写能力;能在以社会医疗保险部门为主的各级各类社会保障管理与经办部门、商业性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与医疗保险领域相关的管理、研究及经营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理论与实践课程之比为1:1.84。创新创业学分3分(见表3)。[11]

(三)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师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扎实的公共管理和教育知识技能,能够在中小学和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机关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主要实践类课程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育管理实习、自主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实践。实践课程学分所占百分比为31.9%。创新创业学分2分(见表4)。

(四)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晓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政学基础理论,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危机应对、沟通协调、文字处理等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公共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尤其注重培养掌握公共项目和绩效管理技能,面向基层社会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的紧缺人才。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集中性实践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大学生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学年论文、创业设计与实践、创业计划综合实训、跨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课程学分所占百分比为33.8%。创新创业学分为20分(见表5)。

五、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分析广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找到制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症结,对于不断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和规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步从外围、边缘状态向圆心聚向,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被高校重视起来。高校根据国家要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建设创业实习基地等,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例如,在就业与创业上,采取“丢车保帅”策略,大部分高校一味追求学生就业率,不敢突破、不敢创新、不敢创造,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推广率仍在低位运作。

(二)理论有余,实践不足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偏低。高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大学生理论知识充盈而实践能力薄弱,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以实习为主导,以体验式实施为特色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施模式均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三)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失

我国高校尚未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虽然高校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简单、随意,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和创业环境,且学分占比较低。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仅占2个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匮乏,且必修课同质性强,大多由招生就业处、学生办公室开设。

当前,高校还未能充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高校创业教育意识薄弱,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系统的、制度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业资金有限、创业知识匮乏、实践经验不足等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高校未能充分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性、优势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法律政策的全方位的支持,创业环境清冷,创新创业平台不足,创业基地不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四)“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体验,其总体素质难以满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此类教师应既能给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上的指导,又能与学生们一同分享自身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比赛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提升策略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

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充分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理念创新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至关重要[12]。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将科学的教育观念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人才,既可增强国家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要改变传统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岗位接受者,更是岗位创造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创业者。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

深化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在教育、体育、文化、科技、卫生、公共住房、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共环境、公共资源、公共安全管理等专业领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性,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

(三)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变革, 现代社會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验、实训、实习、顶岗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各项实践教育活动、比赛等,让大学生在做中学,不断积累职业技能和实际经验,增强职业竞争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13]。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等构成,通过校内外不同的实践教学场所的培养,达到各专业具体的实践能力标准。[14]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与教师的执教水平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思维、丰富的商业管理知识、创业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国内外进修学习、承担科技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来实现。[15]

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较为薄弱,“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为了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培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有计划安排教师到政府、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挂职锻炼或培训,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指导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等,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2018-01-2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2018-01-21.

[3]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2018-01-21.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208/t20120801_140455.html,2018-01-21.

[5]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2018-01-21.

[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2/t20170216_296385.html,2018-01-21.

[7]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702/t20170216_296445.html,2018-01-21.

[8]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708/t20170802_310550.html,2018-01-21.

[9]中国网.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 41752399.htm,2018-01-21.

[10]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EB/OL].http://zgxy.gxun.edu.cn/info/1024/2754.htm,2018-01-21.

[11]广西医科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医疗保障方向)人才培养方案[EB/OL].http://web2.gxmu.edu.cn/rwgl/article/1051.html,2018-01-21.

[12]刘献君,李培根.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4.

[13]唐毅谦,杨明娜,胡屹,彭长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途径探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33.

[14]王高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49.

[15]梅友松.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162.

作者:洪柳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篇3:

浅谈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水平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改革中深入运用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更加显著的帮助,因而对于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内涵和意义进行探讨,在研究性教学的视角下反思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并讨论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运用研究性教学的途径,可以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

前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承担着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大量拥有现代管理技术、理论、方法的高级专业人才,从而为社会的体育、环保、文教、卫生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为给学生传授现代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效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引入研究性教学,推动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概述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从教师的教学层面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科学观。从学生的学习层面来说,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自主完成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自身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二、研究性教学视域下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在研究性教学的视域下对当前的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展开分析,有助于我们明确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授受式教学为主

在经过了教学改革后,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授受式教学仍然在其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仍然是以教师的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主。例如,在案例教学当中,教师并没有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来组织学生对于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而在操作的过程中仍然沿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从而使案例沦为单纯地用来说明理论的例证,成为了论证观点的“例证”。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中心思想仍然是被动的知识灌输,而并非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的形式是新的,但是内核却仍然是旧的一套。

(二)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在研究性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的是指导,而学生需要以“主人”的身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获取与应用,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主體性。而当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教学当中,学生普遍体现出了学习主动性的不足。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学生会采取主动的姿态做出回应。小组讨论也更多是走流程,形式主义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体现出主动研究与探索问题的精神。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等着教师在课后将教学课件、学习资料上传,从而应付课后的作业与测试,使得许多学生在经过了四年的课程学习后,仍然没有形成较好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也远远达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缺少从公共管理学科的视野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精神培养缺失

创新精神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者来说,创新精神也必不可少。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今后在面对新的管理问题时才能及时找到新的管理方法与思路,解决新的问题。这也是研究性教学需要实现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当前的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极其有限的。照本宣科的教学会让学生被限制在教科书上,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拓展与发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巨大的思维惯性,造成学生创新精神的严重缺失。

三、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课应用的意义分析

在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突出弊端,从而使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水平得到提升。研究性教学在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提升。在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当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与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从基本内容上看,研究性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教科书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利用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以及方法来探究现实生活的情境。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进行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其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此过程中站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上思考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而且还能够亲自参与其中,解决具体的问题。面对与自己的生活有紧密联系,并且熟悉的内容探索欲望将得到更好激发,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通过研究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研究性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对于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让学生立足与现实生活,发现公共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管理部门进行实践,运用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学以及政治学等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以知识来引导实践,并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实践当中,验证学习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四、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课应用的对策探讨

在公共管理专业课中,研究性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在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采取合适的对策,将研究性教学全面应用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教学当中,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主人,学生在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得到充分凸显,培养学生在研究性教学当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得到提升,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导代教,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过程中大包大揽的观念,以指导来代替传授,将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负责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探究的思路,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思路自主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进行相应的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来进行探究。学生的知识获取是通过自我建构得来的,而不是教师的被动传授获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公共管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基本形式。我们知道,在研究型教学中可以采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形式。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专题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在课堂上以一个具体的社会公共管理专题内容为载体,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专题自主查找资料,形成自己对社会公共管理专题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公共管理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展开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讨论专题组织者的角色,而讨论的过程由学生来自主进行。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深入到现场展开社会调查,从而形成对该社会公共管理问题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并且对于学生的社会调查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改造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无疑是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培养影响重大。在研究性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关注公共管理学科原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公共管理问题的情境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与兴趣,从而引导學生自主体验与探究知识发生的过程。通过研究性教学将公共管理学科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还原出来,利用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质疑与批判精神,形成自己对公共管理的独立见解,达到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效果。同时,研究性教学也是开放式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多种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情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合作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讨论式教学等形式,并且进行综合运用。通过以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对公共管理专业课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各种新的开放式教学方法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从而避免在公共管理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最终使教学改革陷入到形式主义的误区当中,新瓶装旧酒,严重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三)开发研究性的教学课外研究

在学生公共管理专业课学习主体性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可以适当将课内学时缩减,将课外学习增加。从而使研究性教学能够充分摆脱课本与课堂的局限,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探究融为一体。为此,教师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开发合适的课外研究,让学生围绕具体的课外研究课题自主查阅参考文献、参考书籍,自主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文献综述、读书报告、社会调查报告。通过开放式的课外研究作业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研究与探索的能力。同时,高校与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与创新活动,实施针对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将学生作为教师的科研助手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当中,利用实际的公共管理科研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掌握探究学问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探索性研究能力。同研究性的课外研究活动,学生能够真正将在课堂上所学的公共管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实际运用,能够通过亲身参与来加深理解,实现对知识认知由表面走向深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人才来源,高校要想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目标就必须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通过教学改革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新时期,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改革当中,必须充分挖掘其对于推进教学改革的潜力与价值,找到将其全面运用于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当中的有效对策与途径,完成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运姣,罗超群.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5):498-503.

[2]刘信阳.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主体性培养机制探微——以S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4(4):5-9.

[3]孙建华.研究性教学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个案研究[J].学园,2013(35):1-2.

[4]张家智.关于《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以滁州学院法政系公共管理专业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4(5):129-131.

作者:成欣欣

上一篇:高速公路工程造价论文下一篇:化学教材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