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优化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和信息服务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信手段从技术层面倒逼了公共服务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政府部门开始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来提高与优化公共服务。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属性是公共物品。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创新与优化程度,直接体现一所高校信息化与智慧校园水平的高低。“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积极采用新技术,促进网上网下服务衔接。但由于历史背景、管理模式等多重原因,目前国内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供给水平不高,本研究发现问题集中表现在:场馆使用效率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整体业务水平不高、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场地使用效率不均衡、租赁模式单一等。因此,当前如何运用新媒体与数字技术帮助高校体育场馆更好地资源配置,是高校体育馆的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场馆为例,结合研究者在体育场馆多年的一线管理工作经验,从公共物品视角出发,运用社会科学以及大数据统计的方法,研究高校师生使用体育场馆的特征、频率、高峰与低谷阶段等,对比国内外大学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经验,探究高校体育场馆与微信公众号、校园智能系统进行创新结合,实现优化配置的具体方式,其中,对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优化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二是深化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三是以人为本,开设体育场馆微信服务号与体育场馆应用,以提升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效率。以期能够帮助移动媒介时代的体育场馆与健身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师生与大众,实现高校优质体育资源的最大程度优化与供给。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公共服务;服务优化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公共体育场馆方面的相关研究

1.3.2 公共服务及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

1.3.3 互联网+对体育公共服务影响的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优化的理论分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体育公共服务

2.1.2 大型体育场馆

2.2 理论基础:公共物品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现状

3.1.1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设施

3.1.2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3.2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使用效率低,锻炼时间集中、峰值短

3.2.2 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3.2.3 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场地使用效率不均衡

3.2.4 场馆租赁模式单一

3.2.5 体育场馆服务方式传统

3.3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大众体育消费意识不强

3.3.2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不足

3.3.3 体育文化建设滞后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大学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4.1 国外大学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主要做法

4.1.1 美国

4.1.2 英国

4.1.3 德国

4.2 国内大学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主要做法

4.2.1 清华大学

4.2.2 深圳大学

4.2.3 其他

4.3 国内外大学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经验借鉴

4.3.1 合理规划综合建设

4.3.2 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运营市场化

4.3.3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优化的对策建议

5.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

5.2 深化改革,推动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

5.2.1 深度挖掘场馆可开发资源,错峰使用场地

5.2.2 利用学校人才资源,提供专业指导训练

5.2.3 部分场地出租给专业公司进行运营

5.2.4 租赁模式多元化

5.2.5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举办赛事活动

5.3 以人为本,提升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水平

5.3.1 开设体育场馆微信服务号

5.3.2 开发体育场馆应用

5.3.3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人文环境

5.3.4 建立便捷的体育场馆服务反馈模式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附件

上一篇:校园伤害事故研究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大学城规划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