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8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文化的日渐兴起,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也在日益的扩大和深入。国家在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相关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控制,强化高校的网络文化发展和建设,从而更好的让网络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论文 篇1: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网络文化的发展在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网络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就成了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文拟在分析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途径的创新、教学媒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网络文化 相互影响 创新研究

网络文化的兴起既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把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创新研究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下边结合自己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反思自己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具体实践,对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阐释和说明。

一、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影响

1.网络文化

研究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其相关问题,应该对什么是网络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网络文化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其进行不同的界定。在学术界公认的“网络文化”定义是张相轮在其《网络文化及其哲学问题》一文中对“网络文化”的界定。网络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电脑与互联网上进行的各种文化活动;广义的网络文化则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一切经济、政治和社会现象[1]。根据这样的定义,结合网络文化的事实,可以这样归纳网络文化的特点:首先,网络文化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网络文化在内容上的广泛性是指网络文化的内容,既有国内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有国外文化的精髓。既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又有国外文化中的污秽。其次,网络文化在传播上具有无障碍性。网络文化在传播上的无障碍性是指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具有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上的全部优势。既可以以视频为传播主要途径,又可以把音频作为自己传播的载体;既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向世人传递文化的核心内容,又可以通过点播的方式方便世人的随时学习。再次,网络文化在影响上具有多维性。网络文化在影响层面上的多维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优秀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又有不良网络文化的消极性;既有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侵蚀”,又有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矫正”。换而言之,网络文化的多重影响还表现在不同地域的文化会通过网络的传播对不同地域的人民及其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即大家所谓的“文化入侵”正是网络文化多维影响的具体表现。

2.相互影响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文化的兴起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网络文化目前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和阵地,发挥着思想引导、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等功能。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新闻网以及辅导员博客、BBS论坛、微博等多种网络文化平台[2]。而这些提到的校园网、博客、微博,乃至上边没有提到的微信等,都可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其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无论是上边提到的“文化入侵”,还是信息传播的无障碍化,都可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成为一种事实。它不仅需要高校教师意识到提高自身执教能力的迫切性,而且它还需要各高校的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对不同的网络文化内容能够在正确判别的基础上进行吸收和利用。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而这些重点的内容又可以通过网络的途径发挥其教育功能。这也就是说,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的优秀教育内容的加入,使网络文化的正能量得到了极限性的发挥。因此,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丰富网络文化的具体内容,既能使网络文化的内容得到丰富,又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获得圆满地成功。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网络文化成果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丰富网络文化内容的同时,也为网络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提供了舞台。在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网络文化成果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又是思想教育的平台。因此,要把网络文化纳入高校思想教育的实践。

二、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根据网络文化的特点,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教学途径的创新

网络文化的参与使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得到了拓展。網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拓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教育途径的出现。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文化的发展,使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诸多的教育途径。例如,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由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由各高校辅导员的各种管理活动,由各高校的党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等主要的教育途径组成。而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各高校的网站,微博、微信等都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特别是对于微信而言,它不仅是各高校学生的最爱,也是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其次,社会正能量的快速传播。每天的生活中都发生一些有趣事,新鲜事,而这些有趣事、新鲜事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教学素材。无论是正面的新闻,还是负面的事实,都能充当思想政治的教学素材,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对这些事实的辩证分析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够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教学素材,通过微信等新方式的快速传播,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2.教学媒介的创新

网络文化的发展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加剧发展,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媒介得到了更新和发展。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其核心的教学载体。而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诸多的新的教学媒介被运用到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例如,各高校的网站成为了新的教学媒介。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可以对校园内发生的那些能够体现社会正能量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可以使全校的师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事实的真相,并通过对事实真相的分析,提高自己明是非、辨事理的能力。再如,通过学校的网络论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个高校在网络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论坛。通过这些论坛,不仅可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还可以在这些论坛上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讨论,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任课教师而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而言,他们既可以通过学生在论坛上的留言、发言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又可以从这些留言、发言中获得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改善自己的思想政治教学。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这句话在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地验证。因为,依据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对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实践。例如,根据网络文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可能通过网络载体向全校的师生展示最新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虽然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校本教材的编写周期较长,而网络传播的速度较快。因此,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素材的补充就成了教学方法创新的内容之一。再如,根据网络文化的成果,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追踪分析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引导学生对其原因、结果的分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在理论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言行。又如,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在时间的层面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了灵活性的特点。所谓的灵活性,既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師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利用视频、音频等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灵活的教学实践,又指各高校的师生通过点播、回放视频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对于前者而言,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可以使高校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后者而言,通过视频点播的学习方式又使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可能。

4.教学评价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既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效果,又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大范围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力合作,从学校这个小范围讲,需要各个部门、各级领导、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3]。因此,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各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必须进行创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中,首先应该注意对评价对象的选择。因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又涉及到学校的具体任课教师。因此,首先应该慎重地选择评价对象。其次,评价标准的制定。为准确地评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评价者应该制定科学的标准来考核评价对象。例如多维的评价标准;定性的评价标准,定量的评价标准等等。根据本校的实际,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对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科学的评估。所以,各高校思想政治评价标准也应该进行创新。

总之,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首先应该正确分析两者的相互影响,然后才能根据两者相互影响的特点去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表现。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相轮.网络文化及其哲学问题[J]自然辨证法研究.1999,9期:8-12页

[2]申小蓉,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1(10):61页

[3]郭开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3):66页

作者:余虹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论文 篇2:

论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文化的日渐兴起,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也在日益的扩大和深入。国家在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相关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控制,强化高校的网络文化发展和建设,从而更好的让网络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本文对网络文化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和概述,并探讨和研究网络文化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已经逐步进入到了全球网络化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大众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而作为知识信息前沿阵地的高等院校,其网络文化也正在全面化、全方位地进入到师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来,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网络文化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和概述,并探讨和研究网络文化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一、网络文化的概述

1、网络文化的定义

网络文化主要指的是计算机互联网络上的一些具备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等,它是建立在网络物质发展基础上的一系列网络精神化创造。网络文化主要流通在计算机互联网上,大多为网民所熟悉,而较少被非网民所了解的一种网络时代独有的文化。随着全球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也逐渐的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的将世界各地的文化在互联网上融合、同化、产生,有的甚至能够影响到现实世界,衍生成为一种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文化。

2、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所产生的新型的文化状态,因此它的特点同现实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要包括:

1)后喻性。即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

2)虚拟现实性。即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架起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使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更加自由、大胆的表现“自我”。

3)扁平性。即淡化了现实世界中的等级障、权利争斗、身份意识等等,给人们在文化上带来更大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二、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作影响和挑战影响,具体体现在:

1)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网络文化由于其快速性、时效性、广泛性等特点,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成果。

2)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教育主体、客体的挑战;对教育内容的挑战以及对教育方法、模式的挑战。

2、加强网络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高校要想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建设

高校必须站在文化未来发展战略的角度,用全新的观念和科学的态度来关注和看待网络文化。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教育的特点,积极的构建网络思想文化体系,正确引导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严格规范高校网络道德,使高校网络文化向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吸取各种外来文化的精华,并通过我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构建起信息更多、形式更新、质量更高的中文网络信息平台,从而更好的弘扬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

高校要逐步的将网络媒体的特点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同过积极的开展网上信息的正确传播以及正面宣传,提高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吸引力,加强计算机网络的思想政治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例如,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网上团校、网上党校、时事之窗、校长信箱、心理医生等网站,加强学生同教师在思想政治上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能够在网上牢牢把握住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动向,打好主动仗。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库建设,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上网进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论著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和政策文献等的阅读和下载,使网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重要宣传阵地,积极占据网络文化对策主动权,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占领,从而更好的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良性作用。

3)加强网网络信息监管。高校要积极做好校内网络系统的控制和监管工作,通过各种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和强化高校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和力度,提高网络的过滤、监测、截获、跟踪等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防止和避免一些不良信息在高校网络上的传播,确保高校网络的安全、健康、规范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网络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的进行各方面条件的创新和改变,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系统的建设,将网络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不断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的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增强它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进而促进和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大新.浅析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14)

[2] 邵书峰.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05)

[3] 李建明.基于网络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4] 邢瑞煜.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

[5] 孙兰英.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

作者:李强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论文 篇3: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

摘 要: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化发展迅速,除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之外,互联网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受众更广、覆盖信息更全面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话语权逐渐成为各国在国际竞争中新的博弈中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建设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也是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互动有效落实的关键支撑。一般来说,该体系由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效果等基本要素组成,其中话语内容是最基本的部分,往往依附于教材的内容,能够直接、明确地表现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全面涵盖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问题;话语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话语技巧、话语特征和话语形式的表征上,与师生互动、知识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话语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

高校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创新、调整和优化思想政治网络话语体系,合理完善现有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正确的文化观念,宣传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优秀文化,肯定文化的本质,排除文化的糟粕,积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增强全社会文化创造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网络话语权面临的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不仅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多元文化交流加深,社会舆论和思潮发生变化,互联网的全方位渗透,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变,这些客观事实都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社会变革、多元文化冲击、互联网全面覆盖的大背景下,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信息,其中难免包含一些错误乃至有害信息,容易导致学生思想观念、价值信仰等受到影响、干扰和侵蚀,部分学生容易因此形成错误思想观念,缺失政治信仰,丢失理想信念,败坏道德品质。多元文化的冲击让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力大受冲击,滞后的教育观与教学方式大幅削弱了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凝聚力,传统低效的宣传教育方式不利于思政教育话语权的说服力增强,更加自主多样的学习工具与方式降低了思政教育话语权的调控力。尤其是微时代传播渠道多向度发散、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模式碎片化以及传播环境复杂化,均使得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权威性、主导性、有效性、教育性受到了严重冲击。

二、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高校是我国网络话语权体系构建的重要阵地。高校大学生青年极易受西方主流意识的冲击,从而动摇网络话语权构建的根基。因此,必须重视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广大青年群体的重要作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采取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变的话语体系潜移默化地进行教学。首先,高校教师要以人为本,把握好学生心理,不断向学生的世界靠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使思想理论课堂变得活跃积极;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造新鲜感,不至于学生对某一特定的上课模式产生疲劳;再次,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合格教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适应时代要求,利用网络媒体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与其他网络载体有两个不同之处。一个是空间上的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主要针对高校,具有特定的范围,这是区别于其他网络载体的主要特征。第二,对象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研究对象是青年学生。学生们很容易接受新成员第二,对象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研究对象是青年学生。学生容易接受群体中的一部分新事物,积极发言,积极参与网络上的讨论。因此,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载体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高校教师巩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整合教师和学生的主要需求,巩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系。在信息时代,舆论传播速度加快,内容更新迅速。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接受有创意、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因此,高校需要以网络为新的载体,及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努力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一方面,它们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网络创新特征,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迅速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丰富和复杂,大大增强了信息的可获得性和传播性。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意识,学习和使用网络沟通工具,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不良信息的识别和批评能力,从而有意识地抵制不良信息,支持有用信息。

三、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措施研究

(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网络话语体系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时俱进。我们需要在积极的教育探索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掌握多样化的教育技能,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机制,指出目前教育的不足,进一步传递政府机关的政治思想精神,使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企业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学习和培训的场所。通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学习能力,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探索意识。一方面,利用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校更好地掌握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经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保障。

(二)树立系统教育观,明确立德育人的本质要求

高校在教育理念发展的背景下,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潜力,顺应新时代发展特点,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确立系统的教育理念,即把学生成长、成人和人才教育全过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目标定位和问题意识,注重基于德育本质的顶层设计,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学校应以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引领教育实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核心是育人。要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学生的成长和成功为目标,把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观念建设的根本导向,准确回应教育供给,引导学生在成长和成人化过程中真正将教育观念内化在心中,外化在形式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不仅可以改善传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与时代发展、教育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内在联系,从而确保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促进话语权的有效实践。高校需要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新内涵,全面分析相应的新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从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滕苏苏. 微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审视与建构[J]. 教育评论, 2017(6):35.

[2] 龙卫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与创新策略[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2):176.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1316

作者:钱景霞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论文下一篇:职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