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

2022-04-25

【摘要】为适应网络化的新形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针对网络文化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特点,围绕思想政治、道德情感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来开展。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及其综合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开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 篇1:

分化与整合

[关键词]社会裂变;阶层分化、思想混乱;整合;文化认同

[摘要]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当代中国的大转型,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裂变,从而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着力维护思想文化领域的稳定,增强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是当前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代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内思想文化领域内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统一人们思想,凝聚人们力量,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切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着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难度越来越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艰巨任务。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社会的分化和裂变导致的思想混乱,而我们唯一的出路就在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着力维护思想文化领域的稳定。

一、当代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文化认同和思想领域的稳定

现代化与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对矛盾。现代化往往促使利益分化,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不和谐,社会不和谐又往往延缓甚至中断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前提是要维护社会的稳定,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就国内来说,“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而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思想文化领域的稳定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社会和谐是人自身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我们今天讲社会和谐,虽然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社会内部结构的和谐和外部环境的和谐等多种含义,但人自身的和谐最为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和谐社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开拓者、创造者。和谐始于内心,科学的信仰、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人自身的和谐,要求作为个体的人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我们这里所指的人,既指作为单数的人即个人,又指作为复数的人,即集体的人。所以,这里的思想稳定,即包括个人自身心灵的安宁,也包括群体的思想稳定。

其次,社会的稳定包含着人们思想的稳定,思想稳定是社会稳定最坚实的基础。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一个国家是否安全,既取决于国家的硬实力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实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如文化感召力、民族精神凝聚力、价值观影响力、意识形态整合力等等。在文化软实力中,文化认同最基础,思想统一最关键。正因为如此,在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民族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性,着力采取各种措施保持本民族的价值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在深刻分析此次危机的根源时,文化问题尤其是价值观问题,也被纳入到讨论之中,西方国家一直在担心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价值观的丧失。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冷战结束后也在担忧其主流价值观的丧失,也正在寻找增强其文化认同和国民价值认同的途径。其目的恰恰是维护美国的国家特性,应对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危机。

最后,今天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维护人们思想的稳定,打牢全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思想文化的统一,即失去了文化上的认同,也就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家园,思想就会出现混乱,社会就会陷入一盘散沙,发展也因此失去了正确方向。在这方面,苏东剧变曾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要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目的都在于打牢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创设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二、当代中国正面临着社会快速分化带来的思想裂变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虽然只是一句电影台词,但却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当代中国,正处于一系列重大转型过程中,如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从集权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型,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这一系列的转型必然带来人们思想上的分化、冲突和裂变。这种分化、冲突和裂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结构的裂变导致家庭伦理道德的裂变。这里的家庭裂变不是指婚姻关系的变化,而是指家庭成员身份的裂变。过去,我们常讲,我们家祖宗三代均是农民,或者说我们家祖宗三代是牧民、商人。但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许在一个家庭里,祖父辈是农民,但父母辈就不都是农民,而到了儿孙辈,情况就更复杂了,有的当工人,有的当农民,有的当知识分子,有的当公务员。就收入而言,有的可能下岗待业无收入来源靠领取救济金或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有的可能作私企老板收入可观;有的可能当公务员收入相当稳定。就文化水平而言,有的可能是文盲,有的可能具有博士学位。就宗教信仰而言,有的地方的家庭已经出现一个家庭内的成员信奉多种宗教的情况①。过去单一的家庭结构发生分化,过去相对稳定的生产方式、完全相同的生活方式被打破,过去维系家庭稳定的伦理道德现在已经难以维系了。其结果是:家庭矛盾激化、婚姻关系破裂、兄弟之间反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方面,我们可以在各种媒体上找到很多相关的案例。这一切说明,传统的家庭和睦关系因为家庭成员身份的分化而遭到冲击,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难以为继。

第二,阶级阶层的分化导致阶级阶层文化认同的下降。过去,我国主要存在工人、农民两大阶

级和知识分子、管理者两个阶层。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伴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分化。就工人阶级而言,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工人已经广泛分布于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形式中。因此,工人阶级已经发生了分化。对于人口众多的农民阶级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更为严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原有的一些阶层分化的同时,新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在分化过程中,有些阶层的经济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些阶层的经济社会地位下降了,出现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利益集团。阶层的分化带来了阶层文化认同的下降。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和多种利益群体的出现,导致多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不同阶层的人们开始出现思想困惑或混乱:“我们是谁?”“我们到底属于哪个阶层?”“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政治诉求?”“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位?”这种阶级或阶层的分化对整个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造成极大困难,导致不同群体产生不同程度心理上的危机。

第三,快速的社会流动,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导致个人身份的快速变化,从而导致个人心灵人格的裂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流动的明显加快,个人身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是农家子弟,通过多年的奋斗,现在有的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企业家或者是大学教师;过去是国有企业的工人,现在有可能成了个体工商户、企业老板;过去是国企领导,现在有可能成了私营企业主或股份公司的董事长;过去是国家干部,现在可能变成了国企老板或外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在这种快速的社会流动中,相当一部分人即使身份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个人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一样,在封闭环境下与在开放环境下不一样,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也不一样。社会流动的加快,个人身份的快速转换,导致个人身份的认同危机:“我到底是谁?”“我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我是开放的还是保守的?”“我是农民工,但我到底是农民还是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感到:“我们的身体已经走在了灵魂的前面,因而身体很累、灵魂也很累。”在这种情况下,思想道德领域内出现了许多错位,许多人把“底线”当成了“上线”,把“反常”当成了“正常”,有的人甚至把“无耻”当成了“无畏”。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纠结和精神上的疾病,并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自杀已成为15~34岁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在过去50年里,自杀率上升了60%。而在自杀原因中,心理疾病又居首位。2011年10月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举行首次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过程时,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精神卫生问题的严重性在我国十分突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约1600万人。

第四,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正导致统一的中华文明的裂变。2008年发生在西藏的“3?14”事件,2009年发生在新疆的“7?5”事件,已充分暴露出我国文化认同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华文明具有5 000年历史,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我们都是华夏儿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就是这种文化认同的反映。但冷战结束后,受境外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加上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又属于跨界民族,因此,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正在下降。由于少数民族受社会转型的影响相对剧烈,同时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程度参差不齐,加之许多少数民族地处边疆,因此,少数民族文化往往最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冲击,也往往最容易造成对中华文化的疏远。

第五,快速的社会转型、剧烈的思想变革,正导致执政党内部思想的分化。在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等矛盾冲突,已使人们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体系产生裂痕,带来困惑,使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失去平衡,出现了不知所措的“浮躁”情绪乃至精神的“错乱”,甚至精神危机。这种情况也反映在我们执政党内,党内思想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我们党的宗旨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广大公务人员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应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图回报、无私奉献。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在党内开始滋长蔓延,助长了党内追名逐利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泛滥。权钱交易、行贿索贿、贪污腐败、奢侈享乐的现象比较严重,开始成为人们忧虑的焦点。有的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毫无政治信仰,更无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的党员道德败坏,精神堕落,伦理道德丧失,政治道德缺失。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了党员价值观的扭曲,另一方面导致党群关系的恶化,进而引起思想上的混乱。我们为何要开展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为何要搞清楚“六个为什么”,为何“要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执政党内思想不够统一,对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下降。

总之,快速的社会转型导致人们思想领域出现的变化与我们着力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极不相容的,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相适应的,也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就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中华文化认同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三、如何对多元的思想文化进行整合,是我们思想理论战线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不断提高认识,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认同,统一人们思想的重要性。我们始终认为,一个社会,最可怕的混乱是思想上的混乱。中国一旦出现思想上的混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一旦出现社会混乱,会是一盘散沙,这不仅对中华民族是一种灾难,而且对整个世界也是一种灾难。因此,在

当前,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应该着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对于执政党来说,应该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的文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刻。要维护13亿人的思想稳定,最大限度地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就必须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多样化的文化和价值观。如何把国外文化中合理成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传统道德,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创新精神整合起来,概括提炼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经过60多年发展,30多年改革,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以一个经济大国崛起以后,必须重视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建设。没有被人们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因此,在当前,一方面,我们要继续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另一方面,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尽快概括提炼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并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密切关注社会思潮,把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三,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但“多元并存”并不是无序和放任的并存,而是“一元主导”下的并存。没有“一元主导”,文化思想领域必然陷入一片混乱。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因此,在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同时,要引导全体人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四,继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160多年的发展史,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我们应该更深入地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实践中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威力;我们应当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深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第五,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大胆地学习与借鉴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坚定地实行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要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对于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社会思潮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与鉴别,克服和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与侵蚀。我们必须牢记:“如果面对错误的思想政治观点,不闻不问,不批评,不斗争,听任它们去搞乱人们的思想、搞乱我们的意识形态,那是极其危险的,势必危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第六,加强对中华文明的宣传和研究。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文明。但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中,中华文明正在丧失其影响力,许多国家把中华文明当作一种落后的文明甚至是野蛮的文明。而在国内,在我们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感正在逐步强化,中华文明的凝聚力正在逐步下降。长期下去,没有被断裂的中华文明很有可能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被分裂。统一的中华文明不存在,国家意识形态就难以存在,思想稳定就难以保证。这是十分让人忧虑的问题,也是现在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与此同时,我们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尊重民族文化差异中实现中华文化认同和思想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谐与稳定。

第七,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阵地建设,为保持全民族的思想稳定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要从国家安全和民族存亡高度增强人们的文化安全意识。一方面,在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渠道向全国各族人民展示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主要成就,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产生的理论成果,争取在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中让全国各族人民更多地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良好环境,同时也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第八,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重要战场。针对网络传播无国界、隐匿

性和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等特点,我们必须从维护全民族思想稳定的高度,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善于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使互联网成为维护思想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

第九,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派的要求,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敢于追求真理、反对谬误,歌颂美善、反对丑恶,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坚持创新、反对守旧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第十,加强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政治思想稳定机制。“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一方面,我们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思想稳定和团结统一;另一方面,全党要明确:“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更要带头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给予具体的指导与支持,真正使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总之,在社会快速转型带来的人们思想文化裂变的情况下,在多元文化并存竞争的文化发展格局下,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人们的思想稳定,是比发展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更为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们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谢绮珊,农村自杀率三倍于城市[N],广州日报,2011-09-08

[3]孙乾,精神卫生法追究“被精神病”人刑责[N],京华时报,2011-10-25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

[6]江泽民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邓小平文选[M],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李文苓]

作者:秦宣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 篇2:

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为适应网络化的新形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针对网络文化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特点,围绕思想政治、道德情感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来开展。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及其综合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开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医院

所谓网络文化,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网络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地实现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在信息时代来临的背景下,思维敏锐活跃、接受和适应新事物能力强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新时代的主体网民。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拓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为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

一、网络文化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由于网络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

1、网络信息,拓展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从书籍、文件和报刊资料中获取信息,而网络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快捷的传播方式和即时的参与性,已成为当代社会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的来源和渠道。这就意味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而且可能在网络中占有市场,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及时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通过网络了解、借鉴国外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成果,从网上获取工作对象的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虚拟空间为他们提供思想方面的服务,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生动直观的场景,大大缩短了时间距离,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医院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

2、网络信息,增强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主体性。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谋而合。网络上的信息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社会信息,也可以就自己的疑问主动在网上进行检索查询,寻找答案。大家还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言论,宣泄烦恼,与虚拟空间中志趣相投的人交流思想,从而使自己的主体性得到不断增强。现代化的医院基本上配备了本系统的局域网系统或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可与外界的医疗信息机构自由地进行学术交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获取医疗、科研等信息的主动参与性,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的主体性目的的实现。

3、网络信息,提高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巨大的速度优势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医院的局域网或互联网上的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及国内外正在发生的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网络论坛发表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和看法。这种传递速度对及时地掌握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实际、及时反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网络,还可以建立大量内容健康、政治导向强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传播健康、科学的思想政治信息,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加强对网上舆论的正确引导。

二、网络文化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为我们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同时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1、网络发展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带来冲击。网络一方面为医院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也对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重的冲击与挑战。在信息相对封闭的时代,大课堂授课等“人与人”对话,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方式。而在网络时代,天然地域屏障已不复存在,意识形态渗透更为强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自身网络基础建设和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文化、人生价值观念等渗透和浸入。一些非法组织如“法轮功”邪教,也利用网络传播歪理邪说,盅盛人心。医院作为知识分子比较密集的地方,网络化程度高,思想政治方面受到冲击的机会也较大,因而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网络信息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以往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掌握在教育者手中,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容易建立。但在网络时代,网络世界所具有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双向性,向人们展示了许多新的价值评判标准,它能迅速运用生动、形象的素材,直观地阐述抽象的道理,表现出“事实说话”和更加“可信、平等、自然”。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如果不加以适当改变,随着网络文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将很难取得其应有的效果。

3、网络模式成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新课题。计算机技术在大中型医院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财务、管理和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医院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网络化。现行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与网络的快速发展已形成反差,存在着宣传、教育、文化、监管等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到位,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缺乏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给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

三、利用网络文化开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机遇与挑战共存,风险与成功同行。针对网络文化对医务工作者群体的种种影响,广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大胆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制定相应对策,开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1、增强网络意识,使之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网络使社会进入到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新时代,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广大的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更多地、更强有力地发出我们党和政府的声音。医院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努力学习、掌握网络知识,进行网络社会实践,加快建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加强对网络文化和“网民”的深入研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网和信息网,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进行调查和动态分析,有的放矢地发布正确的信息和观点,利用网络信息形象化、趣味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将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轻松活泼,枯燥的理论说教变得生动有趣、更富有感染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2、借助网络资源,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网络可以克服目前教育节奏慢、编教程序繁复、教育工作时效低等弱点,它能把信息瞬间传遍各个网点,为政治教育的快速反应提供了可能。医院的政工部门可以通过医院局域网或电子邮件将教育通知、教育计划、讲课教材等直接发往科室,将教材直接上网。这样可以减少经费开支,缩短教材的发放时间,把握好教育的有利时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还可以通过开办网上“说句心里话”等栏目,便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了解被教育者的思想反应,主动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掌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同时,利用网络文化资源的共享性,努力打造一批广大医务工作者喜闻乐见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络或网页,不断丰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内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上活动,为学习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建立网络管理组织,完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加强组建精干的网络管理组织,可以提高网络执法队伍的管理、执法水平,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加大打击力度,净化网上环境,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走上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离不开一支既有较高管理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网络技术、了解网络文化特点的管理干部队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宣传思想文化的同时,应建立网络宣传的管理规范,加强对各网站的信息发布、网站连接、BSS的审查,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在进行网络技术培训时,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网络道德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医务工作者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加大力度建设好医院青年自己的现实组织,消除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以有效手段吸引青年、团结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的同时,再以有效的方式介入网络组织的运作与管理,使各种虚拟的组织为我所用,通过这些组织开展有利于医院青年职工成长、成才的活动,充分发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优势。■

参考文献

①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②雷骥,《论马克思需要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③鲁宽民,《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面对网络》,《中州学刊》,2005(3)

④黄光辉、肖成造,《信息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11)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编:周蕾

作者:陆晓鸥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 篇3:

用创新的理念引领宣传思想工作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思想文化的复杂多变,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时空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来审视和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着力提升策划层次,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力求在加快思想解放上出影响,在引导科学发展上求突破,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实效。

一、加强策划,提高感染力

宣传思想工作难在策划、难在破题,必须以战略性的眼光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寻求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在把握全局、同频共振中借势发挥,乘势发力,顺势而为。

在主动对接中高点策划。我们坚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谋划宣传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地将其放到全局工作中来把握。从“全面奔小康、建设新扬中”主题宣传活动,到“和谐与发展”征文研讨活动,从“大桥大港大项目”宣传,到“走向辉煌”专场文艺演出,从“企业文化活动月”,到“我为优化发展献一策”征集活动,我们都是紧紧围绕全市加快发展的大局,着眼于激发发展热情、营造发展氛围、优化发展思路,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心策划,使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顺应时势中超前策划。我们抓住扬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契机,敏锐分析,果断出手,及时策划,迅速布置,通过策划开展全面小康宣传战役、举办摄影图片展、编印小康宣传折页等手段,大力宣传我市的建设成就,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有的放矢中科学策划。针对基层存在的丧葬活动大操大办和封建迷信现象,我们策划开展了“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86个行政村建立了文明新风理事会,有效促进了社会风气的优化;针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策划启动了“文化扬中”建设工程,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文明高雅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境界:针对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我们把网络文化建设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建立网评员队伍、实行网站实名登记、定期编发舆情专报等手段,切实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对维护社会稳定、倡导文明风尚、促进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拓宽思路。突出创造力

如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平中求特”、“小中求大”、“旧中求新”,使宣传思想工作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规范化建设、特色化打造。在常规性、普遍性工作中。挖掘新的亮点,彰显新的特色。我们通过创办流动党校、网络党校、社区党校、企业党校,构建特色鲜明的基层理论教育体系;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组建老干部宣讲团巡回宣讲;以“三提升三争当”主题活动为抓手,在全市新闻系统广泛开展学习培训、新闻竞赛、业务管理、行风监督等系列活动。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才华横溢的宣传骨干。

二是从小处人手、从大处着眼。我们开展的“家庭小书房”、“农家书屋”创建活动由星星之火到全面普及,在全省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不文明行为劝导周”、“志愿者服务月”等活动。通过“人人可参与”的简单形式,在倡导文明新风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家庭才艺大赛”、青年集体婚礼等活动,有效推动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是在沿袭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创新不仅是对新领域、新内容、新事物的开拓和吸收,还体现在对旧事物的传承和发展上。我们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弘扬,紧扣全面小康建设等时代主题,创造性开展了元宵灯会这一传统文化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在元宵佳节开展舞龙、赏灯、猜谜等民俗活动,为丰富群众生活、繁荣广场文化创设了有效的载体。我们在多年来组织“道德模范”评选的基础上,策划开展了“道德之光”扬中市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采取新闻宣传片与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展示,有力扩大了道德模范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整合资源,增强渗透力

宣传思想工作重在基层,重在群众,只有整合资源。广泛发动。才能扩大覆盖率,增强渗透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以上下互动的形式广泛发动。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特点,通过上下互动、城乡联动,使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群众当中生根开花。我们着手策划的“万册图书进农村”、“万家洁净、相约健康”、“百名文体辅导员进百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了基层的普遍欢迎。

以活化载体的形式全面渗透。创新载体,把宣传思想工作延伸到基层每一个角落,深入到群众心头,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我们对全面小康建设的宣传,按照“吃有营养、住有瓦房、行有公路、乐有场馆、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通俗易懂的8个方面来组织内容。并采取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宣传折页的形式,这种化虚为实的宣传在提高群众认可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以强势整合的形式扩大影响。宣传思想工作要想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就必须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既要加强对“点”的培植,又要注重整合资源、积聚要素,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把小声势转化为大声势。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策划、加强对接、加强联动。无论是“与发展同行、建和谐扬中”主题宣传活动。还是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无论是社区文化艺术节,还是企业文化活动月,都做到主题集中、环环紧扣、高潮迭起,有效地扩大了宣传声势,放大了宣传效应,切实增强了对基层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作者:王继兰

上一篇:空调节能措施下的节能论文下一篇:农村中职学校教师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