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2-09-11

1 引言

文化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易经》中, 以人文进行教化来定义文化。而同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演变至今的君子文化就是以人文教化为主要精神的文化, 透过人文关怀将真善美的标准普及, 通过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自我约束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君子文化致力于帮助读书人完善个人品德、增强个人修养、树立个人境界。这一功能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认同感作用, 以君子文化为支点, 帮助大学生在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等方面树立正确的导向作用。君子文化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君子气象、君子修养、君子人格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同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 以君子文化协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缓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归属感和自我超越。

2 君子形象是个人品德的理想形象

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其中个人品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起点也是基础, 因此对个人品德的构建也是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个人品德的至高追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下的国人对精神信仰的具体要求, 其中以君子文化对个人品德的影响最为显著。君子文化中所倡导的诚实守信、家国天下、厚德载物等精神, 所体现的修身以德、严于律己、友善互助的关爱思想, 所蕴含的守中达和、仁爱忠恕、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进行个人品德建设中有着直接的实践价值。君子对长辈是孝, 践行并超额完成尊老爱幼的自觉;君子对婚姻是平等尊重, 践行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准则;君子对家人的要求是不铺张不浪费, 践行勤俭持家的原则;君子对邻里是谦和宽容, 达到并超越邻里团结的目标。由此, 君子文化是一种超越于家庭美德的文化, 更是一种超越个人品德的文化。

从传统说法来看, “正人君子”是社会对一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一个正面且高尚的评价,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于“正人君子”的具体标准会有所区别。传统文化中“君子”一般应具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端。”具有这些品行的“君子”在个人品德上必然是令人向往的。在当今社会, 忠诚、友爱、诚信、正义、耻感等一般被认为人生而为人应当具有的品德素养, 这些品德素养同样是当代“君子文化”对人的现实要求, 达到这些要求的人们在生活中所呈现出的生活态度、行为准则、人生态度等具体形态或姿态被称为君子形象, 而这些人通常被冠以君子的美称。以君子文化中某一种属性来说明个人品德的理想, 君子形象的表述无意识非常契合的。君子形象与个人品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约束个人思想行为一种积极方式, 都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无形依据。德行美好的谦谦君子是个人品德的理想形象, 也是构建一个富裕而文明、强大而安和的国家的内在要求。

3 君子修养是个人修养的理想路径

君子文化拖身于社会公德来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君子守法, 在社会规定的底线之上行事, 履行社会的公共道德标准, 并以高于社会公共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样的君子身上是带有积极引导社会的正能量的。君子是公正的, 君子遵从于人性的正义与尊严,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找化解压力的平衡, 以立己达人来作为处事的标准。当君子这些在社会层面上的正能量被人吸取并作用于社会时君子文化自然就形成了, 当社会冲突缓和, 和谐社会构建井井有条时, 君子文化在社会层面上的道德教化功能就实现了, 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也就在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冲突平缓、社会风气良好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了。

君子是修出来的, 不论是修身, 还是修德, 都离不开对自我道德的自省与警惕。古代君子追求的无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是君子立身之本, 也贯穿君子的一生。今天的中国社会加强个人思想品德教育, 从君子文化入手或许是一种可行性方式, 君子文化的内涵比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要高, 思想品德教育约束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而君子要求人做一个现世的完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将君子修养贯穿于人的始终, 培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意识, 掌握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践行行知合一的修养理念。在君子文化的践行中, 传统君子人格中不优秀的因子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比如对商人的歧视, 缺乏活力等, 故此君子人格是需要随着岁月变迁而逐渐丰富的。研究君子文化, 一定不能故步自封, 不能机械地将传统君子文化全部延续下来, 要坚持与时俱进, 创新性的将君子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让君子文化依托于当代社会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开辟出君子文化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生存空间。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理想人格的要求, 由于封建时代士农工商的尊卑价值体系, 追求君子的又不仅仅局限于士人, 还有社会各个层面的普罗大众。在不同历史进程中对君子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 但君子所呈现出的谦逊有礼、厚德载物、正直刚毅等的形象是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君子形象在人们心中, 是高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高大而温柔的,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文明”等要求不谋而合, 当代中国社会所存在的浮躁、浮华、浮夸等问题依然可以从君子文化中找到解决之道。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因此, 传统君子文化的创新性改造之路, 应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现代人普遍可以接受的方式, 以当代国人普遍适用的载体, 以当今百姓共同的价值追求为目标传承下去。

4 君子人格是个人境界的最高追求

君子文化展示着中华民族面对时代课题不忘初心的坚守和敢为天下先的担当。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无数仁人志士鞠躬尽瘁, 舍生忘死, 杀身成仁, 一往无前, 舍生取义。这种浩然正气, 这种天地正气, 这种坚持担当, 展示了中华民族面对苦难时的担当和家国情怀, 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在人身上的作用, 展示了君子的道德诉求与价值尊严, 这种精神超越历史, 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弘扬君子文化的价值内核, 树立君子人格追求,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君子文化的价值追求, 在践行君子文化的人格信念时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宣扬君子人格, 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实现国家的富强安定, 人民的民主自由, 文明的生态循环, 和谐的社会环境, 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君子人格在身, 就会不自觉以君子要求自己, 思想行为上自然就达到了君子。君子的概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 而是长期考察后的社会认证, 是别人对自身努力的肯定与奖励。君子是时间酝酿出来的, 需要每一个人努力一生, 年少的君子获得的赞誉往往只是类似于谦谦君子或者是陌上人如玉等关于自身容貌举止的赞誉, 只有经过岁月打磨的人才能在人格上被人称为君子。君子人格是一个人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体悟、内化的。在当今社会, 君子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可由于君子人格完成的时效性与快速变化的时代产生的不适应, 君子人格被遗忘甚至被漠视。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在一个人人格形成的起点进行引导, 督促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灵魂厚度, 为大学生完成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提供一条光明的路径。教育大学生在人生境界上实现提升, 形成君子人格, 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5 君子文化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做人要做君子, 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规范, 更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毋庸讳言, 当今社会上小人比君子得意的现象屡屡发生, 以至于一些仁义道德的君子约定被束之高阁, 生活中充斥着“坑蒙拐骗”, 这种不正常的社会规则甚至向大学生群体蔓延, 纯善的大学生中“小人”频出, “小人行为”比比皆是。然而, 真善美毕竟是主流, 简单洁白的大学生内心深处对于君子仍旧存有渴望, 善良的本性和内心深处的本性使然, 他们在心间依旧相信君子。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入君子文化中谦逊、勇健、厚德、修身等的内容可以增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吸引力, 促进大学生自主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引入君子文化的相关内容或者以君子文化为基础解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环节。结合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形成的现实情况, 培养大学生的君子人格、加强君子修养、形成君子气象是在高校环境下弘扬君子文化的有效途径。

形成君子气象。视思明, 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听思聪, 善于吸收不同的意见;色思温, 对人平和, 待人亲切宽厚;貌思恭, 做到谦虚谨慎, 姿态儒雅;言思忠, 避免口蜜腹剑, 做到言行一致;事思敬, 凡事心存敬畏, 不轻视;疑思问, 心有疑要及时解决, 避免多疑猜忌;忿思难, 对负能量要学会克制不能传播;见得思义, 面对诱惑坚守内心道义, 不做墙头草。

加强君子修养。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动性, 让人主动将君子修养作为自身的理想途径。从胸襟、交友、是非观、言行、气质、志向、追求、人品、来看向君子靠拢, 君子坦荡荡, 故心中没有仇怨;君子周而不比, 故内心公正长存;君子成人之美, 故留有余庆;君子和而不同, 故可以肝胆相照;君子泰而不骄, 故心态平和, 不疾不徐;君子上达, 故不断进步, 追求道义;君子怀德, 故厚德载物;君子求诸己, 故主动自省, 严于律己。

培养君子人格。君子文化中关于君子交友原则、君子为人处事、君子精神追求等等的描述在《诗经》《周易》《论语》等浩如烟海的古文献中数不胜数, 这些古圣先贤关于君子文化的论述已经在明确地告诉读者怎样做君子, 所以培养君子人格的第一步是培养大学生主动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从书籍中寻找古圣先贤的治事哲学, 从君子的规则中寻找内心的平衡和宽广。第二步是君子文化的现代创新性转化。将传统文化进行补充删改, 赋予君子文化在信息化、工业化和数据化时代的新内涵, 扩宽君子文化的当代意义, 寻找适合君子文化传承不息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君子人格的培养应侧重于其向善人格的形成, 教育大学生于家国危难之际应存有担当精神和民族大义, 在社会辗转奔波之时不忘关爱同胞友爱亲朋, 在个人前路迷茫艰难求存时依旧不忘初心自省自查。最后一步是对君子人格的自我化实现, 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自身严要求, 形成全校努力做君子的风气, 影响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6 结语

综上所述, 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中华传统优秀道德规范的具体展示, 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的现实需求。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之一, 君子文化中的清正廉明、正己达人、厚德载物等思想直至今天依然对个人乃至社会的道德规范产生深远影响, 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弘扬当代君子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文化自信力量。

摘要:君子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积极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联结, 将君子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使君子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增加大学生对君子文化的理解, 促进大学生自觉形成君子气象、自觉履行君子修养、自主塑造君子人格。

关键词:君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孙晓春.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宋元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2] 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J].党建, 2014 (3) .

上一篇:产后恶露不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下一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