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主要从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出现的来自社会改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网络发展的一系列原因,试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思想道德网络文化论文 篇1:

刍议网络文化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之间的关联性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规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早已渗透到了我国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悄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21世纪所特有的文化形式,即网络文化。由于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仍在形成过程,因此并不能良好地了解互联网络的本质特征以及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一来,便使得互联网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考验。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关联性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为我国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之余,也使得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矛盾日益尖锐。就当前的互联网使用人群而言,高校大学生是我国最为庞大的网络受众群体。互联网与日俱增并不断更新的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关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学网络的普及更使得电脑成为了如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标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阶段还不足以让他们具备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越来越多的网络非法分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大学生这一网络群体上。近年来,各地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行为失德、思想偏激等现象为我国的高校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网络的快速发展让高校思想教育早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深入分析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此进行高校思想教育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网络文化同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密切融合

作为知识高度开放的信息化平台,网络文化凭借其自身的高度包容性将各种各样的知识融汇其中,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知识库,人们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在知识库中进行知识搜索,网络教育更是成为了当前全球教育领域的大势所趋。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仿真模拟,互联网文化创造出了一个虚拟的仿真世界,从而为网络中各类创造性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平台。尽管高度包容性是网络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但不能回避的是,网络文化身上仍旧有功利性的色彩,“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网络文化中,无法获得网络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文化同样会遭到网民的抛弃,层出不穷的应运时代发展需求而诞生的新思想会不断取代以往不符合时代特色的“封建”思想,思想的更新在网络文化中将更加快速。不过,在网络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网络文化给予了它们高度的尊重,从而保证了主体能够在互联网提供的仿真世界中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创新活动,赋予了网络主体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

(一)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网民整体素质

对于我国当前的高校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正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时间观逐渐成形的时期,相比于其他的网络受众群体,大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兴趣关注点也更为广泛,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互联网文化的营造的仿真世界恰恰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激发,而我国当前网络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更能为他们提供高效获取当前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动态变化信息的渠道,让他们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不仅如此,网络世界的互动性让他们能够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并借助于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他们还能与网络世界中的人们进行观点交流与探讨,从而使得他们的思想境界在良好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完善,不仅如此,通过大学生网民思想层次的不断提升也能促进我国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网络文化对现实世界的高度仿真性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实践空间,因此,在互联网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根据自身需要学习各个领域的先进观点与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让自己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化发挥,不断进行文化产品的创新,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不但能够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还能够让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和文化素养得到稳步提高。

(二)网络文化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网络文化的强大包容性赋予了互联网优良的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与精神都能在互联网中得到体现,而且对于外来的文化,网络文化也进行了有选择性的融合,网络文化前所未有的多元融合为大学生们建立起了触手可得的互联网知识库,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之余,更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新的认知世界的角度,让他们能够更为全面地去思考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和自主创造性,如此一来,便为大学生和社会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保证学生们的大学生活不与社会发展脱节,通过不断更新的社会知识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使得学生的人格能够得到全面综合发展,让大学生们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更迅速地适应社会工作。

二、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相互促进

(一)网络文化与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相辅相成

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集知识学习与游戏娱乐于一体,并让二者不发生冲突,完全得益于其四大特性,即教育性、娱乐性、丰富性与开放性,在它们的帮助下,我国广大网民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生活不断学习到新的知识,以实现理论水平的同步提升。不同于小学与中学,绝大多数大学生是首次脱离父母的陪伴与管束,离开家乡开始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的。刚刚告别三年高中繁重课业的他们,尽管在努力让自己的思想逐渐独立,但由于实际社会生活经验的匮乏,他们的是非观念是十分薄弱的,再加之思想道德观念还未能完全建立,往往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无法进行良好的自律。尽管大学生活中仍旧有老师的管理与教导,但大学始终与中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即老师无法全天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监督,从而使得大学在监督学生的工作上没有连贯性与实时性,老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面对大学教育这一方面的不足,上述互联网的特性刚好起到了良好的弥补作用。我国政府与社会各界为了给学生们营造更加良好的网络环境,在规范网络文化上做出了不断的努力,大力促进各类绿色文章的建设工作,为了让学生远离网络中各类不良信息与偏激观念的影响,更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网络信息开展了全面的安全监控,适时把握网络舆论的走向,力图不断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们营造自由、健康的互联网空间,让大学生对各类知识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之余,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帮助下,大学生们获得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网络言行也会反哺于网络文化环境,促进网络文化整体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网络文化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进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增强,并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实现了大学生知识的拓展与课余生活的丰富。网络文化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与娱乐的主要方式,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视听效果是其他信息表达方式所不能够相比的,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信息、娱乐方式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无形中造成了大学生的巨大压力,网络文化能够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其次,实现了大学生视野的开阔与交往能力的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文化的丰富,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在课堂中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实现了视野的开阔与知识的丰富。网络具有共享性,实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面的拓展,能够让大学生接触更多的人群,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最后,促进了大学生的主体成长与个性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主体性与个性。网络文化为大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与个性的张扬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建构、自我创造与自我展示。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参加各种网络创意活动,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不受父母、教师的监督,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理想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接触符合自己特点的朋友,酣畅淋漓的展现自己,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特征。

(二)消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模糊化。大学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网络文化以其独特性获得了大学生的青睐,但是网络文化本身具有多元性与变化性,可能导致大学生存在困惑,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破坏大学生的文化与价值观。其次,大学生文化品味低俗化。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这就导致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视听造成了侵害。如果大学生意志不坚定,将不能够意识到这种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被这些信息所毒害,放纵自己在网络中的言行,出现各种不文明的形象。此外,大部分学生对网络文学类型的选择也出现了低俗化的趋势,更趋向于言情、武侠等,而很少问津古典文学精品。最后,大学生人际交往异常化。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维系的纽带,网络的特殊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了数字化的方式,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增加了虚伪,而掩藏的真诚。在这种掩护之下,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肆无忌惮,造成了大学生网上与网下人格的冲突。大学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将会改变其现实生活规则,对其人际交往方式造成影响。网络文化使得人际的交往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不利于青年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快速进步对于社会大众的影响越来越深。作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网络文化的普及既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健康面临更多的威胁。网络文化与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呈现出日益融合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与教育部门应该抓住网络文化的教育优势,大力建设绿色网络空间,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惠良,毕然.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44):165-173.

〔2〕朱一玮,徐畅,孙丽丽.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43):115-117.

〔3〕于淑华,陈丽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6(63):128-130.

〔4〕何家梅,何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53):104-108.

〔5〕张敬斌,宾文高.论全球化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74):103-120.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殷瑾 赵强

大学生思想道德网络文化论文 篇2: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主要从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出现的来自社会改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网络发展的一系列原因,试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全文突出了理论性、思想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等等,社会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它正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进一步影响他们的道德和行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意识模糊

不可否认,大学生看待社会问题不够成熟,识别能力较低,容易走向片面和极端,对现实生活的是非善恶往往依赖主观感觉的好恶予以评价。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有的甚至有片面错误的理解,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正之风感到困惑和不安。与此同时,却缺乏明确的道德价值判断,甚至以偏概全,看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出现了信仰迷失、信念动摇、信任不足、信心下降的现象。

(二)道德价值功利化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理想存在明显的实用、功利特点。首先,政治理想趋向淡化。他们主要从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不少学生在职业理想上,把经济收入作为择业时的首选因素;在政治追求上,把党票作为找工作的筹码;在人际交往上,把对方是否为我所用作为原则。其次,价值观趋向实惠化、功利化和短期行为。当人生价值目标与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倾向于从现实利益考虑。从价值主体看,大学生比较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主要表现为崇尚自我,注重自身利益的追求。从价值取向看,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理想的无私奉献转向奉献与索取并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的利已主义”。从价值目标的选择看,更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从价值实现的途径上看,倾向于既靠自己努力,又争取别人帮助。

(三)基础文明匮乏

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气和不道德行为,有人称之为“高校基础文明匮乏症”。其表现的行为是:污言秽语随口带,夜半歌声传天外,挽着情侣耍气派,饭碗吃过继续来,染起头发当老外,周末睡到太阳晒,试前三天无烛卖,作弊创新把專利卖,如此等等。有的大学生不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和文明礼貌,而且,这种行为更容易在校门之外的公共场合中流露出来,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不能给老弱病残者主动让座,不能以礼貌的方式同服务员友好交流等等。在这些行为和现象的背后,昭示着他们对具备社会规范的淡薄与熟视无睹,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不经意的否定。

(四)知行严重不一

一是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长期以来,我们一贯遵循的道德评价标准是:凡是对社会、对人民、对他人有利的事就是善,反之就是恶,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泾渭分明。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事物五彩纷呈、目不暇接,人们在道德评价上,也往往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许多大学生感到困惑,道德标准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他们在看问题做事情时,往往是对人严,对己宽,只求权利,不尽义务。

二是道德论认识和道德脱节。很多大学生讲的头头是道,可行动不对号。他们一面在头脑中深刻构建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批驳社会中的不道德行为,一面又在自己的道德行为中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盲目的接受自由主义、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整体意识、奉献精神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变革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深入。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多样化和多元化。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多样化产生的危害性,就会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有时处于混乱、迷惘、疑惑或“真空”状态,从而对社会主体价值观和基本道德原则产生怀疑甚至否定。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二是行为主体利益化。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利益、追求实际将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潮流。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必然出现偏重实际和追求平淡,理想主义相对淡薄的倾向。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三就是利益主体个体化、利益选择自主化。在这样一种经济大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也由过去强调依靠国家、注重集体转为强调个人、依靠自己、注重竞争。

(二)学校教育不当的影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具体表现为:

1、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不够畅通。近几年,受利益驱动,高校校园里商业气息日渐浓厚,学校文化建设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不突出,学术气氛与高雅文化、严肃音乐显得势单力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是,目前存在着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适应新形势,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够重视等问题。

2、重智育轻德育的负面影响。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已为人们所接受,然而在谈到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及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人们更多地强调的是对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及培养,而对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

3、德育教育针对性不强的影响。由于当前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高校扩招又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这使得现在的学生在个性心理特征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点。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仍以空泛的理论灌输为主要手段,不能针对学生个性开展有效的教育,相对显得滞后。

(三)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家庭情绪氛围和家庭情感的重要影响。然而,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着两个不容忽视的误区:一是过多注意子女的生活,而忽视艰苦奋斗的教育;二是过多注意子女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其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些终究会影响到大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观的形成。

(四)网络发展的不利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CNNIC)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专以上学历的上网用户占总人数的89%。可见,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互联网上85%以上的信息资源。不少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无法鉴别和判断,难以做出取舍,有的甚至全盘接受,从而造成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性开放等西方腐朽思想对大学生的侵蚀。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以及宣扬色情、暴力、邪教等内容的网络垃圾也乘机在网上兴风作浪,抹黑党和政府,丑化中国的传统,对抗现实社会,这都会造成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同时,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这容易使一些学生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失去正确的价值取向,消解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钝化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坚持道德理性的灌输

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灌输,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灌输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使各方面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一要优化灌输主体。灌输主体要有效地向客体灌输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必须成为客体所尊重、敬佩、仰慕的人,甚至是客体所崇拜的偶像。

二要精选灌输内容。灌输内容是整个灌输系统工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方面,必须是健康、积极、科学、合理的。应注重基本感情的教育、德智统一的教育、传统美德的教育、商潮下道德意识的教育等。

三要注重灌输方法。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充满着科学性,同时由于它代表着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灌输必须采取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以情动人的方式。

四要把握客体特点。灌输的成败与否,最终完全取决于客体是否接受了被灌输的道德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灌输教育,要针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使道德意识教育具有生动性。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

1、解放思想,扩大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和舆论导向功能,尽量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来充实宣传力量,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同时,尽量吸收和争取其他教工党员来共同承担这项工作。如吸收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当学生党支部书记、实行教工党员与班级挂钩制度,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丰富形式,提高思想道德建设效果。如通过升国旗奏国歌、参观烈士陵园、了解爱国仁人志士的具体事迹,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课堂讨论、专家做报告的形式,可以增加他们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及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认识;通过勤工俭学与课外调查研究活动,使他们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增强社会道德责任感与崇高的历史使命感;通过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经常“走出社区,服务社会”,可以提倡奉献精神;通过观看影视录像,可以使他们真正体会楷模关心民众疾苦,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形成制度,通过“他律”形成“自律”。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制度保证。制度建设应注重科学合法地制定校规校纪,使其既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又突出学生发展的特点。如对考试作弊问题,可以改革考试制度,强化考务管理,制定考试作弊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同时,可建立学生的永久性诚信档案,以写实的方式记录每位学生诚信状况,与学生评优评奖、贷款、毕业、就业等生活事业实际挂钩,让学生在做任何事情前考虑到事后结果,积累守信纪录,塑造良好形象。

4、加强引导,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高校应紧紧围绕学校培养人才这个根本和中心工作,打造教育、教学的网上平台,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通过重点规划建设有特色、有趣味、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如设立问题、建议与答复版块,时时了解和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沟通、化解矛盾,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倡导网络文明,養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构筑起抵制不良文化的“防火墙”。

(三)构建紧跟时代的思想道德评估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思想道德的内涵也在发展,要建立新的思想道德评估体系有一个过程。所以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把德与法融入制度建设中,建立新型道德利益观,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伦理教育,以制度来规范、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创新教育环境,促进养成教育,提高教育绩效,推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五四”讲话中指出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我们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创造成才的条件,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搞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应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参考文献

[1]高传勇,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2]朱京凤.试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8,(2)

[3]王淑敏.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新时期德才兼备的人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3)

[4]王爱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理论月刊,2008(5)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7.1

作者:王颖

大学生思想道德网络文化论文 篇3:

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网络信息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的分析,阐述了提升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措施。旨在调整和重新规范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生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高校;德育教育

网络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尤其对于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群体,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更加凸显。虚拟网络的开放性、时效性、虚拟性、交互性及不可控性等特点,使隐匿在网络环境下的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强大冲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和今后能否成才,这就对我们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要求。

一、网络信息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

(1)网络价值观念模糊,政治思想观念淡化。但互联网是个虚拟的社会,网络信息的来源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容量的无限性及其随意可操纵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信息的真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对网络技术的垄断,利用网络散发各种政治谣言和资产阶级思潮,大量倾销西方文化、思想,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大学生由于辨析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也还不成熟,致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必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造成价值观念模糊,主流意识弱化。对网络传播的纷繁复杂的信息难以进行理智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难以抵制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更看不到西方国家利用络传播其政治文化的真正企图,致使一些大学生误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视民主、自由、人权,社会主义国家不重视民主、自由、人权,造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模糊。(2)道德信仰弱化。道德信仰与道德的理想、信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人一旦确立了自己在生活领域的道德信仰,就确立了一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道德信仰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思考、不断追问的精神活动而形成的。但由于青少年长期沉溺互联网,削弱了道德信仰产生的条件——思考和社会实践活动。由于长期沉溺于网络,缺乏现实社会的正常人际交往,也就减少了道德信仰形成的所必需的正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弱化了青少年道德信仰的形成。(3)道德人格发展错位。大学生沉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他们依赖网络,封闭自我。这种交往空间的封闭性使上网者人格也向封闭方向发展,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人际情感逐渐萎缩和淡化,有可能导致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对现实社会中亲情和人际情感产生排斥、拒绝、恐惧,必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的非现实化和非理性化,生活更加封闭,使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淡漠。在网络游戏中,虚拟性的角色扮演超越自我,脱离现实,自由度增强,道德责任减弱,游戏心态增强,极易形成虚拟人格,这可能导致个体人格二元化倾向,甚至出现更严重的人格分裂症,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错位。(4)社会责任感弱化,诚信缺失。社会责任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价值取向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在网络管理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对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的损失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也不负什么责任,这就逐渐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同时,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之间越来越疏远,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模糊,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和功利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弱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失,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严重。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滋长了学生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的心理。

二、提升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措施

(1)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强化社会主义舆论导向教育。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多样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必须帮助学生在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模式。在课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在课下,利用网络互动优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本校原有网站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培养高尚的情操与良好的意识,树立健康使用网络的观念。(2)加强约束机制,净化校园网络运行环境。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增加校园信息安全防范能力,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必须加强约束机制,健全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应该把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纳入到相应的网络法律当中,融入到每个个体的思想之中,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加大惩罚力度,逐渐培养大学生网络公德素养和文化素养。针对大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同时,建立健全校园网站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网站运维管理、信息发布、内容审核、互动交流、回复反馈等工作制度,防止网站上出现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信息内容,保障网络健康有序地运行。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努力方向,杜绝发生利用网络、论坛宣泄个人不满情绪的现象出现,净化校园网络运行环境,建设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品味高雅的网络主流文化。(3)加大思想德育教育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组织保证。所以,必须提高德育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建设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高校思想德育教育者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教育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举办网络技术培训班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思想德育工作队伍进行培训,使思政人员能够掌握和运用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使教育者能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吸收精通网络技术、心理咨询等知识的人才,作为兼职德育队伍通过“网上聊天”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消除由于网络而衍生的心理问题。(4)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升自我教育能力。高校在加强基础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依托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增强辨别和抵制各种网络黄色、暴力、虚假的不良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良好的网络道德,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知识活动,各种途径,如学科教育、专题讲座、校园网、宣传栏等,正面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从社会道德、责任层面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功能和作用,使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网络观。

三、结语

网络社会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各要素的特征,也直接冲击着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内容、方式、载体,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网络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代所创造的机遇和提供的条件,加强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趋利避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负面影响,通过积极的方式去引导、调整和重新规范虚拟网络中大学生的道德生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

参 考 文 献

[1]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0(1)

[2]王虹,刘朋.近十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1(11)

[3]李宏博.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企业导报.2010(6)

[4]沈建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09(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522307)。

作者:李忠新

上一篇:防范措施下的计算机病毒论文下一篇:领导者应急管理民营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