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论文

2022-04-28

作者简介:武欢欢(1994.05-),汉族,研二学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媒介,只有改变人们的思想才能从根源上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论文 篇1: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引导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的网络引导力不仅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而且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可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网络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模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高校思政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借助网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把全新的思政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起来。本文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舆论引导的意见和建议。

一、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必要性

引导是指引导主体因势利导、因事而为、因时而化地主动介入和干预引导对象未来走向的一种积极行动,突出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性。同时,引导并不是迎合和迁就,而是主体对引导客体的心理及其角色的理解、尊重与认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因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一定的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属于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让人们认同和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保证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当前社会,网络作为对大学生影响巨大的思想传播载体,已经发展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那么,如何占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呢?葛兰西在《狱中札记》里写道:“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的实质就是统治阶级利用文化或者意识形态的手段来行使国家权力,获得思想和道德领域上的指导和领导。因此,要在市民社会开展教育、引导、说服,最终获得广大民众对无产阶级文化的自愿“服从”和“同意”。同时,葛兰西又认为无产阶级民众缺乏主动和自觉认知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必须通过“有机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民众进行教育、宣传和引导,从而赢得其他从属阶级对统治阶级的支持与认同,并以此来巩固自身的政权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就是肯定了在占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时,要注重引导力的建设。因此,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引导力建设,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引领网络,占据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高地。

二、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网民群体,其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而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关乎国家或是地区发展的网络热点事件出现后,大家特别是广大大学生都会将此看作是关乎自身发展的大事,责无旁贷地针对这些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网络上一时群情激昂,热闹非凡,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积极、正向的网络舆论能够驱散网络空间中的阴霾,营造芝兰在室的网络氛围,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广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看待各种网络舆论会更加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会更加合理合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仅在现实工作中要走群众路线,而且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他们通过参与网络舆论事件的讨论、监督、处理,建言献策,无形中培养和增强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各种各样的思想觀念在网络舆论中得以展现、碰撞和交锋,在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会促使大学生自省并激发其对生命真谛和事物本质的探索和追求,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成熟的阶段,“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负面信息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自发性和隐匿性,使一些鉴别力弱的大学生在一些舆论事件中表达观点或发表意见时,容易产生非理性共鸣,出现谩骂、攻击等失范现象,特别是其一旦对某些问题或现象不满的时候,或者是触犯其利益时,基本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完全被抛诸脑后,丧失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挑拨是非,煽动网民的不良情绪,甚至由线上转移到线下,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在一些舆情事件真相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缺乏网络自律意识,对信息甄别能力也不强,由开始的围观到后来起哄、附和,成为谣言的传播者,错误言论的追随者,不仅有可能触犯法律,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们理性思考能力的养成。总之,大学时期是人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方面很容易被网络舆论影响。所以,需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使其朝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耕.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6(15):209+251.

[2]宋伟.高校思政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人民论坛,2020(35):120-122.

[3]于卫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引导[J].祖国,2019(16):179+181.

作者:郑大伟

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论文 篇2: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武欢欢(1994.05-),汉族,研二学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的媒介,只有改变人们的思想才能从根源上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提高网络引导力,要把握主流媒体导向,争取主动权;加大传播力度,提高影响力;推进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促进网络舆论健康有序的运行。只有如此,才能抢占网络舆论的主导性,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效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引导力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力的研究,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选择。同时网络也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身环境,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正确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网络化的持续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把握主流媒体导向,争取主动权

第一,主流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主流媒体的节目内容、宣传角度和立场都要实事求是,以还原问题真相为基础,增加受众群体的接受度。网络舆论的受众中一部分是正执意识形态形成期的青少年,他们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引导,形成错误的思想导向。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网络监督,避免浏览一些错误的导向信息。

第二,加强主流网站的建设,掌握舆论主导权。一种新舆论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刺激,网络作为信息源,其有效载体一般是新闻网站或论坛。实现新闻网站之间、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舆论引导的合力和新闻格局,并利用主流网站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及时发布正确信息消除群众的疑惑,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第三,增强与群众的互动性,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在网络的世界里,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教育者的主导优势部分丧失,不再是权威,而是信息的拥有者[1]。这些新特征的出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平等、尊重出发的自主形态。

二、加大传播力度,增加影响力

首先,重视传播技巧。市场的激烈竞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那些政府看重的主流媒体占据着优势地位,它们在弘扬社会主流舆论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新媒体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也存在许多有待考证的方面,可它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主流媒体要灵活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快速转变传播策略,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扩大自身影响力。

其次,注重传播策略。就网络主流媒体而言,新闻网站,特别是重点新闻网站,应该是网络传播的主力军。但是在网络新闻的流量中,QQ新闻流量总是遥遥领先。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吸引受众的关注,同时加快自身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提供的便利,传播正能量。在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处理和引导。

从长远来说,尊重新媒体的运行规律,尊重媒体管理的规律最为关键。因此,首先,网络信息公开最为关键,主要是: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科学选择信息发布的方式和渠道;真实准确陈述事实,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和问题焦点;增强“对话意识”,诚恳谦卑、全面平衡地表达。第二,网络舆论引导是有效手段:主动设置议题,加大正面宣传流量;主动调控网上热点敏感舆论;团结和培养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网评员[2]。

三、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约束力大为弱化,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部分缺乏自律意识的网民在发表言论时会采取偏激态度[3]。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决定了人们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实现了传播的多元互动。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决定了人们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实现了传播的多元互动。“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演变背景下,草根话语为争取优势话语权更加倾向于表达的个人化和偏激化,传统话语霸权逐渐消失[4]。

第一,提高对网络的立法监管,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制精神。借鉴先进,结合实际,以维护网络安全、规范网络持续、防范网络犯罪为重点,加快建立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惩治非法网络公关与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空间。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与时俱进的提高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及用网能力,实现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协调多元媒体之间的正面呼应等立体化的工作状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对网络有充分的了解,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充分掌握实事,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二,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使其可以兼容来自各方的观点、看法,有时甚至会出现危害我国文化和安全的事件。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手段,在网络上会以更加搞笑的方式实现,敌对势力往往借助网络来发表破坏言论,挑起群众的不满情绪。例如边疆问题,原本只是内部矛盾,却在外部势力的蓄意煽动下逐渐扩大,甚至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网络的影响力比现实容易很多、隐蔽很多,影响的范围也大很多。因此,不可忽视网络舆论对人们的思想冲击,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离不开网络,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接受它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还要监督舆论的导向、内容的价值等等。提升网络舆论导向能力,首先要正确引导人们的认识,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加强这一阵地的队伍建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舆论监管和政策导向。网络化的境遇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价值世界,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格局。在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地担当着在新境遇中导引与重塑现代人的精神价值世界的使命。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立英.网络化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24-26.

[2]钟瑛,张恒山.对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思考[J].今媒,2014,07:4-6.

[3]柯缇祖.网络舆论:民意的“自由市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9-02007.

[4]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第54页

作者:武欢欢

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论文 篇3:

网络舆论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今天,网络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既相对完整,又独立于现实生活的另一个世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也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由于受到网络特征的影响,网络价值观是一套有别于现实世界的价值观。随着各种上网工具的普及,网络世界不断强大。不良的网络价值观开始影响甚至冲击现实世界的思想观、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舆论 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一 网络舆论价值观概述

网络舆论就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公众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舆论只是舆论产生的一种形式。由舆论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网络舆论极易产生负面价值观。首先,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是网络世界中舆论产生的基础。在网络世界中,大众的年龄、学历、身份、背景等这些信息都被隐藏,在这样的背景下,同一个人可以用不同的身份、不限制次数地在网上发言,可以人为地制造舆论。简而言之,网络舆论可能是某些人或者利益集团幕后操控的结果,即所谓的“水军”制造的舆论。其次,网络的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使信息的传播超越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一些西方国家借此大量推销它们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文化道德观念,这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猛烈的冲击,很容易使他们丧失政治观点和立场,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 从网络盛行语看网络舆论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屌丝”的盛行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甘于颓废的价值观

“屌丝”是近年来在网络中出现并流行的词语,在大学群体中广泛运用。“屌丝”一词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盛行,反映了网络舆论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随着它在网络中的流行,它的词义和感情色彩也开始发生变化。在网络流行的过程中逐渐赋予它更多的含义,如收入不高、身份卑微、长相不出众、生活平庸、不喜欢出门等等。这些新的含义迎合了现代大多数年轻人的生存或生活状态,又有自谦的含义,因此流行更为广泛。特别是在一些知名人士使用的推动下,如知名乐团“五月天”说走下舞台就是“屌丝”,“屌丝”一词的词义、情感色彩迅速发生变化。词义的变化也使“屌丝”一词在公众中的情感色彩以及公众对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通过网络搜索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并不介意别人称其为“屌丝”,有的甚至乐意称自己为“屌丝”。事实上,“屌丝”一词在网络中词义与情感色彩的变化,反映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本来青年时代,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屌丝”一词的认同与追捧,是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的背离与否定,反映了一种负面的、缺乏上进、自暴自弃、甘于颓废的价值观。

2.“土豪”的盛行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价值观

随着“土豪”在网络中进一步流传,特别是“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在网络流行,以及一些商业炒作下(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一款金色的新型号苹果5s智能手机被称为“土豪金”),“土豪”一词的贬义色彩快速消失,并完全发展成为具有褒义色彩的词。在当前流行网络语中,“土豪”已经成为有钱人或者富裕人的象征,是被大众接受和羡慕的对象。不难看出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土豪”一词的词义与感情色彩由贬义逐渐演变成褒义。“土豪”词义与感情色彩的变化,反映了隐藏在背后的价值观的变化。它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金钱的崇拜,是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反映。

3.“萌”的盛行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扭曲的审美价值观

自从“萌”字出现后,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其描述与形容对象迅速发生变化,并在网络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萌”文化。各种萌的照片、萌的表情、萌的语言在网络中层出不穷,装萌、卖萌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萌”俨然已经成为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萌”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扭曲的审美价值观。美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多样性的。美可以是宏大的也可以是婉约的,可以是阳刚也可以是阴柔,可以是心灵的也可以是外在的,这种以“萌”为美的审美价值观,反映了网络舆论对当代大学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三 网络舆论价值观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将网络事件引入课堂

不难看出,网络舆论价值观的形成多是从网络的某一个事件中产生的。网络舆论价值观的产生过程,一般是由网络事件形成网络舆论,再由网络舆论形成价值观,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网络舆论价值观产生的过程来看,网络事件是网络舆论价值观产生的前提条件。因此,关注网络事件并将其引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防止网络舆论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关注网络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对热点事情的价值进行分析,帮助认识负面的影响。具体地讲,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密切关注热点网络事件。大学思想政治教学者要密切关注网络上的热点事件。网络事件是纷繁复杂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网络事件进行甄别,筛选出具有教育价值的网络事件。其次要进行加工整理。要对网络事件的起源、发展经过、结果、网友们的态度等进行基本的整理。最后结合事件与网友们的态度进行分析,对价值观进行评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是要密切关注网络热词。网络热词是网络中反复出现、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为什么关注网络热词可以有效把握网络舆论价值观呢?因为这些词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往往一个网络热词是一定时期内,在网络中盛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沉淀,它凝固了网民的情感色彩,含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在网络的环境中去考察某些词汇的意义与特点,分析其与现实中的意义或本意的差别,对了解网络舆论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对网络热词语言层面的释义,去透视该词背后负载着怎样深层次的含义,以及情感色彩与价值观念。

2.净化校园的网络环境

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净化校园网络。从校园网的管理方面着手,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屏蔽一些非法网站,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减少对大学生上网环境的污染。

二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当前网络环境的恶化,一方面由于商业利益集团的恶意炒作造成的。另一方面一些所谓的网络名人“大V”,通过其在网络上的巨大影响力,传播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和言论。这些直接误导了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的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环境的恶化,虽然是由不法商家和利益集团造成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大学生的盲目性有关。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显示,对3000万大学生微博用户数据调查发现,大学生转发数量超60%,其中转发“大V”的超80%。而大学生的原创微博占所发微博数量不足40%。可见目前大学生上网还十分盲目,这也是导致网络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改进大学课堂教学方式

教学是抵制网络舆论价值观负面影响的最直接的手段,由于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宣传式的,这样的课堂模式难免比较空洞、重复、缺乏时代感与针对性。教学的内容往往是教条式地讲授,教学的方式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严重与大学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大大地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给网络舆论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手段。

比如,可以采用“辩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首先,网络舆论形成的价值观从本质上看,也是对某一网络事件形成的看法或者观点,是开放性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事件的认识或者观点会不一样的,这就为辩论式的教学提供了条件。其次,负面的网络舆论价值观往往与正面的传统价值观是相对的,辩论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最后,通过课堂上组织的简单辩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活跃教学的气氛,改变思想政治课一贯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辩论可以使大学生对事件是与非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从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减少网络负面舆论的影响。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林荣森

上一篇:中小企业敏捷性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大学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