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论文

2022-04-28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要求网络育人进行富有成效的创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论文 篇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提升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多元化的文化内容开始渗透到高校,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文化具有公开、自由、平等、快速的特性,这也就导致网络文化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显得非常重要。该文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的现状、重要性以及提升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传播力  提升策略

目前,虽然网络的发展很快,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也在学校广泛开展,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并不是很强,覆盖面也不是很广。在高校利用网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基本是微信、微博、APP、论坛等网络平台,但是由于体系不完善、平台管理松散等原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1  高校思想政治网络传播力的现状

1.1 覆盖范围狭窄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复合型人才的院校,十分注重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者继续深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并不完善,无论是从知识的覆盖面还是地域的覆盖观察,我们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还存在很多问题。很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都是嵌入在学校官网,内容相对平淡,没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内容,基本是一些老生常谈的理论知识;内容更新相对滞后,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学习者应该随时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法律法规等常识,但是现实是很多高校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学习者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

1.2 管理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校都创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是在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高校为了节约成本,在人员的选择上,并没有从工作的需求进行选择,甚至有些学校利用学习者资源对网站进行管理。学习者由于对社会经验的严重缺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信息的敏感度偏低,在内容的把控上也并不是很好。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管理也比较松散,工作人員的责任意识较差,网站的内容更新不及时,更新的时间也不固定。对于网站内容的更新,更多的时候是取决于有没有相关领导来检查,有时候为了应付检查,相关工作人员会在一周之内更新无数条内容,而平时有可能半个月都不会更新一次。直接导致网络平台形同虚设,没有达到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真正目的。

1.3 开放性较弱

现阶段,很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都是封闭的,并没有对外开放。因此很多高校建立这个平台,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不是以教育学习者为目的。因此,在建立之初,对于平台内容的构建以及开放性并没有进行充分策划。

校与校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各个学校之间都是闭门造车,导致平台的一些思想政治内容较弱。而且学校为了规避一定的风险,在对网站平台开放时,并不是完全开放的状态,这也就使学习者无法正常掌握相关的信息和内容,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的意义

2.1 净化学生的心灵

由于网络平台公开、自由的特性,导致网络文化形形色色、差次不齐。有的网络平台为了吸引大众眼球,置职业道德操守于外,故意在网络发布各种不健康的文化内容。如今,很多商家为了赢取利益,在设计软件时,故意设置了很多隐蔽的功能,当我们打开电脑时,会时常弹跳出各种信息,而这一些信息大多是不健康的,不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而高校的学习者由于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诱惑的抵抗力相对比较差,出于好奇心的心理状态,学习者会下意识地去了解这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久而久之,这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一点一点吞噬学习者的心灵,导致学习者的心理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不断提高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人格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学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让学习者对网络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面对不利诱惑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2.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高强度的社会环境下,高校的学习者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即将面临的工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压力。很多学习者为了逃避这种精神压力,开始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今的网络游戏对学习者的影响力尤其巨大,很多学习者在遇到压力时,会通过打游戏的方式缓解自己的情绪。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很容易让人产生错局。因为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中,他们能够找到自我,尤其是在游戏胜利的那一刻,他们有一种自我的满足和成就,以至于很多学习者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断更新的网络文化对于充满好奇心的高校学习者而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能够让学习者随时随地了解思想政治内容,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面对困难的决心;在思想发生偏差时,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提升的方法

3.1 组建专业的管理和传播人员

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科技还是网络文化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者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首先,学校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实施。在组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工作者时,要选择思想政治过硬,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的人员,建立一支素质过硬、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其次,对于管理者和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以此保证能通过最新的传播技术将最新的思想政治内容传递给每一位学习者。最后,要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分享经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

3.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

在高校学习者对网络文化极具兴趣的今天,打造一個有特色、有个性、有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尤为重要的,不仅有利于推动其的传播力度,也能极大地吸引学习者的专注力。平台的打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根据学校学习者的个性,打造符合实际的平台内容以及风格;平台的内容应该精致有内涵,每一个版块的名称和内容需要对应,不能华而不实,版块尽量精细化,不能过于笼统,不利于学习者查找相关内容;同时需要定期对内容进行清理更新,对于陈旧的内容,应该进行及时清理,要摒弃糟粕取其精华,例如,在召开全国两会期间,学校就需要每天上传相关的信息内容,让学习者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的时事政治;对于学校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也需要及时进行上传,让学习者通过学习优秀的成果,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3 增强互动性

输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利于信息的传播,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习者思的思想动态,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例如,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设一对一的沟通平台,当学习者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平台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则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学习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开解和引导。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经验,也能提升学习者的思想政治境界。教师根据学习者所反应的情况,可以认识到学习者的需求以及想法,并将其反应给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相关工作者,为他们创新平台提供相应的素材。只有符合学习者的教育平台才是真正的教育平台。加强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其他同学优秀的地方,以此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内容的传播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在全校开展思想调查活动,这有利于学校准确了解学习者的思想动态,并做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发起网络讨论,让学习者们各抒己见,鼓励学习者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还可以通过开展有奖知识竞赛的活动,让学习者了解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思想政治内容,采用有奖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在高校中,有些学习者比较内向,有很多问题不愿意别太多的人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辅导渠道,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与学习者进行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3.5 通过线下推动线上

虽然网络的覆盖面很广、很及时,但是很多时候,由于高校学习者紧张的学习生活,容易忽略相关的信息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采用线下活动的方式推动线上的传播力度。可以在学校开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赛活动,通过线上拉票、线下实战的方式,让学习者了解、认识、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4  结语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度,是目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构建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传播方式,以此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希.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37-138.

[2] 凤启龙,刘瞡洁.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7):92-95.

[3] 贺军生.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传媒,2017(5):80-82.

作者:郭淼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论文 篇2:

构建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研究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要求网络育人进行富有成效的创新。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教育资源与技术资源整合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与专业技术领域没有实现有效整合,教育能力和效果普遍欠佳等问题突出,亟须探索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配套的网络育人体系,凝练出普适多数高校应用和推广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网络育人方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相互增益的新型“课、网结合”的教育共同体,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此外,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应遵循一致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联动性原则等原则进行建构。在思政网絡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上,应该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机构与团队,建立易于施行、可持续进化的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参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团队,以“朋辈互助”的教育理念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网络育人载体的建构与实践上要以“四库”优质思政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以“两区”“两学”等系列“专题”“主题”网站实现思政教育“精准滴灌”,以“调研、百科、直播、虚拟现实”四个平台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如何把准学生思想脉搏,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领学生成才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因为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网络和计算机专业技术,学界至今仍以理论研究为主,尚未形成能够在高校中广泛应用和推广的,较为全面、较成体系、能够深度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育的网络育人方案。尽早攻克这一难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

一、建构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必须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网络教学这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一)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要求网络育人进行富有成效的创新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2015年7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指出:“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使之成为宣传展示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阵地。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参与相关网站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本地本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2]而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教育部在2017年12月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要求: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4]。

以上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必须把“互联网+思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理念创新、阵地建设、主体培育,不断完善网络育人体系,牢牢把握新时代网络育人的发展脉搏与话语权。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亟须教育资源与技术资源实现有效整合

至今,我国首个高校红色网站上线已过去20年。这20年以来,思政学人为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为人瞩目的成果。但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和计算机专业技术,这给大多数学人树起了一道跨专业的“高门槛”。此外,由于缺少经费以及开办网站的条件等因素制约,学界至今仍以理论研究为主。少数教学或实践网站也常常因为缺少技术力量不能适时改版、推陈出新,缺少采编人员及时更新内容、策划教育产品,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师生视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缺少专业技术的引导,致使各种形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略显粗糙、吸引力不高。近年来部分学校、教师开办了相对容易建设的“双微”(即微博和微信),但发布的内容和形式受限,难以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不能较全面地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资源建设零敲碎打的情况总体上没有根本改观,很少形成能够在高校中广泛应用和推广的,较为全面、较成体系、能够深度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育实践的网络育人方案。因此尽早攻克这一难题,提升网络育人水平和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

(三)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配套的网络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依然因网而生、因网而聚、因网而增,迫切需要我们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运用好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话语、新平台、新方式,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配套的网络育人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的内涵与建构原则

根据多年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相互增益的新型“课、网结合”的教育共同体,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其作用体现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而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的建构原则是基于对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在组织和运行这一体系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和方法,应该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相配套的网络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和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并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一般规律,主要有一致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联动性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即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的建构应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宗旨,二者在相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增益。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作为“课网结合共同体”的有效载体,必须体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目的完美契合。一是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建构应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以及相关重点难点;二是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的建构应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化、开放性新特征,在接受内容、接受方式、接受过程等方面努力与大学生的“期待视野”相契合。

(二)目的性原则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目的性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二是坚持与校园文化以及网络文化建设相融合,培育特色人才;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可操作性原则

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的建构过程也是凝练出普适多数高校应用和推广的,能够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网络育人方案的过程,所以,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在所建构的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应该是可观测的、可重复的、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即无论是网络育人体系的组织架构、模块设置、网站运行和管理的基础条件以及技术手段,应该是多数高校具备并易于应用和推广的,不存在任何进入障碍和壁垒。具体主要应体现在硬件设施的可操作性、软件配备的可操作性和资源共享的可操作性。

(四)联动性原则

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建构应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党委、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提供制度、资金、管理等支持,信息化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实现有机联动,即必须在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平台、人才及设施优势上进行,才能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收效”;必须整合学校原有的课程优势、资源优势、师资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相配套的网络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和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在线教育和课堂教育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新型教育关系。

三、高校思政网络育人机制的建设与实践

高校思政网络育人机制的作用是把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的各个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并实现协调运行。我们认为,应从“朋辈互助”教育理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学生自我教育这一基本认知出发,建设一个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建立一支既懂政治理论知识、又懂网络技术、能够策划建设教育产品的队伍,建立一套易于施行、可持续进化的建设管理机制。

(一)建立充分利用和共享学校软件、硬件以及人才资源的专业思想政治网络育人机构

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负责,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作为网络育人的研究与实践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以学校网络中心的服务器和网站软件平台為依托,基于社会开放网站平台、免费软件和开源代码,利用学校计算机机房和办公室,搭建起网络育人的软硬件环境。建议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利用各专业学生上进意识与成就渴望,运用精神鼓励和学分奖励,建立起网络育人的学生人才队伍。就我们的实践经验来讲,整个建设过程没有投入专门经费,为学校节约了大量开支。

(二)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传授的思想政治网络育人团队

朋辈互助具有交往较为频繁、空间距离接近、思维模式接近等特征,而且兼具互助与自助的双重功能,所以,将激发学生主体性与发挥学生示范性相结合,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关键所在。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建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建立由技术部、编辑部、行政部及管理委员会这“三部一委”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学生组织,可以从全校申请参建的学生中经面试、笔试、试用等环节择优选聘工作人员,经集中培训、自主学习、实践操作指导的三层培养模式进入工作岗位。通过在思政网络育人体系中的实践,可以使一定数量的学生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同时学生也参与了教育产品策划与建设,学会了操作使用网站管理系统,掌握了至少一门网络或计算机技术,成长为政治坚定、思想可靠、能力复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三)建立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思政网站建管机制

根据大学生主体意识强、思维活跃、不愿受束缚的特点,我们建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将管理权限与网站建设权限向学生深度下放。在制度建设方面,教师只负责考量制度合理性、批复意见与提出建议,从条件建设到能力建设,从内容建设到技术管理,从运行维护到值班管理,从监督检查到绩效考核,整套制度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制度出台或更新报教师批准后,在学生团队全体大会上审议通过。网站建设方面,教师仅负责指导网站顶层架构设计、参与教育产品策划审核与评议、起到“上线”把关人的作用,具体建设工作均由学生完成。充分“自治”的管理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当家做主”的愿望,激发学生参与建设管理和管理的热情,同时也极大地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弥补了师资的不足。

四、高校思政网络育人载体的建构与实践

高校思政网络育人载体的建构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将网络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资源以共同知识点相契合,将网络教育产品与课外学习活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相结合,将网络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以提升教育实效相补充,构建教育资源体系较为完整、教育功能和指向明确、教育实施方法具体的网络育人与课堂育人有机结合的教育共同体。

(一)“四库”实现网络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资源相契合

在思政教学中,长期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而理论学时少的矛盾,教材中的一些章节因时间不够而难以展开讲授,同时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比较陈旧,缺乏感染力,而“四库”则以与知识点实现有机融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有效地弥补了上述欠缺。网络教学资源按实际使用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课件库、微教学单元库、案例库、试题库、常见问题库、名词术语库、参考资源库、网址资源库、共享软件库以及基础资源库等。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对“四库”建议分别是:讲授关键知识点的微课库,形象呈现教材重点的视频库,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库,以及优秀社会实践活动纪实分享库。

(二)“两区”“两学”等系列“专题”“主题”网站实现思政教育“精准滴灌”

思政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应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我们建议提供“分众化”网络教育产品,满足着眼于“宽领域、强基础、重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诉求是实现思想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一是,以党建、统战 “两区”拓展外延知识体系。“党建专区”下设党建研究与实践、党建理论、党史和人物四个栏目,“统战专区”下设统战知识、统战理论两个栏目。“两区”也可以在调研学生关切的基础上进行设置,主要供有兴趣与志向的学生学习课程以外的重要理论知识。二是,以“两学”课件专栏开展普遍党课教育。两个专栏分别提供网上党课教学课件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讲义,不仅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放,也供有兴趣的学生先行学习提高,实现精准定位。三是,以系列“主题”网站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系列“主题”网站的设置应紧紧把握国家大政方针,侧重于形势政策的解读,例如学习“十九大”、学习“十八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及相关重大纪念活动等网站。四是,以彰显校园文化特色的“专题”网站支撑学校思政工作。校园文化“专题”网站应该紧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心和重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契合,例如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党建创优工程、“最美师生”等“专题”网站。五是,以“一网、一栏、三互动”服务学生实际需求。“一网”即实现普法教育功能的“法律”网,使新时代的大学生意识到公民的社会责任并自觉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到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一栏”是指进行心理辅导的“心灵有约”大型专栏,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三互动”则包括法律咨询服务、辅导员互动服务、恩师送祝福等内容,就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给予个性化和精细化指导。

(三)“调研、百科、直播、虚拟现实”四个平台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些实践教学的“瓶颈”亟须突破,比如实践教学方法类似,形式落后,通用的方法多是原著阅读、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公益活动等,既体现不出学校和地方特色,也不有效支撑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些实践教学形式与新媒体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强。在我们的实践中,主要以“调研、百科、直播、虚拟现实”四个平台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力求突破实践教学的“瓶颈”。四个平台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教育和学习机会,容易掀起学习热情与高潮,实现人人愿参与、实践有激情。例如“调研平台”有效对接学生诉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权,可以利用调研平台进行各种问卷调查和系列评选活动。而“百科平台”则注重集思广益,师生共同完成大量话题的研究和探讨,在一些现实问题上及时回应学生诉求,以正确思想引领青年成长。“直播平台”则将实践活动场景实时呈现在每位观众面前,在播放的同时进行互动和讲解。创设新的学习情境的虚拟现实技术(VR)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代表,这一新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多重感官体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实践教学可对无法到达的场地和历史事件进行仿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运用网络传播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体系整合、集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补、拓展了教材以外的丰富资源,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數量丰富、形式多样、氛围浓厚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平台,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相配套的网络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和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在线教育和课堂教育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新型教育关系,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全程育人拓展了途径。相关实践对于凝练出普适多数高校应用和推广的,能够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网络育人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EB/OL].(2015-07-3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4]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责任编辑:徐雪野 刘奕含〕

作者:曹良韬 吴春莺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传播论文 篇3:

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研究

摘  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也要适当作出调整,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适应新的特点。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高校可借助智能设备与新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全方位实行思政教育,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与方式,运用伟大的抗疫精神激励高校学生成长。文章通过梳理与分析文献,研究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情况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探索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借力网络传播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网络育人的方式方法,包括培育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成效。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络时代;宣传阵地;思政教育;价值观念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但由于国外疫情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输入压力较大,仍有部分城市出现零星确诊病例,因此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要正常进行教育工作,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集中学习与生活,对高校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做好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案例,探究传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途径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研究新时期创新教育路径、丰富教育内容,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一、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情况

首先是丰富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资源。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影响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强、开放程度高、获取及时等特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获取的信息资讯更加丰富。因此高校在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时,可以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在主流媒体上获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包括图文以及视频信息等,在丰富的信息影响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次是创新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方式。高校应结合“上级统筹指导”与“高校创新实施”原则,抓住媒体融合机遇,借力网络传播,结合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以及融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习惯的方式,提升主流价值理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效果,巩固校园主流舆论阵地,避免与回击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辅导员与思政教师不能局限于在班会课上实施教育,还应运用互联网资源以及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客户端以及其他云平台等,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行针对性教育。

最后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还应该进行延伸拓展,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教师通过引入更加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社会热点新闻和现实生活情况,可以让大学生提早认识社会运行方式,了解各个职业发展状况,教学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内容,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成长。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在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顾人民生命安全,为了本国经济发展放松疫情管控,抗击疫情不力,导致疫情的“大流行”,无数人为之丧命,其政客为了缓解国内矛盾,故意抹黑我国,在互联网上制造对我国不利的舆论。大学生接触互联网时间早、使用时间长,有的学生还会“翻墙”浏览境外网站和网络平台,加上其分辨事物的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此情况下我国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二)校园管理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很多高校执行让师生“非必要不出校”的决策,采取封闭式的管理,以此减少大学生与社会人员的接触,减轻疫情防控压力,降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不同以往的校园管理方式,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很多学习与日常活动都会受到影响,需要改变过往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加上娱乐活动的内容减少、方式单一,会让大学生思想上有一定波动,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三)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思想受到不同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第三产业受到的影响较大,但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等措施,讓经济形势不断转好。在此影响下,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受到的影响较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使其焦虑和迷茫,不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2]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途径

(一)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加强思政宣传引导

在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上,首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包括思想政治课堂、班会课堂等,高校辅导员应与思政教师通力合作,协调共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照本宣科、形式主义、重理论轻实践等,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与互联网资源,引入生动的生活实例,结合时事热点消息,将枯燥的展示变为生动具体的内容,提高教育成效。

辅导员可以与思政教师协同开展思政教育,结合现实背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运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借助新型的信息技术工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育资料,引入抗击疫情相关的“最美逆行者”等资源,制作PPT与微视频,运用这些资源进行生动的讲述,并将之推送到微信群或其他平台上,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二)借助新型网络媒体,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网络时代,高校要建设好宣传思想阵地,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应当借助新型网络媒体,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条件下,新媒体得到迅猛发展,这些新媒体平台和软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图文与视频内容,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猎奇心,是大学生娱乐的重要方式。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应当加强网络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以生动的图文和短视频形式展现,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让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辅导员平时可以向学生转发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信息,并倡导学生关注这些官方主流媒体,这对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正能量”等非常有益。辅导员还可以与思想政治教师合作,设计、拍摄与制作相关图文资料与短视频,将其推送到班级微信群或其他学习平台上,这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润物细无声中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建设[3]

(三)融入抗疫相关内容,更好进行教育引导

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还要融入抗疫相关内容,引入抗击疫情期间的诸多感人故事,宣传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医护人员、人民群众等的先进事迹。结合这些内容开展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感召大学生,促使其自觉学习抗疫英雄和先进人物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教师可以结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的先进事迹,也可以结合普通的医护人员与志愿者的相关事迹,培养大学生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使之形成爱国主义观念和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内容

(一)根据疫情防控的内容,培育正确的政治观念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力量,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不仅要创新教育方式,开拓教育途径,还要丰富教育内容。教师可以我国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基本控制疫情对比欧美国家的疫情大爆发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辅导员应当通过班会课和在线教育的方式,结合以上相关的内容,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解析以上相关事例。在去年疫情暴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有“隔岸观火”的心态,我国疫情防控力度大、效果好,而美国每天新增人数却呈现指数级增长,欧美各国几乎全部沦陷。我国迅速控制疫情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及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坚定信心,能迅速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统筹协调防疫物资,快速生产所需物资以及合理调配。通过这些事实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4]

(二)结合伟大的抗疫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如猛虎般袭来,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快速动员人民群众,在几十天内建造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在两三个月内快速控制住疫情。不管是临危受命的钟南山院士,还是“最美逆行者”的医务工作者,又或者是顶着炎炎烈日抗疫的志愿者,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表现,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伟大的抗疫精神,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感人事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由于工作太累靠在高铁座位上休息;全国各地医院抽调精干医生和护士,前往武汉支援;人民军队的医疗队,在除夕夜乘坐运输机继续增援武汉。这些“逆行者”在危急关头,既体现了职业精神,又是作为公民的使命担当。通过讲述以及展现类似的内容,能够让大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人民同心同德与共赴国难的精神,提高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三)坚持立德树人的任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方法论思考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类矛盾,学习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比如,针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唱衰中国、歪曲事实与散布谣言的情况,建设好网络舆论阵地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高校教师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鉴别不良信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高校宣传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建设好宣传思想阵地,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明确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从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实践,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的道德品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研究项目“疫情常态化下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Z20212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羽(1994—),女,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淑琳,张萌,章琦.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互联网+学生党建”实践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为例[J]. 北京教育:德育,2021(01):23-27.

[2] 蔡福童, 涂维亮. 后疫情时代农村应急宣传的常态化建设路径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228-229.

[3] 方建宏. “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初探[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3):98-101.

[4] 刘鹏.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J]. 吉林教育,2020(Z1):52.

[5] 李论,刘钾. 高校网络宣传阵地建设路径初探[J]. 北京教育(高教),2016(11):35-37.

(荐稿人:孙天明,上海电机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作者:孙羽

上一篇:学生感悟文本的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奥地利学派竞争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