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2022-04-29

摘要: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最自然的方式,但很多人在接受专门的声乐训练后,唱歌却不再自然,甚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初学者。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外,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篇1:

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要】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杰出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他们的学习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的声乐教学较为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声等各种演唱技巧的训练以及音乐理论方面的教学,却忽视了对他们心理素质的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为他们将来登上舞台演出提供更加有利的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 声乐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声乐表演者只有将声音、情感和动作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才能充分体现出声乐艺术的魅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心理素质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其演绎作品的完整性。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还需要了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将声乐技巧的培养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演唱者在演绎歌曲的时候充分发挥个人水平,获得成功。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在课堂上、在表演中采用一些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一、高校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健康的最新定义中提出了健康的三要素,分别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力。这个新的定义再一次突出了“心理健康”与“适应力”的重要性。纵观现今的高校生活,绝大多数的学生存在着无法适应社会或集体生活的问题或者不能承受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种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虽小,但是其影响却不容忽视。

高校学子,在经历了中学时期激烈的学业竞争,可以说是在“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下度过了高中三年。当学子们走进大学,一方面生活上脱离了家长的“过度保护”;一方面学业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法很快地适应高校的授课模式与学习方法。这样的生活学习状态导致不少学生在大一上学期甚至一学年都处于“磨合期”。如何更快地帮助学生们度过“磨合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是这一时期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当度过“磨合期”后,学生们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学业上的竞争和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从事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压力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化成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时候,会对表演的完整性带来不小的影响。而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而言,如何正确地面对就业压力,如何把课堂所学化成生存或者是求职的技能这又是要面临的又一“难题”。

声乐教学在专业院校教学中是重要的学科,教师们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还需要对教学的思想、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提高与更新。在教学中必须以人为中心,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演唱演员。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科学的演唱技能和发声方法,更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唱歌状态与演唱水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发声的训练、共鸣、咬字吐字等各种技巧,以及如何更有情感地诠释和演绎声乐作品。当学生们熟练掌握这些声乐技巧后,为了能在上台演唱时更完整地诠释作品和展示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日常注重对学生们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二、技能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伊·卡·那查连柯曾说过:“歌唱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之一。”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在唱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内容和目的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练唱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精神不振,缺乏演唱激情,那么这个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是不可能做到正常发挥的。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提高学生们的声乐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演唱过程中,从表面上来看是在用喉咙唱歌,事实上是在用大脑和心智来唱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让学生明白只有在精神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呼吸器官和喉头、口咽腔等各种发声器官才能处于踊跃并且协调一致的兴奋状态,从而使发声能够畅通;才能将歌曲演绎得自然、优美从而感染所有的观众。

高校声乐教学也要从思想上让学生对声乐技巧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声乐技巧提升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我们知道“动机”是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也是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率的因素。因此,在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中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声乐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明白心理素质是为演唱技巧服务。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动机强化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另外,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知意识,科学联系声乐技巧。“意识”是心理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心理实际上是反映出不同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是教学成功的保障。要让学生们了解到,好的学习意识才能对声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不良的学习意识一定会对学生的声乐学习造成阻碍。高校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可以采用暗示法、节奏调节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意识。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可以从创建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及用美好的事物来启发情感等方面来实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创建和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变成了特殊的师生关系。声乐教学大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真正放松,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用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对学生充满宽容、忍耐、热情,教师还要用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声乐技巧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演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声乐教学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生良好的情商,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们多加鼓励,帮助学生们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和培养顽强的意志。教师要用赞赏和肯定学生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用激励来安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信。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程 中还要让他们感受到美好事物。情是音乐的灵魂,最感染人的也是歌曲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比如在教《满江红》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范唱,将音乐中美好的东西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对歌词的理解和表达也要融入相应的场景,演唱者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是英雄救亡兴国的悲壮。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不能很好地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之中,其演唱便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歌曲的风格和呈现优美的风貌。

三、在演唱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练兵先练心”,这是我国的一句充满哲理的古话,说明心理素质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条件。这里的“练心”就是指通过日常声乐课上的学习、练习以及演唱实践与自我修养,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们在教学中在鼓励学生用听觉去判断声音好坏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观察学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否都达到了唱歌的最佳水平。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唯一的主导作用,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共性和个性、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差异与相互关系,并在这种日常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教学思路以及更加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很多演唱实践活动都是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机会。最常见的演唱活动是比赛、演出、微课等各种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采用比赛、演出等展示自我演唱能力,不同的演唱规格和表演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同。比如让学生先倾听其他同学的演唱,找到别人身上的很多不足之处,在自己演唱过程中尽量避免和别人一样的缺点和毛病,让自己的演唱更加完美。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的小毛病自己是看不到的,如果通过避免别人身上的毛病来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足,对声乐学习来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演出的机会,高校有很多活动机会,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无论演出、比赛的规模大小,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宝贵的锻炼机会和展示的舞台,都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积累经验。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演唱,舞台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会逐渐增加。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借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可以通过分组学习、团队竞争的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强调了竞争的重要性。有了想争第一的想法,才会有敢争第一的实力。

歌唱艺术是与听众面对面的艺术,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的方式有很多种,增强舞台适应能力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都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不管教师采用哪一种方式教学,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明白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郑兰.心理因素在演唱教学中的作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李莎.浅析歌唱心理在声乐实践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1(15).

[3]李东方.声乐学习中良好歌唱心理培养方法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4]文小珍.试论声乐教学中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阎戈

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篇2:

浅谈高考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 要: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最自然的方式,但很多人在接受专门的声乐训练后,唱歌却不再自然,甚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初学者。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外,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 心理素质; 愉快地学习; 观摩; 阳光地歌唱

一年一度的音乐高考又结束了,我校参加高考的音乐加试学生大约有50多人,专业成绩全部达线。总结我这一组学生的声乐成绩,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在台下唱得很好,而考试的分数却并不理想,有的同学平时唱得一般,而考试却能超常发挥,分数很高。拿来几个同学的成绩,仔细分析发现这与他们平时的心理素质有一定关系。

我校学音乐的学生大多天赋较好,至于技术,他们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从平时学校举行的观摩看,有的同学发挥得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演唱歌曲时害怕、紧张、压抑、声音无力,尤其唱高音,更是力不从心。我于是和学生促膝谈心,让他们谈谈上台演出时的感受,他们回答我的是“紧张”。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我决定从三个方面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创设轻松的教室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一名学生,要想唱好一首歌,技巧很重要,俗话说“艺高胆大”。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接触音乐较早,有的学生甚至在初中就接触到声乐训练,上了高中后,天赋好的,进步快的,高考都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或接触音乐较迟,或性格较内向,对于这些学生,我就改变了陈旧的上课模式,以小组课结合个别辅导的形式指导学生。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同时,我又经常播放一些歌唱家的演唱录像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让他们有信心想上台去表现,每次上完课我还会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阳光地歌唱。

二、平时多观摩,让学生有上台表演的欲望

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观摩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一个“艺术小舞台”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台表现力。现在的高中生发育较为成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每唱好了一首歌都有表现的欲望,但又羞于表现,因为他们渴望成功,害怕失败,这就需要通过观摩这个舞台来培养学生的自信。为此,我在教学中组织了多次观摩,通过观摩,很多学生从不敢上台到踊跃上台,从上台不敢唱到开口敢唱,从音量很小到放开了唱,从无表情地喊叫到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歌曲内容了。初次观摩,我没对学生要求过高,让他们自已选一些小歌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演唱,每次观摩结束我都会對学生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由于学生是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表现了自己,经过多次反复地观摩,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上台表演。

三、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驾驭歌曲的信心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学功底,也是使他们有信心驾驭歌曲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曾记得上大学时,我的声乐老师对我说过:“唱歌,唱到最后拼的是文学功底”,多年的教学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学生,要想驾驭一首歌曲,除了有过硬的演唱技巧外,文学修养非常重要,像一些艺术歌曲《红豆词》,《教我如何不想他》《阳关三叠》等,如果没一定的文字修养,歌曲的思想内容就无法理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应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包括诗词、剧本、小说、散文等,多了解一些作家,了解他们的作品及作品的风格;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的,歌词的文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曲的艺术性。总之,当学生们凭借着自身的文化修养真正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他们的歌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丽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的心灵了。

当然了,作为一名好的声乐学生,他们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键盘知识,敏税的听力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愿我们共同努力,去开创一片歌唱的新天地。

作者:孙业梅

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篇3:

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培养

【摘 要】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感觉、心理适应能力各异,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要解决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一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是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四是加强学生对声乐专业的学习。

【关键词】声乐     心理     素质

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感觉、心理适应能力各异,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过分依赖教师的提示,不去思考声乐与技术的深层次关系。学生有时表现为在课下不及时回味和巩固,没有形成固定的观念。学生一味以老师的示范为基准,盲目模仿。在声乐学习中,不少学生还突出表现为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演唱者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不能专注地投入到演唱中去。音乐专业学生的自卑心理基本成因有:个体成因、家庭成因和社会成因。个体成因是:个人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主观认知有偏差。家庭成因是: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有些活动需要费用时学生不能拿出钱来。社会成因是:现在的大环境崇尚高富帅和白富美,再加上这是一个拼爹的年代,社会风气直接影响了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心态。例如,即将面临毕业的小肖最近一直忙于找工作,他四处奔波也无单位愿意要他,原因都是需要北京户口;而同班同学小汤是北京生源,父亲有关系和社会地位,给他直接安排到一个中学当音乐老师了。小肖得知后内心很不平衡,郁郁寡欢,觉得多年的努力白费了,恨社会不公平,陷入了极度自卑的情绪中。

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感觉、心理适应能力各异。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富于意义的工程。

一、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和调动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 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古往今来,但凡在自己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都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从孩提时对某一事物产生 兴趣,到随着对这一事物的不断深入了解,兴趣得以升华,最终发展成对某一事物的执着追求和毕生信念。这种由低到高的情感层次发展, 正是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对于一个 声乐学习者来说,这种情感层次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当你真正爱上这门学科,你才会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坚定执着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加强他们的艺术修养,指导他们陶冶高尚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最终靠自己, 教师要指导音乐专业大学生正确估价自己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俗话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因此不能只看自己短处不看长处。教师应鼓励学生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心态,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让学生平日要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扰的名人的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进而鼓励自己加强自信,发挥所长。这样,自卑心理也就会不驱而散了。另外,教会学生提高自我评价,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它不但能带来快乐,愉悦内心,更能激发人的各种潜在能力,是积极心态的催化剂。所以音乐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征服畏惧,战胜自卑。

三、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要加强心理知识辅导与训练。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歌唱态度。所谓的积极态度,是指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或者是明确事物的重要性的时候,乐于并主动参与该事物的态度。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主动积极的态度很大部分确实会影响到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二是引导学生以想象的思维方式体验和融入作品。很多教学实践都证明,想象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活动,丰富歌曲的形象,加深对音 乐作品背景和内涵的理解。三是勤于实践,通过模拟演练,帮助消除和克服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 动,包括戏剧、演讲、诗歌朗诵、合唱演出等,增强学生的舞台感受和舞台经验;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演出时的各种场景,包括应对一些突发状况等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演练和演出中吸取经验,使舞台真正成为他们真正挥洒才华的天地,从而建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

音乐学院的辅导员应既是老师,又是心理咨询师。应该定期对自卑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可以进行知识层面的辅导,给他们介绍一些经典案例。例如,拿破仑个子虽然很矮,但是他并不自卑,竟然做了法兰西的统帅,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却大步地在事业高峰上奔走,写了几百万字书,为残疾人、为全国青年树立了榜样。

四、加强专业学习

作为声乐老师,应多鼓励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为学生们驾驭歌曲夯实基础。对于学生来讲,想要更好地表达音乐,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歌唱技巧与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学修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声乐歌曲《红豆词》《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等时,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文学底蕴做辅助,则很难深入理解歌词中的内涵,在演唱期间,学生们的思想无法同作品融合在一起,就很容易使音乐表演缺少灵动性,并且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期间,应指导学生多欣赏一些文学名著,包含小说、剧本、诗词、散文等,深入了解一些作家、作品及其风格,并且了解圣经中的一些经文歌曲、赞美诗等。其实,文学和歌唱存在密切的关联,歌词本身的文学性和歌曲的艺术性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如果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较高,则他们的声音也会富有魅力,包含生命的色彩。作为声乐老师,应重视此方面内容。

作者:焦强安

上一篇:钻孔灌注桩公路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项目计划与监控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