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中外合作办学部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分析,为对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管理和心理干预提供决策依据。【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心理素质隶属度模糊评价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较新的办学模式已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 篇1: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及培育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表现

所谓的心理是指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物质高度的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心理包括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征。心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的社会性,其客观性是指心理活动是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模写”。(《列宁全集》第14卷第224页)。人反映客观事物与镜子反映的客观事物不一样,镜子是消极的反映,而人脑是能动的反映。人脑的反映是受个人条件折射的,即受个人的经验和他全部的个人性格特征制约的。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经验的人或者具有不同性格的人来说,其反映是不同的。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它主要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它是人的心理发展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及其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不断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素质的含义广泛,个人的品德、觉悟、智力、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都属于素质的范畴。所谓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诸要素及其发展水平,主要包括性格、兴趣、动机、意志等内容。它对人们特别是青年的整体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并制约着人的能力和才能的发挥。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的重要条件,也是取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积极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当受教育者的心理与思想处于协调状态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以致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受教育者之所以能够接受教育信息,是通过他们内心的理解、思考、选择等精神活动来完成的。

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的早期和中期,正值青春发育期,在此期间,其形态、生理、内分泌、行为、智力等方面表现着一系列的急剧变化。尤其是由于性激素分泌旺盛,又会通过反馈增强或减弱下丘脑变化。大脑皮层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状态,影响青年的情绪,在行为上表现为易冲动。随着青年学生生理发育趋于成熟,而生理成熟不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等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必然进一步促进其心理意识、情感、意志、人格等特征的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为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朝气蓬勃。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一般落后于生理成熟程度,认识能力落后于活动能力,自制能力差,缺乏自我保健能力,由此也会造成一系列矛盾,从而引起各种心理冲突,表现出某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独立自主与遵守纪律的矛盾;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与自己尊重别人的矛盾等等。所以这个时期对他们身心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已刻不容缓。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客观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就中国大学生来说,其心理障碍也是比较严重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新影响。这里综合为以下,几点:

1.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大学生大都具有自豪感,同时也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刚入学的学生既认为自己有幸升入大学,往往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对自己的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缺乏清醒的认识,又因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痛感自己的渺小和浅陋,或因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遂自惭形秽,自视处处不如人,于是终日忧郁寡欢、压抑自怨、离群索居,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从而逐渐引起深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它是人的身惭自艾、变态自尊、悲欢失望的不良心理情绪体验。具有此种心理的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弱,经受不住一些刺激和意外打击,形成不肯出头露面,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经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划地为牢,固步自封,放弃自我努力;从而影响了正常人际关系,带来心理上的痛苦。由此形成了学习能力不强和生活上不适应等素质,进而导致神经衰弱症。据资料表明:在新生中有近50%的学生有情感上焦虑、忧郁,行动上的犹豫和退缩。

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他们关心祖国的前途,也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考研究生、经商、出国、择业等问题无一不牵动着他们的敏感神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竞争意识也随之增强,同时危机也油然而生。所以,无尽的希望与失望的情绪在他们心中躁动。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易绝望或精神崩溃,进而成为心理障碍患者。在情绪上表现消极,行为上表现散漫。

2.恐惧心理。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异常的情境中,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理感受。身陷此境试图摆脱又孤立无援时,恐惧心理又油然而生。恐惧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种企图脱离险境的情感体验。

3.自傲心理。自傲心理是大学生交往中出现的一种带有浓厚的盲目自大色彩的情绪反映,具有自傲心理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与他人格格不入的情形,往往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地位。有的是有意无意地贬低对方,常常使人陷入难堪、窘迫的地步,甚至使对方只好“敬而远之”、“退而避之”。他们往往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心理素质不良的危害性,不能充分地尊重交往对方的人格,进而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怀疑心理。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具有双重心理特性,一方面怕受他人猜测怀疑,另一方面又难以克服猜测、怀疑他人的习惯。疑心重的人对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认为具有特大的含义,总是以为他人在评论甚至在贬低、抵毁自己,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久而久之就形成怀疑心理。由于这种不良的心理也导致人际关系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一旦发生同学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就会产生较强烈的对抗行为。有的会施以人身伤害或由于心理压力加剧产生轻生的念头。

5.恋爱问题造成的性变态。恋爱问题是日益成为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生理上的初步成熟,性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开始出现早熟的现象,在部分大学生中产生顾虑毕业后难择配偶,担心成为大男大女,而产生抑郁、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也有的学生自作多情,有的产生恋物癖、窥阴癖、露阳症等变态行为。很多资料表明,在恋爱问题上导致心理失衡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业的已呈上升趋势。

在大学生中,因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烦躁、焦虑、自卑、孤独、过份的自尊等不良心理成为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因此而退学、休学。也有的学生因此而走向绝路。据北京16所大学调查资料表明,由于精神疾病而死亡的学生占休、退学、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天津的大学调查资料表明,有神经衰弱和精神异常潜在因素的人数为50.22%和25.75%。大学生心理素质亟待培养和提高。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明确地在理论上提出了将心理教育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观点。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途径

通过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研究分析,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帮助学生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形成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逐渐懂得社会生活知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独立自理意识和能力,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2.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新情况,正确处理心理发育中的新问题。

3.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心理咨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备心理学知识,开设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开设心理咨询选修课,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4,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要创造条件,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高远的志向。使他们不断地扩展视野,增长才干,陶冶情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改进社会实践教育方式,通过公益性的服务活动、劳动实践教育等,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从而树立劳动观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

6.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减少心理冲突。欲求良好的心境,必须有良好环境。要通过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在高雅、健康的心态下学习。

第一作者系吉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春 130012)

责任编辑:邵英

作者:袁敬伟 张成山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 篇2:

基于模糊评价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建立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中外合作办学部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分析,为对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管理和心理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心理素质 隶属度 模糊评价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较新的办学模式已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就其学生群体而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具有贫富差距较大、周边环境复杂、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压力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关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问题,运用合理的方法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为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疏导、提升学生管理效率提供支持,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贯中西的国际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一 对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本研究选取了许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11级和2012级3个专业的257名学生作为样本(记为YB1-YB257,其中男生139人,女生118人),在参考文献[1~4]的基础上,选取以下9个一级指标建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体系:(1)兴趣;(2)情感;(3)动机;(4)意志;(5)自我意识;(6)人际关系;(7)社会适应;(8)竞争;(9)开拓创新。其中每个指标又包含4~5个二级指标。基于上述指标,采用教育部于2004年研制完成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对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二 心理素质的模糊评价

1.模糊评价原理

(1)确定因素集,即评价体系集合,记为U=(uij)m×n,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n个;(2)确定评判集V=(v1,v2,…,vp),可以用优、良、中、差或具体数值体现;(3)确定各指标的权重ρ=(a1,a2,…,an),其中ai表示第i个

指标的权重,且 ;(4)确定隶属度矩阵:Ri=(rjk)n×p,

rjk表示因素uij对于等级vk的隶属度;(5)确定综合评判矩阵:B(i)=ρ·Ri。

2.计算结果

根据模糊评价原理给出的算法,评价体系集合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指标,评判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取值分别为各指标的最大值、第三四分位数、中值、第一四分位数,各项指标权重相同,之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之后,分别计算各个样本对评判集的隶属度,例如:

再计算出各个样本的各指标与评判集的隶属度结果(见下表):三 结果分析

根据上表的聚类结果,将257个样本分为四类:第一类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学习做事目的动机明确,主动性强,能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善于与人交往,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第二类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清晰,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善于与人交往,但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强,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第三类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生活目标不明确,学习做事主动性不强,能够正常与人交往,但没有主见,容易受他人观点和情绪的影响。第四类学生敏感、偏执,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比较片面,对各种活动缺乏兴趣,经常独来独往,遇事紧张焦虑,耐挫力差,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

整体评价:在参与分析的257名学生中,22.5%的学生属于第一类,67.3%的学生属于第二类和第三类,10.2%的学生属于第四类。

对于第一类学生要进一步进行鼓励,引导他们树立更大的目标,做出更多的成绩,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但要预防他们骄傲自满,要注重他们良好品德的养成。对这一群体中的异常表现,如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低落、行为反常尤其要加以重视,因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异常表现背后往往隐藏

*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2012-FDY-126)、河南省社科联基金项目(编号:SKL-2013-2187)、许昌学院科研项目(编号:2013029)的共同研究成果

着较大的危机。

对于第二类学生要多提供锻炼的机会,在他们遇到困难停滞不前时给以鼓励和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第三类学生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确定奋斗目标,利用学生易受他人影响的特点组织“一帮一”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各项能力。但要注意切断他们不好的影响源,以防他们被有不良居心的人利用。

第四类学生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要通过谈心、家访、与同学交流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找到学生不健康行为背后的原因,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组织学生干部、党员对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多加关注,及时发现、阻止一些异常行为的发生。必要时,要及时与专业心理辅导和治疗部门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总之,不论对哪一类学生,作为教育工作部门,我们都应该建立一定的危机预警机制,对学生中的异常现象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爱心和耐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以鼓励为原则,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由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评价是一个较复杂的课题,选取不同的指标,选用不同的评价模型对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在这里作出的评价结果,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卢爱新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赵丽琴等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刘晓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5):51~56

[5]石祥.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江苏高教,2013(1):142~144

〔责任编辑:肖薇〕

作者:赵红玲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 篇3:

不同类群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分析及教育对策

摘要: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些有显著特征的类群。不同类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显著。男生的心理素质明显优于女生,大二学生相对于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专业认同度高的学生的心理素质优于专业认同度低的学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根据类群差异分层次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分析;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赵莉(1980-),女,山东济宁人,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周定晖(1976-),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江苏 淮安 22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SJB7100017)、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编号:SGSY2009YB344)的研究成果。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其综合素质重要方面的心理素质已引起越来越多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重点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但纵观这些研究,大多是将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角度静态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探究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而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和动态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随着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及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变化。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一些有显著特征的类群,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又会由于所处类群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性。因此,研究不同类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分析其特点和差异,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对于加强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江苏省淮阴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专业、年级、性别、籍贯等随机抽取428人(问卷),有效问卷为352人,数据有效率为82.24%。其中,人文社科管理类、理工农医类、艺术体育类、其他类学生分别占13.1%、57.6%、9.1%、20.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30.4%、19.6%、22.2%、27.8%;男生占68.7% , 女生占31.3%;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42.3%和57.7%。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借用罗品超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进行,该量表由性格特征素质、职业能力素质、人际管理素质、心理动力素质、学习心理素质和自我意识素质六个分量表组成。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5为完全符合,4为符合,3为说不清楚,2为不符合,1为非常不符合。[1]本研究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该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发现该量表的Cronbach α一致性系数为0.9639。根据学者Gay的观点,任何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0以上,表示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甚佳,[2]这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同时,在0.01的置信水平上,各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表明总量表具有比较理想的内容效度。

二、不同类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差异比较

1.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概况

本研究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大学生心理素质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中等强度值(本量表为李克特5点量表,3分为各评价指标的中等强度值)。这说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分量表而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动力素质得分较高,这说明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动力。相比较而言,学习心理和人际管理能力得分较低,这可能受到了时下新“学习无用论”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加之校园内的环境较为单纯,大学生基本没有在复杂环境锻炼的经历,使得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得分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有大约80%的学生得分在3~4分之间,得分在3分以下和4分以上的学生各占10%左右。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常,少部分学生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另有少部分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需要进行帮扶教育。

2.不同类群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

本文依据性别、年级和专业将大学生划分为不同类群,分析不同类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状况。

(1)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95%置信区间),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总分在95%的置信区间内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的心理素质总体好于女生。

就分量表而言,男、女大学生在性格特征素质、职业能力素质、人际管理素质和自我意识素质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心理动力素质和学习心理素质两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更明晰地分析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对具有显著差异的四个分量表进一步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就性格特征素质而言,男、女生在自信心、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和独立性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表明男生相对于女生更有自信、独立性更强,而在责任感、坚强意志和受挫能力3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对于职业能力素质,男、女生在竞争能力和决策能力2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优于女生,而在自我设计、社会知觉和合作能力3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对于人际管理能力,男、女生在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2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优于女生,而在人际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自我意识素质的2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具有更强的攀比心理,而致使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2)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和图1。由表3可知,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95%的置信区间内差异显著。经进一步交叉分析发现,大二与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均显著,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间的差异不明显。结合图2可以发现,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分均高于大二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入学后一段时间内被大学的新鲜感和来自学校各方面的关注所掩盖,而进入二年级后,这些问题(如人际交往,等)便凸现出来。经过两年的熟悉和磨练,再加之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少,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趋向成熟,而大四学生要承担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心理素质状况会出现小幅回落,这与实证研究结果相一致。

(3)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比较。本文主要研究专业认知情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为此,本研究特别设计了“其他”选项。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有20.2%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而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的得分最低。经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大学生心理素质专业差异总体不显著,但理工、农、医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其他类学生的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模糊的学生普遍存在不满情绪, 进而会产生厌学等负面心理,而理工、农、医类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都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

本研究还考察了籍贯、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大学生在职业能力、人际管理和自我意识3个分量表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而在性格特征、学习动力和心理动力3个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农村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学生大都有困苦经历,相对于城市学生有相对完善的性格和更加充足的学习动力,而城市学生虽没有困苦经历,但有着更多的生活阅历,大都喜欢交际,因此相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更高的自我意识。独生子女和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与城市学生基本一致,而非独生子女和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与农村学生基本一致。这可能与城市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较富裕,而非独生子女大多分布在农村、家庭生活相对不富裕等因素有关。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提高其承担责任的能力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责任感维度得分在3分以上的达到了97.7%,这表明大学生责任感较强,认识到了自己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与强烈的责任感相比,大学生的自信心则明显不足,有39.3%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同时,坚强意志维度得分在3分以下的占到了45.2%,这表明有近一半的学生意志不够坚强,遇到挫折和困难容易退缩,倾向于放弃自己的责任。另外,大学生的积极情绪调解能力也较差,得分在3分以下的占到了总数的29.5%。这说明大学生的人格是不完善的,虽然主观上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但是其脆弱的人格素质不足以支撑其承担责任。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在保持其强烈责任感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情绪调解能力和挫折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积极情绪调解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磨练其坚强意志,最终提高大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2.根据不同类群大学生的特点,有层次地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以上研究结论表明,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性别、年级、专业以及籍贯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根据不同群体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男、女大学生在心理素质的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应针对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男生一般比较冲动、粗心、缺乏耐心,而女生的他人依赖性较强,独立决策能力较弱;男生相对于女生有更强的求知欲。因此,应侧重培养男生的耐心、韧性、细心等个性品质;同时,提高女生的耐挫力及独立做事的能力。

二年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期,应重点关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专业人员应密切关注大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必要时与个别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提高其自身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四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就业,尤其是那些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因此,高等学校应把学生的就业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多次求职失败的学生应重点关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教育,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一年级是大学生较少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对大一学生进行科学的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针对心理素质专业差异的现状,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尤其是调剂志愿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首先,对所有新生进行一次专业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以消除存在的专业顾虑。其次,对大二、大三学生进行一次普查,找出那些专业认识依然模糊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应尽量满足一些对专业强烈不满学生的转专业要求。

加强城市和高收入家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心理动力方面的教育,消除他们的自满情绪,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自我奋斗。另外,要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

3.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心理的形成离不开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在校园中形成一种跨越年龄、跨越级别、跨越地域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温暖、友善的校园大环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通过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素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最后,要加强校园内人文景点的建设。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设一些富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景点,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间接培育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注释:

这可能与调查时机的选择有关,调查时大一学生刚入学3个多月时间,对大学充满了新鲜感。

人文社科管理类、理工农医类和艺术体育类包括了所选学校的所有专业,凡是选“其他”项的都被视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

经进一步访谈调查得知,这部分学生中属于调剂志愿的占到了85.65%,他们大都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学习、生活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2]宁维卫,赵慧.西部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程明莲.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4]舒桂珍.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7,(1).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赵 莉 周定晖

上一篇: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论文下一篇:大数据时代教学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