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

2024-04-17

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共6篇)

篇1: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

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

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和载体。没有活动,青少年是很难发展的;青少年只有在活动中主动地投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发展。随着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试点研究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活动教学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活动是心理教育的有效措施

1、活动乃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在生活中,无论人从事何种劳动,他首先是作为活动者、创造者或创作者而出现的。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没有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个体的心理就只能停留在动物的水平上。心理学理论的基点即活动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青少年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得以发展的。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包括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直观的动作思维与情绪、冲动性意志等。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不像低级心理机能那样起源于科系发展,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起源于社会,是在活动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是心理的本源,是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这些活动与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

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欲实现此宗旨,就必须充分唤起他们的主体活动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形式很多,如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劳动活动、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它们构成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世界,催发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在这里,学生活动的主体。因而,就这个意义而言,心理发展这把钥匙就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上。

活动,不仅为青少年的发展所必须,而且也为处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所喜爱。心理学家认为:一般青少年都具有喜爱活动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动脑探秘。因此,从吸引中小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效果来讲活动也是必须的。

中小学生心理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活动,而活动又应是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所以活动既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又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2、活动教学缩短了心理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心育课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表演、游戏、制作等活动,寓教育教学于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例如进行“请你了解我”的活动,教师可扮演成售票员,学生扮演四种不同性格的迟到的观众。表演完毕,可组织学生讨论,准确地概括出四名迟到观众的不同性格特点:大吵大闹,暴跳如雷,属于胆汁质型;软硬兼施,并乘机溜进去,属于多血质型;犹豫不决,进退两难,属于粘液质型;垂头丧气,委屈万分属于抑郁质型。我们自己属于哪能一类型呢?让学生对号人座,明确自己以及周围人的性格特点。这样就拉近了心育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活动教学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处于青春初期的现代少年,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这时的学生特别关心自己的形象。从外貌到内在的各个方面,特别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被人尊重的欲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烈,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迫切,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心育课正是满足他们的这一欲望。可让他们在短剧表演、自我独白、行为塑造、问题讨论、成就展示、感情表达、自我推销、缓解冲突、造就乐趣的活动中尽情地表现自我,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自信的三条腿小凳”的教学活动中,可在全校举办“生命线上的成功”橱窗展览。这一展览可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相信自己。

4、活动教学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积极承担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

进入青春初期的现代少年,开始懂得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个人是属于社会的,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应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对家庭、对社会都应该承担起责任。活动教学不仅唤起了现代少年对心育课的兴趣,而且唤起了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例如:“家庭”一课,可组织学生开展家庭问卷调查、我说家庭、我和家庭、家庭乐趣的小设计、小制作等活动,使他们明确家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责任。通过活动,让他们懂得“家庭为我们成长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可以充分享受着长辈的爱,我们也应该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使之开始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参与缓解家庭矛盾,创造家庭的乐趣。

缘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就要活动育心。毫无疑问,活动育心的理论依据来自于“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一科学命题。

活动育心要注意:⑴活动应具有目的性。人比动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人能在活动前预想目的,人能在活动后自学检验目的实现情况,进而构想新的活动。⑵活动应具有层次性。不同年龄的人适宜于进行不同的活动,中小学的活动则应具有中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不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就不能激发起中小学生参与的兴趣,不能为中小学生理解和接受,当然难以起到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二、活动育心应遵循的原则

活动本身具有的特点,规定了活动育心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那些学生最关心、最熟悉的事例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心理感受,倾述自己的心声,从而更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人格。这不是通过单纯的说教就能解决的,必须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感受、去鉴别、去尝试。因此,活动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所必需的`。在课堂上,教者要设计出多种让学生主持、参与的活动,并以此为主线进行教学。教师应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去引导和感化学生,从而更好地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

3、参与性原则。学生必须是各项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接受者。个体只有借助活动的特殊机能,才能把主体纳入对象的现实中,并把这种现实改变为主观的形式,而人在社会活动中还含有活动的动机与目的、活动的方法与方式。所以,学生只有在积极的动机、明确的目的支配下,不是去适应教师安排的活动,而是在教师按一定方式、方法精心组织的教育活动中,才能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才能实现教育内容向学生主观世界的内化。

4、多样性的原则。形式多样,方能吸引学生,而且活动本身就具备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心育活动切忌单一化、呆板化,要形式多样,并与学生年龄特点相吻合。如若让中学生过多地进行游戏类心育活动,势必降低心育的功能,反之亦然。因此在考虑采取什么活动时,既要考虑活动形式内容的丰富,又要考虑年龄的层次。

三、心育活动的具体操作

每节心育课的目标不一样,心育活动的内容不一样,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内容的心育活动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根据心育的目标内容,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应匹配最佳的活动形式。

1、游戏活动: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增进心理机能、领悟心理知识。例如:“做合格的听众”的游戏,要使学生控制住自己的动作不东张西望,不看手表,不翻书,不打哈欠等。这类游戏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2、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促进学生产生与角色的心理的共鸣,从而模仿与学习角色的心理与行动。例如在“不合格的听众”中可设计“假如我是讲话者”一项内容,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体验做讲话者的情感,进而产生心理位移。

3、讨论活动:大家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增强自我修养。

4、头脑风暴活动:设计一系列“头脑风暴”活动,如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与发散性的、训练学生意志品质的等等。提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很快地说出与之有关的一切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管成熟与否,不管可行不可行,不管好笑不好笑,你一言我一语,尽量地想,尽量地说,时间一到就结束,老师也不加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去评析,去净化自己的心灵。

5、展示活动:展示自己的照片,展示自己的习作,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展示自己的藏品,展示自己的一切想展示的东西。展示,既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又是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途径。这类活动特别适宜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生认知潜能等训练目标。但要注意:展示之前,要作充分准备。

6、自我陈述活动:一种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说,通过说来自觉调整做法。另一种是分成小组,同学旁若无人地自我陈述,陈述的同学是倾吐,而听的同学则可以从中了解他的心态,相互帮助,相互教育。

7、情境陶冶活动: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心灵的感染,尤其适宜于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之类的教育。设计一系列“静心活动”,有的是置身于“静”的氛围之中练习静心,有的是在欣赏高雅的音乐声中静心,有的则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静心。

以上是心育活动策略的最佳匹配,需强调的是: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中要适机传授心育知识,要求一课一得;要适机传授心育方法,力求一课一法。

总之,活动符合现代少年的生理、心理上的特点,是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中小学的“活动育心”之路,有着广阔的前景。

篇2: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小学生综合素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心理素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条件,利用小学生体育课程提升其心理素质,有利于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党和国家将体育工作的开展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着力点,并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肯定了学校体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保持心理健康是学生其他素质迅速发展的条件。小学生不仅是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心理素质逐渐形成的初级阶段。在学校体育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为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体育教学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强化意志品格

当前很多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或者测试时,不自觉的会产生畏惧和胆怯心理,不敢勇敢的表现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在同学的帮助和教师的鼓励下完成体育活动目标,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小学生会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重重障碍,以顽强的意志力坚持运动。在经历过这种磨练后,不仅增强了小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还锤炼了小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等优秀的意志品质。

(二)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当前很多小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受环境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对他人冷漠、不合群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有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其他团队成员要按自己的指挥进行活动。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集体性,强调的是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和团队融为一体,才会产生强大的集体力量。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树立起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三)有助于减轻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有限,当和同学产生矛盾时,难免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消极的、负面的情绪提供一个发泄的渠道,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快乐,缓解消极情绪,让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懂得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处事规则,就会逐渐冷静应对矛盾,有效规避冲突,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健康。

二、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强调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思想观念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急需进行转变。体育教师要提升体育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认知,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主要责任。体育教师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要构建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体育教师还要丰富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要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重视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将体育课程真正成为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和生理健康水平的有效载体。

(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实施教学模式时,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受教育个体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在设计体育活动时教学目的要具有层次性,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为不同的小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器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研究和分析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体育活动。教学活动内容要根据小学生活泼、新奇的心理来设计,尽量避免枯燥而又僵化性的活动内容。比如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可以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设计一些体育游戏,以灵活多样的变化形式吸引小学生们参与到其中。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自行灵活的转变游戏形式,低年级学生可以结伴、集体来完成。

(三)合理运用情景教学

新课改的背景下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小学体育的教学工作也更加重视小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更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体育教师可以逐渐摒弃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方式,将课堂部分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的归属感。体育教师可以在进行800米或者1500米耐力训练前,利用多媒体图片或者视频,用趣味化或专业化的语言进行讲述,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耐力训练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课堂主导权,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形式,在积极参加的同时提升了独立能力等心理素质,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总结

在小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是其他素质提高发展的条件。体育心理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交叉点,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提高了心理素质,获得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发了思维,增强了体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促进了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将其培养成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殷恒婵,陈雁飞,张磊,殷俊益,陈爱国.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2(02)

[2]房雪芹,张群,李金平.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J]运动,2011(15)

篇3: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

法——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结构系统等有直接关

系?我们某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否致使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压抑,停顿而产生了惰性至厌学?鉴于此现象,几年来努力实验在每节课堂教学中坚持常设有效的课堂讨论,形成“讨论式教学科”,感到所教学生思维活跃,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体现出较强的能力素质。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热情、主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可以说课堂讨论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质,是让素质教育走向课堂的途径之一,其优越效果表现为:

一、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素质

课堂40分钟,不可能提问到每一个学生,而小学生都有表现欲、上进心和好奇心。在“四人小组”的课堂讨论天地里,人人都得到机会,个个都可以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出了主人翁精神,学习好、中的学生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差些的学生也有机会锻炼,得到发言,敢面对老师及全班同学,不怯场。就是说错了,能立即得到纠正。学生实是“老师”,老师实是“学生”,互教互学,争相发言,进步极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所教学生陈某,原学习成绩属中下,性格内向羞涩,课堂提问总不吭声,开展“四人小组讨论课”后,渐渐参与发言,得到带动,受到促进,到下半学期能积极举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四人小组讨论课”引入课堂教学后,打破了学生静听、嗜睡的格局,学习气氛极为热烈,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启发各“个体”思维,致使“群体”思维交流,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有一道逆应用题:甲、乙两人都要做84个零件,甲每小时做21个,乙每小时做18个,如果两人同时做,当甲完成任务时,乙还要做多少个?多数学生列出:84-18×(84÷21)=12(个)或(21-18)×(84÷21)=12(个)。当我巡视到一个小组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这样列就行了。84÷21=4(小时)或84÷18=4(小时)…(个),余数12个就是乙还要做的个数。这种方法引发全班各小组介入争论,争得面红耳赤,各抒己见。而这争论的过程是增了知识,长了才智。许多题目单独解题学生一般只限一法,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可以达到一题多解。在小组讨论中,上、中、下各层次学生都得以发展,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也可以说做到了因材施教,挖掘出各类学生的学习素质,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讨论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标新立异的想法,对此,我们应该以欣赏的目光鼓励学生,并且巧妙地引导。例如,对那些在课堂上爱随意说话的学生,不能只简单地加以约束制止,而应当适当地了解一下他们到底说了什么,是否对上课内容有疑问,是否想出了什么新思路或新观点,这样,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调皮的学生往往不因循守旧,喜欢标新立异。如,一只燕子可以活9年,一只喜鹊的寿命是燕子的3倍,喜鹊的寿命比燕子长多少年?

大多数学生的解答是:

(1)一只喜鹊可以活多少年?

9×3=27(年)

(2)喜鹊的寿命比燕子长多少年?

27-9=18(年)

答:喜鹊的寿命比燕子长18年。

可是有一位调皮的学生却嚷起来:“我还有另外的方法。”他说:“我的方法是9×(3-1)=18(年)。”并且能很快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我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善于动脑筋,并且鼓励大家向他学习,要有多向的思维。这位学生受到了鼓舞,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成为一位优秀的学生。

标新立异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一种创造力,是创新意识,我们当教师的要适时鼓励学生,这样便可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去实战、探索、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思维的发展。

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素质就能不断提高

每个学生为小组一员,要参加讨论。有“参与”就有行动,有讨论就有发言,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又促进语言能力。小组讨论中,不仅体现知识方面的交流,它同时也培养学生互助合作、集体观念等思想品质,在热烈的学习气氛中,体现了学习主体的主人翁精神。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要发挥教师“教”的主导思想,也要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开展课堂討论,可以使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及时、快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基本主体,讨论中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允许越组讨论(左右前后的小组),教师反复巡视,有些问题通过教师及全班学生的讨论这种反馈形式,也打破了传统的单向“老师←→学生”教学形式。而转为“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老师”这种多向教学反馈形式,从空间到时间上都表现出了“短距离”,它使师生融为一体,情感上会自然、亲切,使师生关系和谐,在时间上反馈及时、快速,当堂完成本节教学任务。作业在小组中也可自批、互批、互查、组长批、老师批等。这样学生的错题、疑点总能得到及时纠正、解决。而且从另一角度而言,也促进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要有较广阔的知识、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它迫使教师要不断继续深造)所以,把课堂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既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又能达到教学相长之作用。几年实践,效果良好。

篇4: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学生素质;劳动习惯;劳动观念

高一新生军训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我认为这是磨砺学生意志的重要场所。因为现在的家庭成员呈金字塔结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教育,做事缺乏毅力。我们曾进行一项家务劳动调查:在做,少做,基本不做选项上,选基本不做的占64%,基本不做的原因一是家庭宠爱,生活在家庭的襁褓中。大人揽括了所有家务事,形成了他们的依赖性;二是强调作业太多,五、六点到家,作业常常做到夜里十点,哪有时间做家务。

虽然军训时间仅几天,但是收益却是颇多的。学生到我校以后,从排队领到少年军服、床单、脸盆等日常用品起,便开始了生活自理锻炼。进行入营式后,边接受准军事化管理,每天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起床、就寝以军号声为令。起床后必须整理房间、内务、被褥要求叠的有棱有角。就餐要求排队做到快、静、齐。食后自己清洗餐具。

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白天的训练。时值盛夏。八月炎炎烈日当空,正规部队的教官们个个竭尽全力在训练“士兵”,在比足球场还大的露天水泥场上,十几个连队在不停操练,温度起码四十以上。站“军姿”的第一天,“军姿”要“三挺三收”,几乎每个连队都有经不住“站”而头晕不行的,这其中多为体力不及而致。也有个别想回家的。后面的训练项目,立正、稍息、踢正步强度不亚于第一天。这一过程要经过烈日、伤痛、疲劳的考验,但同学们都坚持下来了,并且他们以汇操的形式展示给学校的领导、老师。“青少年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接受教师对他的感染作用,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他人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在同伴之间也相互感染着。同时与来自不同的个体情感体验汇聚在一起,形成对一股群体的情绪力量,它对个体的感染作用也是巨大的,往往决定的行为方向。”

学生们在军训中之所以能有突出的表现,我认为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作用。从外因来讲:教官大汗淋漓,教官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的示范感染了其他同学的行为,从学生个人内心感受来说,人人都有自尊心,谁都愿意为班级荣誉争光添彩的竞争意识。不愿在摄影机录象、教官讲评、军训汇操中留下不良形象。所以一位学生在军训小结中写出肺腑之言:军训或许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吃苦训练,我将终生难忘。它使我懂得了解放军为何战无不胜,因为他有铁的纪律,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寓意。

由于应试教育,我国中小学普遍忽视社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这种人是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的。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生产劳动与智育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是人们谋生手段,大部分人仍然为生计终日奔波,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即使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高等教学毛入学率也不能达百分之百。况且每年大学毕业也有不少就不了业。

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理论和技能,掌握一些学习技术的方法,培养学习技术的兴趣、行为。

热爱劳动的品质是不会自动地根植于学生头脑之中的,必须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道德情感。在劳动实践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的社会合作过程中,逐渐适应自己所承担的角色。

如我在指导高一学生动手制作小铁锤时感到必须运用当场直观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为此,我们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1)学会使用划线工具,高度游标卡尺,划针等辅助工具;(2)读图理解工艺流程的一般过程;(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个操作方法包括锯、锉、钻、攻、套、捶。整个过程中必须手脑协调统一。

我首先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完图样后想像主体图样,了解整个操作方法,流程。然后个每个学生发一块80MM的方钢材料。

首先锉三个基准面,A,B,C。

步骤二:划线(平面划线、立体划线)让学生思考从以哪个面为基准,划在哪个面上,小铁锤的高度、长度多少毫米。

步骤三:重点是立体划线,锯斜面。锯割过程中必须锯线直,姿势正确,用力均衡,用力过猛,频率过快易造成锯条崩齿、崩断。

步骤四:钻孔、攻丝。

步骤五:手锤柄的制作圆钢160MM,首先矫正,套丝

步骤六、七:倒角、组装。

整个工艺操作并不复杂,劳动强度并不算大,劳动工具也不多,但从材料加工到最后成品过程来看。女生胜于男生,误差率小,因为她们更细心。这些操作看似简单但它却是钳工的基本功。这种训练能迅速改善学生的手脑配合。如平衡感、节奏感,以及大脑的判断能力。而且熟悉看图也是今后接触各类复杂图样的基础。青少年时代是综合素质发展的最佳年龄。学校教育培养的人不应该是学究型的,而应该是综合素质高的,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会考试,而且更会思考、会创造、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健全的人。如今上海高级技工人才难觅。钳工操作在设备维修、模具制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培养高级技工的入门课程。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爱劳动的品质是不会自动地根植于学生头脑中的,据说中国的学生“解题能力”是世界一流的,可他们对社会了解太少,许多没有参观过工厂,没有见过流水线作业,他们的知识大多数来自课堂。依据唯物论“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由于成长环境的制约,当代学生轻视劳动、社会责任感差就不难理解。必须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道德情感。我校进行的学农活动。就是一种十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升华情感的实践。其模块形成为

我校学农内容有除草、翻地、开沟、平地、种植或收割。浇水施肥。要求学生学会使用铁铲、铁搭水勺和其他劳动工具,通过劳动实践,学生的道德情感变化得以内化。劳动促进情感的变化具有充分的依据性。2005年风华中学高二(3)班汪洋在日记中写到。“今天的学农是翻地,这活看来容易做起来难,凭着与其比一比的劳动热情我小组干得热火朝天。干了不多一会儿,我累得 气喘呼呼、满头大汗。一锹一锹坚持把整块翻平整好。最后我感到腰酸背痛,手掌磨起了血泡。可当我看到班主任同学们一起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时,心中被这种热情所感动。我顿时不感到苦和累,头脑中呈现出一幅欢乐的劳动图景,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甜头……”。这就是劳动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

通过学农田间劳动学生认识到了,学生吃苦很有必要,增强了对父母的感恩,认识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加深了对古人“一粥一饭当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和“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学农活动中,为了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孙桥高科技农业园区,参观生态农业、养殖场、种子培育、无土栽培蔬菜,参观围海造田工程,听取合庆庆丰村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的报告,通过到农户家里进行社会社会调查,耳闻目睹许多同学思想上发生了情感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大同中学高二学生在《学农简报》上写到:通过学农活动,我体会到“民以食为天”的真理。更加深了人勤地丰,人哄地皮,地皮则不哄肚皮的真理,没有农民辛勤耕作,就没有我们的丰衣足食。

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在传授劳动技术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也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意志,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劳动技术教育可谓集启智、习能、练体、育德于一体,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篇5: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让学生用心理咨询信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理烦恼或心理问题,署名用代号(每月活动一次)。

第二步:把学生写好的心理咨询信统一收齐,然后交错发给每位学生。学生接到别人的咨询信后开始认真阅读,并按咨询内容有针对性地写好回信。

第三步:老师收齐回信,再按被咨询者的代号发给学生。被咨询者反复阅读后,写出自己的评议或意见,即是否认同“心理医生”的回信,并判上中肯的分值(满分100分)。

第四步:老师分类收好心理咨询信、回信及“ 意见”,进行认真评阅(以鼓励为主,书面肯定、表扬和赞赏),然后,再按“ 心理医生”的代号把被咨询者的“ 意见”发给他们,让“ 心理医生”了解自己的回信结果(认同程度)。

第五步:收齐并归类所有资料,分别列入个人档案,老师对心理障碍相对严重的学生,给予加倍关注并及时进行帮助。

学生咨询的问题很多,大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譬如:考试焦虑怎么办?如何与异性交往?自卑又嫉妒他人怎么办?怎样才能自控?父母偷看日记怎么办?怎样看待上网、早恋?与父母经常发生冲突怎么办?怎样才能减轻学习压力?情绪一直低落怎么办?怕与男生讲话怎么办?怎样与老师沟通?怎样才能自强?如何与人相处?怎样才能解除暗恋的苦恼?外班同学给我写情书,我该怎么办?……

可别小觑这些十三四岁的中学生,面对这些敏感的问题,他们虽然不是心理专家,回信时也没有什么“焦虑症”、“强迫症”、“异性恐惧症”之类的专业术语,但他们对心理咨询信特别感兴趣,凭着他(她)们的好奇、天真、聪慧、博览、热情、理解、关爱和真诚,为被咨询者写出了一封封条分缕析、颇有创意和令人折服的回信。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互相沟通,极易产生心理共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里我举出学生的几封回信:

白雪的回信

苦瓜妹妹,一年前我和你一样,与妈妈的关系也特别紧张,为此,我很苦恼,还流过不少泪。后来,我和妈妈和好了,妈妈还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其实,与父母成为朋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进行沟通。在这方面,我们不妨这样去试试:当我们不能接纳父母的意见时,就学着来一点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父母的位置上来看待自己,这样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父母所有的用心都是对我们的一种关爱与呵护。

苦瓜妹妹,必要时,你不妨给母亲写封信,倾诉一下心里的苦恼,在母亲心情愉快时,你最好和她多谈心。要学乖巧点,多帮母亲干点儿家务。当母亲心情不好时,要想办法给母亲一个惊喜,比如自制一张贺卡,写上几句祝福语。要学会欣赏母亲,赞赏母亲,拉近双方心理距离。母亲过生日,不妨买件小礼物。要知道,这都会给母亲带来欢乐。总之,有什么事要和父母和和气气地说,快快乐乐地谈,要多找找自身的不足。在学习上,更要下点功夫,为父母争气。这样,父母和我们的心就能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苦瓜妹妹,你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试,希望你尽快与母亲能够成为最好的朋友。

冰 儿 的 回 信

异性同学在班里几乎占了一半,拒绝与异性交往,就等于放弃了一半朋友,这怎么行呢?其实,正常的异性交往可以互补不足,无论是对我们的成长,还是成才都很有好处,怎能一概拒绝与异性正常的交往呢?我认为,与异性交往只要把握好一个“度”字,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体会是,与异性交往首先要尊重他人,要平等互助,学会宽容,要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尤其是说话,要自然大方,不拘谨,不腼腆,不与异性打打闹闹,更不能一对一地偷偷交往,最好在集体场合公开交往,否则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我们都正处在花季年龄,不能太多地分心。要学会自控,决不能冲动。要知道,一旦超越友谊界线,就会陷入早恋而难以自拔,甚至会给日后的生活埋下苦果……

也许我们不会相信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当好同伴的心理医生,可事实上从反馈的信息统计来看,有96%的被咨询者对回信“ 感到十分满意”,并判为95分以上,其中有18%的“ 心理医生”获得了100分。这里不妨摘录几则被咨询者的“ 意见”如下:

“ 晨晨同学,我非常感谢你帮我出的主意,你的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你的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会试着去认真采纳。但愿通过你的方法能够解决我们家的矛盾,让父母和和睦睦,让家庭重新充满欢乐。”

“ 橘子,看了你的回信,我很惭愧,你使我真正理解了父母,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不足。你在文中以巧克力为喻使我更加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你说得很对,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十分重要。说实话,你的话像一缕阳光驱散了我心头的乌云。”

“ 小叶,我真会把你当成心理学家,真的,你对我提出的问题,想不到回答得那么好,好像经过你这么有条有理的一说,我心里的苦恼一下子就消除了,我真的感到很轻松。”

“ 雪娜同学,你虽然不懂‘上网’,可你能够以大量事实提出‘上网’时要注意的六个问题,作为一个‘上网’迷,值得我很好地反思。”

“ 梅子,你的回信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交友要注意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会使我在今后的交友中拥有真正的好朋友。”

“ 反复看了你的回信,我非常内疚,我真不该自卑自弃。你的信使我又振奋了精神。你说,做人当自强,是的,我一定会克服自卑心理的。”

实践表明,这种“心理互助”活动的效果和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 心理互助”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 心理互助”活动是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开展的。他(她)们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而当他(她)们面对家长和老师时则是一种回避的心态。即使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信箱,许多学生也仍只是望“ 室”生畏,望“ 箱”发怵,不敢说出心中的痛苦,而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则符合他(她)们的心理需要,从而达到“ 互助”目的。

“ 心理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心理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不断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耐挫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

“ 心理互助”可帮助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进一步使老师掌握翔实的材料,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 心理互助”可使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关心别人,理解和接纳别人。这对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 心理互助”可提高学生的认识、创新和写作能力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连续三届的“ 心理互助”实验活动,笔者深深感到,开展这一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班集体的建设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开朗活泼、心理健康、学习情绪高涨;同学之间团结、和谐、真诚、宽容、理解、互助;班纪班风严明纯正,班级生活井然有序。

篇6:活动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论文

作为一项语文课外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坚持了多年。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每人办四期手抄报,四开纸张规格,每份都有报名。如春苗、蓓蕾、小草、世纪风、热土、晨光等;每期都设几个栏目,如新闻、日记巡展、名言集锦、名人故事、生活絮语、习作园地、校园风采、诗苑等;每期都有自己设计的精美图案、规范的版式,并配有合理的插图、题花、尾花。内容涉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也有学生自己的习作。办报时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讲怎样写稿、组稿、审稿、版面设计、抄写应注意的问题及出版后鉴赏方法。

学生在博览群书、撷取精华的基础上,一般两周就可以编写出来。为了鼓励学生办出高质量的手抄报,充分发挥手抄报的效用,我们还用一周时间进行手抄报展评活动。为了便于阅读、观摩、欣赏、评选手抄报,我们把手抄报粘贴到班级所对应走廊的墙上。评选时,采取学生投票的方法,评出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若干名,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手抄报,在展评一开始,就布置“手抄报知识竞赛”,内容不超出手抄报的范围。

具体办法是:展评结束后,再给一周左右时间,互相交流,补充手抄报摘抄笔记,适当的归类整理并积累有价值的内容。我们还请学生每人自拟竞赛题一个,题目要求具体,易于回答。如“请你说出托尔斯泰论述关于时间的名言”“哪位名人把图书馆的地面坐出个洞”“你能讲一个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么?”等等。最后由老师筛选整理,制成题签。

比赛规则:一、抽签答。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由组长抽五次签,指定组内学生回答。对的得10分,错的不计分,二、抢答。由主持者宣读题签,以举手先后为准。对的得10分,错的扣10分。三、命题者不得回答自己的题目,也不能提示(每个签上都有题目制作人姓名)。四、命题者裁定答案正确与否,有争议的由老师裁定。五、比赛结束计出小组名次,予以适当的奖励。这种竞赛形式学生参与面广,赛场气氛热烈。

办手抄报确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手抄报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课外“读书热”。为了设计版面,学生必须广泛地借鉴和浏览各类报纸;为了使手抄报的内容充实、丰富、新颖,学生要大量的阅读各类书籍和报刊,并要作好摘抄笔记。以前不爱读书的学生,为了办报,也表现出了“我要读”的热情。

第二,提高了写作能力。手抄报必设“牛刀小试”栏目,这个栏目主要刊载自己最佳习作,要求内容健康、积极。这就促使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一篇习作都要经过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有时还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一改过去作文写完了事,由老师批改的做法,培养了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为了办好手抄报学生平时学习也得注重课本学习,认真阅读课外读物,钻研借鉴好的写作方法。办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作水平均有提高,有的参加了各类征文赛,获得了奖励,得到了极大鼓励。

第三,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办手抄报,需自己书写,有的感到自己的字拿不出手,就照字帖天天练,力求做到工整、美观。有的在搜集材料过程中,动脑筋,仔细鉴别健康与非健康内容,提高了审美能力,特别是在赞颂新人新事中,或者欣赏别人的作文时,均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第四, 创办手抄报,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办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智力,训练了学生编辑、排版、设计、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同时,材料要求详实、可靠,版面要求多彩多姿,文字要工整美观,插图要精美,这些要求,通过逐步努力才可以达到。这样就促使学生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手抄报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办报的热情,增强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开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培养了学生阅读报刊积累材料的好習惯,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上一篇:关于购买的申请报告下一篇:中远系统警示教育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