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素质中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29

摘要:怯场、缺乏自信心和个人得失感过重是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常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歌唱者的发声与演唱,意志和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歌唱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歌唱者表达情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心理素质中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心理素质中声乐教学论文 篇1:

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摘 要: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完美的表演不仅需要歌唱者娴熟的歌唱技巧,还需要歌唱者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质。通过阐述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说明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以为声乐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声乐教学;良好心理素质;重要性

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不是仅靠声乐技巧的掌握就能取得成功的,它还必须通过努力提高学生或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文化艺术水平。音乐表演不同于其他表演形式,目前音乐海选节目很多,在强大的压力下,心理素质往往决定着演唱者水平的正常发挥。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展现一些不良心理现象来论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非常有表现欲望、善于表现自我,他们无论在课堂、课间、课后或者舞台都希望通过努力展现自己而获得赞赏,甚至在舞台表演或者考试时发挥得比台下和平时还要好,而有的学生却恰恰相反,他们的表现力欠缺、表现欲望不够,舞台表演或者考试时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由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人的行为活动,并指挥着人参与社会活动。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而获得,它不仅是舞台艺术实践的需要,也是歌唱者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歌唱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他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给歌唱者带来成功与喜悦,相反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状态。

二、在演唱中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在演唱中会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大多与演唱者的情绪、性格有关。通常见的就是紧张,产生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信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在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缺少表扬和鼓励,导致胆怯没有自信。然而,音乐表演本身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面对的观众很多,首先需要的就是自信心,再者才是唱功。只有敢唱,才能唱好。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唱,适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注意力不集中

这一点通常表现在学生演唱时精神开小差。歌唱表演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就是要注意力集中。它要求演唱者集中全部精力,全神贯注地融入到演唱中。在声乐表演中,最基本的展现就是声音和表情。嘴里唱着,脑子里却想着其他事情,很容易从声音和表情看出来,严重的时候会忘词或发音错误,而减少这种错误的发生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过分看重结果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比较的心理,为了满足虚荣心,通常认为高分就能胜出。在表演中心里一直想着要好好表现,最终却适得其反。声乐表演需要的是心无杂念,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平常心对待学习和表演,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议

1.多些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声乐教学中,常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唱功、自我表现都不错。但一到考试、比赛或参加音乐会等场合,就发挥不正常。还有些不管在平时表演或比赛场合都能坦然自如,不但能将自己应有的水平表现出,甚至还能超常发挥。我想,这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会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优点时,要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认可。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功感,有求知求学的欲望。通过老师的言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你对他的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发展、成长。

2.鼓励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经验,提升心理素质

一件事情做多了,以后再做的时候就不会再过度紧张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参加实践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和胆量,而且实践多了学生对于现场发挥有了一定的掌控,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使学生表演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声乐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训练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心理紧张只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多参加艺术实践,平时注意培养做好准备再表演的习惯,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树立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晶雯.浅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大众科技,2008(05).

[2]覃冬春.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文学界:理论版,2012(07).

[3]陈泓茹.分析心理素质与歌曲演唱[J].北方音乐,2010(12).

作者:孙柳

学生心理素质中声乐教学论文 篇2: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

摘 要:怯场、缺乏自信心和个人得失感过重是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常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歌唱者的发声与演唱,意志和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歌唱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歌唱者表达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声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加强学生自我平衡调节的心理训练。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心理素质;培养

文献标志码:A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一种依靠歌唱构建艺术形象的听觉艺术。美妙的歌声不仅要依靠高超的歌唱技巧、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对音乐的准确把握、对音乐形象的恰当表现等,更重要的是歌唱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歌唱心理是歌唱者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它始终贯穿在声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歌唱者在歌唱学习和艺术实践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规律,是提高歌唱者的演唱能力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常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其表现

1.怯场

各种因素造成的情绪紧张,会使已经熟练的动作和熟记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为“怯场”。在声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由于歌唱心理的不稳定使歌唱能力和歌唱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有些学生在上课或自己练习的时候唱得很好,但在当众演唱时会出现气息上浮、喉头紧张打不开、声音位置不统一,甚至忘词、跑调等诸多问题,这都是由于紧张、害怕而产生的歌唱心理障碍。这种不良的心理表现会给演唱带来极大的影响。

2.缺乏自信心

在现代社会中,歌唱人才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能够充分展示自己,而充分展示自己的前提就是自信,自信是良好心理的外在表现。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使人产生紧张、焦虑心理,直接影响演唱水平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导致演唱的失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声音条件不好,因此,产生了沮丧的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在演唱前对歌曲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其对演唱心中无数,并由此产生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演唱的效果。

3.个人得失感太重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演唱者发挥技能技巧的前提和动力。很多人在演出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过于紧张,甚至由此产生恐惧感,这就是心理素质问题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过于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别人挑自己的毛病等。由于个人得失感过重,导致其心理失衡,演唱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影响了其水平的发挥。

二、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心理状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心理活动的总的特征。歌唱心理状态则是歌唱者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观众的多少、类型和演唱场所等)和掌握歌唱内容与技能的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其实践能力。声乐教师必须要掌握声乐学习的心理规律,启发学生运用意识、感觉、想象、情感等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技能进行调控。歌唱者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情绪(情感)、性格(个性)和意识。

1.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歌唱者的发声与演唱

情绪(情感)是主体对于外界刺激所持态度的心理反应。歌唱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发声和演唱。法国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潘讲过,“每天都要保持高兴的状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有了兴奋的状态和愉快的心情,才能有饱满的情绪,并使之成为唱歌成功的保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情绪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想唱歌的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上声乐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愉快、积极的心态,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良好的情绪能够使歌唱者增强演唱的信心和乐趣,从而使声乐教学或声乐表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意志和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

意志和性格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性格(个性)是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具有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性情会比较开朗、乐观,自信心强,歌唱心理相对比较稳定。具有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同外界接触中会比较紧张,缺乏自信心,容易害羞。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对内向型的学生应多鼓励,多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要注重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歌唱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意识是指主体的特定心理对特定事物感性积累后的理性思维和认知结果。歌唱心理素质的形成不能脱离意识而成为一种纯感性的、难以把握的学问。当演唱者能从容驾驭歌唱技巧时,他才能有意识地表达情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做到意识到位,就是这个道理。

三、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1.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对声乐老师是否喜欢,直接影响到他对声乐会不会产生兴趣。教师应对学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喜欢上声乐课。教师还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亲切自然、满怀信心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樣才会使学生心情愉快,满怀激情,带着自信投入到声乐学习之中。教师还要不断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多观摩音像资料,以此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声乐的兴趣。教师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抽象性知识化难为易,从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是说,学生对学习声乐越感兴趣,越有信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越好。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2.探究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容易忽视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演唱者的生理活动。由于声乐技巧的非直观性,也由于声乐教学的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致使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不能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达,故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偏重于对学生在感觉上、心理上的指导。如在课堂上,个别学生害怕唱高音,但当他没有意识到所唱的音高是平时自己所恐惧的高音时,就会较自然地唱出来。可一旦教师告诉他这个音的实际高度后,再让他唱一遍,往往就唱不好甚至不敢开口了。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合乎歌唱要求的某个音或乐句,启发学生对这个音或乐句从感性的演唱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无意识逐步转化为有意识、可控制的演唱。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作品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嗓音特点,在选择曲目时,要留有余地,使演唱者对曲目有充分的把握,从根本上消除紧张心理。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具有不同音乐认知能力的所有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性格和气质,因人施教,让学生体会控制情绪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使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或行为。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和个性差异,探究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使声乐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声乐教学是一门表现艺术,其突出的特征就是歌唱者能够勇敢地站在舞台上表演,这就要求歌唱者要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要从个人的意志、个性、气质的培养做起,要使其成为一个意志坚强、性情开朗、性格活泼、充满自信的人。同时,要让他们不断地克服和改变意志薄弱、羞怯腼腆的个性,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自信心的培养是以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对他们的演唱多肯定、少否定,都能使他们从中获得自信,从而形成乐观的态度,并克服自卑心理。

4.加强学生的自我平衡调节的心理训练

实践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经之路。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能够让学生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在演出实践中,应提前为学生排除演唱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只有做到演出前的“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演出中的“胸有成竹”,从而充满自信心。要消除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增强自信,排除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落落大方的台风,优美的上下台步态,并且当演唱中有较长间奏间隙时,台上的表情和感觉都要与乐曲表现的内容相吻合。还应强化学生对挫折的归因能力,让他们经受挫折和考验,并使他们相信在学习中尝试挫折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不断完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平衡调节的心理训练,使他们逐步克服怯场心理,并在比赛和表演中取得好的成绩,让学生从胆怯走向自信,在演唱中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探究学生学习声乐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的态度,加强学生的自我平衡调节的心理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把精湛的歌唱技巧与良好的歌唱心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声乐艺术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3]汪梅娟.浅谈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6(6).

[4]汪梅娟.关于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歌唱心理培养的阐述[J].艺术教育,2008(3).

〔责任编辑:张 华〕

作者:陈海鹰

学生心理素质中声乐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声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要】在当今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程的过程中要明确声乐教学活动主体,建立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因为良好而稳定的歌唱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灵活应变歌唱过程中来自于生理方面复杂多变的突发状况。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生;心里素质;培养

“声乐”这一词汇本就源于国外,而我们的声乐教学体系大多也借鉴国外的教学理论体系。21世纪以后,在日常的声乐艺术实践过程中,歌者演唱的环境、氛围等的外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歌者当时心理状态稳定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声乐演唱结果的成败。所以声乐教学在对声音塑造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用敏锐的听觉去判断学生所发出的声音外,还要善于通过内视觉去观察存在于学生体内的生理及心理两者所建立起来的歌唱状态是否和谐。心理素质过硬的歌者才能更好的进行完美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在声乐教学中要将提升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看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对待。

一、注重对学生歌唱技能准备的训练

任何一种演唱都离不开最基础的发声练习。所以为了使歌者的发声器官能够尽快的适应歌唱的需要,歌者本体需在正式演唱前进行一些准备性活动。但即使正确的科学的发声练习也需要一个度,因为声带归根结底也是一块肉体组织,有一定的承受度,超过这个度,就会产生疲劳、嘶哑、急性水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等到正式上台的时候影响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遇到发声练习的环节时,特别是对音域的高低 、声音的强度、练习的时间一定要有所控制,也提醒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它的“度”,不能练到筋疲力尽的程度。特别在有在演出的时候,临上场前适当的的“开声”,不要过度的唱。全身活动开即可,时间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切忌不宜过长 。这样才能保证歌者在正式上台演唱时声音的新鲜和光泽。

二、走向舞台,克服舞台恐惧心理

作为任何一名声乐学习者都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各个方面去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演唱水平,同时,众所周知,演唱是一门集听觉与视觉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最终结果均是要体现在舞台上,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锻炼学生的的舞台表演能力,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表演的机会,例如多举办班级音乐会等。笔者在写作本文之前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由于声乐教学环节中大多数老师都将课堂的实际技能训练放在了主要位置,而忽略了鼓励学生去上台表演,忽略了从课堂到舞台的距离。这样学生平时上台表演的机会较少,仅还是停留在琴房演唱的时候状态还不错,而真正演唱时又会因为换了一个环境而不适应,导致心里紧张,影响正常发挥。而舞台上发挥的状态恰恰才是凸显声乐教学的实践属性的最好证明。所以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就应当设置一个舞台表演的环节,将学生上场的台风、歌唱过程中的眼神、面部表情、形体表演及从上场进行歌唱艺术表演到谢幕方面给予学生重点指导。当我们的学生从几平方米的琴房站到宽敞的舞台上演唱时 ,诸如舞台灯光、布景、众多的观众等等因素,甚至有的特殊点的演出环境都会对歌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造成干扰。此时此刻就要求我们学生不但要有优美动人的声音、娴熟的技艺和感人的艺术表现力,更要具备优雅大方的舞台气质,才能确保演出的完整性。

三、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实践曲目

声乐课堂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初始阶段,总体上应略低于学生的水平。适宜的实践曲目能够增强我们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其热爱歌唱。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给不同水平程度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曲目,因为不适宜的曲目不但会给学生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负担,还会影响学生的本体对歌唱积极性。从学生本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根据每为学生的音域、音色、声部、唱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曲目选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作品并且将水平发挥到极致。这就要求声乐老师要有一双好的耳朵,因材施教。即要针对学生在发声技巧、歌唱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有效措施,又要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声音技巧和艺术表现力,选取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曲目。选择曲目的难易程度要考虑到学生现阶段对演唱曲目的技术驾驭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作為老师,我们还要经常给予学生的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增强其自信心,可以尝试学生在在演出中,坐在台下老师适时的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这些都会给学生更多的力量。

音乐本身是美好的,但是声乐的学习却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扎实的演唱功底,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的兴趣,那么只有具备扎实的音乐素质和稳定的歌唱心理素质才能在舞台上完成对一首作品的完美演绎。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06).

[2]刘延俊.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23).

[3]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 2001(01).

作者:张莉娜

上一篇:中学生创新能力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岩土工程地下水水文地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