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心理因素对于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在教授学生学习技巧的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从而寻找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与技巧,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影响声乐教学的主要心理因素,以及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论文 篇1: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与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声乐艺术更加的关注和追求,从而大力的推动了声乐教学的发展;而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心理、声调等与歌曲艺术要表达的形式完美的融合,从而是声乐表演更有共鸣感和感染力;但是很多的学生常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像紧张、情绪不稳定以及防控等情况,都会阻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此本文就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结合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心理调节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希望可以促进国家现代化声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因素;有效调控

前言

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声乐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效调节有直接的关系;对此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拉近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距离,打破尴尬气氛;并有效地的提起学生学习和锻炼积极性,同时合理指导学生心理调节的技巧,使其声乐艺术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歌唱心理因素的作用

(一)心理因素的定义

心理因素是每个人生活必然的心理过程,是随着人们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等方面动态式和联系式形式构成和发展着,往往被人们认定为事件发生的内因;同时人们的心理因素,主要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其中消极心理因素像沮丧、鄙视、怀疑等,积极心理因素则表示高兴、期待、信任和尊敬等情绪。

(二)对于声乐教学的作用

1.调整作用

学习学习一项学科,是以增长技能为目的;而技能水平与学生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而学生学习声乐,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习心理因素的调整,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思考的过程中,利用心理因素的调整,使学生不断的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发现声乐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有效的保证学习的质量。

2.暗示作用

声乐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思维,像语言发音、歌词的记忆以及情感领悟、酝酿和表达等,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心理因素,不断暗示其形象化的表达;对此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使其学生通过有效的心理调整,在脑海中形成属性认识和动作等,从而更好的掌握声调、发音以及情感等。

3.坚持作用

声乐是一门艺术,不是一种短时间内就可以明确的理论或是概念等,是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心理活动,产生坚持的动力和坚持欲望,从而更好掌握和灵活运用声乐表演的技巧,在不断的坚持锻炼中逐渐完善自己;对此歌唱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有效的起到坚持的作用。

二、声乐教学常见的歌唱现象及原因

(一)紧张

学生歌唱时具有进场心理因素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都与声乐技术技巧掌握不灵活,和精神不放松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很多的学生在歌唱时,不但想着歌词、发音等,还想着歌唱技巧;从而使精神不放松,产生跑调、呼吸不匀称、肢体僵硬等现象;而对于学生紧张的心理因素,应当多增加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思想情感领悟以及合理表达等活动。

(二)缺乏自信

学生由于缺乏舞台表演经历,在考核中、训练中、表演中不仅放不开,同时也不能很好的情感表达、眼神交流以及放松享受,从而导致声乐白能力培养和发挥在那受到阻碍;对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提升、交流沟通的有效性以及学生人群前放松表演的指导、鼓励和锻炼。

(三)有顾虑

在声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歌唱时,常常表现出思想游离、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好面子的情况;往往这类学生在表演时,都会紧张、焦虑、心理负担重以及情感不能很好表达的情况;同时也会挑一些另类的歌曲进行演唱。针对于这类的学生,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首先作好思想调整,疏导学生的心理;然后激起学生成功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步入正轨。

三、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因素调控对策

(一)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积极性就是学生学习坚持持久的关键,对此建立有趣学习氛围,有效地提起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师在讲解歌剧中的清唱剧时,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形象化讲解、人物模拟演练的形式,充分的激起学生学习歌剧的兴趣;然后在以艺术家的名言警句,像易卡生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充分的提升起学生的积极和成功的心理活动。

(二)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形象力

声乐艺术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思维和心理创新、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移学生紧张、不自信以及焦虑的心理。

例如,教师在讲解声乐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时,像《爱人送我向日葵》,教师可以让另一名学生扮演爱人,手中拿起向日葵,让歌唱学生领悟歌词“盼他送我一直红玫瑰,哦,没有玫瑰,一团圆圆的向日葵”中情感报答,从而在增加学生情感领悟和表达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歌唱心理因素调控的能力。

(三)增加学生舞台经验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流利的舞台表演,首先增加学生的技术锻炼,然后合理的进行舞台表演指导,从而将紧张心理,真正的转换为得表演享受心理。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大型的歌唱比赛;当学生在进行舞台表演之前,让学生通过空旷的草地或操场练习,到镜像练习,在到班级学生面前练习,并由师生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从而更好的认识。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分析,发现对于学生心理因素的调控,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都有一定关系;对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中,应当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多建立一些有关自信心培养、心理因素调控能力提升有关的声乐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措施,从而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调控的能力,以及掌握声乐歌唱的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娟.浅析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J].北方音乐,2014,

14:74.

[2]肖莉.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3,11:115.

[3]梁卫金.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2,15:233-234.

[4]薛晓燕.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153.

作者:刘忠

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论文 篇2:

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对唱歌的影响分析

【摘要】心理因素对于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在教授学生学习技巧的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从而寻找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与技巧,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影响声乐教学的主要心理因素,以及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克服不良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因素;唱歌;影响

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常会受到环境、情绪等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左右,对学生的声乐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当前多数的声乐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唱歌技巧,缺少对学生心理因素的重视。为提升教师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重视,从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一、影响声乐教学的主要心理因素

(一)性格方面的影响

性格是人们对待某个事物时所表现出来较为稳定的态度或者处理方式,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而一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它的做事风格。一个平时非常谨慎、做事小心翼翼的人,不会展现出摇滚因素的特色与魅力,而一个性格豪放,做事不拘小节的人,也很难将一首非常轻柔的歌曲唱好,因此,性格对于学生的唱歌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通常多血质与胆汁质的学生,在唱歌方面都有较好的爆发力与表现力,但却缺少耐心,爱耍小聪明,因此教师要根据这种特点,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训练,从而提升其声乐水平[1]。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平时会非常听教师的话,学习也非常努力,学习成绩通常也比较好,但缺点是一旦出现在公共场合,他们很难发挥出其正常的水平,容易出现紧张等情绪,因此教师在训练这类学生时,可以通过多鼓励、增加其表现机会等方式,锻炼其胆量,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

(二)意志方面的影响

意志主要是受人支配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大脑对身体行为的支配而完成目的的过程,从某些方面来说,意志是人们面对困难时的韧度与强度。意志坚强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激发其斗志,迎难而上,努力解决困难;意志薄弱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常常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想要逃离困难。这种情况在声乐教学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有些同学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意志力薄弱,不能自觉的进行练习,导致其在学习中会落后于其他同学,在与其他同学距离拉大的同时,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产生消极情绪。而如果是意志力非常坚强的同学,在声乐学习中遇到困难以后,就会努力的想办法去克服它,请教同学或者教师,直至问题解决,实现声乐学习效果的提升[2]。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声乐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于意志力坚强的人给予鼓励,激励其更加努力学习声乐,而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其的监督、训练等方式,帮助其增强意志力,从而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三)情绪方面的影响

情绪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而体现在声乐教学中,情绪最主要的影响则在于学生的舞台表现上。人们常会受到各种情绪的左右,有时是积极的情绪,有时就是消极的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不仅来源于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歌曲,教师需要让学生表现不同的情绪,而这些就给学生的声乐学习提出了更高的条件。即要求学生能够对自身的情况进行理性的控制,而不是被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学生要想将声乐学好,则必须要提升自身控制情绪的能力,将不同的情绪融入到不同的歌曲中,增强歌曲的魅力[3]。例如,教师在教《祝酒歌》这首歌曲时,如果学生采用轻柔的嗓音,使用忧郁的情绪则很难将祝酒的热情进行表达,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声乐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从而实现学生声乐水平的提升。

二、声乐教学中克服心理因素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声乐技巧的学习

音乐表演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学生如果不能在平时进行刻苦的训练和学习,是很难在舞台上有精彩的表现。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则必须要增强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以及方法技巧的掌握。不仅如此,学生在掌握了学习声乐的方法和技巧以后,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进而促使其能够正常发挥,或者实现舞台上的超长发挥。为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教授学生声乐知识与技巧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让其降低对舞台的恐惧感,避免其在进行舞台表现时由于紧张等情绪,而使表现效果不理想[4]。

(二)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

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专业素养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者舞台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教师在增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第一,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特点以及表现优秀的地方进行鼓励,对于学生声乐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第二,结合真实的案例,鼓舞学生,教授学生一些克服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调节情绪;第三,增加学生表演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舞台经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对于声乐教学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了解,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发挥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的积极影响,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提升教师的声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娟.浅析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J].北方音乐,2014(14):

74-74.

[2]李娟.浅析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J].北方音乐,2014(14):

126-126.

[3]郇军德.浅述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意识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1):

196-197.

[4]邓倩.声乐教学心理调控要点探讨[J].艺海,2013(12):217-217.

作者简介:梁明明(1982—),男,安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作者:梁明明

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论文 篇3:

声乐教学不容忽视心理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心理因素不容忽视”这个中心论点,从心理因素在歌唱中的作用、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的关系、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了“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个问题。

关键词:歌唱;声乐教学;心理因素

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人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们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声乐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教育。由此看出声乐教学的特殊性,要比任何一门学科更为复杂和抽象。周荫昌先生在《声乐教学论》的序中写到:“声乐,教也难学也难。毫不过分的说,艺术教学本来就难,音乐艺术更难,音乐中声乐尤其难。”确实如此,作为声乐教师深有体会。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很多因素,既要考虑大纲要求、教学目的等因素,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的基本水平、嗓音条件及接受能力等因素,尽管如此,教学效果也不尽如意。究其原因,教师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因素,这就是教师虽然在内容上精挑细选,方法上煞费苦心,然而往往事倍功半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就声乐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从三个方面对声乐教学和心理因素问题加以阐述,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心理因素在歌唱中的作用

声乐艺术心理学认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我们认知歌唱与发声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呼吸、气息控制、声音共鸣、声音位置、咬字与吐字、情绪与情感等属性的不同反映。歌唱与发声就是这些属性按照一定内在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声乐的学习和教学复杂而困难,因为歌唱这个“乐器”是歌者自身,难于进行客观的研究。歌唱发声的技能技巧也难于用语言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因此,声乐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感觉入手,如“声音位置的感觉”、“声音共鸣感觉”等。这些从生理上难以说明,也难以传授,更难以理解、控制和掌握。如果这些从心理感觉上去着手就会使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自动化实现。感觉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声乐学生对歌唱发声的感觉越丰富、越具体、越深刻,演唱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歌唱发声知觉的速度。例如,对较为成熟的学生,在课堂上歌唱发声时出现失误,教师无需说的很详细、透彻,只需一个手势学生就立刻知道了,并能立即纠正。当声音或表情再度出现时,就能认(听、看等)出它,在声音或表情没出现时,可以回想起来,这就是记忆(呼吸、声音、共鸣、表情等记忆)。在声乐学习中,每个环节、每个技能、每个动作、每句歌词,都需要记忆,在歌曲演唱时,旋律的记忆、歌词的记忆、声音力度的记忆等,都是通过记忆而留下来的,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必须运用各种记忆的方法,把知识巩固起来,否则就成了“熊瞎子掰苞米,掰一穗扔一穗”。在歌唱与发音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进行思考活动,这就是思维。学习声乐不能盲目,更不能胡乱地唱,要利用大脑刻苦思索,从呼吸到发声,从读字到情感,从歌唱到表演,都要用头脑认真思索。歌唱家仲伟曾撰文说明歌唱必须用心灵去唱、用头脑去唱,即用思维去唱。歌唱与发声思维是前提。在声乐教学中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同其他的心理活动密切地有机地联系着。想象在演唱中具有重大作用,在歌曲演唱中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感情、以及对歌唱与发声的感知觉,都包含着想象活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想象,启发学生去理解歌唱发声的技巧,因此,心理因素在歌唱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歌唱活动不能缺少心理因素,同时声乐教学更不容忽视心理因素。

二、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口传心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意志的表现;学生的刻苦学习、勤学苦练也是一种意志,都是为实现和完成歌唱的心理动作的。因此,歌唱的心理动作必定受心理的注意、意识、意志支配和控制。歌唱的生理是受心理统治,歌唱者的一切行为和动作,都是歌唱者意识的外化。各种心理因素与声乐最密切的联系是贯穿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自始自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歌唱活动的高级行为是歌唱心理意识的外在心理反应,歌唱艺术是人的心情艺术。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中教师对任何一种心理因素的忽视,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比如情绪的积极兴奋或者消极低沉的关注与否,不仅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歌唱生理功能的调节,同时也影响着演唱效果等。不仅如此,忽视心理因素学生还会产生厌学、害怕或放弃学习声乐,教学效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因素决定着声乐教学的效果与成败。声乐教学必须重视心理因素。

三、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声乐心理问题,在意大利、法国、美国等欧洲国家早已有专家论述。毋庸置疑,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利用心理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当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了兴趣以后,便能形成完成练习的内部动因,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更加自觉的进行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缺乏自信、感觉自卑的学生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通过多肯定、少否定这条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途径,逐步培养起学生自信心。对于歌唱中抽象的概念、难于掌握的技能,要利用心理教学法,多方位启发个诱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歌唱内在的与外在的艺术规律。如用“比喻”的方法把歌唱中的吸气比做“闻花香”的感觉;利用思维中的想象,把“打开喉咙”的动作要求,让学生联想“打哈欠”的感觉;而“气息支点”的要求,让学生用“喊人”的感觉或体会“咳嗽”前一瞬间的感觉等。特别是对于嗓音条件差、素质基础薄的学生,运用心理教学法也会取得显著的成效,如用“赞赏和鼓励法”、“沟通与交流法”等,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闪光”的东西,及时给予肯定,以其长攻其短,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学唱中的问题和不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声乐教师应借助声乐课堂这个平台,发挥其优势,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声乐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我认为声乐教师必须掌握声乐教学的心理规律,科学合理地运用感觉、意识、想象、意志、情感、气质等心理手段,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申志萍,女,大学本科,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音乐讲师,在晋东南幼师从事音乐教学工作20余年,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次被省、市、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

作者:申志萍

上一篇:电子驱动器应用管理论文下一篇:高级英语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