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管理会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高职教育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办学的思想。针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实际,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教育管理会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教育管理会计论文 篇1:

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途径研究

摘 要:近些年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学科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方面,任课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践行新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专业人才质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定位,同时可以借此来获取市场发展信息并调整教学模式。本文从思考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探讨其实现途径,致力于充分提高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满足企业需要及市场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并优化专业人才定位。就会计专业本身而言,其与现阶段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时需要提高他们对专业的定位清晰度,这样才能充分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效率。这就需要引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老师认识到市场竞争情况及企业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将这些内容融入进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完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

1高職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思考

1.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相符

就会计专业本身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要实现学生与职员的紧密衔接,这样才能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职业观念和就业想法,以此来充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会计应用技能。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出现职业能力不佳问题,因此很难发挥出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作用。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时未能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导致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个人发展定位出现不清晰情况。

另一方面,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各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具备信息整合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老师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此来优化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并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构建管理会计思维体系,这样才能实现会计理论知识与研究创新能力相结合,进而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1.2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新型技术手段运用比较匮乏

目前信息化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但是针对于其他相关技术的应用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会计当中缺乏应用的空间。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领导在组织管理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缺乏深入的认识普遍表现为认识程度不高。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学校的硬件设备不足,使得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会计中得不到广泛的应用。当前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化技术也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对于学生比较重要的课外实践实训,学习专业培训等环节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深化和应用。当前在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主要有翻转课堂,微课堂以及慕课等形式网络课程,虽然能够有效地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但是只是在少数高校进行了应用还未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进行推广。

2管理会计人才所需能力分析

所以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高职院校要正确定位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然后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培养的层次来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社会对财务人员的巨大需求之下,目前对管理会计的人才需求主要表现为实际岗位需求为主。而不同的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表1所示。

3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实现途径分析

3.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是重要途径

高校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时,就必须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加快建设会计专业教师团队,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管理体制。系统化专业化的,有针对性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其贯穿到整个财务管理教学体系中去。要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更加的多元化,同时,高职院校要放眼未来,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上努力培养出社会适应性更强,对社会更有意义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

3.2完善教学师资力量

在任何教育领域想教出高徒,拥有名师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名师出高徒”,高校希望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会计人才,并且想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会计人才,应该配备强健的师资力量,加强和完善管理会计教师队伍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大力引进先进人才,以先进人才带动年迈的师资队伍,新老教师相互影响相互奋进,做好新的师资力量的岗前训练和定期培训,不定时的派先进人才或者全部师资力量去进修,从而提高本校的师资力量的教育水平,综合培养教师的整体素质。

3.3利用微网络平台辅助人才的培养

通过自媒体等网络平台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自媒体平台内容丰富、信息完备,可以利用自媒体网络平台完成课前的预习、课中的讲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通过现代信息化的互联网、大数据统计等方法为学生提供课程和社会需要的会计知识。通过微网络平台完成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得管理会计的老师们能够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会计知识的消化、吸收及宝贵的学生反馈,不断地根据反馈改进教授方法和反复练习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4结束语

我国处在社会需要转型的重要阶段,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管理会计人才是社会急切需要的,这对我国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非常重要,而大型单位管理复杂,更需要符合企事业单位要求的人才。所以高职及其他类型院校要更加注重会计专业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按照社会需要和教学培养目标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婷婷.针对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变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406+408.

[2]谢小春.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途径研究[J].商业会计,2017,(21):118-120.

[3]杨金梅.“互联网+会计”时代,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65-66.

作者:韦粹俣

高职教育管理会计论文 篇2:

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办学的思想。针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实际,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研究意义、课程体系模式和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展开研讨,冀以为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 会计课程体系 教材及内容创新 配套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科技学院院级教改课题批准号:GKY-2012JGZ08。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研究背景

1.市场化改革催生民营中小企业,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和企业异军突起,快速成长,成为助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截止2011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已超过25万亿,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民营经济外贸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占全国的1/3。广东民营企业相对内地更为发达,以深圳市为例,截至2010年底,深圳共有民企31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6%。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市约80%的就业岗位,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和研发人员,成为重要的创业就业平台。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尽管在体制机制、管理、人才、科技研发等方面尚存许多不足,但随着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与企业实力的壮大,广东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2.科技进步引发产业兴起与分化,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调整和优化传统产业,也为民企在经济危机和市场竞争恶化环境下创造一线生机。目前,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倒闭,中小企业发展将经历重新洗牌的阵痛。企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具有较高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人才。东莞是以加工和外贸出口为主的新兴城市,过去追求外延扩展,劳动密集企业过多,人力人才需求以初、中级技工为主。而今,由于资源紧缺、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土地要素限制等,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型,变粗放的外延发展为重视技术创新与研发的内涵发展。随之人才需求层次也提高了,由初中级技工等转变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

3.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如火如荼。国家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教育部就高校教育质量、素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模式改革等出台一系列规范文件,强调高职教育为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服务,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各高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仅在办学体制机制上实现多元化、资源配置上市场化、管理上制度化,而且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规划与调整、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和手段更新等方面的改革也成绩斐然。教育教学改革潮流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且向纵深拓展。

(二)理论、政策依据

1.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理论。小平同志指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教育提出的战略方针和发展方向。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是核心。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教育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提供科技文化教育服务。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必须及时预测和研究未来社会的发展,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使我国的教育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凭借其整体的优良素质主动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广东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民营企业众多,而且大多数为外向型企业,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世界的理论指导下,构建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课程体系势在必然。

2.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部相关文件。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部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一以贯之地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各类各级人才;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工学结合之路;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述文件精神及有关规定为构建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课程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3.差异化理论和特色办学理念。差异化理论从差异化产品演化而来,它指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特性以及技术、品牌形象、附加特性及特征性服务等来强化产品特点,增加消费者价值,使得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这种理论基于一种多元思维模式,强调经济、环境、市场主体等差异性因素,要求生产、服务、管理与政策的实施达到深度传导,而并非一致性的效果。差异化理论运用到教育上就形成了差异化教育和教学。生物学承认人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且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就是以差异为基本存在方式,尊重和承认个体差异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潜能,培育创造性人才。另外,教育要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的区域性特征、发展的不同阶段性以及企业单位对各类各级人才的不同需求,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尤其高职教育要在差异化理论指导下,实施差异化教育和教学,对人才培养进行科学定位,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开展特色教学,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急需适用人才。我们的高校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生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刚一生产出来,就成了“滞销品”。

二、建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会计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教育“三个面向”指示精神,有利于为地方和民营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三个面向”,即面向东莞及珠三角地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管理与服务人才;面向民营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培养“下的去”、“留得住”、“适用性强”的会计和管理人才;面向外向型经济和企业(珠三角地区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属于外向型企业),为其培养熟悉“WTO”规则,了解和掌握我国外贸进出口政策,懂得至少一门外语,具有外贸和涉外会计账务处理技能的外向型、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和管理人才。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满足民营中小企业对特色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结合本院高职层次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毕业、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方向,促使学生立足本地、本区域,立足中小企业,避免其好高骛远 。

(二)有利于质量立校和特色兴校以及特色品牌创建。培养目标的实现,要以课程为载体,我们的课程规划定位于:构建理实一体,相互依托,相互支撑,培育综合素质、提升技术信息素质、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具有时代特征和国际视野的课程框架,以民营中小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民营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等为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职业岗位关键知识技能和任务需要,开发活动课程模块以及选修课程模块。这样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体现了高校的个性文化和独特品质,对高校优良品牌创立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学。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学院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其他软、硬件资源的效用,为全体学生提供最大化服务,更好挖掘、发挥学生潜能,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体现更多的选择性。人才培养不是商品批发式的买卖,整齐划一的提供给用人单位。而应在厘清主要培养方向和规格的同时,遵循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思想,实施特色教学,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富有特色和生命力,培养的人才既符合质量标准,又具有特殊技能,受到企业欢迎。

(四)有利于落实和推进校企合作。教育部一再强调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培养方向细分改革,高职院校一方面为民营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合作办学,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合作编制教学计划与教材,同时,还对企业开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派出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教学培训与指导。双边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另外,本课题,对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实验,提供一个独特的样本,为探索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尝试,积累经验,以便形成特色和推广。

三、面向民营中小企业会计课程体系的框架与内容

(一)构建路径和方法

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课程体系是以民营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起整个会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让职业岗位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以民营中小企业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和融合在教学环境、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化、模块化、动态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本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路径为:首先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民营中小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会计人才,了解和掌握民营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现状、会计职业岗位群的构成情况;然后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职责和任务,确定开发的课程名称和内容,凝练岗位能力,和企业专业人士一起共同商定各岗位的技能标准和操作程序,合作建设校本教材和校企合作教材;第三,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宗旨,开发和开设体现各种选择和需要的特色选修课程,制作为模块课程,进行动态编排;最后采取“专家意见法”,让学院内外的专家学者包括任课教师参与讨论、修订完善,逐步开发、形成以民营中小企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二)本课程体系的框架

(三)本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内容

1.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岗位专业核心模块。岗位专业核心模块具体有出纳实务、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纳税会计、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小企业报表分析、会计英语、电算化会计、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实务等。

2.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单项实训、顶岗实训、毕业实习等课程模块。

3.专业领域模块:会计文秘、商品流通会计、财政金融、中小企业统计、汽车驾驶与维护、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等课程模块。

4.技能模块包块专业技能、社交技能、人文情商技能、拓展与创新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等。

这些课程模块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完善和吐故纳新,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在一定期间保持相对稳定性。

四、本课程体系特点

(一)培养目标具体而稳妥。更新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理念,厘清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改革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和更有针对性。构建起“面向区域经济”、“面向民营中小企业”、“面向外向型经济”的三位一体的会计课程体系框架。

(二)课程体系特色较鲜明。凸显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培养会计人才,与民营中小企业协作共进的特色。强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形成“岗课证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民营中小企业会计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如《中小企业会计》、《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民营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民营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与企业专业人士和有经验的专家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和教材,如《出纳实务》、《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中小企业成本会计》等。进行会计职业岗位分析,以各岗位责任和任务为驱动,以企业需要和会计岗位技能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为重点,构建会计职业岗位课程模块 ,使会计教学更切合企业实际需要,为其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岗位技能过硬、道德思想水平良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另外,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企业需要,设置专业领域课程模块,如《财政与金融》、《秘书文书》课程、《汽车驾驶》课程(与学院驾校结合),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突出英语教学重要地位,加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和涉外会计教学,为东莞和珠三角地区培养更多熟悉外贸规则,懂得外贸会计与企业管理的适用性人才。继续开设《大学英语》公共课程,强化英语考级工作,建议硬性规定高职生不达到全国英语三级或省A级不发毕业证;开发和开设外贸英语和《会计英语》、《涉外会计》课程等,营造良好外语学习氛围,为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为外向型企业服务奠定基础。

(四)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个性化教学和素质教育。设计更多体现学生兴趣和发展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这些模块课程可以动态调整,根据学生需要进行组合,切实贯彻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形成富有特色和活力的课程体系。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教学理念和模式,改革学校教育与企业、社会教育脱节的现状,切实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岗课证一体的教育模式。将以往“填鸭式”教育、“象牙塔式”教育,转变为启发互动式、现场教学式、任务驱动式、动手操作式、企业顶岗式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做”的教学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企业,开阔视野,了解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培养其独立思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

(二)全面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现行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合理,重视校内实训,人文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拓展较好,强调英语教学等。但培养目标和方向不具体,培养人才的特色不鲜明,对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与其他高校尤其是广东省内高校趋同;没有形成“岗课证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体系架构;鉴于学生安全考虑,校外实训课程门类单一且课时少等。另外,现行课程体系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惯性作用使得领导和师生都对其改革存有一定阻力。要想改革取得成效,必须动员师生积极参与配合,教师应努力进取,承担有关专业核心课程的研究开发,撰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和新制度、新技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和企业。

(三)根据民营中小企业对人才素质、岗位需求和技能层次标准变化的需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或开发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对企业需求的变化,要开展调研,而调研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一些企业担心调研影响其正常的工作,不予配合;若调研样本过少的话,还会出现研究结果与企业实际不符的情况,从而使课程体系僵化,不再适用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这项工作难度大,投入也较多,需要学院给予支持。

(四)最关键的是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特别是教材编撰与开发。其一,教材和课程门类设置是否科学,还需要论证;其二、有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教材内容如《中小企业会计》、《民营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等课程的教材内容如何与现行《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教材区分开来,稍不注意,前者会成为后者的缩小版;其三,如何与企业单位的会计专业人士和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协作互动关系,确定开发哪些课程,各课程怎样体现岗位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知识技能的分解和组合,各岗位之间的内容衔接等,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教材和校本教材,并将这些教材形成系列规划教材,推广应用,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马俊. 探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怀化学院学报,2003,(6).

[2]刘艳.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2).

[3]黄淑芬.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4]赵美娟. 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5,(4).

[5]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及理性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8期.

[6]罗三桂.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33期.

[7]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8期.

[8]谭莉.财会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3.

[9]张振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10]汪静,吴健.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教学方法研究[J].华章,2011年16期.

作者:张志华

高职教育管理会计论文 篇3: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学生职业能力不强,难以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为此,高职学校应直面问题,面向企业实际管理需求,改革《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它面向企业未来,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运用预测、预算和决策等方法,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市场形势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科学地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预算和决策,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1]因此,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就日显重要,如今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懂管理会计的人才支撑。而高职教育与经济建设以及企业发展是天然、紧密相关的。高职财会教育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理应肩负起推进经济建设、企业发展的使命,因此,探索如何利用《管理会计》课程载体,服務地方经济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本地区部分中小微企业会计职业岗位对管理会计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同时也调查了10所同类学校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表和访谈等形式,掌握了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了解了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企业的需求是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但约占70%的职业学校在制定《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时,缺乏针对管理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等的企业实践调研,缺少以调研数据分析为支撑的课程目标分析,对企业的管理会计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职业能力要求、知识及应用能力要求没有精确的了解和界定,仍偏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划与控制的传统管理会计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成本费用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预测方面的理论理解和计算操作。没能获得实证性案例,缺少作为实证性支撑的证明性教学,缺乏企业决策最需要的有关企业财务数据获取和趋势分析的能力培养。管理会计课程的实效不足以充分体现,削弱了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导致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致使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导向性不够科学和实用,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教学质量,影响了管理会计岗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2]

(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虽然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都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38.5%的职业学校老师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理解不全面,将实践教学的功能和目标仅定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操练上,体现在《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课程学习中的课内习题训练、案例分析和课后练习,而开展与预测、决策相关的实验项目的学校不足40%。针对企业迫切需要的全面预算、责任会计、业绩评价等方面的分析报告,50%以上的教师没有安排训练或训练较少。75%以上的教师在课程学习前没有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认知管理会计岗位和实际工作内容、流程,课程学习后对学生撰写管理会计实践报告也没有明确要求。导致《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狭隘、不完整。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制约了管理会计应用价值,影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达不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实验教材建设跟不上

尽管目前市场上的管理会计实训教材很多,但不少实训教材内容与管理会计实际工作存在脱节,教材内容仍然是成本性态分析、量本利分析、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西方传统的管理会计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训练,缺少将西方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当今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相结合的实际案例及分析训练。且实验教材难觅,缺乏围绕管理会计工作过程设计的、与当今管理会计实际工作相匹配的、高质量的实训、实验教材,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管理会计的感性认知能力和管理会计工作的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3][4]

(四)实践教学方法不科学

据调查,70%以上的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实践方法偏重于课堂内的习题训练和案例分析,偏重于定量分析,重视学生对管理会计中的简化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掌握的熟练程度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定性分析能力训练和对非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而面对实际工作中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定性分析能力培养和挖掘对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管理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师的双师素质不达标

首先,当前五年制高职校专业教师95%以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的,其自身实践经验不足、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较弱。虽然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师专业教师双证书比例均已经超过50%,但这些专业教师仍然只是名义上的双师,不具有双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很多专业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实践工作。再次,虽然现在专业教师工作考核中要求每年下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一个月,但真的去了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保密性、追责性,企业一般不让其直接参与,难以获得第一手实践资料和感悟。因此,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深受影响。

为有效培养学生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能力,我们在分析五年制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革《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完善五年制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满足社会及企业用人需求。[5]

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行为导向理论

行为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能力为本的各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法、模拟训练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项目导向教学法等)。它源自德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强调个体行为能力培养。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工作过程为路径,以师生互动及生生合作的行动为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知识、能力的自我构建。从而建构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模式的全新职业教育模式。[6]

(二)实践教学理论和高职学生特点

实践教学不仅契合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等特点,而且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看,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征。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具有如下特征:喜欢实践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抽象的学习方式,善于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乐于接受直接经验而非间接经验。因此,实践教学也顺应了高职学生学习的特征,是一个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可见,无论从高职教育本质属性还是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来看,实践教学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教学模式。

三、探索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三层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三层为课程学习前认知实践、课程学习中三段递进式实践、课程学习后的调查实践,“三段”为课程学习中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模拟实验,是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一)《管理会计》课程学习前的认知实践

在学生学习《管理会计》课程之前,增加学生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缺乏实践教学的感知认识下,学习管理会计理论知识通常都会感到空洞、抽象、不容易理解,难以直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由双师型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参观企业和财务机构,让学生了解企业生產经营过程,感知管理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体验企业文化,耳闻目睹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管理会计课程的喜爱。[7]

(二)《管理会计》课程学习中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模拟实验三段递进式实践

单项实训:主要是根据《管理会计》课程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这些实训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主要以单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为主,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综合实训: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管理会计综合案例,将管理会计的各个知识点融合在实际案例中,让学生以当事人身份,先将案例分析成果做成PPT、视频和分析报告等形式,再让学生在课堂讲解、展示、分析综合案例,此过程中教师倡导和培养学生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做过多的讲解,只是给予必要的点评,案例分析答案不求唯一,可以有多种,从而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发挥,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模拟实验:利用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进行管理会计实验教学,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创新。ERP沙盘是模拟企业经营的一个工具,它设定经营同一行业的若干个生产型企业为竞争背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企业的6—8年的经营,在模拟企业运行中学生身临其境,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企业每年的经营。在模拟经营中可同时利用ERP沙盘模拟软件,将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评价等融入软件应用中。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企业整体战略、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本量利分析、市场与销售、财务控制与考评、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并在模拟企业经营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从中收集、整理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分析发展趋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管理会计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弥补了原有理论教学的不足。[8]

(三)课程学习后的调查实践

学生《管理会计》课程学习完成后,将校内模拟实验拓展延伸至校外,实现递进式飞跃。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如:企业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的调查,企业如何对销售预测建模,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如何开展预算管理,如何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计算成本并帮助企业进行各种经营决策,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等调研任务;调查结束后,再根据调查的任务、情况结合自己的感触撰写管理会计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体验,掌握管理会计技能和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促进学生加快从“角色体验到角色转变”职业素质养成。

总之,《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改革的探索,以期完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促进《管理会计》课程理论与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消化,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理论深、能力强、有创新的复合型应用管理会计人才,进而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输送有价值的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魏玉平.有效培养管理会计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0).

[2]朱红梅.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4).

[3]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 2012(12).

[4]郭素娟.管理会计发展机遇期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4(13).

[5]马莎莉.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4).

[6]史维维.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索和思考[J].商业会计,2016(7).

[7]李克红.“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15).

[8]彭宏超.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再设计——基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J].新会计,2017(3).

责任编辑:谢传兵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作者:宋小萍

上一篇:工业企业存货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网站设计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