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论文

2022-04-16

当前,模块化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而构建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则成为模块化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本质,是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组群。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会计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会计教育论文 篇1:

浅析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摘 要: 最近几年以来,国内的会计行业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伴随会计行业不断的发展,针对高职学生进行的会计教育也应当结合当前形势下市场对会计行业的需求进行改革。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高职会计教学经验,针对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以及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适应当前国内会计发展形式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 :会计行业 高职会计教育 联系

自从中国加入WTO组织以后,国内的会计行业迎来更为广泛的外在发展环境,在会计文化不断改革进程中,国内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输送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制定了根据市场需求对会计教育实施了协调发展的战略,为了培养适应当前会计行业拥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实施与时俱进的改革措施。当前会计市场瞬息万变,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当树立怎样的教育目标,采用哪种方向去定位会计教育的发展,这些都是当前高职会计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

1.针对高职会计教育的研究

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去研究高职会计教育,微观角度主要是从高职会计教育课堂的构建、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这些地方去研究;而宏观角度则是从高职会计教育的目的与氛围去着重分析高职会计教育。

高职会计教育在宏观角度提出“环境决定目标”这个观念,环境指当前会计行业的市场,会计职业资格证正是在这个市场条件下提出的要求。伴随会计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改变,会计职业资格也在不断进行着对应的调整,导致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堂安排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当前新增的专业性会计人才——注册会计师,其正是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涌现出的会计人才。

在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源源不断的跨国企业涌入国内市场,导致国内的会计人才供不应求,竞争异常激烈。在社会经济、业务以及技术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呈现着较为特殊的发展势头。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正在一步一步跟着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改革,同时将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一个动态的位置,并在形式上不断的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从而让高职会计教育满足对应的需求。最近几年来,为了应对不断改变的会计行业,高职会计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已经明确定位在培养具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会计人才[2]。

当前国内已经拥有多个不同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比如说注册会计师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会计证等。而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专业针对这些变化,已经构建一系列对应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并且实施较为详细的划分,着重培养不同专业的会计人才。

2.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属于会计行业严格执行的准入标准。国内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是会计职业准入认定的先决条件。这不但是对学生会计知识能力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考核,同时也是对会计技术要求以及会计发展方向的向导;不但是认同会计人才的标准,同时也是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方向。

2.1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高职会计教育的要求。培养具备高技能以及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与电脑的不断普及有效的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成本;企业的国际化以及经济的国际化要求会计行业必须不断提升其与国外企业处理会计工作的能力。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各种新的经济业务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而使得会计行业的入门条件越来越高。怎么适应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改革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与思路,培养适应会计行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是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2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冲击。根据WTO的对等制度,各个成员国之间要互相承认学位证书或者学位,解决了国家对于教育市场的垄断统治。国内拥有非常大的会计市场,怎么在这个市场获得一定的地位,是当前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重要问题。会计行业的发展途径,基本上都是取决于对会计人才的教育培养水平。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的输出场所,必须要适应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考核评价、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材改革以及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对应的提升,从而让高职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进入会计市场,成为国家需要的会计人才[3]。

3.适应会计行业发展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3.1改革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高职会计教育应当着重提倡学生以认知心理来建设主义学习理论,希望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具备实践性与时效性的课程目标,同时与当前会计行业的需求与发展相结合,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3.2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会计行业的综合技术。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课程内容应当在原来的教学体系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前会计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着重培养高职学生在会计技术层面上的综合应用水平,切实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以及实践操作的教学进程,从而实现会计发展与教学理论的“双循环”教學模式,进而有效的提升高职学生在技能以及操作方面的综合能力。

3.3高职会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行业的特色。在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必须要将高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情形作为教学情境,并且为学生提供会计行业方面的工具与资料,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互动交流的模式,让学生多去实践,从而让学生掌握会计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培养一批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都较为突出的人才。

3.4加强会计教师的自身实战经验与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会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内会计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应当参与到社会中的会计岗位去实践,从而去积累丰富的会计知识,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经验。在讲课的进程中,应当争取“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的教学方式,让校方与会计行业相关的企业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以及训练的基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

4.小结

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核心,提升教学的质量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校方必须要仔细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相关的文件,不断与时俱进,加快改革的步伐,积极健全学校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以及训练的基地,从而培养拥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推动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续淑敏,董玉霞.高职会计教育应以提高会计执业能力为导向[J].职业时空.2005(10).

[2][JP2]王文仁[DK],戴兵.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会计教育[J].大家. 2010(02).

[3]王明艳.浅谈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J].艺术科技. 2012(03).[JP]

作者:赵金江

高职会计教育论文 篇2:

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当前,模块化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而构建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则成为模块化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本质,是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组群。

一、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是高职会计教育内在发展规律和外在发展要求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是高职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也是我国会计事业发展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会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高职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综合应用型会计人才,高职会计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其主要区别体现在:在知识方面,普通本科教育要求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高职会计教育则要求知识的应用性。在技术方面,普通本科教育强调技能的综合性,而高职会计教育则强调操作技能培养,更强调实用性。高职会计教育别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决定了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普通本科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解脱出来。普通本科会计教育实行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高职会计教育则应按适用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要求构建教学内容。

(二)会计事业发展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模式,二是初步建立了趋同国际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我国会计模式的转变、会计事业的发展,对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在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改革创新,使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迅速进人会计行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三)高职会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会计行业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工作性质,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狭义上的会计人员;二是注册会计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三是总会计师。与此相对应,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应为第一种,即初级会计人员。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育的层次、类型和就业对象,决定了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初级会计人员。这是高职会计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功能定位。高职会计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应该在这个前提下构建其不可替代性。而构建有高职特色的会计课程体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目前,大多数开设了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实施的仍是由基础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的课程体系,这实际上沿用了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而构建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就是要构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高职教育自身规律、带有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 高职会计教育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但归根结底是要突出职业技术性。因而,在设置高职会计教育课程体系时,所遵循的主线必须是职业技术能力。从这一角度看,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可以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一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技能模块—课程”的推理而设置。在这个推理链条中,“职业技能要求”居于主导地位,“技能模块”是为实现“职业技能要求”所设计的课程模块,而“课程”则是为实现“技能模块”而服务的。

(二)理论与实践模块并行互动模块化中的课程体系,既包括理论知识体系,也包括实践技能体系。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并行不悖,相互融通,两者统一于职业技能之下。理论知识的模块化,强调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的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呈树状分布,结构清晰。而实践技能的模块化,则是强调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技能目标要清晰,且要与理论知识中的技能要求相呼应。

(三)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高职会计教育而言,课程体系模块化在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够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因为会计本身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专业,会计职业技能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会计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概念。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应该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课程模块化,简单地说,就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将课程内容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并合理地安排教学时数。根据模块化课程的不同层面,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一)宏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即根据会计专业(或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建立起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块化课程。一般而言,可建立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这种划分与普通高等会计教育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似,但实则有本质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是线型结构,强调系统性和专门化,而高职会计教育则是点状结构,强调针对性和技能性,两者形相似而神迥异。

(二)中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由宏观层面课程模块化延伸而来,实际上是将宏观层面课程模块化加以细化。从各个类型会计的角度出发设置课程模块: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商企业会计、大型企业会计、小型企业会计、税务会计等。以宏观层面的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为例,可以根据所要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开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如会计、出纳、稽核等财会工作围绕《财务会计》、《会计实务》设置模块;税务工作围绕《税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设置模块。

(三)微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微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由中观层面课程模块化衍化而来,实际上是将中观层面课程模块化加以细化。简单地说,就是将每门课程加以模块化,对每门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能力所需的知识加以模块化,而不是每门课程都系统化地搭建一个知识结构体系。

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还是中观或微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二是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针对性强;三是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四是可以根据本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迅速更新课程模块。三个层面的课程模块化构建完成后,整个专业的课程模块化即告完成。这样的模块化结构,有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呈树状分布,从而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模块化课程构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程模块化构建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基至需要在目标正确的前提下在方法上不断试错,才能真正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比较可行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职业能力的分析和确定课程模块化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因而,在课程模块化过程中,一个首要的步骤就是职业能力分析,即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分析和确定,可以由院校组织专门的专家小组加以研讨、分析完成,专家小组成员既要包括本专业专家学者、也要包括少量的管理人员(如招生、就业部门的人员),还要包括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总之,职业能力在确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考虑用人单位一线的需求。

(二)教材的同步开发课程模块化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每门课程的模块化(即微观层面的模块化),而要实现每门课程的模块化,最为关键的是教材建设。必须建设一批适应模块化课程的教材。在教材的开发和编写方面,可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可以突出重点,先从核心课程人手,再循序渐进,延伸到其他课程;先从专业课程模块人手,再延伸至其它课程模块,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最后建成完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模块化课程之间的衔接模块化课程并不是人为地割裂课程,也不是故意地将知识体系零散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的模块化和综合化并非相互矛盾,综合化了的课程,仍然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标准建设。而模块化课程之间,也是有衔接、有逻辑的。这种衔接和逻辑,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学生真正培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编辑 熊年春)

作者:董菊红

高职会计教育论文 篇3:

以多层次会计技能竞赛平台 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及建立多层次会计技能竞赛平台、开展会计技能竞赛的意义,并从七个方面阐述以多层次会计技能竞赛平台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技能

竞赛平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大赛引领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推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我国培养选拔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拥有1200多所职业院校,有800多所院校设置会计专业。2012年举办首届全国高职组会计技能项目竞赛,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比赛项目,会计技能赛项是在仿真财务、会计、税务、银行、供应商等职场氛围中进行的,由会计行业专家、企业财会人员和高职高专院校财会专业师生共同参与、观摩、体验的一项分岗位开放式会计技能竞赛。会计技能竞赛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果进行了一次大检阅,成为今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试金石和推进器。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一)教学改革缺乏推动力

“十一五”期间,通过教学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如今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缓慢,缺乏改革的推动力。教学改革进入疲软期。要摆脱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瓶颈状态,必须有一推动力,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健康发展。

(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缺乏可比性

我国高职教学质量的评估有一套指标体系,这些评估指标是根据被评估的院校提供的资料通过分析、汇总、计算而得,然后在信息的采集过程或多或少会受到采集者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评估信息的失真现象就无法避免,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比性,也就缺乏了说服力,造成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形式大于实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的评定,也成为目前困惑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缺乏对会计核心能力的研究,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随意性大

我国高职教育由于缺乏对会计核心能力的研究,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行业部门对会计的核心能力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会计核心能力的阐述也就众说纷纭,缺乏科学的论证。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由于没有一个职业上的统一标准,因此许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因对会计核心能力的理解不准确不到位而偏向于以就业为导向;然而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就业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就业环境的变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随之变化,因此,在没有统一会计核心能力标准的前提下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随意性也就大,这势必影响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的质量。

(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能充分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科层次的,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高素质的会计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长期以来由于对会计的核心能力理解不透,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虽然经过教学改革取得了有效的进步,但课程的设置上仍是重视会计核算,忽视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在会计技能的训练上往往忽视珠算、点钞、小键盘输入、数码字的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的安排,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数码字的书写不规范,影响了做账的质量;会计工具—会计电算化主要为考证服务,课时安排不能满足掌握会计核算工具所需;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等,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五)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十一五”以来许多高职会计专业都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会计行业的特殊性给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强校企合作虽然使得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校企合作处于一种学校的行为,无政府行为的参与,再加上校企合作没有建立在校企合作双赢的基础上,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力度小,校企合作办学的合力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校企合作处于—种浅层次的合作状态。

二、建立多层次会计技能竞赛平台,开展会计技能竞赛的意义

(一)建立高职会计教育交流的平台。加强了校校交流和校企交流

会计技能竞赛,建立高职会计教育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参赛院校、观摩院校还是企业,竞赛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企业家有机会聚集一堂,通过竞赛和竞赛期间的高峰论坛,共同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热点,探讨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教学改革向健康方向发展。通过竞赛的平台,加强了学生与企业沟通,进一步展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向企业用人单位宣传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人才的能力,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二)通过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推动教学改革

会计技能竞赛是评价高职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高职会计技能竞赛教学改革风向标的作用,明确了逐渐形成面向会计能力培养、面向会计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应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一个重要方向。会计技能竞赛的战略目标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通过有效的会计技能大赛,学校可以根据会计技能大赛,反思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不足,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又促进职业教育会计教学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调整和完善课堂教学,使高职会计教学更趋合理、更加科学。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生会计技能培养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竞赛的指导教师在竞赛培训中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然而每一名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完成竞赛指导的任务,必须依靠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师有来自本学校的教师也有来自校外的教师和会计行业的专家,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参赛,必须熟悉和理解竞赛的规程和竞赛细则,了解每一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核算技能和评分标准,在指导工作的过程中既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能了解自身知识的缺乏和技能上的缺陷,激发加强社会实践与调研的积极性,加强业务交流和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从而提高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技能是通过反复的训练而形成的,职业素养的养成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会计技能竞赛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比的是会计技能,同时比的是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建立多层次会计技能竞赛平台,学生参与竞赛面广,通过竞赛和竞赛的奖励机制,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技能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在竞赛的环境下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会计技能竞赛的培训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训练,一是提高会计的技能,二是在训练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因此,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素养,是对会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五)提升校企合作的内涵

会计技能竞赛连接着学校和企业,为校企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加强了校企的交流,使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企业也更好地了解学校,互通有无,促使校企在学校教学、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有效合作,使学校和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和有效的合作关系,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三、以多层次会计技能竞赛平台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首届高职组会计技能竞赛项目的开展,将促进多层次高职会计技能竞赛平台的建立,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这正是会计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

(一)成立各层次的会计技能竞赛组委会和执委会

为了确保会计技能竞赛的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应成立各层次会计技能竞赛组委会和执委会。成员有来自学校的主管领导和专业骨干,也有来自行业的会计专家。负责大赛的有关制度的制定,及时总结竞赛的经验,组织开展竞赛的科学研究,确保制定的竞赛规程与时俱进,竞赛的内容与会计实际工作贴近。并通过执委会有效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使竞赛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确保竞赛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会计核心能力的研究,完善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教学改革的作用,必须加强会计核心能力的研究,通过对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反复的论证和研究,确定符合时代的会计核心能力,为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技能竞赛平台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技能竞赛的引领教学改革的作用,根据技能竞赛确定的会计核心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会计核心能力为核心,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会计技能竞赛的规程和竞赛细则,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有效的会计竞赛平台是建立在科学的会计技能竞赛规程的基础之上,制定会计技能竞赛的规程则关系到竞赛的成败。职业技能竞赛不能为赛而赛,而应该与社会需求、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契合,与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相吻合,让职业技能竞赛有更强的生命力,在引领专业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踏实。为此各层次的会计技能竞赛,首先要明确竞赛的目标,以全国高职会计技能竞赛规程、竞赛细则为指导,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区域的会计核算环境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确定本层次的会计技能竞赛的核心能力,和企业家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技能竞赛规程和竞赛细则。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会计技能竞赛的规程和竞赛细则,企业参与到技能竞赛组织和培训工作中,进而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学校通过竞赛的校企协作,教师深入到企业,提高教师实践的能力,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从多环节多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双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合力。

(四)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把握竞赛的内容和评分标准

应结合区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建立起多层次的会计技能竞赛平台,既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体现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宗旨;对于校内的竞赛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兄弟院校开展和组织会计技能竞赛的成功经验;对于校外的竞赛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对会计技能竞赛规程和竞赛细则的有一个正确理解,把握竞赛的内容和评分标准,更好地开展会计技能竞赛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同时,对会计技能竞赛规程和竞赛细则的正确理解,将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完善会计技能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坚持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会计技能竞赛中评分标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竞赛的公平和科学,也影响着竞赛的引领教学改革作用的发挥,影响到竞赛的有效开展。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会计技能水平,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竞赛评价能够发挥竞赛的引领教学改革的作用,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因此,会计技能竞赛中评分标准的制定应周密严谨,从规范性、正确性、完整性等全方位进行评价,与会计职业素质的评价要求相符合,坚持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六)开展多层次的会计技能竞赛,健全各项教学制度

会计技能竞赛应作为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将会计技能竞赛分为校内会计技能竞赛、校际会计技能竞赛、区域会计技能竞赛、省级会计技能竞赛和全国会计技能竞赛等层次。通过分阶段、逐层递进地组织学生参加各层次的会计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参赛面,强化对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并通过竞赛检验和反思教学效果,找准“赛”与“教”、“赛”与“学”、“赛”与“建”之间的结合点,最终形成教改合力,优化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会计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互动,在参赛过程中逐步完善教改组织机构,在教学中逐渐健全各项制度,并形成无缝衔接、运作高效、长期稳定的教学体系,以真正保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机制的长效性。

(七)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赛热情,全面提高教与学质量

为了确保会计技能竞赛的长效性,发挥竞赛引领教学改革的作用,技能竞赛应建立积极有效的奖励制度。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精神奖励与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从而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奖励的种类可根据竞赛的岗位设置和竞赛的项目设置学生的奖励应分个人和团体、总分和单项奖;对于指导教师的奖励,由于会计技能是分岗位进行竞赛,相应的指导教师是一个团队,因此对指导教师奖励的人员应与会计岗位数相吻合,教师的共同参与,更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学团队的合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于奖励面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过宽不能发挥奖励的作用,过窄获奖机会可望而不可即,挫伤教师和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总之,经济的发展促进会计的发展,会计的发展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思路也必须不断地完善与改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建立多层次会计技能竞赛平台,充分发挥会计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的作用,有目标地进行会计技能竞赛活动,将学校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促使高职会计教育健康地发展。

作者:黄娟蜀

上一篇:精确林业分析论文下一篇:高校舞蹈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