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自媒体发展迅速,在自媒体的帮助下,数字信息可以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进而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对于高职院校,自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尤其是在一些营销类媒体的建设下,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要求会随着媒体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创新

摘 要:抓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立足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管理体系,探索有效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创新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系列大专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决定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职业教育成败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解决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高职院校竞争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1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得到树立和落实,管理就是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管理职能向教育服务职能的转变,训导型管理向咨询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在工作中体现不够,重管理、轻教育,重行政命令、轻引导服务的学生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的运行当中仍然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1.2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中涉及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各部门,在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上转化进程的不平衡,致使运行过程中存在职责界限不明晰,运行不畅互相推诿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效率;教育实践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还未能达到有效地融合;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未能很好的围绕教育主题形成教育合力,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及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

1.3 学生工作体制与机制上缺乏创新和变化,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较多,尚未引入竞争机制,纵向的层级管理多,横向的交流沟通少,对学生统一要求多,针对性的特色教育少,管理职能强,服务职能弱,学生管理工作者包揽事务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少。

1.4 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不强,凡涉及学生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后的落脚点都在院、系、班学生管理的三级层面上,工作内容千头万绪,加之工作对象是学习习惯和自控意识较差的高职学生,缺乏系统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势必导致管理者每天陷于大量事务性工作,疲于应付,难有充足的精力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等重要问题一抓到底,也难有精力静心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工作的规律,致使学生工作往往停留在解决局部问题,完成单项任务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

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工作的创新

2.1 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学生管理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改变过去学生管理工作是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工作方式,要以全新的服务意识实现规范管理的目的,使管理工作贴近学生,促进学生的素质拓展;其次,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自始至终贯穿主动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教育条件,搭建教育平台,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第三,落实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就要加强人性化管理,采取科学、规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轻则训斥、重则处理的简单方式必须向个体化、咨询化、多层面的渗透式教育方式转化,在注重规范直接教育方式的前提下,更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间接的教育方式,坚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随时随地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由被动顺从到主动选择接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第四,以学生为本,必须坚持依法管理。目前,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平等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合法权利,消除长官意志,避免主观随意,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办事,要利用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达到对学生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2.2 理顺工作关系,优化学生管理体制,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养成教育相互交融的系统工程,涉及学院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要健全组织领导管理机制,建立全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二是形成学院统筹决策,各部门精心协调,系部负责,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教职工全员参与的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三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进一步明晰院系两级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四是进一步推行院系学生工作体制的协调统一,强化以系为单位的年级针对性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2.3 建立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管理体系,院、系、班三级的纵向行政管理体系要和学院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社团活动、奖勤助贷等横向的管理体系相结合,既发挥制度管理、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教育作用,又挖掘咨询、指导、服务等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自觉接受管理;二是在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广泛建立党员和骨干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对后进学生进行督导和帮教,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和帮教制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三是学生管理工作采取任何形式的单方面行动都不可能取得积极主动的效果,目前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模式,由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管理工作往往会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员班主任为协调的学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团学干部的作用,调动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实现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结合。

2.4 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要适应高职学生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完全照搬本科院校开放式管理模式与沿用中专保姆式管理模式都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许多高职院校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将本科院校模式和中专模式进行融合的折中模式。实践当中,有其运行简捷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系一级管理中专职辅导员或兼职班主任一个管理层次,涉及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幅度较大,难以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信息量及时有效的做出处理;二是高职学生年级管理的重点不同,一年级重点在适应性与转变性教育,二年级的重点在引导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三年级则要加强就业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成功就业,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年级层次不同,使管理的针对性不够强;三是专、兼职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带班级的专业不对口,难以在专业上引导学生,不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教育管理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四是学生的教育与教学联系不紧,很难形成教育与管理的合力。鉴于存在以上缺陷,应从各系优秀的专业教师中选拔配备专业顾问,直接指导学生专业活动的开展和专业思想及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其次调整辅导员所带班级为同一年级学生,集中精力研究年级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管理工作;第三要注重培养各班级学生干部成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反馈学生的信息,这样系部领导、专业顾问、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班级学生干部四方面协作配合,相互融合渗透,形成“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共同作用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整体性得到强化,有利于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2.5 构建学院、学生、社会协调发展的学生工作格局。一要通过教学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有效载体,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在历练中自我成才、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同时要根据社会对人才需要规格,及时调整和完善学生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相互适应;二要推行“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运行机制转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调研的结果制定教育管理方案,再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管理中,达到“变说教为参与、变灌输为交流、变命令为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效果;三要从单纯利用一种教育资源向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转变,不能仅靠学生工作人员来孤军奋战,必须善于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形成主阵地灌输、多渠道渗透、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四要确立学校内部全方位做学生工作的新机制,在按要求配足配好专职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内外协调一致、上下呼应、点面结合、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协调推进的学生工作格局。

作者:李明达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自媒体发展迅速,在自媒体的帮助下,数字信息可以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进而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对于高职院校,自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尤其是在一些营销类媒体的建设下,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要求会随着媒体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从一些媒体发展情况来看,一些自媒体账号会根据自己的规划发展,发布一些虚假信息,从而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进而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特别是高职院校。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在优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媒体平台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习态势,制定合理的防范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管理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管理

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与之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竞争力逐渐加强,所以高职院校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及时的调整教育教学工作重心,为社会培养出更合适的人才,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高职院校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对较高,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帮助。所以,高职院校要迅速找到学校所具备的特点,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做好对学生的培养,在工作方式上面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敢于直面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以热情的态度去解决,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发展道路。

一、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开阔高职学生的视野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平板等新媒体功能的智能化,各类APP的快速开发,人类信息的传播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知识、信息获取方式已经跟不上学生的需求,而新媒体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知识、信息传输速度、广度、深度等方面的不足,使学生获取信息越来越快速、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丰富。新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为高职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供了有效手段。一方面,能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参与到形势政策、民生生活、社会现象等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另一方面,课堂学习、教师讲授内容毕竟有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学习资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借助新媒体,高职学生能紧跟社会发展,了解、学习行业、企业走在时代前沿的新理念、新技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二)有利于开展高职学生德育教育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对德育教育的载体进行创新。一直以来,在大家的心目中,德育教育都是单向灌输式教育,即告诉或者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很少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自我教育中来。新媒体为德育教育的双向互动提供了可能,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高职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关注了解到国际国内时事政治问题;在央视新闻微博上看直播、参与人民日报微博互动,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网络习惯之一。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31亿,占网民整体的80.9%;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26亿,占手机网民的81.0%。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信息实现了大众传播。例如,2019年8月《,新闻联播》正式入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入驻当天粉丝数超千万。学生主动参与到热点话题的讨论中,通过互动,接受正面、积极思想的影响,进一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思想素质。

(三)有利于锻炼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

美国学者舒茨认为个体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一是包容需要。即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的需要。二是支配需要。即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三是感情需要。即爱他人和被他人爱的需要。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高职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过多地注重学业成绩的提升,而较为忽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加上学校也缺少相关系统的课程培训,因此导致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不敢沟通、不善表达、做事冲动、冷漠、多疑、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现象。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模式。微信、QQ、各种网络论坛、微博、抖音等各种平台为学生扩大人际交流、进行广泛沟通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这些新媒体工具,高职学生能及时了解亲人、朋友的近况,了解他们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及时参与到各种互动中,有效避免了学生进入高校新环境后产生的茫然、局促、紧张等情绪;一些平时的网上互动也能快速促进同学之间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通过网络也能得到各方人员的关心、帮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他们的社交圈,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一)以学生主动性为主的服务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主。并且通过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引导,这样能够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很多的教育工作主要以指令性为主。通过学校管理部門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束缚,甚至出现逆反的心理。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就要坚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对学生做到正确的引导。通过借助自媒体平台可以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联系,强化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而让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全面地掌握和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抵触心理问题的发生。在这一管理过程中,整个管理工作都要与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相一致,要让学生在潜意识上接受这一管理行为,提高学生的主观判断能力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二)利用互联网微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新时期,高校学生由于复杂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复杂的心理,他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缺乏理性判断、自律意识以及自制力,但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很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在大一新生进入班级后可以在新生班会后通过微信群聊,让学生畅所欲言,探讨班级合作与热点话题。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出谋划策,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组织虚拟与现实世界课堂活动,通过聊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信的出现为班主任和学生构建了沟通的桥梁,学生的父母也有微信号,近年学校开展了“讲家风、树校风”的主题培训活动,班主任创建家长微信群聊,让家长讨论他们的家庭风格,促进家校联系。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谈论自己的家庭风格,比较学生和长辈讨论的家庭风格是否一致。通过这次讨论,不仅与家长成为好朋友,而且更多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们也理解他们父母的困难。微信平台的运用不仅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空间,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很多高职院校发展至今仍然采用的是半人工的传统管理方式,即所谓的学生管理信息化仅仅只是部分工作采用信息化处理,像信息化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甚少使用,比如当学生的信息数据出现格式、模板不一样的时候,管理部门还是采用辅导员重新采集的方式达到统一,非常浪费学生和基层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当采用建设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尽可能地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如信息管理、党团建设、班级管理、办事饭厅、就业创业等子模块均应存在,且各部分之间统一建设规划,实现学生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互传。同时,学校还应该设置自动收集信息设备,以便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了解学生的身心数据、学习情况等。当信息收集完毕之后,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调查,形成学生专属个人电子档案,以便于查阅学生信息和掌握学生的具体动态。

(四)优化沟通渠道,打造优质的新媒体教育管理平台

高职院校要及时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利用新技术的发展,根据自身学生教育管理需要,把准学生的脉络,打造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易为学生接受的教育管理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及时、形态多样、内容丰富、互动交流等特点,抢占影响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高地。以多种形式、方式对国家的政策方针、各类国际国内时事要闻、重大历史事件、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宣传,加深学生对国家科技、历史、文化等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学生关注度高的热点话题,梳理事件缘由,及时交流讨论,避免学生人云亦云,被人利用。及时分享来自学生身边的优秀事迹、人物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于不良的社会习性及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通过平台给予批评,当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五)优化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一是加强对学生互联网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互联网法律知识,使学生明白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义,不仅做到自身不触犯法律,还能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二是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讲究网络礼仪,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提升高职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三是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安全意识。防止上当受骗,面对非法网站,及时举报,不传播不法言论及链接、视频等,强化高职学生的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在遇到非法侵权、遭遇网络伤害时,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六)加强资源和环境的发展

高职院校要想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准,就需要成立一支拥有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的核心队伍,并且要使用定时举办有关培训这种方式,加强教师用网络去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的能力,提高教师处理信息化的水准和能力,真正做到加强对信息化方面的人才进行培育的能力。同时,还要建立一些开放性的系统,给学习资源的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使流程简洁化,操作便捷化,从而在学生使用学生端口功能时能够直观地进行操作,以学校系部或二級学院为单位,建立一支学生推广团队,以团队型学习方式,宣传普及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优化问题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实用性和影响力,实施创新模式的网络运营方式。

(七)关心关爱学生,引导学生理性上网

一是关心学生,及时发现沉溺网络的学生。沉溺网络的学生大多经常用手机上网、上课无精打采,甚至出现旷课、上课打瞌睡等现象,教育管理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上网情况、日常生活情况及就寝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评估,找出沉溺网络的学生。二是科学引导。对于沉溺网络的学生,要及时主动地科学引导。对沉溺网络的学生,要找出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策略。如有些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成就感较少,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成就感,对于这类学生可以对他们多肯定、多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养成他们内在的成就动机,逐步提高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成就动机水平,慢慢让他们摆脱对虚拟成就感的依赖,从而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综上,新媒体已深度融入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成为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和生活工具。新媒体在给高职学生带来便捷与帮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形,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研究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转变思维方式和教育管理方法,以更好地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克强.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路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1):50-52.

[2]吴红.创新教育背景下做好高职学生管理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9,21(7):189-190.

[3]张丽.自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2):209,211.

作者:段志高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篇3: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行业也在互联网时代被注入全新的动力。在加强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开始发生转变,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更多全新的管理方法,有效提升了各级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在这场互联网带来的全新变革中,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发挥互联网时代的诸多优势,将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密切结合,有效促进校园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与信息化模式,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本文围绕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和应对策策略展开探讨,分析互联网时代对于转变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从实践的层面,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与更多教育同仁探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    模式转变    应对策略

在高职院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是重要部分之一,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必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符合社会现代发展的趋势,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并将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更多有效的解决策略,这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针对学校发展与管理的具体需求,引入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有效减轻管理人员重复性工作,推动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研究如何深化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水平,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深化改革。

一、互联网时代转变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1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管理效果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将持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根据对于大数据处理结果的预测与排除,从而有效地解决在教育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推动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1.2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需要以教学管理理论为基本指导,全面分析影响工作开展的各项因素,以及在开展过程中仔细树立管理实施者与管理实施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据此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模式的调整,进而能够有效促进高等院校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保证现代管理模式的适应力和凝聚力。在此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对于各类综合数据的获取、分析、处理以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将促进教育管理模式走向现代化,更加适应现代的管理需求。

1.3转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重心的转移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在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为主体地位,在互联网背景下,将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大数据进行学生工作管理,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内部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更多线上、线下穿插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彰显个性,从而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二、互联网时代转变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2.1转变学生教育管理观念,树立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大数据管理意识

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数据是其最核心的特征,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必须树立大数据管理的意识,从而促进教育管理模式得到转变,具体可通过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重视相关数据的多维度性,例如相关数据的具体来源、形式、是否有规律以及具体的存在形式等等,从而帮助工作人员能够建立起全局观的大数据意识提供基础条件。

第二,重视数据采集的途径,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的来源也来众多,例如官方发布的相关信息、公关资源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组织发布的数据和各种研究数据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对高等教育管理提供重要的情报。

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教育管理者的数据统计意识,主要包括利用多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获得相应的规律,根据这些信息提炼出更多重要结论,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统计的结论,只呈现普遍性和基本性结论,而非唯一性。

第四,要学会应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包括使用图形计算器完成数据的处理,并可以有效开发符合学生特色的校本课程,将其研发包装成可视化分析软件课程,从而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选用。

2.2全面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技能,构建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大数据分析队伍

高职院校是否具备有专业的大数据分析队伍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转变至关重要,这是能否有效利用海量数据并通过专业技术的分析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战略决策参考信息的重要步骤。高职院校在构建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大数据分析队伍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特点,紧抓发展机遇,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出发,不断提升整个队伍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的綜合能力提升,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大数据的敏感性。与此同时,要选择符合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作为整个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的理论指导,加强数据分析队伍中各个成员对于互联网时代全新模式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正确理解。此外,在对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情感层面的变化。例如针对某项社会热点,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呈现出来的特点,分析学生具体的思想动态,进而能够采取有效的策略,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更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获得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2.3高度重视学生教育管理顶层设计,完善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大数据管理机制

要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首先必须完善教育管理的体制建设,因此在构建大数据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已经收集的大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具体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从宏观层面入手,对互联网时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制建设完成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学校党委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统筹与领导。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组织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责任,进一步规范学生领导的聘任与考核制度,从而保障学生组织能够实现规范化运转。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转移管理主体的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积极按照学校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规划落实阶段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计划,从而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模式的全新趋势。

2.4积极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数据共享,拓展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大数据信息平台

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必须重视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构建,不断拓宽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功能与覆盖范围,从而实现互联网技术与高职教育的充分融合。面对相关教育管理数据进行统筹化管理,以便于集中分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深入分析,从中实现问题预警,并为相关的学生管理措施的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2.4.1引入具有普遍性的学生管理专业系统

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具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专业系统,例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ASP+SQL,能够使教务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以及学校管理均实现信息网络化建设,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信息传递不方便、不快捷等诸多问题,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学生学籍信息综合管理的网络化、网上安排教学课程、网上录入成绩以及成绩查询、校内综合信息查询等交互功能。更大程度上节省人力资源,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推进高职院校“办公无纸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2.4.2定制具有个性化的学生管理专业系统

为更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匹配性,还可以进行系统定制。例如某高职院校就组织专业团队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按照软件工程的知识进行系统需求的分析,以“实用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扩展性、稳定性”为重要关键点,制定了符合该校学生工作管理工作的系统开发流程图。通过B/S架构的方式,以J2EE为主要平台,使用Oracle为数据库,通过JAVA语言设计,最终成功开发了一个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大大提高该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办公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应当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转变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走向现代化和信息化,牢固树立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获得更大化发展。在全新的教育学改革中,高职教育已经走向信息化、个性化,并以倡导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积极践行新课程教学观点。要有效适应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就应当充分认识到转变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不断加强实践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联网意识,从而构建大数据管理及分析队伍,持续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拓宽信息管理平台,促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走向更高的台阶,提高整体办学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对高职人才,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获得更稳步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靳亮.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35-36.

[2]姜璐.关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产业科技创新,2020,2(03):95-96.

[3]刘鹏飞,曲艺.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J].山西青年,2019(11):265.

[4]王华.基于人本原理的“11236”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研究——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0(01):25-29.

[5]王新培.关于高职院校实施有效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08):188-189.

[6]季芳.高职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08):113.

作者:张丹

上一篇: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