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课堂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文章阐述了互动式教学的概念,指出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课程设置有偏差、教学未能突显个性、教育方法过于陈旧、考核评价不尽科学的问题,进而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个性化教学、创新教育方法、健全考核和评价体系四方面提出了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策略,以期促进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学校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学校课堂管理论文 篇1:

网络学习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管理策略探讨

【摘 要】本文以“网络学习环境”为出发点,对网络学习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管理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以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網络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高职英语课堂管理效率。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高职英语;课堂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及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网络技术革命浪潮下,我国教育领域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管理之中。传统的英语教学不仅迎来崭新的发展生机和环境,而且也面临着不可预测的挑战和冲击。在国家强调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探索网络学习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管理,并推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一、网络学习环境概述

针对“网络学习环境”的定义,截至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共识。少部分学者认为网络学习环境是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网络因子,即利用网络技术来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继而引入到实际教学中;也有些学者则将网络学习环境界定为基于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平台、网络资源和学习支持体系;还有学者指出网络学习环境是运用多媒体软件来增强课外师生互动的一种现代化技术。笔者在结合上述定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即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支撑,具有充足教学资源的、影响教学活动的物质因素及人文因素的总和。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管理意识、探究意识和主体意识,保证教师、学生、网络三方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二、网络学习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管理现状

1.教育理念亟待革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及课程改革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已在我国各中小学广泛普及,而大多数教师也一改往日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从而促使教育资源相互交流与发展,同时也有效提升教学成效。但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系统单一性和思维惯性,部分英语教师未能追随现代化教育理念,依然沿袭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继而在教育观上出现错位与偏差极爱,最终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佳。

2.教学模式单一化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拓宽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但很多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比如“一言堂”、“满堂灌输”等模式占据主流。此外,很多教师潜意识中的“网络课堂环境”仅仅是依靠PPT等软件来展示教学图片及文字,尚未倡导自主学习理念,也没有将交互式、分层式教学等模式进行有效地开发与应用。

3.网络设施建设落后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因受到地域、资金、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广泛存在多媒体平台建设滞后,进而造成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软件等严重欠缺,甚至在有些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上仍然使用磁带录音机,学生只可以听录音而无法看到真实的画面,所以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网络学习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管理策略

处于网络学习环境下,我国高职英语课堂管理既存在新的发展机遇又迎来巨大的挑战。而高职英语课堂管理的核心在于吸收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的养分,即不仅要积极引导高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实施个性化学习方案,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树立全新的网络教学理念

传统式高职英语教学通常运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这一教育观念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今网络时代,革新高职英语教学理念成为重中之重,必须利用网络技术来推动英语教师加快转变观念,提倡从主讲者退回指导者角色,并强调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从而构建“以生为本”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2.明确自主学习的本质目标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始终是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目标之一。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为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前提条件。教师可通过课前设置好问题情境,或者采取问题导向方式,进一步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并且适当地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及自主性。

3.革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突破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时空限制性,师生可利用网络来实现课内外的实时交流与互动,这也无形之中为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带来便捷。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全面性、迅速性以及便利性等优势,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测与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寻找影响学习的各类因素,从而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源头。因此,在当前网络学习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加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将网络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管理之中,最大程度上地发挥网络学习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东鸽.网络学习环境下高职学校英语课堂管理策略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4)

[2]陆金燕.大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4(18)

[3]平博杰.大学公共英语课堂管理阻抗因素分析以及应对策议[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作者:景劭鑫

高职学校课堂管理论文 篇2: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阐述了互动式教学的概念,指出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课程设置有偏差、教学未能突显个性、教育方法过于陈旧、考核评价不尽科学的问题,进而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个性化教学、创新教育方法、健全考核和评价体系四方面提出了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策略,以期促进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管理

[作者简介]吴慧媛(1972- ),女,浙江浦江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周春兰(1982- ),女,江西龙南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  无锡  214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关于党员干部自身修养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要求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7YJA710046)

我国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发展较为迟缓,部分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甚至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教育效果。互动式教学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技术等素质,急需加强第二课堂管理,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质量。

一、互动式教学的概念

1.互动式教学的内涵。“互动”原意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或物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对方意识发生变化。受传统教学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对互动式教学的认识较浅,重视程度也较弱。事实证明,互动式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语言引导等方式与学生交流,通过师生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开展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的作用。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可以互相转化,教师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灵感。就教学而言,教和学本身不是相对独立的,教师通过教而实现学。教师布置作业前,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知识与能力。

第二,有利于激發学生的创造力。互动式教学使教育更具有动态性。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把每个活动都分配给学生,既能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他们在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师生双方要建立融洽的关系。教师要把教学工作视为学习过程,并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每个知识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进步和创新,增强主体意识。

二、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有偏差。第一,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全方位发展,涉及面较窄,学校并未对第二课堂课程做出明确的分类。学生由于缺乏选择权,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

第二,第二课堂发展较为单一,选修课程比例偏低,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难以进行个性化发展。

第三,第二课堂创新型比重偏低。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与第一课堂衔接不够,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四,第二课堂缺乏自身特色。我国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课程大同小异,缺乏院校自身特色,加之教师指导能力不强,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第二课堂的发展缺乏动态调整。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此外,高职院校不能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课程,也是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2.教学未能突显个性。第一,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和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尊重,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高职院校组织的科学文化活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学生难以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不合理,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集体意识较差,难以适应未来的企业工作。

第四,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却忽视了个人修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教育方法过于陈旧。第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活动投入不足,以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此外,由于第二课堂时间占比较低、课程分类不明确,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

第二,高职院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力度不足。学生社团普遍缺乏经费支持和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的指导,加之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其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

第三,高职院校没有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无法在实践中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4.考核评价不尽科学。高职院校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师监督、考核和奖励体系,且对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划分不明确,缺乏具体的测评标准,以致学生和教师参与热情不高,影响了院校的人才输出质量。

三、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策略

1.优化课程设置。课程是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与互动式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第一,促进第二课堂的全方位发展。高职院校应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语言表达、社交以及创新思维等能力。一是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开设专业课程,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二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或举办各类讲座、名著赏析活动等,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三是提供科技创新类、实用技术类、人文与艺术实践类等选修课程。

第二,强化第二课堂发展的多样性。高职院校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不同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并为每个方向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一是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开设选修课程,并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这些课程成为第一课堂的补充与延伸;二是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创意大赛”“艺术活动展”“软件比拼”等活动。

第三,提升第二课堂的创新性。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要着重提升第二课堂的创新性,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并依据专业发展实际设置相关实践课程。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通过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挖掘其创造力。

第四,凸显第二课堂的特色。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开设第二课堂特色课程,并加大特色课程建设力度,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授课,努力将特色课程发展成为第二课堂的精品课程。

第五,强化第二课堂发展的动态性。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如保留学生喜爱的课程,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开设新课程,从而促使第二课堂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与互动式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为提升第二课堂管理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强个性化教学。第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证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高职院校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赋予学生第二课堂课程的选择权,并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要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学生组织选题并参与第二课堂,由院校社团或学生会负责人执行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通过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文化活动在明确学生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学习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意识。当前高职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在沟通能力和集体意识等方面相对欠缺。第二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组员间要相互沟通协作和紧密配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组织能力,为将来进入企业、发展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形成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模式。第二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其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思维观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开发各类精品课程,促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

3.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是第二課堂教育活动与互动式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托。第一,加强课余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弱。高职院校应通过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增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信心。与第一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教学时间占比较少。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根据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设计某些器材的制作程序和方法;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通过参与项目研发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思考设计方案,然后小组间互相讨论各方案的优缺点,最终决定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仅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从而增强学生完成科研任务的信心,充分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质。

第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具有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为社团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大力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高职院校还要鼓励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帮助社团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并制定公平合理的考评制度,对每年成果突出的社团给予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进而通过良性竞争机制激发社团活动的热情,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还能将院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与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参观、实地生产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功能;二是与社区合作,建立学生实践服务基地,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获得智力输出的劳动报酬,实现勤工俭学;三是与政府合作,通过学生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或青年志愿者等形式,提高其社交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4.健全考核和评价体系。考核和评价体系是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与互动式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保障。第一,健全创新创业与科学技术主题活动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参加创新创业与科学技术主题活动的成果,促使学生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一是考核专业课程开展的相应学术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系统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水平与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二是考核学生参与创业大赛的成果,让学生分享对学术研究氛围的亲身感受,增强其科技创新意识;三是考核以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形式推广的科研成果,以及在技术宣传、信息咨询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水平;四是系统评价学生参与院校社团、教育机构组织的科研活动和创业竞赛的成果与收获。

第二,健全道德素养与思想政治主题活动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和教育活动,并及时进行考核与评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一是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二是举办理论学习活动,按照院校团、党委的要求,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三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四是大力开展诚信、道德、爱国和党政等主题教育活动;五是通过举办辩论赛、征集征文等方式,进行时事政治和道德文化教育。

第三,健全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定期考核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主题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组织决策和社会交往能力。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丰富课余生活,并鼓励学生加入班委会、学生会和团委会等学生组织,提升其组织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宏凌,陈金庆,田兆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

[2]吴金航,朱德全.应用型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元评价研究——以贵州省某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

[3]韩叶秀.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8(5).

[4]蒋立兵,毛齐明,万真,等.智慧教室促进高校课堂教学变革的绩效研究——基于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6).

作者:吴慧媛 周春兰

高职学校课堂管理论文 篇3:

对于高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 由于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有些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了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课,导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时水平参差不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高职学校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有些学校早就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对计算机课程的投入也逐步增加了。但是几年下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太快,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越来越被动,下面笔者想以本人所在的高等职业学校为例谈谈对于这类学校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顾名思义,就是一切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是让学生从不懂计算机到初步能应用计算机的一门课。各个学校对它的叫法不尽相同,有的叫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有的叫信息技术基础课。学校规定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方能毕业,所以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还有过计算机一级的课名。在我们学校这门课程开设有些年头,笔者已经教了近五年这门课,所教的学生从一开始的全部新鲜、好奇、认真的一批变成了现在的有些不耐烦的一批,这显示了在高职学校这门课程的尴尬境地。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就是因为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国家经济也飞速发展,家用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国家也增设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使得有些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出生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以后,虽然学的知识更深入,但是表面看来学的软件是一样的,所以那部分学生就觉得不耐烦、没有意思。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授课内容不能太浅显。

除了这一部分学生以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从来没有学习过计算机这门课程的。我们高职类学校是全省招生的,这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从未接触过这门课。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就必须从最基础的来。

所以,在学生水平如此参差不齐的现状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对于高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案

为了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基础,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是必需的。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对今后找工作是有利的,但是现状表明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了,所以高职校计算机基础的改革是必需的,但是具体应怎样实施呢?

1.进行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我校已经开始试行模块化教学,像我校的测量技术课,就是由教师带领学生经过整三周的学习后直接考证。计算机基础课也完全可以照此模式进行,可以将课程排在每学期考试前三周左右进行教学。对于有一些基础的学生可以先对他们进行摸底,看他们的水平到底如何再进行编班,打乱专业编班,大致分三个等级,再进行教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高一级的教学,目标是考高一级的计算机证书;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进行强化训练,补充学习内容,目标是通过一级考试;对于一点基础没有的学生就让其从头学习,一点点来,目标是通过一级考试。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不会有“吃不饱,不消化”的现象了,学生有兴趣学习,教师也不用花过多的精力去进行课堂管理,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也是分成几个模块来进行的,有理论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及电子表格等,对某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模块进行强化练习,使其更深入学习。这是另一种模式化。

2.组织选修课和强化班

选修课和强化班是什么意思呢?笔者的想法是这样的:不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放入正式课程中,而将它列入选修课。和进行模块化教学一样,一定要先进行摸底,通过摸底,学习过的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不选修此课,而没有学过、没通过摸底的学生必须选修此课,这样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就不会浪费教学资源了。在每次等级考试前可以再办一个强化班,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利用一个双休日或两三个晚自习的时间就可以了。通过强化班进行真题模拟考试练习,教师再进行个别辅导就可以了。

这种选修课是基于我校的选修课模式而言的,我校的选修课是像兴趣班那样,利用课余时间来上课的。如果有的高职学校是像大学一样上选修课就更方便了,更适合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

3.组织小组教学或分层教学

如果有的高职学校是计算机专业的或者不方便安排模块化教学的,就可以用更适合的小组教学方法。有的课程不能安排模块化教学,理论较多的课程也不大适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尽快掌握基础以便进行深入教学,而小组教学的方法不用安排,用传统的方式也可以。

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学生和没有学习过的学生搭配起来,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他们互相配合,在练习中学习,这样学习有兴趣,也学得较快。

分层教学和模块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一样的,虽然在一个班上课,但是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分别对他们进行教学,要求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也可在后期进行小组教学,效果较好。

以上是笔者对于现阶段高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其实不仅在高职学校,在高中甚至大学中这门课的教学也有类似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一起研究,共同探讨,尽早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赵 婕

上一篇:学具应用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作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