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国家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战略之下,做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促进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关键词】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1: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摘 要: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对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创业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務工作模式的现状入手,概要分析和论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改革策略和相关的一些政策支持,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众所周知,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虽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其发展现状却实在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相关理念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从而不能为毕业生提供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正确指导方向。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创新性研究。其研究的重点不仅要体现在工作方式的创新方面,同时还要体现在工作意识理念等多个方面,并从根本上切实增强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创新性、有效性和长期性,使高校毕业生能够真正地从中获益。

一、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日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不断地为我国各大高校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有效展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就目前的普遍现象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其工作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国各大高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其中,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我国教育普及工作的有效展开,使得我国高校生源的数量显著增长。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许多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日益严重,进而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各行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职要求也逐渐开始有了新的转变。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当前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在高校毕业生的录用和选拔过程中注重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着重添加了对于其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创新实践等多项综合能力的评选和考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难度。

3.部分高校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方面虽然也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由于其相关思想意识水平的局限导致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方面的开展理念仍旧较为传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市场环境的需要。

二、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的工作重点在于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就目前的普遍现象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在离开校园以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及就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导致其在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相应的合理规划及付诸行动,从而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常常会陷入一种茫然无措、消极度日的生活状态当中。这不仅对高校毕业生自身的事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也对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的向前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不断提升其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改革工作,并以此来不断促进其毕业生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展开。

1.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加强培训。目前,在我国广泛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当中,其综合素质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虽然在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相对得心应手,但其人际交往能力及实践能力却往往较差;另一方面,一些积极参与校内各项活动的学生虽然具有极强的组织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但在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又相对较为薄弱,因此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严重。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及相关社会群体可以通过针对大学毕业群体弱势特点加强培训(例如,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等)的具体方式,不断督促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得到身心全方位的有效发展,并为其在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效地调整专业课程。我国高校在针对应届毕业生不断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及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对其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于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具体需求,从而不断促进毕业生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不断地发展自我,尽快地实现其人生规划。高校专业课程的调整方案主要包括:从相关企业高薪聘请一定数量的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高校的专业课程调整工作当中,不断提升其专业课程的实践意义;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交流会等方式,不断加强校内师生对于当前市场需要的了解程度;通过与企业展开合作,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和对当前市场动态发展的掌握了解程度,促进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3.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将理论传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中,在理论传授方面,学校理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力度,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职业规划、相关就业知识、求职程序、自主创业的相关知识能力需求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具体实践方面,学校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不断拓宽和增加其应届毕业生的综合实践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等等,让学生在对自己所学专业拥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成功助力。

4.灵活安排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都开设有相应的就业指导及服务课程,但其对于毕業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究其原因,还是部分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从而导致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大都流于表面,因而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针对这样的现象,高校方面理应通过增强其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并通过努力创新、开放思想、积极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其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安排问题,相关高校理应结合学科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适当地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课时安排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全程性和长效性。

5.对于毕业生内一些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学校方面理应予以积极的鼓励和全面的支持,从而在学生创业初期,为其提供一项相对有利的创业基础保障。其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为相关学生提供专业能力较强且经验丰富的创业指导教师,组织创业能力培训课程、比赛、演讲大会的开展,对学生创业的贷款、投资等相关工作进行协助,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自主创业平台和人才交流中心等等。

三、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的政策支持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国家全民就业项目的关注重点,需要社会各行业之间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应该具有的推动性作用。

1.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已经明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为了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能够不断地满足我国国内就业形式的动态发展和需要,我国国家相关机构和部门还应该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方式,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长期有力的政策支持。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第二,为各大高校不断拓宽其就业渠道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和服务指导;第三,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第四,不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模式创新理论的宣传力度等等。

2.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首先,高校各部门理应在积极落实和相应国家相关号召和政策的基础上,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及服务,并切实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实习、技能培训、专业指导、求职补贴等有效形式,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其次,在高校相关课程及服务的展开方面,理应通过加强沟通、拓宽就业面、抢占就业市场等多样化的服务形式,不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对广阔的就业选择空间。再次,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以及自主创业等方向不断发展。最后,坚持以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原则,建立相关的就业信息追踪共享平台,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合理的反馈、归纳和总结,以便为高校就业指导以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一定的数据理论依据。另外,对于一部分就业困难严重的学生,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积极帮扶、就业补贴以及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工作予以帮助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有效展开对于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就业情况,同时也对高校自身以及国家社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国各大高校理应通过切实研究、勇于创新、深化改革的具体方式,不断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高效化展开,从而更好地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袁颖.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175-176.

[2] 吴怡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7,(2):37-38.

[3] 冯景波,马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改革研究——以S大学为例[J].科技风,2016,(9):77-78.

[责任编辑 刘 瑶]

作者:王佩

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2:

浅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摘要】在国家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战略之下,做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促进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 毕业生 就业指导

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战略的推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是一笔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西南桥头堡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维护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

一、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的层级组织管理机制

良好的组织管理机制是确保做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要前提。高校应成立就业“一把手”工程,包括校党委书记、校长、各系总支书记、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制定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层级分解细化,各层级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使得毕业生就业工作综合协调推进、广泛宣传引导、层级抓落实,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人管、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科学的日常管理、规范的监督检查,是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障。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根据当地社会的经济市场发展状况以及本校实情制定《毕业生签约管理办法》、《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招聘活动管理办法》、《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和奖励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促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规范开展,有章可循,奖惩结合,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轨道。

三、稳定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要实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稳定而充足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智力源泉。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可以通过投入充足的资金加快建设就业指导教师人才队伍,采取就业指导教师定期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参加研讨会等形式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对现代社会就业形式、经济发展趋势具有良好把握,立足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就业指导团队,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四、建立高校毕业生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广大毕业生求职和各类用人单位招聘的信息平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在地理上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推进高校毕业生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及时、方便、高效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缩小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生因地理劣势、信息不畅而导致的找工作延误。毕业生网络信息平台还可以提高就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便于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数据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适时进行专业调整和设置,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五、开展就业指导课程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大多从小就生活在偏远地区,思想竞争意识薄弱,对现代信息的掌握相对匮乏。为了增强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各年级职业发展需求特点,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路径:一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唤醒教育、二年级开展基本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三年级通过实践机会开展职业道路抉择教育、四年级开展就业政策咨询服务、求职技巧指导、就业指导教育等。通过分年级进行讲述,将职业指导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客观认识自我、准确把握现行就业政策,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衡量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标尺就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中。以云南省为例,2011年云南省毕业生总人数合计115834人,全省年终就业率95.9%,其中,研究生毕业6569人,年终就业率为94.6%;本科生毕业51238人,年终就业率为95.8%;专科生毕业58030人,年终就业率为96.1%。2011年毕业生中,到党政机关工作的有467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03%;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有15420人(包括国家事业单位和非公事业单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31%;到国有企业工作的有39515人(包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4.11%;到部队服役的有111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96%;到国家基层项目工作的有316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73%;到地方基层项目工作的有1649人,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的有131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42%;科研助理岗位的有4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06‰;灵活就业的3792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2.74%;升学的有552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7%;出国出境的有63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55%。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显示,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共有5960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1.46%。 这些学生的工作相對稳定,就业质量也较高。

七、以宣讲会和双选会等形式提供就业推荐和服务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导致市场发育较晚,市场总体水平低,但是随着国家政策关于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重大战略的推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也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宣讲会和双选会的形式来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相互了解、双向选择的平台,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市场,到企业中去推荐毕业生,将企业引进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姜琳琳.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2]周迎宁.浅谈就业工作之就业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

[3]张泽宏.对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4]王凤华.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观察.2010(06)

作者:李虹

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3:

高等药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究

[摘要]随着药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作为医药高等院校,对药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已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培养医药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徐州医学院药学专业近4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进行调研分析,针对药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药学生的择业观有待改进等问题,提出创新就业指导教育,增强药学生就业竞争力,完善就业管理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高等药学 毕业生 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米燕燕(1981- ),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药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学院学生管理、药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江苏 苏州 221004)

为适应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纷纷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猛增。持续扩招虽然对于药学事业发展,培养医药兼备复合型人才意义重大,但是药学专业性强、就业方向窄、就业期望值高、就业层次低等各种矛盾凸显。新时期应客观认识当前药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当前就业矛盾,通过加强实施就业指导系统,完善就业管理模式,积极开拓就业渠道等,因势利导,变挑战为机遇,使药学专业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以徐州医学院为例,2009年药学毕业生174名,2012年359名,每年递增20%~40%。笔者对2009届至2012届1077名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一)就业单位及就业地域分布调查

近4年有半数以上毕业生进入医药相关企业,如制药公司、药厂、化工企业等;有近30%进入医院药剂科、药房等医疗卫生部门工作;少数毕业生选择升学、出国深造或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如表1)。由此看出,医药销售、医院和升学是毕业生的首选。

因为徐州医学院绝大多数生源来自江苏,选在省内就业的学生高达89.06%,苏中、苏南29.8%,苏北29.4%,热点省会城市6.4%(如表2)。说明药学生普遍很看重就业地区,热衷于去苏南、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就业,对于西部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兴趣不大。

(二)药学毕业生思想状况调查

1.职业规划思想状况调查。68.75%药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但在大学真正实施的仅占25%(如表3)。说明药学生不够重视职业规划,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在校期间无明确就业目标及备选方案,不能很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有的甚至依赖父母、亲戚朋友等。因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尽早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尤为重要。

2.就业心理调查。就业压力不大的毕业生仅占10.7%(如表4),说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小觑,很多毕业生感受到各种压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及各种信息的刺激下,变得更加迷茫和焦虑。

(三)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和毕业选择方向调查

47.96%药学生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获取就业信息(如表5)。表明求职过程中,学校至关重要。若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发布信息,必然会对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80.21%药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创业者仅占2.08%(如表6)。虽然每年新增岗位的数量远少于应届毕业生人数,但是多数毕业生缺乏艰苦创业的意识,选择创业微乎其微。

(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了解程度

54.88%药学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了解(如表7)。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是就业指导中心、二级学院分管书记、辅导员等,多为兼职人员,非药学类,很少精通药学专业知识,在信息指导和知识储备方面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导致多数学生对药学企业就业方向及精细分类了解甚少。

二、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

(一)药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首先,职业规划能力欠缺。许多药学生对职业规划概念模糊,认为有一定计划就是职业规划,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往往造成规划简单。有些学生对自身定位不清,行业认知不足,导致规划不适合个人而加大就业困难。其次,综合素养有待提高。随着医药行业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药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心理素质等。而大学本科教育普遍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对学生创新、社会适应力等培养相对欠缺。

(二)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

首先,就业信息传达不到位。应届药学生实习工作点遍布全国,大部分学生都会更换为当地手机号,且工作忙,不能及时获取学校网上就业信息。其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不完善。高等药学教育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调整相对市场需求较滞后,如专业课程学习任务重,就业指导课程多为选修,且一般晚上授课,课时不足,主要针对医学生,与药学生实际就业要求有差距。极少涉及出国留学,因此部分选择留学深造的学生在专业、学校选择方面感到困惑,导致留学深造失利,着实令人惋惜。最后,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在与学生沟通、面试技巧、创业实践教育等方面,药学专业就业指导存在不足。同时就业指导无法顾及特殊个体,如贫困生、专业学习困难的学生。因而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人职匹配。

(三)药学生择业观有待改进

首先,自我认知不足,个体差异大。伴随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逐年增加,且由于偏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就业率甚至不如大专生。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和就业市场了解,过高估计自身能力,对职业有高标准高要求,加剧就业困难。且毕业生个体素质差异明显,部分学生就业主动性差,怕竞争,过于依赖学校和家庭;对于经济条件差,人脉缺失的学生更多地希望通过考研暂时逃避就业压力。其次,就业观念陈旧。因大城市工作环境舒适,待遇优厚,大部分学生希望去知名企业或医院工作,对于下基层、支援西部等往往“不感冒”,导致被迫待业。甚至有学生面对激烈竞争产生恐惧,形成“等、靠、要”的观念。最后,就业方向了解不足。药学生就业多集中于企业和医疗卫生部门,对于医药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咨询、销售等不敏感,导致忽略了其他方向。此外,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系统的指导、难度偏大,也是未被学生选择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高等药学教育关系到每一个药学毕业生自身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因而加强药学生就业指导,提升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尤为重要。徐州医学院药学院,以成长成才为主线,开创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加强医药市场和就业政策宣传,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管理模式。

(一)创新就业指导教育,提升药学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以成长成才为主线,开创职业规划教育模式。为提高药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强调职业规划重要性。从入学起,药学院以职业规划教育为中心,利用“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育,实施四年不断线全方位滴灌。一年级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新生适应性教育,树立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二年级开展“就业观念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拓展等进行综合素质培养;三年级开设临床药师培训班、实验技能操作大赛等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四、五年级开展职场模拟、就业政策教育等提高学生求职技能。其次,结合市场需求,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结合药学专业特点,采用四年制不断线式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标准始终与市场接轨。在一二年级采用“两进两出”模式,即“企业新技术、企业工程师进校园进课堂;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三年级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学生部分培养环节和选修课程,企业设立奖学金资助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并提供就业岗位,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及顶岗锻炼。四年级为就业关键期,配备校内校外双导师,通过校外实训及第二课堂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完善就业管理模式 ,建立就业指导体系

推出“一三四六一”就业管理模式,建立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一体化就业指导体系,以学生就业满意为一个中心,以辅导员、教师、学生骨干三个队伍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指导、信息、服务”四项功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考研系列讲座、企业宣讲会专场招聘会、毕业生信息网络平台、用人单位数据库职业信息、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六项举措,提高药学生就业竞争力,达到满意就业率这一最终目标。首先,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通过毕业生信息采集,保证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以电话、飞信、QQ群等为平台,将最新的招聘信息传达到每个人,及时、全面、准确地跟踪调查掌握其就业动向。建立学生组成的就业队伍(由学生党员、班级干部担任),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就业招聘会,稳步推进就业基地建设。其次,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始终。通过邀请药企专业人士开办药学专业特色就业辅导,邀请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开展专题就业讲座、提供就业咨询,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进行访谈会介绍升学就业的经验。最后,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项目——彩虹助力。通过摸查登记、个体咨询、专项资助、特殊推荐等方式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追踪帮扶。对于能力弱的学生,组织素质拓展等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进行锻炼;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给予药学专业奖学金等资助;对于实践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增加实验室教学和实习环节,强化专业操作能力;对于学习综合排名后10%,加强辅导员和班级导师督导工作,以求最终达到顺利就业。

(三)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首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当前药学生普遍存在择业思想实际、择业目标期望值高等特点。目前市场就业环境促使毕业生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是发展问题。因而必须引导药学生树立竞争就业思想,明确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打破从一而终就业观,多去基层锻炼,强化自主创业想法。其次,固本疏源,鼓励学生深入基层。近几年,部队系统及民营、企业性质医疗市场,和上海、苏南一级医院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西部医疗市场也逐渐被大学毕业生所选择。因此应加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农村广大基层就业,响应国家 “三支一扶”“苏北”“西部”计划等。再次,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为突出专业知识重要性,通过校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笔者所在药学院几年来开展万邦营销培训班、恩华夏令营等,以鼓励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达到校企共同获益、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校友带动,提高就业质量。整合校友资源,积极建立药学院用人单位数据库。利用校友会的优势,邀请药企杰出校友返校与在校生交流,发挥校友带动作用。最后,鼓励创业,拓宽就业途径。完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指导大学生创业。实施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项目、资金与政策三结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育。通过创业方案评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拓宽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1]谢波.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0(28).

[2]李霞,姜大巍,马文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新西部,2010(8).

[3]梁嘉,林琳.试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J].科教文汇,2008(7).

[4]王珏,毛敏,谢波,等.药学类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现状思考[J].文教资料,2011(3).

[5]涂喜林,王巧琳,张倩.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药学教育,2011(5).

[6]赵学会,方友军,王洪生.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药学教育,2010(26).

作者:米燕燕

上一篇:医院信息化建设论文下一篇:信息化电力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