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2022-04-15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换,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供求矛盾、教育结构性矛盾、人事体制矛盾、学生自身矛盾和区域发展的制约等因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1: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措施研究

摘 要:近年来,全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的压力也是逐年上升,无论往届还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都不容小觑,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就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来讲,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仅是毕业生了才进行就业指导,而是从学生踏入校门那一刻起,就应该引导学生理清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学会善于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而不是盲从。

关键词:目标思路;指导服务;帮扶措施

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围绕国家和省委有关部门的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落实“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及“以学生竞争力为核心”的理念,结合我院专业的特殊性,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就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

1 正确思想 理清思路

(1)正确思想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更应该全面贯穿于高校学生的学习时代,需更加重视,参与并支持。作为全国共同的艺术类专业,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从我院历年的就业情况分析来看,虽基本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但实际的就业质量确存在很大差距。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就业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就业工作重心由保证“就业数量”的同时向提高“就业质量”转移,全面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2)明确目标思路。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有关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招生就业一体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竞争力为核心”的目标,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融合“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一体,联合专业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思想导师落实好教、学一体化,积极开展阶段式就业指导、多渠道进行就业困难帮扶、常态化就业跟踪及调研、规范化就业管理服务、全员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等工作举措,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

2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就业能力

(1)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一是积极引导学科专业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业计划、职业与就创业规划,把就业与创业的理念与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二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针对我院专业的特殊性,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在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中增加实训实践、参与体验、走访采访等相关环节。三是鼓励学院教师加强就创业指导理论的学习研究,更好的开展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2)针对性开展专题讲座。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全院性、专业性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包括就业政策、求职技巧、面试礼仪等,做到模块内容覆盖全部毕业生。二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承担相关专业就业指导讲座,同时鼓励相关老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三是邀请相关企业HR入校专题讲座,就业典型、创业典型、优秀校友返校经验交流。

(3)个性化咨询服务。一是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心理素质、职业意向,就业期望与去向等,从而多渠道帮扶。二是加强毕业生分类指导,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类,包括考研、公务员、出国、基层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中小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归纳整理记录。三是加强就业咨询服务点、咨询服务电话的渠道畅通,满足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3 拓宽就业渠道 确保充分就业

(1)加强就业信息采集发布。一是充分发挥学院产学研合作资源、校企合作、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多渠道收集适合我院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二是加强校与校、校与院、院与院之间的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完善学院网站、微信平台、微信群、QQ群等的信息传递,发挥学生干部桥梁作用,构建无障碍信息沟通。

(2)加强招聘活动组织。一是组织大型企事业单位来校宣讲招聘活动。二是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专业教师影响力等,拓展相关行业人才市场,积极主办学院专场、行业专场招聘会。三是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区)、立足三亚,面向全国,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四是通过校友资源,大力邀请优秀校友所在企业返校选聘毕业生。

(3)夯实基层就业项目服务与跟踪。一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宣讲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等,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二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宣传,引导、推荐毕业生参加。三是跟踪关心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在服务期满时,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政策及信息服务。

4 注重分类帮扶 助推优质就业

(1)助力优秀学生典型。一是鼓励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指导更多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帮助更多毕业生成功创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成功就业。二是重点引导和支持优秀学生报考选公务员、考研、出国等,组织好相关的培训辅导与帮扶等,树立就业典型,培养杰出校友,提升优秀学生的就业层次。三是进一步推进与校企合作单位(三亚红色娘子軍实景演艺剧场、三亚千古情旅游演艺有限公司、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计划,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让学生带着专业知识与技能参与学习实践、在过程中去感受与体验,从中发现问题再回到课堂解决,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更好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更好的打造品牌,更好的提高就业质量。

(2)引导学生自主成长。一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通过学懂、弄通转化为学会表达,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自我成长,提高自身能力。二是加强各项规划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就创业氛围,鼓励通过实践寻找差距,增强自我理解,学会自我完善与积极竞争,争取机会。三是整合就业信息资源,拓展就创业平台,实地走访调研行业、认识工作岗位,多角度促进毕业生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帮助更多的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就业,到理想岗位上发展。

(3)帮助“双困”学生就业。一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通过多方面争取相关求职补贴等,帮助学生缓解求职期间就业的经济压力。并在招聘机会中重点推荐等,减轻外出求职费用。二是针对完成学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单独辅导,鼓励在有限时间内抓住机会,实现顺利毕业和就业。三是针对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的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尊重与倾听学生本人想法及家长的意见,联合大学生健康人格工作室、学生中心、招生就业处等及时疏导,帮助学生从“难就业—能就业—就好业”持续发展。

5 规范管理服务 确保安全稳定

(1)规范就业工作服务。一是务实领会国家及学校有关政策,严格遵照就业“四不准”原则,规范化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与创业,同时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二是加强与毕业生沟通联络,确保毕业相关事项经本人同意确认完成。三是规范学生档案程序及严谨性,严格档案保密,材料完善、齐全、准确,档案转递规范、及时。

(2)优化就业市场服务。一是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校内招聘活动,改善就业招聘空白现象,力争确保企业岗位能招到人,毕业生能就业。二是加强校外求职的安全组织与服务。三是强调并指导毕业生熟悉签约流程及重要意义,远离就业陷阱。

(3)强化各类平台管理。一是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就业信息的审查力度,保证信息时效性和真实性,包括审核企业营业执照、招聘人身份信息、招聘岗位等。二是加强就业数据更新与上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切实保护个人权益。

6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责任

(1)加强思想重视。一是强化“一把手”工程,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作用,落实院长负责制,书记抓就业指导及宣传,就业指导老师抓落实,全体教师共同协助。二是增强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校院优质资源,形成促进就业合力。三是把握政治站位,跟踪了解学科专业的就业形势,及时研究分析,制定有效应对措施。

(2)加强力度保障。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络,充分发挥重点单位的社会力量,提供就业工作的支持,组织参加各类就创业培训活动及竞赛等,获取就业经费补贴。二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稳定就业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升就业工作的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三是通过学生组织,培养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助手。

(3)落实目标责任。一是根据上級主管部门的就业工作考核要求,将就业工作分类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学业指导师的积极作用,明确工作职责与具体任务。三是加强就业工作的考核,按照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阶段性细化,科学促进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华幸.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07).

[2] 刘杰.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才智,2019(14).

[3] 李秀岩,胡雨露.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02).

[4] 王洪东.以“互联网+”构建地方高校智慧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

作者:袁威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2: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换,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供求矛盾、教育结构性矛盾、人事体制矛盾、学生自身矛盾和区域发展的制约等因素。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高校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好学生的职业、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以职业、就业、创业教育为主线,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基础,以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增强职业责任、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的的职业指导体系,将三业(职业、就业、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培养正确的职业观

1充分利用悠久的校史资源开展职业观教育

继承优良传统,激发新生发愤学习、努力成才的积极性。建立校史馆,把毕业生在全国各地不同岗位上取得的突出成绩和科研成果用文字、照片、实物、录像等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进行学校光荣传统和职业观的教育。请有成就的毕业生、企业的老总和劳模、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来校作报告,在全院学生中举办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开展职业观的讨论。

2把职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

将职业观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从新生入学起就开设职业指导课,第一讲就是“就业形势、观念转变与新的就业机会”,强调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必须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到中小企业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安心一线,扎实工作。将“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在教学和专业实践中渗透职业观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专业讲职业,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实习践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不断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专门讲授“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学生即将毕业进入职场前,帮助他们做职业化的准备,包括:强化职业化意识,保持职业化心态,培养职业化行为,提高职业化技能等。

大学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业工作是学校联系社会的纽带,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就业率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关系到社会对学院的评价,所以我们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将就业指导工作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树立“以知识奉献社会,以才干服务人民”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主动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帮助毕业生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开设就业指导课,如“求职材料的制作”、“求职礼仪的告诫”、“求职技巧”等;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采取分类、分层次、分步实施的方法,逐步实行全程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求职择业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早做准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个人价值定位和理想的职业相一致,从而运用自身的实力、技巧和方法,展示自己,推荐自己,以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接纳和认可,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2以就业为导向,对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适应性调整

实行“学分制”培养模式,加大专业技能实训课的比例,对各系以就业为导向的动态教学改革给予充分的支持,各教研室早行动、早尝试,主动以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适应用人单位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用人单位、学生、学院的三赢。主动把就业和培养作为一一对应、互为因果的系统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用就业反馈的信息指导教学,增强和改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努力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与工作岗位“零试用期”的实用型学生。

3进行市场化和网络化建设,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

就业推荐工作就是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策划、销售我们的“产品”,把“教育产品(学生)”推向市场、占领市场的过程。在就业推荐过程中,坚持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标准,探索并向用人单位推行“包退、包换、包稳定”的三包承诺。此外,我们应注重产品销售网络的建设,把构建毕业生就业关系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广大校友和全院教职工及其社会关系的作用,以感情为纽带拓宽就业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关系网。还要加强“无形网络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及时全面地向毕业生发布各地就业信息,把毕业生就业推荐情况和个人求职材料登录上网向外推荐公布,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和选择提供便捷而高效的服务,提高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学院应把就业工作的重心下移,以系为主体开展“线(专业)”和“点(学生)”的就业指导、推荐、管理工作,招就办作为宏观管理服务部,重点加强“面(学院整体)”统筹协调,管理指导,整体服务,对各系进行量化目标管理,每月以问卷和排行榜形式向全院师生公布各系各专业就业率的具体进展,在充分发挥系部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又提高院系两级团结协助、齐抓共管的合力。

4大力推进“无障碍就业”机制的实施进程

充分借助人才市场的中介作用,形成统一的人才市场。建议取消毕业生的户籍限制,实行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并落实未就业登记制度,免费实行职业资格培训制度,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

5积极推进就业评价系统的工作进程

制定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目前,武汉筹建的“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他们把就业率、就业缺口、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雇主满意程度等纳入评价体系,更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更科学地引导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学校的发展方向。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三培养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

作为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空间给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很多机会。自主创业是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创业者须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较强的创业能力和必备的创业素质。创业是一项千辛万苦的事业,是一项非常复杂、要求非常高的智能、体力的活动,所以创业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

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创业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等)、创业实践(确立目标、实施计划、发展壮大)等,给学生系统讲授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办企业的程序与条件等。对学生进行创业务实知识培训,开设包括经济学、财务会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法学等课程,还要开一些技能技巧课程,介绍捕捉市场信息、筹集资金、联系客户、市场分析、实施经营战略等知识,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创业打好基础。

2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信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参加合法劳动,并取得一定的合法收入就是就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要拓宽思路,到机关事业单位是就业,去国有、股份制、外资企业是就业,到农村租块地经营是就业,在父母开的店里打工或自己开个杂货店也是就业。要根据社会现实确定自己的目标,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创业信心很重要,因为坚强的信念是力量的源泉,要坚信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能够实现,才会取得成功。

3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特征进行创业指导

直视训练学生创业需要的基本素质。如训练学生读、写、说、吸收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眼界开阔、决断正确;开发有效的智力因素:观察力、预见力、洞察力、创造力等;锻炼有效的非智力品质:强烈的好奇心、刻苦勤奋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等。进行创业个性化辅导,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分析,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自己适合做什么,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专业设计创业方案和项目,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的项目,这些项目易操作,成功率高,例如日用小商品产销领域、服务领域、旅游产品领域、环保领域等,还应教会学生做市场调查研究,学会用各种形式筹集资金。

4树立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宽松的环境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倡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把个性张扬和勤奋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学生敢冒风险、敢于挑战的精神才能像泉水那样破土涌出。

5建立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提供创业跟踪咨询和服务

高校应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设立创业基金,用于创业指导、市场调查、信息交流等。加强创业信息化建设,从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创业信息。提供创业跟踪咨询和服务,了解市场的状况、需求,及时组织专家学者研究讨论,为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例如让学生入股校办企业,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掌握创业本领。

6通过多种渠道,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了解市场行情的能力,对社会和市场的了解越深入,对创业遇到的风险认识会越深刻;准备越充分,抗挫折能力会越强。还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考察市场,开展勤工助学等社会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创业奠定基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可专门为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创新活动,在学生毕业前举办“创新杯”大赛,学生可将自己的小发明作为将来创业的起点,服务社会。

职业、就业、创业教育三者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职业指导体系。“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型就业观在学生中逐步形成。面对岗位特征鲜明的就业形势,高等院校应有备而来,主动积极地采取以准确的培养定位服务就业,以内涵建设的方针推进就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拉动就业,以高技能人才的品牌实现就业,以产学结合的途径促进就业,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保障就业的强有力的措施,主动迎接社会的挑战,积极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作者:陈耀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3:

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塑造和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但在金融危机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严重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所有部门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所存在的问题一一展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使大学生为社会创造价值。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就业指导 研究

作者:石 珂

上一篇:伤害事故下高校体育论文下一篇:卓越工程师交通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