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2022-04-15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方式方法手段欠缺、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五个问题。提出了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就业指导内容系统化、就业指导方式多样化、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全员化)、就业指导教育制度化的对策思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1: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摘要】借鉴国内外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成功经验,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应当重点创新就业指导服务主体体系、观念体系、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服务体系 创新

国内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的研究范围比较单一,研究角度是非多维的,缺乏针对将高校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分析,组成政府、高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创新研究。就目前所能搜集到的资料分析,国内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多数研究仍然只停留在对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专家化、专业化等领域内,并且都有意无意地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政府、社会脱离开来,使高校处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不能很好地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在借鉴国内外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创新主要应从就业指导服务主体体系、观念体系、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入手,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是一个必须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中考虑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一个全程开放的多维体系,是一个为毕业生提供终身就业指导服务的体系。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主体体系创新

(一)政府应为第一责任主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一般而言有三类主体,即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其中社会各界主要指用人单位。三大工作主体中独有政府有可能也有能力成为第一责任主体。

综观现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不难发现凡在需要论述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时,研究者们似乎有意无意都在回避,不敢或者不愿承认政府应当担当起第一责任主体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是高校的工作,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是配角。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确属于高校的工作内容,并且是高校一项主要的工作,但相对于灵活多变的就业市场而言,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过程中的能量毕竟有限。在这样环境中,能担当起第一责任主体角色的,只有政府。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政府应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第一责任主体。坚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导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就业情势日渐严峻的今天,完全仰赖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以实现充分就业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高等教育同时具备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性,当属于“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生产和配置可以依赖私人努力和市场自发调节,但对于公共产品而言,则主要依靠政府的行为。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仅仅依靠私人努力和市场自发调节远远不够,作为高等教育产品的高校毕业生“生产”(培养)环节需要政府干预,“销售”(就业)阶段同样需要政府介入,并且政府应该处于主导的、核心的地位。

(二)高校和社会各界均为第二责任主体

将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第一责任主体,可能导致高校的职责本末倒置,迫使高校将核心资源转移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上,不得不忽略或者放松教学和科研工作,而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本质和核心工作。因此,认为高校应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第一主体的看法是不妥的。

用人单位作为社会各界的主要主体,多指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主体,这类主体乐意直接从人力资源市场上“购进”毕业生,却不大可能主动介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即便通过合作办学使得这类用人单位直接介入高等教育,角色发生改变,但无论怎么改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营利本性决定其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促进公平就业、公正就业和稳定就业,因此也就无法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第一责任主体。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只有政府才有能力高效地进行调控,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就业市场中各类不公平、不公正和不稳定问题,促进就业公平、保证就业公正和维护就业稳定。所以,政府应该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第一责任主体,高校和社会各界均为第二责任主体。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观念体系创新

所谓观念体系是指人们对于某种问题或现象的一系列看法和感觉。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观念体系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主体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一系列看法和感觉,这些看法和感觉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观念体系其实就是要确立正确的观念体系,正确的观念体系对于具体工作的开展具有导向和指引作用。

(一)专业指导服务的观念

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观念体系,首先应确立专业服务的观念。这是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殊工作。

确立专业服务的观念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专业化层次较低,多数工作人员不具备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从业人员比例极低,这种局面如果不能改变,就无从探讨专业服务观念的确立。确立专业服务的观念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要在毕业生视角和就业市场视角下进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明确就业指导服务的属性,须以学生为本,淡化管理,强化服务,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内化为工作动力,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终身指导服务的观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就业个性指导服务,以发展的眼光创新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由一直以来的阶段性就业指导服务向终身服务模式过渡,对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继续提供指导和服务。

终身指导服务的观念要求不仅关注毕业生眼前的就业,而且关注毕业生一生的就业。不论毕业生因为何种原因失业或下岗,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都将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促使其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再根据就业信息资源、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和毕业生本人意愿和条件,帮助他们了解最新就业态势,合理地选择职业,以求寻找合适的岗位,从而实现再次就业。

(三)合作指导服务的观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就其工作

作者:林旺兴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2: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方式方法手段欠缺、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五个问题。提出了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就业指导内容系统化、就业指导方式多样化、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全员化)、就业指导教育制度化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高校 就业指导 问题 对策

切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部部长周济2007年12月5日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指出:进一步落实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所有高校要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这为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显著特征的背景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就业指导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就业指导教育就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1、实施程度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工作指导代替就业指导,政策指导代替就业指导,思想教育代替就业指导,毕业指导代替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的对象上,往往局限于毕业班的学生,而对于非毕业班的同学缺乏引导;指导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高校就业指导限于理论知识和就业政策的灌输,而对于一些学生急需的就业知识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却较少涉及。

2、方式方法手段欠缺

当前,在就业指导中所使用的方法比较单调,对学生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案例分析不足,就业指导也往往选择在课堂中进行,形式单一;对于国内外出现的一些先进的就业指导方法未能充分加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还不充分,造成就业指导课的效果不理想;仍然偏重于群体性指导,个体性指导这一重要环节体现不够,个陸化指导须进一步加强。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学生教育管理干部)。他们往往没有受到系统的教学培训,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理论研究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当中,具有丰富心理学知识的人员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导致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上。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还未形成一支稳定的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4、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总体上说,目前就业指导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从深度上讲,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研究大部分都指向当前发生和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矛盾现象,而未能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中的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问题。在广度上,就业中的很多重要领域较少涉及。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倾向测试等等。统一的就业指导教材的编写需要加强,但很多地区和高校都是自己编写教材,力量比较分散。特别地,对网上招聘问题的研究必须加强,近期出现的一些大学毕业生被非法传销组织利用网上招聘而控制的事件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5、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就业指导往往只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短短几周内,并且局限于在就业之前的突击教育,多侧重于政策教育,就业技巧教育,不全面,不系统;有的高校还未将其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予以对待;无统编教材,有的高校未使用教材,有的教师仅仅是从网上下载一些文章进行简单的组合;职业生涯教育、创业教育、职业心理测试仍然是薄弱环节。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对策

依据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周济部长的讲话精神,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思考。

1、教育全程化

从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出发,逐步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非毕业班学生,一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和设计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职场培训、情景模拟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准备。二是在团组织生活中融入就业指导教育。邀请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专职人员开展就业指导讲座、邀请校友或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班同学座谈讨论等。三是开展就业宣传月活动。包括:利用板报、黑板报等宣传就业形势与政策、举办优秀自荐材料样本展览活动、举办自荐材料封面设计大赛、举办就业准备知识讲座、举办现场咨询活动、开展现场模拟招聘活动等。

针对毕业班学生,一是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是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我发展规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政策指导、思想指导和技术指导。二是开展课余就业指导咨询活动。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可采取其它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通过补充读物、放映声像资料、参观与访问、劳动实习等实施就业指导。通过单位讲座、校友座谈、现场咨询、日常咨询、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心理测试、个案分析、模拟“双选”训练等实施就业指导。

2、内容系统化

就业指导要产生实在的功效,就必须重视就业指导内容的系统性,特别是在就业指导教育课程内容上要体现系统性。主要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帮助毕业生进一步了解目前就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严峻形势及有利条件,就业中需要遵循的政策制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讲解,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及步骤这部分内容的重点讲解,结合相关案例,让学生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与方案。就业准备指导。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如就业信息准备、自荐材料准备等,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就业信息,以及收集、整理、编写自荐材料,制作自荐书,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信息与资料准备。择业定位指导。通过与毕业生交流大学生择业原则与决策,帮助毕业生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确立恰当的期望值,并学会自我指导,对就业目标进行理性选择、权衡及抉择。就业心理调适指导。结合就业心理知识的讲授,重点培育毕业生健康的择业心态,对部分走人心理误区的毕业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引导他们走出择业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健康的心态,为未来的顺利就业做好心理准备。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通过讲授各种择业、笔试、面试的方法、特点与技巧,帮助学生学会灵活选择适合自己,适合不同企业、不同情况的择业方法与技巧,提高毕业生就

业的成功率,从而推动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指导。通过向学生宣讲创业方面的知识、法律、优惠政策,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3、方式多样化

各个高校在就业指导方式上都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有适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做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些便于操作的常规性方式。

(1)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就业指导工作者通过谈话、观察、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对毕业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知识、能力、特长、缺点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并把这种评价提供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

(2)开展择业咨询。所谓咨询,就是请教、商量、劝告的意思。择业咨询,也就是回答大学生有关就业的一些问题,为大学生选择职业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包括对一些问题的共同探讨和平等协商。这种咨询既可是面对面的,也可是书面的、电子的、网络的;既可是正式的,也可是非正式的。提供咨询者既可是教师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也可是家长、亲友、同学、校友,

(3)进行就业教育。就业教育与择业咨询相比就要严肃和正式得多。主要采用教与学、讲与听的形式来解答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常用的就业教育形式包括:为大学生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不定期地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个別谈话式的就业教育。此种就业指导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内容正规、系统、全面,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具有权威性。

(4)开展网上就业指导。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网络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在任何学生需要的时候接受就业指导。人一机模式可以使就业指导工作的辐射面扩大。当前,众多高校已经通过网络开辟网上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网上推荐以及提供就业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人一机模式使大规模的网上个别咨询已成为现实。

4、队伍专业化(全员化)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摆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统一纳入规划,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一是逐年招入相关专业研究生作为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二是在现有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中遴选部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三是聘请曾经从事过就业工作、对就业指导有一定经历和经验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作为其就业课任课教师。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调动校内外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逐步实现就业指导全员化。一是发挥广大任课教师的作用。可将就业指导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阐明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知道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价值,以及如何在职业领域中运用这些知识。还可在每年举办的各种大、中、小型双选会、日常就业咨询活动中安排部分任课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二是发挥好同学间相互指导的作用。就实际情况而言,同学间的相互指导是对就业指导的重要补充,关键是如何避免或削弱“瞎子牵瞎子”的现象,可以通过为班委、团支委成员进行专门辅导,以此带动同学间的就业指导向正确、规范的方向发展。还可在班委中增设就业信息委员,专门负责组织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去向,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了解学生就业意向,组织开展模拟招聘、就业讲座或座谈活动,收集发布就业信息等。三是可邀请上级领导、主管部门专职人员、用人单位领导或人力资源部专职人员、校友来校举办报告会、讲座、座谈会、现场咨询活动等。

5、教育制度化

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供常年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保证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将就业指导教育分为日常教育和课堂教学两部分,以课堂教学为主,作为必修课或必选课,统一纳入教学计划,与其它专业课一样实施严格的学籍管理。将就业指导教育课的学时数确定为理论教学16学时,专题报告、讲座4学时。就业指导课教师经试讲考核,正式聘任后方可担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原则上要求是从事过较长时间就业工作、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丰富的就业工作经验的干部或教师。

作者:石加友 姜尔岚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3: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0年4月26日,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大为,副主任张继栋、韩呼生,主任助理宁小华,以及各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代表共计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刘大为主任主持。辽宁、上海、湖南、北京四个省市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进行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纷纷就各级就业指导中心的组织机构、体制建设、资源获取、未来努力方向等方面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处在发展的有利阶段,有信心,也有责任将这项工作做好。同时,希望全国中心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特别是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规范各地工作的开展,从而为各地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各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将继续立足本地优势,统筹规划、理顺机制、明确职责,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制度问题论文下一篇:绿化管理下园林绿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