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2022-05-1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剖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集中围绕毕业就业问题的观念问题、学校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广开渠道、完善机制、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等方面,寻找出路与对策,旨在着力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

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帮扶措施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新冠疫情下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帮扶措施探究》(湘教通〔2021〕197号)。

作者姓名:曹欣怡(2001—),女,本科,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摘 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涉及市场以及社会的稳步发展。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的数量增加,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不相匹配。市场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几乎达到饱和,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而言,就业形势更为严峻。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受到巨大影响。因此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参考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2020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及就业帮扶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生 就业现状 帮扶措施 新冠疫情

1现状

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就有关数据表明,自2010年以来,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已远超过社会需求量;同时由于英语专业直接对接市场的程度不高,导致就业对口率逐年下降,2010已下降至51.3%。社会岗位的要求仅仅是只需毕业生将英语作为辅助的一门工具;所以对于毕业生而言,应当更加注重就业方向的多样化, 不只局限于翻译、商务、教育行业[1-3]。

为更好地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该课题组对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有关就业地区、工作类型、就业准备情况、专业水平4项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211人。该院2020届英语专业毕业生中,通过问卷调查(截至2020年4月1日),就专业水平而言,约80%的学生认为自身水平良好,能胜任英语语言相关的工作,但仍然对于就业前景感到担忧;17%的同学表示自身水平一般,就业会选择普通的文职工作;3%的同学认为自身会选择第二专业进行就业。

有关就业地区而言,32%的同学表示会留在当地工作,59%的同学选择去超一线城市工作;9%的同学表示会回到家乡工作。

就工作类型而言,65%的学生选择公务员或教师进行就业;27%的同学选择进入企业;6%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继续准备考研;2%的同学还没有做好选择。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同学们更偏向于稳定的处于国家体制内的工作,不太倾向于创业等具有风险的就业方向。

对于就业准备情况而言,38.7%的同学意识到当时新冠疫情下就業形势的严峻,采取积极就业的态度,提早利用网络进行简历投递寻找工作;10.3%的同学积极准备研究生复试或准备报考国家、地方项目;28.1%的同学虽然明白就业形势的严峻,但行动仍然处于被动的位置;19.5%的同学认为可以等待机会再找工作;5.4%的同学仍决定出国深造。但与截至2020年5月的已就业明细表相比,仍有出入。出国学生数量受新冠疫情影响,已减少至0.47%;选择继续深造读研的同学占比5.21%;选择参与国家、地方项目的同学占比2.38%;至2020年5月就业率仅达到66.35%。

从2020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就业不容乐观;从就业数据可以得出,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英语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而这与高校因素、学生个人因素都分不开。

2 对策分析

2.1主动联系国内相关公司、单位,与其成立合作关系

我国自2013年便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此项目必定需要众多英语人才进行构建与发展,因此学校可主动与相关公司成立合作关系,向合作公司输送相应优秀毕业生;而合作公司则可利用合作关系使更多的人力资源来校进行宣讲,招聘人才;学院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4-5]。

2.2开设就业培训与指导的调研小组

调研小组成立旨在研究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重点分析近年的就业形势,收集学生的就业数据,从中总结学生就业仍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相应能提升就业的对策;学院可在学生入校后邀请专家或者学院优秀毕业生做讲座培训,将就业形势以及市场需求等信息定期告知学生,同时为其提供4年持续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并在第四年指派专门的老师负责,如:按照1:8师生比例对学生进行就业针对性辅导。

2.3开设与市场对口的分支专业

通过调查发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口率低,毕业生与市场岗位的对接程度不高。除对于英语专业水平要求极高的岗位,如同声翻译、交替传译、教师等以外,市场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往往只需其将英语作为辅助工具在工作中使用。因此学院可加强学生专业水平的训练,大一大二时开设英语基础课程,例如听、说、读、写等,同时开设对口的分支专业,例如翻译、商务、教育、文学方向等课程的教学,对于就业需求方向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与市场进行对接,进而更好地进行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不仅与学院是否重视有关,更与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尤其英语毕业生在个人专业水平、就业的选择、就职意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3.1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关于就业的讲座

通过总结优秀毕业生和专家的就业建议,可使自身对于国内外就业形势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学生能够正确且及时地审视自身的优缺点,对于自我能有一个清晰、良好的认知,正确认识到与心仪就职岗位的差距,从差距中完善自身,努力补足缺陷,尽可能缩小差距,以达到心仪岗位的招聘需求,完成个人的就业;同时学生也能从讲座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就业需求做出恰当的就业选择。

2.3.2学生应珍惜学校及学院牵头安排的实习机会

对于大学生而言,实习经历不可或缺,但是大部分大学生直至毕业都未拥有一项实习经历,这对于就业以及紧随其后的就职面试十分不利。在同等水平的毕业生招聘中,企业更偏向于招聘已经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因其拥有更多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进而很好地完成工作。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拥有一份实习经验是重要且必要的。因此学生应当抓住学院所提供的实习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提高交际能力,拓宽交际圈,为今后的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2.3.3学生应提升自身竞争力

英语作为一门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使用人数多、范围广。但是由于近年以来英语人才趋于饱和,英语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正在逐年下降,所以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由于不乏基本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回国的留学生,英语专业的学生则需更加努力提高个人竞争力。首先是提高自身语言竞争力,即提高个人阅读、写作、口语能力,尤其需要重视口语能力的提高,因为出色的口语能力能在面试中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工作当中这项能力也是使用最多的。

2.3.4学生可选择多样化就業

通过分析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20届的就业数据可知,学生就业区域集中,同时就业形式较为单一。毕业生大多会选择超一线城市进行就业,这无形中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就业城市,而不是选择跟随大众来选择超一线城市进行就业。学生就业时可以往多样化就业的方向发展,根据个人的特点以及就业现状来决定是否选择传统化就业、创业或是其他行业进行就业,例如旅游业、科技等服务行业,而非传统的教育、商务以及翻译行业。

2.3.5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职意识

分析数据可得,大部分英语专业就业生对于就业选择都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岗位与职业,那么树立正确的就职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对于自身的职业进行大概的规划,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兴趣,将其结合,树立自身正确的就职意识。在此期间通过努力,分步完成心仪就职岗位的需求,培养自身的素质,那么毕业需要求职时,自身并不会感到迷茫,同时也能获得个人与岗位适配的强竞争力[6-8]。

3结语

通过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20届的就业数据分析可知,新冠疫情、英语人才饱和、就业对口率不高、竞争力不高、就业方向单一等方面的原因对于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就业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也许对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也存在一定影响。

提高就业,学院应起带领作用,及时分享就业形势、开设对应的就业培训与指导,同时优化课程教学,开设具体对接市场的分支专业;而学生也应当采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学习其他技能来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们身处新时代,手握更多的机会,同时也面对更多的挑战。“一带一路”项目一定会给中国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带来机遇,在此之前只需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临。

(指导老师:贺文)

参考文献

[1] 张冬艳.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9):50-51.

[2] 时小清,吕毅.大连海洋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J].现代交际,2019(5):38-39.

[3] 王晓辉.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及其应对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4(36):235.

[4] 张怡天.英语专业背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发展情况调研[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 张敬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会计从业者就业力调研[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6] 胡骏.地方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0,34(1):57-60.

[7] 汪小祥.企业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研究[J].科技视界,2020(4):146-147.

[8] 伍惠娟.基于专业认同理论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以云南省五所高校实证研究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20,5(7):117-122.

作者:曹欣怡 夏梦筑 施迁 刘惠文 贺文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剖析及就业出路指导

摘要本文剖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集中围绕毕业就业问题的观念问题、学校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广开渠道、完善机制、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等方面,寻找出路与对策,旨在着力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就业指导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Status

Analysis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SUN Xinb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of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Key words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大学生就业出路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加之当前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无疑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对于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况,究其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但仍有一部分大学教师没有认识到重要性和尽到自己的责任,认为大学生就业是学校的事情,是招生就业处的事情,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的力度不够。另外,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想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很多毕业生不是从实际出发,选择最能发挥专长、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要求工作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都把目光盯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而对于非公有企业,尤其是农牧区基层,却鲜有兴趣,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窘境,从而存在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矛盾。

(2)高等学校专业调查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高校专业是指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高校的运营机制是一种计划招生,统一分配的计划体制,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毕业生分配市场导向的今天明显显露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弱点。另外,高校的人才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不适应。在市场机制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需求取向,做到“产销对路”,学生毕业才有出路,学校也才有生存的竞争力。

(3)国家扶持力度和学校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国家虽然为鼓励和吸引人才到中西部和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或者支援农村教育,实行很多优惠政策,但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对这些毕业生支援国家服务期满后还缺乏相关的引导;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档案限制,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影响就业。此外,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真正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对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的定位也感到困惑和迷茫,正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帮助,但有关学校存在就业指导和信息的滞后,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1 进一步更新观念

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象已拓展为全体在校生,因此就业指导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传和择业技巧指导方面的“临阵磨枪”,而是“全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长期备战”型的就业指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水平的综合反映。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就业岗位总是“僧多粥少”,要想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保证稳定的就业率和质量就要靠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工作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做好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就业工作放在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全面抓、全过程抓。即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将就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与新生职业教育相结合、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基层观念引导与榜样教育相结合、把就业工作贯穿于学校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要科学引导学生认清形式,摆正位置,客观、公正、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提高自我调试能力,实现以市场为本位的转变。

2 学校推荐实习与参加人才招聘会相结合

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毕业生就业体系。高校的优势在于其能发挥无可比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不间断进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双面选择洽谈工作。同时学校推荐的用人单位可信度高,实习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阶段,是实习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过程,也是毕业生谋职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实践、实习阶段的工作,既可以让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毕业生也可以较详细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福利待遇等状况,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建立联系,为以后的求职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注意要以谋求职业为标准,并利用实习加深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即使实习后不能被录用,如果自己履历表上填上实习这段历史,将来在毕业后谋职的竞争中就处于优势地位。人才招聘会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直接见面,互相选择,是就业途径中最为直接、最为常见的形式。近年来,各地都有定期召开的招聘洽谈活动。之所以出现如此火爆的场面是由招聘会的特点决定的。招聘会上供求的双方直接见面洽谈,双向交流,及时反馈,省略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另外,职业信息集中,求职者在招聘会上可以同时和多家招聘单位见面洽谈,选择的余地大。当然,由于人数太多不便洽谈,故成功率相对较低,但作为求职者一旦获得这方面的信息不妨亲临现场看看,或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3 健全和完善机制

首先,是要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之中,真正形成党委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分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大就业”机制,形成同步运行、密切合作、多管齐下、全员参与、优势互补的“大就业”格局。

其次,是要健全和完善就业信息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供需见面交流平台、职业中介联系平台及日常工作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职业信息,并通过校园网、飞信、QQ群、网上同学录、博客、论坛等各种有效方式及时快捷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第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服务机制。要将就业服务的范围延伸、时间滞后、工作细化,将温暖送至每名毕业生身边,特别是要重点,及时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学生的帮扶工作,切实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

4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关键在于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用正、素质高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因此,要着力完善竞争与保障相配套、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管理、培训、提高机制,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有事业心、热爱工作、关心学生的就业指导队伍。

5 奋力开拓就业市场

要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根据本地区人才需要结构与状况,结合本校专业培养方向,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大型就业基地,主动向各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介毕业生。与此同时,要不断拓展视野,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人才中介的友好合作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省外就业基地。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裕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高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只要学生、高校、社会齐心协力,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学生们的前途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蔡方.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张炎,陈晓强.劳动与就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王昊.“高增长、低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新视野,2005(6).

[4]张春.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2):95-98.

作者:孙新兵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类型及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刍议

摘 要: 本文通过山东大学近五年的“就业寻访”资料,总结分析了毕业生的行动指向型、区域指向型、感恩归根型、开拓创新型、观望犹豫型等五种就业类型。同时提出从全程化就业指导、多形式咨询指导、多渠道信息指导、多实践技能指导、扶持创业指导等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 高校 就业类型 就业指导模式

暑期“就业寻访”活动是山东大学就业工作的品牌活动,我们在这些访谈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依托“就业寻访”近五年的访谈资料,从山东大学毕业生就业类型的角度试析大学生就业情况,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收获启示性规律。

一、毕业生就业类型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开始走向市场,自谋职业,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这些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的外部就业环境目前并不轻松,就业压力的广泛存在使得毕业生在掌控自己职业生涯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使得不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大相径庭,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就业类型:

1.行业指向型。

机会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但扎实的专业基础、卓然的自身能力和明确的就业目标无疑为他们的就业增添了成功的砝码。这类毕业生往往对自己有较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有目标明确。这类毕业生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或兴趣相符的用人单位或职位,凭借自身良好的就业力,在双向选择中脱颖而出。在寻访活动中我们发现,就业难的存在使许多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放弃对“专业对口“的追求,但一个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仍然有增无减。行业指向型毕业生占到所有就业毕业生的半壁江山。

2.区域指向型。

北京、上海等地及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实力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当地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活动中总是满载而归。对一地区的向往和对未来机会的预期使部分毕业生即使在落不了户口的情况下也蜂拥至这些地区。这类毕业生在大城市激烈的竞争中或败下阵来,或愈挫愈勇,干出一番事业。在寻访活动中我们发现,目前区域指向型毕业生仍然是有增无减。这同时也凸显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到西部去”目前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欠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常常只能虚位以待。如何引导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出区域的限制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3.感恩归根型。

此处的感恩特指那批怀着感恩的心,立志回故乡或者为报答社会而到偏远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衣锦还乡无疑是每个毕业生藏在心底的愿望。当大学毕业生回家养猪种菜、做菜农当园丁已不再让世人大跌眼镜的时候,这股利人利己的热流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08届毕业生中,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中自发自愿的感人力量、目睹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无私奉献的风采后,许多毕业生愿意从区域的限制或专业的牢笼中走出。

4.开拓创新型。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自主创业常常是毕业生的终极梦想——在为别人打工赚足了经验和金钱后自己做老板。然而一毕业就创业的大学生以其“业”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聚拢了众多眼球。这种创业的最初目的多为谋生,在近年来政策的鼓励下,许多大学生出奇制胜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创业更需详尽的规划和过人的个人能力,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商潮中站稳脚跟。在访谈活动中,我们接触到的成功创业者多是先就业后创业,凭多年“给人打工”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本(智力和财力资本),而在创业中崭露头角。

5.观望犹豫型。

有一些毕业生,当发现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似乎离自己太遥远,而愿意录用自己的单位并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当发现自己在一门心思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招考中失利,面对愿意与自己签约的单位而犹豫不决导致最终没有就业,或者在签约后频繁跳槽,或者对自己持有放任自由的心态而随遇而安,随便签约便开始工作。尽管这些毕业生,只占极少数,但是这种状态对他们自身和用人单位的影响是消极的。工作中,他们常常好高骛远,但却忽视自身实力,做事浮躁,不能安心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类型分化的启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域,我们的毕业生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也需要一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的构建,不仅需要国家宏观的调控、学生自身的努力。作为社会人才的“加工厂”和“输送厂”的高校,除了要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还担负着培养毕业生就业力,使他们尽快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适应社会,造福社会。近年来,山东大学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内容,扩展指导范围,针对目前大学生不同的就业趋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了一些工作。

1.职业指导——束炬夜驰,不如早行。

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即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是我校就业工作的一个特色。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导航仪。从新生入学就业指导教育开始,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理想和心理特点,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人员为主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就活跃开来。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选择职业发展目标到职业生涯测评、职业心理测评,一直延伸到毕业期间进行的职业生涯危机处理教育、就业方向具体目标设定等,甚至包括毕业生毕业后的相关延续帮助。

2.咨询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学生就业咨询值班制度。我校建立了学生就业咨询值班制度,组织校内职业指导教师对在校学生集中开展就业咨询服务。

(2)学生就业讲座。我校通过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近年来,邀请企业HR、成功校友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准备教育、行业分析、市场行情分析等讲座获得了学生良好反馈。尤其近年来由山东大学学生就业与发展指导服务中心主办的求职特训营项目更是好评如潮,在形式多样的课程中帮助学员培养了职业素质,提升了求职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3)学生就业社团。活跃的学生社团扎根于学生,成长于学生,在学生中有广阔的感召力。由学生就业与发展指导服务中心直接领导的山东大学职业发展协会每月印发的《前程攻略》非常贴近学生需求,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他们组织举办的模拟现场招聘、兼职信息的发布等以激情灵活的表达方式向同学们传播就业的讯息,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4)就业寻访活动。与历届校友建立有效的咨询网络是我校就业咨询指导的又一重要特色。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寻访活动,促进校友与学校的互动,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5)“三支一扶”、到西部任职宣讲与奖励。支援西部建设、支援新农村建设是目前破解西部和农村发展建设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宣传和支持西部建设是山东大学的一贯做法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大学依托学生原先所在学院,与“三支一扶”、村官等就业队伍有多种形式的支持和交流,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同时邀请往届毕业生介绍西部建设、支援农村的经历,以切身感悟感召在校生。

3.信息指导——走出去,请进来。

掌握就业信息资料是毕业生为就业做准备的第一步。我校学生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多渠道、全方位地搜集各类就业信息,再通过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学校还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依托校友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稳定原有就业市场,不断拓展新的用人单位,使我校毕业生就业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也使我校优秀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不断扩展和延伸。

4.技能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毕业生就业的趋势也不再是一辈子一个岗位。合理的人才结构整合,不囿于一个行业的追求,我校历来重视社会实践工作,认识到仅仅“空对空”的就业指导与纸上谈兵式的发展理论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就业的诸多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加强就业实践、就业实习,获得实际工作能力仍然是破解毕业生就业之困的发展方向。因此,联合各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就业实习基地遍地开花是我校目前正在实施的方针和长远目标。

5.创业指导——变供血为造血,早栽树可乘凉。

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帮助别人就业,具有示范效应。当然,目前大学毕业生创业规模较小,且成功案例较为鲜见,但未雨绸缪的创业教育可培养毕业生被动找工作为主动创造工作岗位的思想,为部分毕业生的创业生涯打开通道。我校除了在就业指导课中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业竞赛,利用创业社团、参观实习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树立观念,提高创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怀祥.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对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84-86.

[2]徐幼文.美国、日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比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1:026.

[3]王惠.从美国高校学生生涯辅导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2):96-98.

[4]杨薇薇,张向菊.关于国内外就业指导理论研究的综述[J].科技信息,2008,20:278.

[5]周红,夏义垄.英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发展启示[J].江苏高教,2006,5:121-123.

[6]许姝,符少辉.大学生生涯辅导研究[J].文教资料,2010,3:116.

作者:张洁 翁祥栋

上一篇:国际法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行政强制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