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下的儿童音乐论文

2022-04-26

摘要音乐教学对特殊儿童有着更为突出的价值。全纳教育理念下的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相应的师资培养体系在教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亟待完善,以满足社会需要。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音乐1引言在当前我国的语言使用情况下,儿童有不同的界定标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育改革下的儿童音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教育改革下的儿童音乐论文 篇1:

利用现代网络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研究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代音乐教育的课程要求,以及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音乐学科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利用网络开展自主性学习的程序,对于音乐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变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的体现。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评价

前言

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不仅教学方法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应用到了音乐教学中。现代网络下的音乐自主学习,就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产生的一种音乐教育新模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整理分类,主动参与音乐、探究音乐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获得知识的收获,同时也会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技术支持下的音乐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生动,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的具体实施,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授课,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使原本单一静态课堂教学,转化为声像图文并茂的动态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学习的必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深入所决定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学习同一内容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需要他人所给予的帮助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授课中往往采用同一标准,去要求具有差异的学生,导致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却不能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有的同学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讲解才会完全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还有的同学则完全不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则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基础之上的一种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并完成知识再创造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使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起来,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手段,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学生们获得的知识远远地超过了音乐课本所呈现的内容,丰富了音乐教学的课堂容量,网络所提供的音乐信息与知识,以其生动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将音乐以多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音乐方面所具有的潜能得到开发。在网络的支持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去音乐教学所使用的资源主要来源于书本、CD、磁带等,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网络中的音乐教学资源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网上音乐资源非常丰富,大大的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手段。

网络中的音乐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网络技能以后,就可以通过网页的检索机制,查询到自己需要的音乐资源,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音乐知识,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他们推荐一些音乐网站与图书馆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儿童音乐网、古典音乐网、中音公司网站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网页,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向学生提供一些音乐论坛,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与其他音乐爱好者的交流中加深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对音乐的深入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適合学生现有学习状况的远程音乐教育课程,使学生可以打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聆听其他教师的音乐课。

二、自主学习的程序

(一)确定音乐学习的目标

学习首先应知道自己想学习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时学习目标应由自己确定,如果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认知还不够成熟时应由教师帮助制定学习目标,另外刚刚实施自主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在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编写的自学辅助提纲,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教会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与原则,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挖掘网上的音乐信息资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激发学习动机也就是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善于把握课堂,通过引导与设置问题以及鼓励的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可以采用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与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及时提出表扬,如通过上一阶段的自学老师发现同学们有很多的进步,有平时不敢唱歌的同学将自己的音乐作品放到网络平台上与大家分享,老师听了唱的非常动听,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引导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己尝试获取知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应抓住适合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自主探究

现代网络下的音乐自主学习探究是指在完成教学目标或者是自学提纲的前提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搜索与本节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然后将有用的资料整理归类,在其中寻找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知识,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除了以上音乐自主学习方式以外音乐网络探究型学习、社会音乐调查学习等学习方式,但是无论那种学习方式教师都应把握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自主学习应本着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学习模式的作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方式。一般来说自主教学应按照“教学”、“导学”、“自学”这三个顺序实施。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自学能力因而采用教学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同样在高年级试行自主学习模式的初期学生还没有形成能力时也应采用教学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初步的自学方法以后,教师即可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对于那些能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要居于表扬,而对那些不能够自主学习,对于学习采取敷衍塞责态度的同学要给予批评与督促,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第二把握好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对于刚接触自主学习模式的学生来说,由于其还没有完全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正在培养中,因此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长一些,低年级学生进行音乐自主教学时可以将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在课堂上,而年龄段较高的初高中学生由于学习的内容较多可以采用课内外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音乐资源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视听结合等优势欣赏音乐作品,欣赏中感受歌曲的人文内涵、旋律、格调,陶冶自己的情操。为了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内涵,豐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音乐作品的流派、歌曲词、曲作者的生平、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有关歌曲的创作轶事等,加深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第三,保护学生的个性

音乐创作,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创作。缺少个性的创作人,其歌曲创作的歌曲也是缺少个性的,也就不具备打动人的魅力。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的一种方式,想要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应走个性化的道路。其授课方式、手段应具有鲜明的学科色彩。而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其个性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网络为音乐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全社会普及网络的今天,学生的音乐学习已经不在拘泥于课堂,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音乐学习。各种软件的出现如仙子邮件、MOO虚拟环境、新闻组等,为学生自主音乐学习及与其他同学进行音乐信息、作业、活动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使音乐信息的获取、提炼更加便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总结与评价

学习完成后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评价从而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程度,探究方法是否科学、问题的解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讨论、谈话等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协调精神、参与方式等进行了解,并给予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使学生的优点与缺点都显现了出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反思的同时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音乐教学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学生学习音乐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教育改革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的落实教学实践中,网络技术的成熟自主学习方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音乐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兰魁,李宝杰,程宝华.音乐教育中信息手段的建立与实践[J].交响-西安音乐学学报,.2003,(3):82-85.

[2](美)S·拉塞克和G·维迪努著:《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刘国丽

教育改革下的儿童音乐论文 篇2:

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音乐教师培养研究

摘 要 音乐教学对特殊儿童有着更为突出的价值。全纳教育理念下的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相应的师资培养体系在教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亟待完善,以满足社会需要。

关键词 全纳教育;特殊教育;音乐

1 引言

在当前我国的语言使用情况下,儿童有不同的界定标准。与医学界把0~14岁作为标准不同,《儿童权利公约》和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儿童的年龄限定为18岁以下。对“特殊”的理解也有差异,一般意义上特殊儿童指生理上具有残疾的智力、视觉、听觉、语言障碍或某种身体障碍的儿童,目前也可以指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本文研究对象为0~18岁的障碍儿童。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从“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和“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加强特殊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特殊儿童的数量巨大,以智力低下儿童为例,《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资料》显示: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其中智力残疾儿童76万人。这是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坚实的社会基础。

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其原则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但不排斥学生有特殊的需求时提供额外帮助和支持。全纳教育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殊教育领域发展较为成熟。我国在1994年颁布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体现了这一原则。但是特殊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相对薄弱。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国情,高效率地组织包含特殊儿童在内的全纳式音乐教育,如何培养相关的教育人才和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就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价值,这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2 全纳式音乐教育需要教师全面的能力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 进行音乐教育,除一般而言的音乐知识,如乐器、乐曲、音乐鉴赏和音乐文化外,在特殊教育领域有更为突出的价值。连赟认为:“特殊音乐教育是指在国民教育体系下,以唱歌、律动、欣赏、器乐等为手段,以促进学生身心康复和人格健全为目标,采用特定的课程、教材、方法和模式,对听障、视障或智障儿童所实施的基础音乐教育。”[1]这个定义指出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儿童的价值所在:身体、心理和人格。这正是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不同于一般音乐教育之处。

从社会角度看,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有突出的作用。《乐记·乐化》指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声音的和谐一致可以达到人们感情和谐一致的功能早已为古人高度重视。与一般儿童类似,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性作用主要体现为在精神层面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心理层面上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抚慰,最终达到拥有相对健全的人格,提高融入社会能力的目标。

全纳式音乐教育中教师的角色 针对特殊儿童的全纳式音乐教育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富了行为方式对比度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对比形成相互参照;二是还原了社会生活,利于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全纳式音乐教育大幅度地增加了教学活动中的难度,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特殊儿童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形成了“小社会”环境。集体一致行为方式的展现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通过内省的方式重新形成行为方式的价值判断。这在患有孤独症等特定病症的儿童教学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补充。全纳式教育方式包含平等、开放、信任、包容等正面的人际关系,由此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氛围比单一的教育更易于感染他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改变特殊儿童的行为方式。

特殊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观察其他特殊儿童的反应,形成更宽泛意义的“镜像效应”(image effect,原指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基于其他人的评价而建立起的自我概念。本文与此不完全相同),表现为特殊儿童既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得到自我认知,更可以观察其他特殊儿童的行为而获得直观的参照体,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角色较单一。但是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音乐教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全纳式教育理念下的一名音乐教师需要具备普通师范技能和特殊教育技能。

首先,他既是一名是特殊儿童的诊断者与评估者,又是学生缺陷的补偿者和差异化潜能的开发者。教师需要处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能够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与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和身体表征,适时地、灵活地调整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还要扮演富有同情心与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伙伴角色。特殊儿童的各类障碍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因此,特殊儿童的音乐教师需要更多的同情心,能够耐心地诱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随时调整教学时的合作方式,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3 我国特殊儿童音乐教师培养现状剖析

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稍晚于西方,但发展速度快,日趋完善。环顾世界,全纳式教育是一个总体发展趋势,但它并不排斥特殊教育。发达国家的特殊教育体系可概括为“以全纳式教育为主体、相关机构辅助的多形式的特殊教育体系”。考察我国特殊教育现状,仍然存在需要完善的环节。

教师数量缺乏 这一现象带有普遍性,并不限于音乐教师。牟映雪[2]、赵小红[3]和连赟[1]的研究均表明,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与特殊儿童的比例不当,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根据笔者的考察,在我国进入特殊音乐教育岗位的,既有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也有普通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在部分偏远地区几乎没有特殊专业教师。特殊儿童音乐教师的培养可以有两个渠道:普通师范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我国已经出台大量政策鼓励部分综合性大学投入到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中来。这类学生的优势是基础广,能迅速适应一般性的教学需要,他们需要增加特殊教育知识模块,在培训时拓宽基础。

这种师资培养方式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如加拿大将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职责纳入普通师范教育体系,将特殊教育课程定为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确保了课程及相应技能的地位。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在校生的待遇、招生政策和培养机制,扩大学生数量。不少国家在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多元化的思路。除一般的师范本专科教育外,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印度的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和日本的短期大学都承担着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

两种渠道的课程体系均有不足 全纳教育思想要求音乐教师是普通师范+特殊教育的复合人才,我国在这两个方面均有不足。

一是普通师范生音乐教育课程“无特”。目前我国只有少数普通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开设了特教课程,多数普通师范音乐教育没有开设特教课程。在笔者考察的上海、南京、南昌三座大中型城市均是如此。

另一体现是特教音乐教育课程“不特”,表现为实践性课程偏少,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教学分析的教学内容偏少。作为技能课程的声乐、器乐、即兴伴奏、音乐欣赏在教学方式上与普通师范生“类同化”严重,不少音乐教师并未掌握特殊儿童的差异化教学规律。笔者调查的上述三城市均存在音乐教师对特殊儿童课堂临时反应未有及时处置、课堂气氛不够活泼等不足。

值得重视的是,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对教师情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校仅仅开设普通心理学课程,造成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特殊儿童的情感认知、自身事业的评价存在偏差。

教师技能发展连续性有待加强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发展的连续性。20世纪80年代,美国即建立起完善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和职前、入职以及在职多方面的培训体系[4]。加拿大与美国基本相同。但是目前我国特教音乐教师得到在职培训的机会不多,技能训练往往依赖教师个人的自觉。

特殊教育的实践环节要与教学紧密结合 特殊教育的需要突显了入职前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丹麦,特殊教育教师入职前需经过一年半左右的实习,学生在言语、视觉、听觉、肢体运动、抑郁症、阅读和社交情绪障碍中选择两个领域进行“跨领域”的实习。加拿大要求教师在取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后,仍需在校接受一年的培训,在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相比之下,我国培养体系对学生的实践重视不够,实践过程过于集中而且不连贯,未能与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一般安排在毕业前一学年进行,仍是“体验式”实践,实践与教学脱节,学生发现技能薄弱处后难以在学校得到相应的培训。实践环节并没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作用。

4 结论

对于特殊儿童教育而言,音乐课程的作用十分突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音乐教师需要有面对各类障碍儿童教学时的必要经验和技能。这需要教育机构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体系设计的针对性。

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已经有较为完善的总体框架。就音乐教育而言,现有的不足集中体现在特教音乐教师的培养针对性不强。结合现有的教育体系,实行双渠道师资建设是可行的:在普通师范专业加强特殊教育环节,在特殊教育专业加强针对性音乐技能培养。笔者希望能藉此培养更多的合格的特教音乐教师,推动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2]牟映雪.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6(5).

[3]赵小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8(10).

[4]黄志成.全纳教育展望:对全纳教育发展近10年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3(5).

[5]牟玉杰.丹麦特殊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1).

[6]汪海萍.美国特教印象及其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1).

资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成效的实证研究”。

作者:万丽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音乐理论(330103);刘小川,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330031)。

作者:万丽萍 刘小川

教育改革下的儿童音乐论文 篇3:

给美术课堂添上音乐的翅膀

摘  要:新时代下,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其音乐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在音乐中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促进其对美术知识的感知。艺术创新的教育模式,是我国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创新部分,实现美术课堂中融入音乐因素,实现更好的艺术创作,对小学生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美术的现状,来进行探讨其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和进步,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课堂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其音乐的辅助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好的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艺术感知,增强其创新能力,实现其美术教育的意义。通过音乐元素使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而如何高效的让音乐教育模式融入到音乐课堂,是我国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加入音乐元素,是一种提高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重要课程设置。

一、音乐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时代背景

新时代下,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其音乐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在音乐中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促进其对美术知识的感知。在新时代下,其要求学生们要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其发展有达到了新高度,如何让美术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是现阶段教师们共同研讨的问题,广大的小学美术教師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其美术教育的发展达到了新高度,新阶段。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于小学的教育不断重视,其前景十分明朗。在美术课堂中应用音乐教育元素,抱着小学生们全面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教育。

二、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对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和内容,其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进行适应各种课程的发展。而学生们的整体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小学们开始更多的个性化发展,更加的希望可以进行表现自己,在快速信息时代,学生的专注度也越来越低,集中力越来越弱。很多情况下,学生们在课堂中,其小动作越来越多,思想注意力并不能很好的集中,有些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表现的不知所云。第二种是对美术课堂无法提起兴趣,在美术课堂中,对于艺术的创作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在美术课堂是选择干别的事情,或者在课堂聊天,偷玩玩具,也是普遍现象存在。还有一些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创作不佳,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不强,对于自己的能力较差问题,开始逐渐消沉,不思进取,消极对待,对待老师的教育也不放在心上,教育目的无法很好的实现。

从此来看,如何实现美术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有效教育,实现艺术的教育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现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每个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让音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一)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的课程设置,选择适合的音乐

在创作的课堂中,其对于音乐的选择,影响着学生们的整体创作思路。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符合课程内容的音乐选择,选择适合的音乐,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符合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同时音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整体水平,不可选择超出小学生理解能力的音乐设置。

(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穿插音乐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其音乐的播放时间也十分重要,在其课堂中,在适当的艺术专题讲授中,选取形象生动的音乐进行插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美术问题,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阿格里巴石膏像》素描临摹这一课时,先播放一曲轻盈的欧洲古典音乐,并配上讲解人物生平故事,让学生对人物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的翅膀慢慢展开,从而创作出了一幅幅每个人心中的“阿格里巴”。

(三)在欣赏作品和讲评作业时穿插背景音乐

在欣赏的教育课堂中,对于欣赏美术作品时插入音乐,提高艺术氛围,选择对应的音乐进行作业讲评,更好的实现其教育目的,提高学生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如欣赏剪纸作品时,播放民俗风格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加深对传统艺术美的感受;欣赏儿童画、卡通画时,播放欢快的儿童音乐,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儿童画、卡通画的清新、活泼的风格。

(四)在学生作业时播放背景音乐

好的音乐有助于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想象,优美的旋律,轻松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思考和想象,不要选择音量过大,节奏过于强烈的音乐,选择相对舒缓的轻音乐,保证在学生学习时候,不打断学生们的思路。从而创作出更有个性的作品。

(五)实验对比,不断总结改进教育模式

在不断的实践中,充分的进行试验和对比,在不断的教育尝试中,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的整体进步,教师们在音乐教育法每次尝试后,应当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于整体的教育过程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试验中保证更好的进行音乐教育,对美术课堂教学作调整与改进,提高艺术课堂的整体教育水平。

四、结语

这样的“综合课堂”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当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对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和内容,其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进行适应各种课程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美术课堂融入背景音乐已成为美术教育的时尚手段。艺术创新的教育模式,是我国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创新部分,实现美术课堂中融入音乐因素,实现更好的艺术创作,对小学生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当然,只有深刻的进行实践,不断的在实践中进行革新,在应用中积极进行创新和试验,总结出合适学生们发展的美术教育模式,才能踏实、积极地加以运用音乐元素实现艺术能力的提高,推动艺术教育的进步,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提高我国的整体艺术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璐.小学音乐教学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价值探讨[J].考试周刊,2021(26):157-158.

[2]叶巧玲.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3):153-154.

[3]聂文静.浅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5-16.

[4]胡秀华.浅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J].新课程,2021(10):160.

[5]王明飞.我国音乐教育技术发展阶段及热点分析[J].当代音乐,2021(03):22-27.

作者:王蕃

上一篇:农村战略定位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