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理念下的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探讨

2022-12-27

1音乐表现要素的基本内容

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对人声 (童声、女声、男声等) 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辩;对力度速度乐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对音乐结构的感知。

这四个方面内容的学习, 有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但更多的内容是交叉在一起的, 需要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进行整体性的音乐学习, 以有益与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法的。音乐中的声音是将各种声音要素用音乐的组织手段按音乐形式美的法则组织在一起的.构成音乐要素与组织手段, 我们称之为“音乐语言”, 或称之为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旋律、和声

旋律有叫曲调, 它是由不同高低不同长短的音组成的音的线条, 或称“有组织的音的横的进行叫旋律”。旋律本身已包含了音高、节奏和节拍三种要素。旋律是最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 我们听一首曲子, 给你印象最深的就是旋律。所以,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旋律由各种音程的连续而构成, 其进行是多种多样的, 按照音程关系, 可以分为级进和跳跃, 按行进的方向可以产生上行、下行、横向进行的运动。旋律依靠自己的内部逻辑, 将不同的进行方式富有个性的综合在一首作品当中, 由音乐要表达的具体情感内容和需要来决定。一般而言, 上行的旋律, 常用于表现情绪的高涨或兴奋;下行的旋律, 常用于表现情绪的松弛或低落;横向的进行, 尤其是小幅度的波状进行往往表现情绪的安稳平和。

把音程的横向关系按纵向的方式组织起来, 就成为了和声。和声的出现是人类音乐的一大飞跃, 和声不仅能加重旋律的情绪色彩的对比和变化, 作为音乐的运动增加活力, 是推动音乐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1.2调式、调性

两者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调式是在长期的音乐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音高关系的体系, 其表现力体现在该体系中的各个音级的运动个性之中。在调式体系中, 有的音具有活跃而不稳定的性质, 如下属音和导音;有的音具有稳定或较稳定的性质, 如主音和复音.前者在音乐进行中意味着音乐构思的继续;后者则意味着结束 (或暂时的结束) 。从不稳定到稳定, 又从稳定到不稳定, 这种运动的性质便构成了调式在音乐表现中的基础。

调性作为调式的高度, 在音乐中的使用往往造成音乐中的新的紧张性的和新的矛盾。不同的调性对比便构成了调式在音乐表现中的基础。

1.3节拍、节奏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两个密不可分的要素。不同的节奏和节拍为音乐的表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感情色彩。例如, 具有强节奏的进行曲和一些舞曲常用两拍子, 具有舒缓悠长节奏的颂歌和抒情歌曲常采用四拍子, 三拍子则成为圆舞曲的典型节拍, 具有欢快活泼或抒情的特点。音乐表现不同的审美情感时, 会采用相应的节奏节拍, 如平静时, 多采用平缓的节奏, 长时值的音;激动时多用紧张急促的节奏和强弱交替频繁的节拍。

1.4速度、力度

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 要求有多种不同的表演速度。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最主要的就是直接形成或影响音乐性格以及音乐的基本形象。一般说来, 快的速度通常是和激情、兴奋、紧张、恐慌、欢快、活跃等情绪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慢的速度则多与安详、宁静、沉思、忧愁等情绪情感特征相关。在音乐表演过程中, 速度的适当掌握将有助于增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但如果采用不恰当的速度, 往往会破坏音乐形象。

力度越大, 越使人感到音乐紧张性的增加;力度越小, 则减少音乐的紧张性。另外, 力度的增大往往伴随着音响的增强。在通常情况下, 旋律上行时伴随着力度的增加, 旋律下行时伴随着力度的减弱, 因此, 音乐的高潮往往是在旋律的不断上行中, 伴随着力度的增加, 使音乐紧张度增加而形成的。

1.5音色、音区

在音乐表现上, 音色是一种表现工具区别于另一表现工具的色彩特质。由于音色的不同, 使得各种人声和乐器的表现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巨大的表现力。另外, 音色的表现作用还在于其所体现出的特殊的民族色彩, 如各民族的歌唱者和乐器特有的音色, 使得其音乐的民族风格更为显著、鲜明,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音区作为一种表现要素, 其划分是由于音列中一部分音的音色相似的结果。一般而言, 在不同音列间, 音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高音区的音色明亮悦耳, 低音区的音色浑厚暗淡, 中音区音色则往往比较坚实稳重。这种由音区造成的色彩变化, 肯定会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审美情感的体验产生影响。

1.6织体、曲式

音乐中的横向与纵向两方面的关系和平衡的方式称为织体。织体可以分为单声部和多声部两类。一切单声部的曲调, 如许多民歌、单声部歌曲和无伴奏器乐独奏等等, 都是以单声部织体作为其陈述形式。齐奏 (唱) 也属于单声部织体形式。

曲式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 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乐曲的曲式形式有乐段、二部曲式、奏鸣曲式等。

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 不同的音乐表现要素往往是综合交叉在一起的, 因此需要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进行整体性的音乐学习, 从而获得完整的音乐体验。

2主体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2.1主体本位

这是主体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 塑造人, 发展人。音乐教育也是如此, 所以, 音乐教学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就要在音乐素质的培养、高尚情感的塑造、审美意识的确立等方面,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科学设计, 变老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尤其是音乐课在没有升学压力的背景下, 要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确立主体本位的教学观念显得更为重要。

2.2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是主体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人才综合素质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发展潜力。音乐学科, 具有综合交叉的、立体的育人功能。所以, 在音乐教学中贯彻主体教育理念, 必须确立综合发展的观念, 从而使学生主体的智力和非智力素质都能得到综合发展。

2.3开放式教学

这是主体教育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文化的日趋繁荣, 音乐艺术越来越成为时尚, 越来越被更多的青少年所接受。由此, 对主体教育理念下的音乐课提出了开放教学的新要求, 即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 为学生搭起广阔的实践舞台, 拓展多维艺术空间, 使之从中收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效果。

2.4注重实践

这是主体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认识论认为, 人的认识源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也强调实践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音乐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唱一唱, 演一演, 舞一舞, 练一练使其视觉与听觉相匹配, 练唱与练做相结合, 更易于深化理论, 消化知识, 强化技能, 活化思维, 感化情感, 以利于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3基于主体教育理念下的音乐表现要素教学新模式探讨

3.1创设情景, 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音乐课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表现要素的具体教学内容, 创设悬念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刺激学生去积极思维, 主动探讨。使学生置身于情感色彩的情境中, 自然而然地受到强烈的震撼、感染和熏陶。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然, 在教学中, 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 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3.2设疑摆惑, 引发探究

发现法是音乐表现要素的基本教学方法, 它是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 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发现法, 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发现, 去探索要解决的问题, 再从实际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 这样通过发现得出结论。而学生是“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设置疑难, 以疑启思, 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 设疑摆惑, 要根据学生现有水平, 联系以往所学内容, 引出学生不思不解、思而可解的问题, 造成已知与未知、未知与欲知、欲知与可知的矛盾, 由此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勇于探究, 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同时设疑解惑要生动有趣, 形象化、具体化、艺术化, 甚至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围可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探究。

3.3实践操作, 适度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 即使是非常优秀的教师, 也不可能做到将知识直接“注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 而必须靠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等外显行为来不断地内化教学内容, 同时指导学生进行适度的练习, 运用知识, 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 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育教学方法。音乐教学的许多内容, 如演唱、演奏、视唱练耳、音乐创作等都属于技能技巧, 因此练习发也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所以, 教学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探索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实践为主要形式, 以学生独立参与、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 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审美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活动课, 是十分重要的。

3.4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和内在情感体验的统一, 它是在课堂教学情景的作用下, 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 还取决于师生交往的心理背景, 也就是课堂教学氛围。在不同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教育学理论研究表明, 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 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感应, 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去建构知识, 从而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音乐表现要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 根据知识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 从而努力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效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与情绪是密切联系着的, 不同的情绪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张力, 能使认识活动积极化, 使学习变得愉快轻松, 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使记忆活动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而消极情绪则会严重于扰心理活动的内部稳定, 抑制思维的正常进行, 导致认识机能障碍, 以致失去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在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拥有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 尽而焕发出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积极、兴奋、旺盛的热情, 从深层上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摘要:主体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通过教师科学而有效地组织、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而优化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音乐课程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 在教学中, 不仅需要教师刨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人人介入的活动条件, 自觉探究的思维空间, 而且也需要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参与, 独立大胆的实践, 因此, 更需要按照主体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

关键词:主体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2] 秦晓美.论主体教育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改革[J].教学管理, 2001, 9.

上一篇: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下一篇: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探索中职学生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