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的国际法论文

2022-04-19

摘要: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方法的实践化。“问题式”教学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法律头脑”。“问题式”教学法必须贯彻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过程,且老师和学生均是积极主体。“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实践教学的国际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践教学的国际法论文 篇1:

应用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议

作者简介:齐荒,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柴秋赢(1994.12-),女,汉,吉林长市人,学生,法学本科,吉林省长春市吉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应用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

摘要:国家有关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出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以适应多样化的法律职业要求,提高法律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的法学院理应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化高等法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强法学基础理论与实务部门的有效结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然而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着课程顺序梯度设计的不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法律实务技巧专业性指导,实践教学中以输出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缺乏掌握法律前沿资讯的意识等诸多问题。希望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法学本科的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以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1]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的需要,是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培养法律紧缺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 培养多种类型的法律人才

1、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能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法律人才是具有法律专业素养,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具有法律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和技巧,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并在某一个具体方面出类拔萃的人。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其他相关技能,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具有基础厚、口径宽,具有法律职业伦理、既具有法学知识与技能也具有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的人才,具有超越一般法律人才之处,需要通过正规的学术训练、专门的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得来。[2]

2、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有学者把涉外卓越法律人才作了如下的描述,即国际法律规则制定的参与者、国际法律理论变革的引领者、全球公共事务管理的决策者、涉外法律纠纷的裁决者、涉外法律服务的提供者五个方面。[3]实际上, 作为涉外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 通晓外国语言文字,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懂得国际形势,国外市场,了解外国,了解世界;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精神,有严格的操守。

二、 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一) 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中现存问题

1、缺乏实践教学的系统理论指导我国法学实践教学起步较晚,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体系亦不够完整,直接导致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开展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2、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认知。目前,法学教育仍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4]包括教育主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的观念,往往导致实践教学华而不实,停留于口号上,无非是安排社会实习抑或开展象征性的校内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案例教学鲜被采用,模拟法庭、法院旁听等专业实践活动开展不够,专业实习大多应付了事。

3、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欠缺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其中最大的欠缺,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供遵循,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开展会走更多弯路,经历更多挫折。

4、实践教学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大多数法学教师仍未具有业务实践经验,从我国近些年来法学教育机构遴选新教员的情况来看,大多要求具有博士学位, 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或科研经历,如此一来就使得这些法学教员鲜有精力从事实践業务足,致使实践师资匮乏。

5、法学本科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离。我国法学本科培养目标往往注重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但社会则更关注专业技术能力。如此, 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加之考核指标体系不系统,严重影响法学本科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使法学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成为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5]

三、 完善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确立法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重法学理论教学而轻法学实践教学的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模式,确立法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是强化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关键。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实践教学研究的专题符合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科建设。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衔接,将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有争议的法学理论问题、 疑难案例提交模拟法庭、专题辩论赛、社会实践调研等实践教学环节。3、因材施教。法律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型、实用型和混合型。4、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实践教学服务于具有专业特色的法律人才的培养。

(二)建立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和师资培训评聘机制,建立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聘任教师, 既要注重学历、科研能力,也要注重法律实际工作经历。建立复合型的法学师资队伍,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减少师资成本。2、可以借鉴美国法学院的实际做法,法学院系的教师由两部分教师构成,一部分是专职教师,另一部分是兼职教师。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聘任实践教学基地中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人员等任实践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

(三)完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很多法学院系虽然都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但是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合理,需要不断完善。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立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开设的体验式实践教学课程( 如旁听庭审、参观法律部门等)、模拟式实践教学课程(如模拟法庭、案例讨论、法律文书写作、)和参与式实践教学课程(如义务法律咨询、法律诊所、毕业实习等)。[6]2、将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与法学理论教学课程合理衔接。3、成立实践教学教研室或者实践课程教学中心。[7]制订每学期、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要求任课教师落实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8]并为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提供管理和服务。(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春业.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论“卓越”引擎下的法学教育改革。2013.8.第34卷,第4期。

[2]王文华.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11(7).

[3]毛俊响 . 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功能定位[J]. 现代大学教育, 2012(3).

[4]袁明圣. 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政策调整[J]. 法学杂志,2006(1)

[5]李仁玉,张龙.法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探索[J]. 当代法学,2008(3)

[6]侯银萍.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6)

[7]夏利民 .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8]王海霞 .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7(10)

作者:齐荒 柴秋赢

实践教学的国际法论文 篇2:

“问题式”教学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方法的实践化。“问题式”教学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法律头脑”。“问题式”教学法必须贯彻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过程,且老师和学生均是积极主体。“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关键词:法学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

法学专业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涉及的专业课程多、各课程内容广泛法律规定差别大、大多数课程实践性很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学生毕业后进入公检法等实务部门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案情无从下手。因此,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具体法律问题、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和解决具体法律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一)提出问题

1. 问题的设计。法学理论为了建立法学体系的需要和传播法律知识的方便,将法学学科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但事实上各部门法学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不但实体法与诉讼法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而且看似差别很大的不同实体法之间,如民法和国际法之间其实也有某种联系。因此,法律问题的设计往往涉及诸多法律部门,需要提问者不但具备起诉、上诉等程序法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其具备合同成立要件、抢劫罪的犯罪构成等实体法方面的知识。有时候对一个跨国婚姻引起的法律案例的提问,不但需要提问者具备民法和国际私法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其具备相关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个好的法律问题的提出绝非易事,一个好的法律问题的提出等于正确解决问题的一多半。好的法律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梳理提出:一是从社会热点中提炼问题。比如从浙江9岁女孩章子欣被害事件中就可以提出犯罪嫌疑人涉嫌哪些罪名?在犯罪嫌疑人已自殺身亡的情形下,法律对章子欣的亲人提供了哪些救济措施?这些问题既可以是实体法方面的,也可以是程序法方面的。二是结合教材重点内容提出。比如针对商法教材中公司法篇章中已重点讨论的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的适用条件等内容,在学生已充分了解和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老师提出“为什么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始终是,也只能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原则的有益而必要的补充?”这一问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不但要“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思考,而且要深浅适度。

2. 提问的主体。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是一种知识的讲授与接收活动,“教学仅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多少”。[1]“问题式”教学则是互动性教学,师生双方都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整个过程既有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既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有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教学需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对所提问题探究的认知过程中来。学生作为提问主体的优点在于提出的问题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针对性强,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即是释疑解惑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想听课。老师作为提问主体的优点在于他们提出的问题一般是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把握。

3. 提问的路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课前很少有学生主动思考将要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2]而“问题式”教学则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阶段提问,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1)课前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和公共邮箱等手段在课前向学生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也可以向学生征集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将其中的典型问题带到课题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分析和寻找解决办法。(2)课中提问的目的是寻找碰撞的火花。通过课中师生互动式的提问,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将老师和学生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充分的交换和分享,从而形成思维碰撞。(3)课后提问的目的是巩固和提高。课后学生的反馈提问,能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程度,老师对学生课后问题的解答也有利于学生对形成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全面认知。

(二)分析问题

1. 巧妙引导讨论。“问题式”教学需要有民主的环境,师生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才能形成气氛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动力和勇气,学生也敢于表达不同意见,老师也能准确把握学生动态,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教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答案偏离问题主旨的学生应耐心引导其发现正确答案。[3]同时,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有思辨能力强的学生,也有思辨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每个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

2. 充分阐释问题背后的法律意蕴。法律是利益的调整器,任何法律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法律法规背后的立法背景对理解法律规定往往更为重要。同时,任何法律问题,大至国家大事,小至孩童争吵涉及的法律问题,都是人事问题,都是关于人干的事体的问题。如何阐释社会生活琐事及其法律意蕴?问题如何得到解决?法律结果又会产生什么社会后果?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法学知识与方法,需要剖辨能力,需要技能与技巧。[4]因此,“问题式”教学中师生在分析问题时都必须正视各类问题背后的意蕴,充分运用法律原则、规则、概念等法学知识,并以规范式法律条文为基准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评价。

3. 善于从不同视角去分析问题。同一个法律事件或法律行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提问,因此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一是从法律概念的视角去分析。法学学科中的每一个部门法,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部门法均是由一套法律概念体系所构成。为准确分析问题,就必须分析该法律问题涉及哪些法律概念,如果涉及的基本法律概念搞错了,则很难得到正确的解答。如某个法律问题涉及的是民法上的侵权还是违约,就必须对侵权和违约的法律概念有准确把握。二是从法律规范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法律的概念性源自法律的规范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由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法律效果三部分组成。如果某个法律问题涉及的是刑法范畴的问题,则在分析是构成此罪还是彼罪时,我们必须从各具体罪名的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去分析,一旦确定罪名,则需要从该罪名的法律规范的法律效果去分析犯罪嫌疑人将承担的法律后果。

(三)解答问题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式”教学法在解答问题的环节,老师不像传统教学方式中那样始终按自己的节奏推进课堂教学,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思考,自觉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才能达到“问题式”教学培育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2. 科学进行总结。“问题式”教学的最后,教师最好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个总结,对学生的提问、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超出当前法学理论范畴或法律实践可能性的问题要告诉学生把握必要的限度,对在课堂上无法解答的难题鼓励学生课后做进一步研究,从而使整个“问题式”教学课堂得到升华。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评价

(一)评价方法

在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时,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做法。为对“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法等方式进行评估。

1. 问卷调查法。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建议在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对某门法律课程的部分章节教学完成后,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全体接受“问题式”教学法的学生,力争问卷回收率100%。问卷内容的设计应包含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对“问题式”教学法是否接受、“问题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更有吸引力、是否赞同将“问题式”教学法推广到其它章节或其它课程、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是否更容易掌握课程内容等),师生互动实现程度(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是否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是否更愿意发言、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师是否有效组织师生互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学生是否积极配合等),教学环节完善程度(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是否容易导致课堂程序混乱、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分析和解答问题是否低效、是否能够按教学计划推进等)。

2. 比较法。重点是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是将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学生与不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就同一门法律课程同一章节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纵向对比是对同一组学生在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前后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不管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用于测试的试题难易程度需相同。

(二)评价内容

1. 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如果不能实现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法的创新均不能认为是成功的,因此,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是评价“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内容。从教师的视角来看,通过“问题式”教学,学生对法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否达到该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通过“问题式”教学,自己对法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否达到自身的预期要求。从法律实践的视角来看,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通过“问题式”教学,学生是否养成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法律人根据现行有效法规范进行思考、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一种思维定势,一种受法律意识、法律思想和法律文化影响的认知与实践法律的理性认识过程。[5]

2. 教学内容实现程度。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在同等时间内完成额定的教学内容。比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学理论课时,对公平、正义、自由、秩序、效率等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的法律基本理念知识均要覆盖。

(三)评价形式

“問题式”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在提问、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各个环节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探求知识真谛氛围。因此,“问题式”教学法的评价形式理应包括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两种形式。师生评价不但强调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生生评价不但包括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自身的评价。

三、结束语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法学学生的思辨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当考虑更多采用师生互动良好的“问题式”教学法,从而既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06):11-13.

[2]常蓉,任嘉蕊.论参与式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法学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1):53-55.

[3]陈春燕,周娟.“问题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运用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6):157-160+165.

[4]蔡立东,刘晓林.新时代法学实践教学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24(05):93-101.

[5]张能全.法治视野中的本科法学教学再改革[J].兰州学刊,2012(04):181-186.

作者:程功舜

实践教学的国际法论文 篇3:

国际法双语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摘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高校要积极推动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国际法是进行双语教学的首选课程之一。在国际法的双语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解决中英文教材选择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困境,提高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的质量,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基本素质,并且扩充讲授的深度和宽度,实现用两种语言掌握国际法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国际法;双语教学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本科的部分专业课要进行双语教学。①在法学本科的17门主干课程中,国际法课程是学生掌握了基础法律理论和方法后为大三学生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理解和国内法不同的独立法律体系的存在,掌握国家间进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该课程先天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是开设法学双语教学的首选课程之一。国际法课程具有理论性和运用性强、涉及范围广和时代特色明显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对外语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非常有效。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不仅可以减少或降低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而且对于提高国际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强有力的帮助。

一、运用多媒体解决国际法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1.选择中英文教材的困境。在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一直是展开教学的困绕之处。首先,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难度过大,且不能体现中国国际法的理念和需要。国际法双语课程的教学需要体现知识、技巧和价值的结合。和国内法不同,国内法体系下各门课程是在统一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体系下构建的,价值冲突不明显。而国际法的英文教材基本都是英美和欧洲大陆学者编著的,存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倾向,原版英文教材的选择不是最佳的方法。②其次,国内编著的中文国际法课程教材不能满足双语需求。实现中英文在何种程度上的结合是上课老师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精心制作双语课件将英文国际法的术语、原则和制度同国内的国际法教材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把关和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避免受外国教材的观念和意识形态上不合理的影响和限制,从而实现为我所用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中英文的比照和参考,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避免了中文英文各自为阵和转换上的难题,达到通过两种语言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的。例如,国际法中有很多拉丁语表述,Jus Cogens,Obligations erga omnes,双语幻灯片有利于正确理解这些内容的真正含义,避免汉语翻译上的局限。

2.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困境。首先,国际法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且和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课程。在学习和讲授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理论枯燥、学生兴趣不高的情形。其次,本课程面向大三的学生开设,尽管这些学生大都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考试,但许多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不高,加上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语言障碍而思维落后,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讲授进度而渐渐产生厌学情绪。灵活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国际时事政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一定的新闻、广播或其他方式作为开场,通过问题将学生引入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是非常有用的方式。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直接、有效和快捷的信息。通过信息更新,将目前发生的国际问题适当的和国际法的讲授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适当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在感兴趣问题上的深入学习,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例如,2011年5月国际刑事法院对卡扎菲发布逮捕令的新闻,可以被用于解读对国际刑事法院的作用和局限,使得国际法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结合国际时事政治和新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某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基本跟上教师的讲授,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需要注意本课程和法律外语课程的区别。法律外语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而国际法双语课程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根据知识点的难度选择适用中文或英文,而不是进行中英互译。在海牙国际法学会暑期班的培训中,常常有教授制作英法双语的幻灯片,以使得某些原汁原味的法言法语得到表述。概念或理论的名词解释用英文表达,困难之处用中文讲解。在掌握了核心概念和理论后,学生阅读英文材料或者捕捉国际新闻中的法律意义的能力都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提高法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提高学生面临真实案例时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具有很大帮助。案例是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国际法双语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讨论,多角度、多方式地培养学生中英文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国际法有关原理的把握。双语案例教学运用于国际法中具有其本身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首先,国际法的讲授过程,案例分析必不可少。国际法的案例一般较复杂,判决原文少则数十页,多则数千页。③由于判决过长,法律背景的不同,国内的国际法教学大多忽视了案例的应有地位。但国际法院和其他国际司法机构的判决是国际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对国际法案例教学有很大帮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能通过较形象和集中的方式对申请方和被申请方的观点进行对比,明确争议焦点,放弃次要争议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并且把握判决的核心。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在有限的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次,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对国际法庭审理案件的程序有感性认识。在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有判决的原文,并有一定的视听资料,甚至有案件的庭审实录,适当精选素材,可以直接让学生了解国际法院的庭审程序。诸如《东京审判》、《卢旺达饭店》等电影可以作为课后资料让学生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发掘电影里国际法的运用和对国际法理解得有误的地方。再次,在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中,学生自己制作和展示幻灯片,能确保讲述和辩论过程中观点明确、焦点集中,真正达到争论的效果。双语教学的实践,期望于学生尽量用英文进行案例的陈述和辩论,多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语水平的有限,提高对控辩双方观点的理解。在现在有很多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利用这些竞赛中的各种英文资料,对国际法双语教学是很大的帮助。

2.运用多媒体提高讲授质量。制作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环节,幻灯片在某些内容的讲授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国际法的双语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首先,通过图形可以使有关内容的逻辑关系明确,层次清楚。例如,在讲授联合国的组成和职能时,通过结构图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该机构的构造和职能分工,逻辑清楚,容易掌握。其次,幻灯片的正确使用可以将知识点串起来,形成连贯的体系。例如,海洋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峡、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彼此相连,某些领域存在重叠,法律规定也有模糊之处,单纯用口述的方式讲授,学生容易混淆知识点,学习难度很大。这时,用幻灯片展示立体结构图,再具体讲述这些区域及其法律地位,学生将轻松而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包括像大陆架的定义这样的地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相糅合的难点。在某些内容上多媒体的运用降低了讲课难度的同时,提高了理解的容易度,便于识记有关内容。④

3.运用多媒体演示资料查找,提高法学基本素质。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内外的资料是学生急需的重要能力,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能保障知识的更新和观点的更新。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如何迅速准确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中英文法律文本,了解国际组织的工作动态,在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找到原始资料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多媒体演示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等法学数据库的使用方式,演示国际组织和某些国家政府中法律文件的查找,多媒体教学是无法替代的方式,其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果,保障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各国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不仅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是各国际组织宣传其工作的方式。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国家政府通过互联网发布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有关查找方法后,学生将拥有一项重要技能,使其在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难题的解决上受益。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迅速、快捷地找到所需材料,利用国际国内有关信息,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真正成为懂外语、懂法律的国际化的法学人才。

4.通过学生网络终端自行学习,丰富教学内容。在众多法学学科中,国际法具有与生俱来的国际性。与国内法不同,各国的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的差异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本国特色,学习内容和国际接轨存在难度。而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是共通的,外国法学院也开设同样的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了解并学习外国法学院的讲授内容。安排一定内容的网络终端自行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本课程的教学。例如,在联合国网站上的国际法视听数据库,有世界著名国际法学者、国际法院法官的演讲录像,是权威和前沿的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讲解。⑤适当安排学生课后学习,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总结和概括,使学生受中外老师的熏陶、并和外国学生在同样的学习水平上,实现学习内容的国际化和交流标准的统一。

当然,多媒体运用也可能带来某些不利影响,例如,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可能减弱教学内容的体系性,过多的幻灯片、视频会带来逻辑的混乱;花过多精力去制作课件,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研究等。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法学和英语的基本素质才是国际法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合理运用多媒体应当进一步探讨。最后,用联合国的口号来形容多媒体对国际法双语教学的作用很合适:“it is your word!”

注释:

①如2001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第8条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要在国际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中率先实行双语教学。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强调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

②例如Thomas Buergenthal &. Sean D.Murphy,Public International Law,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明显体现了美国通过国际法来推行的外交政策。权威国际法教材伊恩.布朗利著的《国际公法原理》国别特色不强,但其英美法的特点明显,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法观点。

③例如2006年WTO欧盟转基因产品案的判决正文有760页,并且有2500页的附件。Panel Report,European Communities-Measures Affecting the Approval and Marketing of Biotech Products,WT/DS291/R,WT/DS292/R,WT/DS293/R.

④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主要有:空间法模拟法庭:http://www.spacemoot.org/ 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http://www.redcross.org.hk/moot/ 杰赛普模拟法庭:http://www.ilsa.org/jessup/ 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http://www.icc-cpi.int.

⑤http://www.un.org/law/avl/.

作者简介:付文佚(1979-),女,汉族,云南曲靖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

作者:付文佚

上一篇: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论文下一篇:齿轮失效煤矿机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