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国际私法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在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結合该学科自身特点,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指出了国际私法的教学在基础理论的讲授上应结合案例分析,实现国际私法的本土化。关键词国际私法法学教育本土化国际私法学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际私法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际私法教学论文 篇1:

国际私法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摘 要]师范类高校的法学教育相对其他学科,还处于冷门地位。国际私法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国际私法被重视的程度不够。编写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私法教材势在必行,重视中国案例的纳入。国际私法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使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双语教学应逐步实施;高校领导应重视国际私法的教学安排。

[关键词]国际私法 教材编写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双语教学

师范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类似,其法学教育处于相对“被冷门”的地位,从体制安排到学生的积极性,似乎都比综合类高校或者政法类高校对法学课程有“偏见”。而三国法中的国际私法,由于其“深奥”、“神秘”的标签,使得国际私法的教学在师范类高校显得颇为无奈。本文就是为了解决国际私法教学在师范类高校遭遇的困境而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一、国际私法是“实用性”极强的法学

“全球化进程提高了国际私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国际交流的空前繁荣使国际私法的实用性得以彰显。国际私法是国家之间民商事活动得以进行的法律依据,也是一个国家处理该国与他国之间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与扩大,国际民商事纠纷也随之增多,适用外国法的案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提升了国际私法的地位,也使其实用性不再神秘而遥远,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进一步探索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区“一线”放开[2],在与外国人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的概率也会增加。

二、师范类高校国际私法“被冷门”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的培养方针没有重视国际私法

自1998年高考扩招以来,高校扩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以至于最近几年导致生源紧张,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迫使高校修正培养方针。除全国排名前几位的重点名牌大学就业问题不是让领导特别头疼,其他高校都把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据此,调整培养方针,削减对就业不能产生直接效应的课程成为常见之举。国际私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了高等教育的牺牲品。据许多高校国际私法的任课老师反映,国际私法在教学过程中,课时在不断减少。而国际私法的内容是丰富而庞大的,没有足够的课时,是难以让学生掌握其内容的。

(二)师资力量的缺乏

法学在师范类高校中是最近几年才慢慢独立出来的一个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国际私法本身的深奥使得师资力量不够,师资水平不高,而能够用中文将深奥的理论阐述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用双语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三)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与对国际私法的误解

师范类的学生本科毕业,一般会应聘去小学或中学,而小学和中学是没有法学课程的,所以导致法学院的学生为了将来的工作而对在大学四年期间的学习有明显的功利性,实用的课程认真学,不实用的课程应付考试为最高要求。在学生眼里,实用的课程基本上不包括国际私法,认为国际私法是与外国人打交道,自己不会与外国人打交道,不需要学国际私法。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国际私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在旅游时,不小心与外国人发生了纠纷,就需要国际私法来调解。所以,国际私法,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它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解决纠纷。

三、师范类高校国际私法教学改革之我见

(一)利用好“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拨开学生的兴趣之门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人尽皆知,在国际私法的教学中也同样得以体现。尤其是在师范类高校,由于法学属于冷门,第一天课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结合国际形势分析国际私法对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际法律人才的缺乏和国际律师的缺乏在我国的严峻性。通过案例的列举和韩德培教授生平事迹的播放或讲述,让学生感受国际私法的魅力。

(二)编写一本贴近生活的教材

关于国际私法的教材,我国目前已经有一百多种,但是这些教材大同小异,普遍存在内容照搬西方国际私法教材,理论深奥难懂,翻译晦涩,案例陈旧,没有中国案例,与我们的生活太远等等问题。所以,在目前的教学中,不主张固定推荐哪本教材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一本适合自己的教材,然后以其为主线,参读其他教材。笔者认为一本好的国际私法教材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实体法从简,突出冲突法的内容。

由于国际私法的教学课时有限,而内容庞大。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编写应参考其他实体法,尽量从简,但要交代清楚大的问题和体系。冲突法是其他实体法没有的内容,也是国际私法的核心,要在教材中突出其重要性,详细解释每一个知识点。

2.增加中国的案例以及世界上最近几十年发生的典型案例。

在现有的国际私法教材中,案例普遍非常陈旧,而且都是照抄西方历史上的案例。这些案例翻译过来以后,用词非常蹩脚拗口,难以让学生理解,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一种“一看国际私法就感到头痛”的感觉,结果只好拿起又放下,望而却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融合,国际私法方面的案例举不胜举。我们可以将三十多年来发生在我国的典型的国际私法案例写进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国际私法实用价值的感触。

3.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在每章后面附一个英文参考资料,比如英文案例,让学生课后阅读。

这样的安排,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一些自由学习的机会。英语水平好的学生自然会对这样的案例感兴趣。

(三)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不停的讲,学生不停的记笔记,机械地抄PPT或机械地复制老师的讲话,到考试前背一背笔记,记忆力强的就拿高分,获得奖学金等利益。这样的考试不问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在课堂上学的知识,也不问学生是否感触到了知识的价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背笔记,会做考试卷子,考完了,什么都不记得了。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要被改变。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发现教材中的问题,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国际私法这门课。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首先,课前要布置问题。老师在即将结束一次课时,要为下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布置问题,供学生回去预习,思考。问题的设置要围绕下节课的教学重点展开。学生回去以后要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包括查阅不同的教材,甚至是数据库。待下节课上课时,教师与学生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其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案例教学。这里的案例教学分为课堂上的讲授案例、法庭中的案例模拟。另外,组织学生到司法实务部门进行实地锻炼和学习也是案例教学的方式。比如,寒暑假分派学生到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实习,接触国际私法方面的案例,在法官或律师的指导下,分析案情,解决问题。

再次,逐步实行双语教学。现在双语教学在中国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发达城市,比如上海、北京。但是,在二线或三线城市,由于教师水平限制,双语教学成为一大难题。另外,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成为实施双语教学的障碍,往往,二线、三线城市的师范类法学院大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不高,要进行双语教学比较困难。还有,我国目前还缺乏能够实施双语教学的国际私法教材。没有可以参照的双语教材,老师不敢讲,学生也听不懂,所以师范类高校要提高老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具体方法可以是:培养本校教师的外语水平,比如送出国进修,也可以引进能够胜任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的人才;鼓励学生学好英语,多读一些英文类的法学书籍。

最后,学校领导要重视三国法的教学工作。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除了几所名牌大学把三国法放在与民法、刑法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内许多普通高校存在弱视三国法的态势。所以,领导要重视三国法,把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放在与民法、刑法同等重要的地位,保证充足的课时,确定为必修课,最好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开设。学生学好三国法,需要有民法等的基础,因此还应安排在这些基础课程之后,但不应将其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因为那个阶段,学生忙于考研和找工作,无法保证学生静心学习。

[ 注 释 ]

[1] 黄进.关于国际私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第一届全国高校国际私法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会议资料,2014:1-6.

[2] 肖永平.法律的教与学之革命-利用多媒体开展国际私法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J].第一届全国高校国际私法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会议资料,2014:7-14.

[3] 黄进,杜焕芳.关于国际私法总则的若干思考[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余筱兰

国际私法教学论文 篇2:

国际私法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 国际私法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在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結合该学科自身特点,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指出了国际私法的教学在基础理论的讲授上应结合案例分析,实现国际私法的本土化。

关键词 国际私法 法学教育 本土化

国际私法学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之间的民商事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因此,我国越来越需要更多地了解并运用国际法的人才,也凸显了国际私法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国际私法的教学活动若要收到好的效果,首先就应该准确把握国际私法这门学科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1 国际私法的学科特点

每一法学学科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国际私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象牙塔。美国著名学者普若瑟(William L. Prosser)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国际私法的特点,即冲突法领域就是一块阴霾的沼泽地,这里充满了摇颤的泥潭。一些博学而又古怪的教授流连其间,他们用晦涩的、令人费解的专业术语,对神秘的事物创设理论。而普通的法官或者律师卷入这个领域就会迷失。

尤其,国际私法学对于我国来说是舶来品,其是移植外国的法律学科,理论具有特殊性。早期的国际私法产生于意大利半岛,近代国际私法主要发展于德国、法国,现代国际私法主要兴于美国。此外,国际私法是综合性学科,包容性强,涵盖范围广。涉及到民法学、法理学、民商事程序法学等内容。最后,国际私法与其他法学课程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没有定论。

2 国际私法教学中现存问题

首先,在国际私法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国际私法的教学职能是什么?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理论研究的培养。这个问题也是整个法学教学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的学时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所侧重。

其次,国家司法考试已经允许在校学生报考,因此司法考试对大学法律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种受司法考试影响的大学法律教育可以真正让学生理解法律是被质疑的。因为应试化的教育是一种真理性的教育,而法学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关涉性的研究。

再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学教育也在面临着改革。但是在具体教学改革中,又容易产生注重了实务教学,而不注意法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如何恰当把握理论和实务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毕竟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属于判例法系。现如今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最后,虽然国际私法学是舶来品,但是在教学中,还应实现国际私法的本土化,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种本土化,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完善国际私法教学方法

基于多年的法学教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法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在于法学思维的培养。尤其国际私法是法律适用法,不是一般的实体法、也不是一般的程序法,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法律规范。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思考涉外民事的有关问题时,采用法律适用的法律思维范式。

德国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和克茨曾经在评论法国的法学教育时曾这样说道:“法律并不纯粹是一种专业训练的对象,而是人们可以从中学习清晰的思维、透彻的表达以及练习修辞技巧的一个领域……以这种一般化的、非实践的、甚至是‘书本的’方式学习法律却是深化那些将来准备成为法律家的年轻人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①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法学教育的发展已经在转变,教学内容日益注重实际,越来越细致和关心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问题。判例教学的方法的适用就是这一内容的生动体现。案例分析是为了使学生观察法律概念如何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事实,在价值冲突的情况下,怎样确定法律的适用才能够最好地衡平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最终实现个案的正义,这可以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法律实效以及法律实现的问题。正如英国著名法官科克所说,法律上的各种案件“是由人为理性和法律判决来决定的,而不是由自然理性来决定的;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②因此,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以案例讲解取代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是不可取的。

理论联系实际还表现在对中国实践经验的研究和调查。这样使得学生对社会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法律思维。但是对实际问题的探讨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整个法律体系还未构建,或者是缺乏应有的法律思维能力的情况下,老师的引导是非常关键。

在国际私法的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举一反三”,使学生熟悉法律术语,熟悉支撑这一法律的基本理论和这部法律所力图解决的具体问题,能够熟练进行法律推理和思考,进而能够在无需课堂教授的情况下也能依靠法学教育培养起来的素质和基本知识迅速理解和运用新颁布的法律。③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展现国际法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和民商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外在的逻辑关系。例如,在讲授涉外物权法律适用的时候,就应该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物权的特点、物权法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就可以推断出在发生涉外物权法律冲突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确定准据法,实现实体正义和冲突正义。学生熟悉了这种分析和逻辑推导的方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合同、婚姻、继承等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规范。这样,学生对于法律规定就很容易理解、记忆,在具体的案例中也学会了分析方法。

目前,学生对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热情,这并不代表理论学习无用,恰恰说明现在的法学理论课程应该进一步改革。在关注中国一些现实法律问题时,不能一味随着市场的一时波动而过分削弱法学本科的法律理论的教育。法学本科教育具备比较系统和一定的理论训练,这区别于一般的律师职业培训。因为法学本科教育是中国法学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还担负着为法学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输送人才的作用;并且本科毕业生除了一小部分进入律师行业外,部分是进入到政府机关、公司企业。

总之,现在的法学教育在使学生形成正义观念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与严格程序的信仰,而这一切都需要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

本文为2011年包头师范学院教改项目(BSYJW2011 -16)应用型法学人才教育就业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茨威格特·克茨著.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42.

② 贺卫方.法律教育散论.载于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12.

③ 王健.中国的J.D.载于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68.

作者:苏惠芳

国际私法教学论文 篇3:

谈目前国际私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在国际私法双语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不能满足需要、优秀师资缺乏、学生英语水平低等。为此,应采取加强教材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和针对学生英语水平采取分层次教学等策略,以促进国际私法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国际私法;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国际私法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母语和一门外语讲授国际私法课程的教学。国际私法外文文献资料主要是英文文本,因此,本文所指的国际私法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替教学的活动。

国际私法双语教学是依据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文件要求实施的。文件出台时中国刚刚加入WPO,在此背景下需要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大量能用英语进行外交谈判及能处理国际法律纠纷、既懂英语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教育部及时发布规范性文件,要求在法律人才培养中开展双语教学,旨在缓解人世后人才紧缺的态势,为海外和跨国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为我国有效处理国际争端储备人才。多年来,虽然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的目标明确,但是人才培养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加入世贸组织后,实施近12年的国际私法双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1.教材不能适应双语教学需要

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问题是首要问题。针对双语教材选择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应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因为地道的英语语言文本无论语言的规范性还是语境的运用均可适应“国际”环境,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律人才,有利于在学习国际私法知识的同时提升外语水平,提高涉外交际能力。但是使用原版教材并非没有问题。首先,原版教材涉及版权问题,需要支付相应的较昂贵的费用。其次,外文原版教材体现的思想一般均无法摆脱本国具体国情,且多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与我国目前现实的国情和处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立场的涉外司法实践不相适应。最后,原版英语教材要求师生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否则,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顺利完成教学进度,最后只能蜻蜒点水,草草收兵。

基于此,有的国内教师身体力行,尝试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私法双语教材。虽然国内已经出版了一些国际私法的双语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但仍不理想。这里以笔者教学实践中参考的教材为例作一点评。首先,是徐冬根的国际私法教科书。该书每章节中文之内镶嵌中英文术语以及国际私法原理或案例的英文节选,其优点是先让学生理解国际私法的母语内容,然后再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原始英文资料,使母语国际私法内容比较系统、逻辑性较强,但缺点是学术性偏浓,而且其间夹杂的英文和后面附带英语内容无论在语言表达上、还是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均与母语不同,无法与看过的中文内容很好地衔接,学生阅读起来有“断裂感”;而英语原文语言表达的“松散性”与思维的“跳跃性”均令学生不适应,进而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本是中国政法大学霍政欣老师编写的国际私法英文版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双语课程规划教材。该教材在目录上基本与我国国内国际私法体系一致,且英语表达比较规范,但不足之处是该教材相比中国国际私法教材内容有一些遗漏。在行文过程中,以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中国国际私法比较为视角,更多的内容是比较法视角下的国际私法,内容倾向于“学术性”。有些章节内容,如英美法系部分仍然带有英语原文的“语言松散性”和“思维跳跃性”的特点,即使译成中文,有的地方也与中国国际私法内容阐述有一定差别,给教师讲授或学生学习带来一些不便。

2.优秀师资短缺,无法有效开展双语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没有良好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良好的双语教师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应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能保证书面文献的阅读速度和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确保教学进度。其次,应具有良好的中国国际私法基础和处理涉外民事案件的实务经验,能以中国国情为主,兼具国际涉外民事案件实务与理论的视野。但是,目前高校师资水平难以达到上述标准,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为了提高师资水平,目前有少数院校聘请英语国家的人作为师资。他们英语语言表达十分规范,有利于学生提高外语水平,但弊端是这样的师资缺乏对中国国际私法的深入了解,而英语国家国际私法体系与中国国际私法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内容上中国学生不易接受,语言表达的松散性与思维的跳跃性同样困扰着中国学生。有的院校派没有经过英语教育的法学专业教师出国进修或者访问学习,提高其外语水平,然后回国开展国际私法双语教学。该做法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教师英语表达的规范性,缺点是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实质性地提高外语水平,更难深入掌握外国国际私法的内容。有的法学院校派本专业教师到国内水平比较高的院校访问学习,借鉴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的经验,然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其结果是大同小异,达不到实质性的提升外语表达的要求。有的法学院校在本校英语教师中挑选英语水平比较好的教师去国内其他院校学习国际私法,然后回本院校开展国际私法双语教学,其优点是课堂上提高了英语表达的规范性,缺点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学教育和法律思维的训练,讲授的深度与广度相对于法学专业教师还有一定差距。

总之,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师资短缺是制约国际私法双语教学效果提升的瓶颈。

3.学生的英语水平限制了双语教学的互动

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一般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少数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但若以英语口语表达(包括语音、语调和流利程度)能力为标准,则不乐观。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双语互动,其他学生尤其是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上课非常吃力,教学收效甚微。不良后果是这部分学生对中文的国际私法没有系统掌握,对英语授课部分更是无从深入理解,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学生良好的英语基础的形成主要依赖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如果依靠有限的国际私法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基础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二、对策

针对国际私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教材建设,提升双语教材的适应性

为了提高针对中国国情国际私法教学和实践的适应性,笔者建议“自主编写双语教材”。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首先,教材体系必须以中国国际私法为基准。我们国际私法双语教材必须放在“解决中国式问题,实现中国式目标上”,即必须使学生掌握中国国际私法的体系,然后再介绍外国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能相反,这也正是原版教材和资料直接引进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其次,教材内容必须以中国国际私法为主线,以外国国际私法为辅助,加深对中国国际私法内容的理解。英语内容的嵌入或者改编整理要自然恰当,应具有较强的对比性,要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最后,教材语言表现形式应以英文为主,以中文为辅。在国际私法双语教材编写中,应将中国的国际私法内容适当规范地转化为英文形式,用英语阐述中国国际私法的立场与观点,对比较难理解的或者是外国特有的国际私法概念或者制度用中文进行表述,如英国国际私法的“双重反致”制度。将西方的国际私法理论与案例适当地改编整理成语言表达严谨、逻辑性强的英文工作量相当浩大,需要国际私法双语教师们的通力合作。在教材编写中,对必要的英文术语、概念、已经约定俗成的制度中文翻译要在教材中注明。为了完成上述艰巨任务,可行的办法是以中国国际私法教师编译为主,以外国国际私法专业教师的审校为辅,以实现语言规范的“西方化”,体系内容的“中国化”。

2.重视师资建设,加强师资的培养与引进

首先,国际私法双语教学相对理想的师资是具有“英语+法律”的教育背景的人。其次,是引进师资,要求海归人士在中国法学院校接受过正规的中国国际私法等法律的教育,并在国外取得相应国际私法方面LLM学位。最后,必须建立长期的国际私法双语教师交流制度,建立校际双语教学合作联谊制度,切实加大投入,交流经验,成熟后设立“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会”,实现信息和经验共享,以提升现任国际私法双语教学师资的教学水平。

3.认真评估学生外语水平,分层次进行教学

国际私法双语教学要针对学生不同层次,开展不同的国际私法教学。笔者赞同国际私法双语教学模式必须界定为“精英化教学”的观点,实施分层次教学。国际私法双语教学至少应采取两分法,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为依据进行考核,选择适合双语教学的对象,对不适合双语教学的学生只用汉语讲授中国国际私法内容,对那些英语口语基本流畅、阅读能力适中的学生重点讲授英语文本的中国国际私法内容,并结合其他法系国际私法理论,深入理解中国国际私法的基本内容。

作者:李主峰 苗绘

上一篇:通讯软件设计论文下一篇:电能计量节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