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国际贸易论文

2022-04-19

[摘要]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是培养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有效环节,但目前高校对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教学设置不合理,教学条件有所欠缺,管理不够规范,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要加大相关投入,完善教学设置,同时培训、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实验教学国际贸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教学国际贸易论文 篇1:

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摘 要: 有效开展实验室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以同一份国际贸易合同为业务背景,全面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可以达到实验“形式”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仿真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能力培养一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开展模拟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其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但在国际贸易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过于注重仿真形式的设计而忽视仿真内容的编排、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依赖外贸软件本身的操作而忽视与课程模块的衔接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通过改革现有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从加强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联性与衔接性的思路出发,初步构建了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对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一、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展国际贸易实验教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就是能够在涉外企业中担当对外贸易实际操作并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资源和保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实验室建设上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建设思路因循守旧,依然固化于学科性、学术型教育的窠臼,导致相关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特色,往往是重形式、走过场,多数实验室形式单一、功能匮乏,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校内实验室创新,是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现有课程设置大多缺乏完整、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基本上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验,由于各门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知识融合性沟通,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时候,只是独立对待,如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等课程仅单独作为教学课程设置在不同的学期,学生只根据教学要求掌握对应的理论知识。但当进入国际贸易实验室进行实践时,学生往往已经将以前所学的内容忘记了,需要重新复习和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这不仅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而且不能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凸显。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不全面,实验中缺乏各项外贸技能的贯通联系,所设置的实验课程条块分割,致使许多学生对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流程根本不熟悉,毕业后对实际外贸业务束手无策,如何完善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摆在各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实验室的设立应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实验内容应密切结合所学课程,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将实验的内容与学生所学课程密切结合起来,实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案例的整合和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外贸业务的特点使得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化成为可能

国际贸易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因此,国际经贸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国际贸易实验教学内容往往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出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模拟、通关模拟、国际结算模拟、外贸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而这些看似分立的单项实验实则是围绕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交易业务环节而开展的,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承接性,那么,按照进出口贸易的一般流程即国际市场调研、建立业务联系、出口报价、磋商、经济核算、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报检报关、制单结汇等设计各项实验内容,将国际贸易专业的全部实验教学课程整合起来就完全成为可能,这样对学生来说,更容易了解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进而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货商、银行及政府机构的相互关系,熟悉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真正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二、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

我们对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仿真实验的精髓就在于“活”与“真”,有形有样的商品、实实在在的交易、活生生的贸易伙伴、不断变化的市场,为书本上单调枯燥的知识赋予生命,使学生把知识变成技能。于是,我们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要点,把使所有相关专业课程以一份国际贸易合同为同一业务背景,使各门课程分割的、单一化的实验向多样化、综合化转变,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适时加以设计并运用,再将其对应安排在实验课程当中,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更新,在原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综合性和承接性的实验内容进入实验课程体系(见下图)。

三、国际贸易实验教学的实践

我们学院的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现装有南京世格全套外贸软件(包括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外贸单证教学系统、外贸模拟练习系统、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四个部分)及国际贸易单证模拟教学系统、报关报检模拟软件、国际商务谈判软件、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实训系统等四个独立的实验软件。我们围绕如何使外贸软件与课程教学更加紧密结合问题,在摸透各个软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整合与更新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实验教学的实践。

(一)准备阶段

1.全面规划安排实验内容。我们将所有专业课程里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加以汇总,做了全面规划,制订出了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由中国上海金苑公司向美国纽约SUN公司出口一批男童夹克的统一背景资料,在诸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外贸英语口语》等理论课程中适当加以切入,编写学生在学习订立合同条款、撰写相关函电及口语接洽谈判等知识的授课案例,在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外贸单证设计模拟实验、国际结算模拟实验、通关模拟实验、外贸综合实验中等集中实践环节,设计与该交易背景相一致的操作任务,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明确交易内容,并随着相关理论知识的逐步掌握,在实验中反复穿插演练,不断得到相应业务能力的锻炼。

2.及时更新软件内相关知识信息。随着外贸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知识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对实验软件的内容进行更新。如随着《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出台及根据每年海关政策和报关规则所发生一定变化,我们直接对外贸单证教学系统、国际贸易单证模拟教学系统、报关报检模拟软件、外贸模拟练习系统里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删改,保证与理论授课内容相统一;为体现实验操作的时效性,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符,我们对外贸实习平台和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实训系统里的汇率、利率、海运费等相关信息按实验时的市场行情也进行了重新设定。

(二)实施阶段

首先,我们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以中国上海金苑公司向美国纽约SUN公司出口5000件男童夹克的外贸合同为情境展开教学,讲解了关于合同中各项条款的签订及履行的理论内容;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的《报关实务》、《国际商务函电》和《外贸单证实务》的课程教学中,我们有意将该笔出口业务作为相关理论知识讲解时所运用的案例,在随后开展的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外贸单证设计模拟实验、通关模拟实验和国际结算模拟实验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我们继续将该笔出口业务延伸到各个实验项目当中,给学生布置了相应实验任务,帮助学生围绕谈判、制单、报关、结算等工作,逐步熟悉这5000件男童夹克的出口业务的相关操作;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外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分别扮演中国上海金苑公司和美国纽约SUN公司的业务人员展开口语交流,最后在为期三周的外贸综合实验过程中,以强化学生市场开拓能力和业务核算能力为目标,让学生按照不同的交易角色相互以不同贸易术语和不同付款方式完成这批男童夹克的进出口全部流程。

(三)总结阶段

当学生完成每门学期的实验课程后,我们都及时对教学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事先没有考虑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操作练习中会提出一些疑问并直接反馈,如对这5000件男童夹克出口价格的核算中,会涉及许多相关成本和费用资料的补充要求,针对这批货物的托运、订舱环节,需要及时提供从上海到纽约的航运信息,等等。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将同一个案例背景运用于专业学习的各门相关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当中,让他们有了“边学边做”的感觉,强化了实验的模拟效果。通过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我们不断调整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并运用于下一轮的教学实践当中。

四、结语

有效开展实验室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从目前我们初步实施的教学改革情况看,将专业课程教学及案例的使用与实验内容充分结合,使整个专业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连成体系,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容易理解和完成实验任务,从而更好地达到各项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显现出较好的实验效果,这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同时,这对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学研究者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编排工作,把实验室的各项软硬件条件更有效地加以运用,切实达到实验“形式”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仿真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小利.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教学效果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

[2]全锐.高校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学理论,2012,(9).

[3]符蕾,吴瑱阳.建立国际贸易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构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本文系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建设与教学运用研究——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XJG-13-18-22)阶段性成果。

作者:蔡环宇

实验教学国际贸易论文 篇2:

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思考

[摘要] 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是培养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有效环节,但目前高校对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教学设置不合理,教学条件有所欠缺,管理不够规范,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要加大相关投入,完善教学设置,同时培训、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模拟实验教学 实践技能

一、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贸易模拟实验教学主要是在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由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等角色,模拟进行国际贸易,熟悉磋商、签订合同、租船、报检、保险、报关等各交易环节,了解国际贸易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体会企业、银行、政府间的互动,从中感受国际贸易的风险与乐趣。从我校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情况来看,反响非常好,相比课堂理论教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大大提高,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应该成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适应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现实的、切实可行的环节。

二、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现状

模拟实验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已广为知晓,大部分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但目前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

1.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长期以来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对属于实践环节的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重视程度还不高。有的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停留在口头上,尚未开设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一些高校虽已开设了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但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从学时安排上看,相关的理论课程开设几个学期,其中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学习一个学期,通常50学时~60学时,但是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学时偏少,可能教学安排上写的是几十学时,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往往学生真正用于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的时间只是在实验室的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对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投入也还不够,大部分高校只是购买些电脑设备,利用外贸实习软件进行上机模拟实验。有的高校甚至在软件购置上也不舍得投入,只是利用纸、笔、嘴进行课堂模拟,这样的实验无疑还是纸上谈兵,学生没有切身感受,不能有效锻炼实践技能。

2.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大部分高校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是近几年才开设的,时间短,底子薄,师资力量普遍不强,不少高校没有专门的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老师,而是由讲授国际贸易课程的老师兼任。这本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目前高校讲授国际贸易课程的老师大部分都没有在外贸企业任职的经历,本身对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也不太熟悉,所知基本来源于书本,这样的实验教学难免脱离实际,实验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也就不足为怪。

3.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条件的欠缺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缺少实验设备。撇开上文提到的有的高校还没有条件进行上机模拟实验不谈,有些高校电脑设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两三人一台机或者轮流上机操作。第二,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软件还存在缺陷。拿我校使用的软件来说,它设计的外贸单据与国际贸易中实际使用的存在一些差别,这难免会给学生毕业后在操作实际业务时产生一些困扰;在单据填制上也不够灵活,有些学生只是按照它提供的单据样本依样画瓢,并没有真正掌握填制的要点;如果实验时间不长,学生所从事交易不多,软件的自动评分系统评出的分数就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掌握程度。第三,缺少实验教材。目前,适用于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的专门教材非常缺乏,我校使用的教材是由软件公司提供的,准确地说,是该软件的学习指导书,适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4.教学设置不尽合理

一是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顺序不太合理。有的高校在进行模拟实验教学时相关的理论课程还没有开设,或有开设但相关内容还没有讲授。二是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时间太短。如果要让学生熟练操作外贸实习软件,真正熟悉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的各环节业务,切实掌握外贸企业所要求的实践技能,在缺乏实地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环节的时间最好能有1~2个月,但现实情况是大大少于这个时间,也就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5.教学管理不规范

由于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度不够,老师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管理相对比较松懈。有的老师不对学生做考勤,学生中存在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甚至还老师迟到或中途不在场指导的现象,老师批改实验课程作业也没有那么严格、认真,于是学生和老师进一步漠视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导致恶性循环。

三、完善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建议

1.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高校要真正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验教学环节要舍得投入,加大投入,增加实验设备数量,定期维护现有的实验设备,确保人手一机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实验。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展网上模拟,或者到外贸口岸进行现场模拟,这样的模拟实验更具真实性,效果更佳。

2.增加老师的实践经验

对国际贸易专业这样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实践经验的缺乏就是一个致命伤,老师的教学往往显得空洞,与现实脱节。因此,增加老师的实践经验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比较现实的途径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接触或从事外贸业务的部门或企业对相关老师进行培训,二是与从事外贸业务的部门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相关老师去进行调研或短期工作,三是聘请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人员做兼职老师。

3.完善教学设置

在我校的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待询盘、发盘、还盘等在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交易磋商环节很马虎,或者用中文随便写几行,或者干脆忽略这个阶段的操作,经了解才知是因为学生英语水平不佳,无法完成英文函电。因此,在今后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设置上要加强英语的教学,在合适的课程要增加双语教学,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程安排顺序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相关理论课程要先行。另外,要尽量增加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时间,最好能有1~2个月,让学生应用多种贸易条件、多个贸易术语反复训练。

4.严抓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实验教学也应该与理论教学同等严格。除了高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约束老师与学生外,其实更重要的还是老师要真正重视实验环节,树立实验教学的纪律观念,做好课堂考勤工作,备好课,认真批改实验作业,进行实验成绩考核。老师认真了,学生才会更认真、更重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萍.高校经贸类专业开设“模拟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1):92-93.

[2]吴汉嵩.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浅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7,(5):119-120.

[3]刘本玲,郝兆青.对国际贸易专业模拟实习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5):325-326.

作者:曾 艳

实验教学国际贸易论文 篇3:

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块的重构

我刊不断收到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研讨的文章,限于栏目设置,一般都未采用。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外贸人才培养的需要,总结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实验性做法,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编者

一、引言

实验教学改革一直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实验教学有着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加深对某一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要有利于实验技能、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设置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自1998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开始,到目前全国高校中的国际贸易专业点约有700多个,主要包括综合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农、林等其他院校。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中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及国际商务方向。尽管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别,但包括实验教学部分的最核心内容却基本相同。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外贸人才,如果也沿袭教育部规定的一没有吸收地方资源特色,包括地方经济文化、主要产业、主要外向型产业和主要企业等的内容,其结果是本来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出来的外贸人才,却人为地使其产生隔阂,变得不了解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最终造成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缺陷。

二、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性质与意义

所谓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是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特点和规划,课程结构及课程教学计划之间的内容联系,将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和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程单列出来,形成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无论是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还是非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课程,均必须有相对独立的实验计划,它是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先导,是实验教学过程控制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考核与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地方性高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定位为实务型、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它同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国际贸易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氛围。一方面要求学生认识到专业实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学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块。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概况起来有三点:(1)运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的方法,配合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验证并巩课堂讲授的定理、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学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结构:(2)学习基本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在运用实验方法探求未知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观察能力,掌握从事科学研究或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即运用理论,通过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不断解决经济与管理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和能力。

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精通业务,成为业务精英,同时也树立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良好形象呢?通过吸收他人的观点以及对实践的总结,本文认为要培养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良好的实践能力,则应该为学生量身定做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块。

三、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实验与教学的一致性,综合实验模块的独立性与相关性以及实验体系的广度和深度,还要结合地方经济资源。国际贸易实验可分为角色类实验、实证类实验、仿真模拟类实验和创新类实验。这些实验有两种实验形式:一是实验室实验形式,即在人为建造的特定环境下进行;二是现场实验形式,即在日常工作环境下进行。地方性高校完全可以利用现场试验形式,把学生融合到当地的社会、经济中。使学生能够更真实、有效的掌握专业技能。仿真模拟和创新类实验以实验室实验为主,角色类实验以现场实验为主,而实证类实验则两种形式都有。每一类实验又可细分为两种。如角色类实验包括案例实验与情景实验,实证类实验包括验证和实务操作实验,仿真模拟类实验包括数值模拟和分析模拟实验,创新类实验包括开发实验和开放实验。由此构成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

基于上述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体系内容的构建,为了使学生能力学以致用和有所创新和突破,实验体系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要科学性、合理性。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再现、还原、应用与创新,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与学的延伸,科学的实验体系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取得实际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感受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具体地把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实用化、具体化、商业化,并且使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继而做到融会贯通,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构建的国际贸易专业实验体系应该是纵向层次的(见表1)。

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的各阶段,教师所起作用也不尽相同,在认识型实验阶段,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随着实验的升级,经过了应用阶段的模拟型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到了提高阶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时候,学生也更为积极的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这一阶段,从而更为清晰的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就是国际贸易专业实验体系设置纵向层次实验的重要原因。

四、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模块的构建

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内容和层次要求,结合地方外贸特色,其实验教学模块的设计应具有多样性、渐进性、动态性、系统性、辐射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模块可以由认知型实验教学模块、案例型实验教学模块、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块、生产型实验教学模块等四个模块构成。从微观上看,这四个模块的设计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但从客观上看,它们却是相互联系、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体系。具体包括五种实验类型,首先是课程单项基本实验;然后是课程综合基本实验:接下来是专业综合实验;第四是设计性实验;最后是创新性实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先易后难的分模块实施实验教学。

1认知型实验教学模块。认识性实验教学模块认识的对象主要是基于地方外贸的特色,比如湖州主要是出口服装和农产品等,是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为专业课的学习做准备。因此可以考虑放在大二下学期末,或大三上学期初进行。具体采取的方法可以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理念。“走出去”就是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大型外资或外贸公司、工厂进行参观考察。“请进来”就是请当地校外的专家、企业家到学校讲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亲身睹和感受到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感受外贸业务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这一个实验教学的模块实施中,学生会产生许多专业问题,带着这些专业问题进入专业课的学习,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型实验教学模块。案例型实验教学模块的实施必须配合大三专业课的教学进行。在专业主干课(诸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洽谈”、“储运与保险”、“国际结算”等)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结合专业教学内容,请当地企业的校友和专家基于亲身的经历,开展专题性的案例教学,形成教与学互动式教学氛围,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3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块。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块设计出仿真的模拟环境,如Simtrade的外贸实习系统,由系统管理员、老师、学生共同参与实验过程,在专业实验室完成实验。这一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已经基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仿真的环境中模拟演练,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因此这一模块的实施必须在第二模块案例实验教学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可以考虑放在大三下学期末或大四上学期初进行。

4生产型实验教学模块。生产型实验教学模块就是让学生到当地的经济活动的实践现场地点去,使其通过亲身实践,感受企业文化,了解外贸企业的运作,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当地为该模块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成为外贸人才了解当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契机。该模块的实施可以考虑在第三模块完成后,与学生的见习和毕业实习结合进行。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块训练后,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外贸实务的操作能力,但是毕竟是在实验室里通过电脑完成的,与现实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生产型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采取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下放到生产实习基地去,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完成教学任务,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后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基于地方性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实践型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因此在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时要突出地方外贸的特色,实验模块内容设置中不仅要有通用的国际贸易实验内容,也要有结合地方外贸实践的实验内容。只有融入了地方外贸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学生,才能快速地融入服务地方经济的队伍中,才是理想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体系和模块。

作者:付洪良 王永龙 姜书竹

上一篇:配电网中网络技术论文下一篇:汇率运动新闻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