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下国际经济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内涵,指出了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意义,提出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方式与途径,最后提出了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若干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实践教学下国际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践教学下国际经济论文 篇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 要] 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表明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高等院校应该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构建一个将实践教学贯穿其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实践教学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XiaoJingRo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pick to]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talent dem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practice ability and social demand still exists a certain gap.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b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goal set out, to construct a practice teaching through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actice teaching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一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之一,受到各个院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院校都设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概况

2004年7月1日新的《贸易法》正式实施,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增加。2006年中国外经贸培训网的数据显示,全国备案的外贸企业已骤增至18万,5年内国内外贸企业的数量将是目前外贸企业的2倍。外贸主体在迅速壮大,但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却严重滞后,存在大量的供给缺口。我国外贸人才主要是由高等院校培养,目前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约380所。所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每年几万人,与百万的需求相距甚远。而根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经济类毕业生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按照每家新增企业需要3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尚有100万人才的大缺口。

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不愿承担培养和训练毕业生操作技能的的费用,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应用型人才。但是,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到企业后马上就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

二、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数量问题,选择“越多越好”的占54.1%,认为“只是关键岗位需要”的占43.2%。企业招聘时看中的首先是实践能力,其次分别是持续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可以看出,企业更看中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就是应用创新能力。由此看来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很多,从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来看,具体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于理论型

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偏重于学生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宏观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而对于国际贸易具体、实务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大多数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在具体业务中的岗位要求。

2、专业课程体系趋同于局限纯经济类

在1998年以后.我国政府改变以往以计划为主的调控经济的手段,不断加强宏观市场经济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发挥来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时间,国内高校也开始重视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类课程,各种经济类理论课程进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在总培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各校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自然就向纯经济类课程体系趋同。

3、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集中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于理论型和专业课程体系趋同于局限纯经济类的特点下,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各高校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各种实习。但在高校评价体制以科研为主,国际贸易实际、业务实践集中体现在商品流通过程而非生产过程等客观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不得不集中精力侧重研究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以提高科研成绩,外贸公司和企业也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所以,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面对无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精通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教师流向企业等现实问题,从而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培养方式过于倾向课堂理论教学。

上述国内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的趋同性,最终形成国内该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的单一和相近,该专业的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因此,一般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必须要立足社会需求,注重能力培养,构建一个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举措之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科研、生产合作教育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一条成功经验 ,是实现经济、科技、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根本措施。为加强学校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了产学研领导小组,开始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措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在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采取走出校门到企业第一线实践锻炼的方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了共建立了上海通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训。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也使企业对学生有准确全面的评价。这样,学校就在学生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在“双向选择”时减少了盲目性,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举措之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推动高校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性指标”。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校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高校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主渠道、主途径。

在近两年内学校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建立专项基金,以支持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验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项目、实验教学教材出版等,组织专家认真研究论证,提出实验教学教改项目的选题指南和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要求,确保实验教学教改项目和教学软件开发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除此之外,我们为了使实践环节教育得到落实,制订了规范周密的实践环节教学总计划与执行计划,增强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的校内模拟实习环节。

举措之三:加强师资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第一,努力提升教师实践业务素质。对于外贸实践阅历缺乏的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学校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到条件较好的重点经贸院校去进修培训,也将教师送到企业挂职锻炼3-6个月,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师中实行 A、B角色轮换制,规定各系部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鼓励、支持部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企业去兼职或担任一定的职务;建立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来院讲授专业课。通过这几种途径,迅速提高“双师型”队伍的素质。

第三,积极推行见习导师制。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积极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从外贸企业中聘请一些具备熟练业务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作兼职导师。由每个见习导师负责指导10-15名学生,集中一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外贸企业见习,让学生有机会充分了解真实环境下外贸业务的整个流程。

举措之四:创建学生实践活动中心

依托拥有的研究所创建学生实践活动中心,下设就业促进工作室、学科竞赛工作室、创新项目工作室、科研训练工作室、社会调查工作室,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锻炼能力搭建平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与基本方法,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陈乃芳.特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2]白玲.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3).

[3]马晶.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体系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8,(10).

[4]罗双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材与教学研究,2009,(6).

作者:肖景蓉

实践教学下国际经济论文 篇2: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内涵,指出了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意义,提出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方式与途径,最后提出了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若干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 实践教学资源 整合利用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为大众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是制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瓶颈之一,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等相关措施。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各高校根据学科布局,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教育层次不断多元化,由此带来本科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利用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内涵,指出了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意义,最后提出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方式、途径和若干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内涵

本文认为,实践教学资源仍然包含“资源”的基础含义,即资源是“一定时期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種物质要素的总称”。具体可以理解为: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是高校培养学生期间拥有的实践教学基础硬件设施、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资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诸要素的综合配备和利用能力的总称。

具体内涵:一是实践教学基础硬件设施资源主要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和校外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利用问题,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包括校内课程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设施包括学年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校外实践基地、校办产业园区基地等。二是实践教学资金资源主要指校内实践资源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来源与利用问题,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校内实践资源建设的下拨资金和相关配套资金,校外资金主要包括来源于国家(省部级)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的下拨资金和配套资金、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资源资金、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外来资金等。三是实践教学师资资源主要指校内实践教学师资和校外实践教学师资配备与利用问题,校内实践教学师资主要包括校内专职实践教学人员和兼职实验人员,校外实践教学师资主要包括校外产学院实践基地聘用师资、外校聘用师资和校外客座培训人员等。

二、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意义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虽然具有“资源”的一般含义,但不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其是围绕“实践教学”且能被实践教学所利用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本质上存在“稀缺性”和“可利用性”。“稀缺性”是指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实践教学资源的“供给”(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与“需求”(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的特性,“可利用性”是指实践教学资源是能够被校内外师生、社会共享的互惠互利的资源特性。

总体来说,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的目的就是既能满足校内外资源共享的需求,也能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为:一是有利于发挥高校的综合学科优势,通过不同学科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二是有利于高校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实践教学教育质量;三是有利于完善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实践中服务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师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拓展师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切实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三、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方式与途径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从整合利用内容看,既整合利用硬件资源也整合利用软件;从整合利用客体看,既整合利用师资资源也整合利用学生资源;从整合利用权属看,既整合利用校内资源也整合利用校外资源;从整合利用形式看,既整合有形资源也整合无形资源;从整合利用水平看,既包括水平型整合利用(学科内和院内整合)和垂直型整合利用(学科外、校内、校际、校企之间整合利用)。

(一)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木桶短板”,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整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途径:一是完善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和“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水平低”的普遍现象,因此应制定教师定期进行实践锻炼的奖惩制度,强化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通识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力度,以此聚合实践教学师资资源,例如采用开放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共享,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锻炼和科学实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聘用校外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业高水平的从业者为联合培养导师,一方面弥补校内师资短缺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加强与实践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四是可考虑聘用外校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师为客座导师,利用校内、校外两种师资资源,实现水平型的实践教学师资资源整合利用。

(二)实践教学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利用。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通过校园网学生可以浏览和下载海量的教学资源和信息,但实践教学信息数字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效率不高。整合利用的具体途径:一是不同学科实践教学资源(例如实验课程建设信息化资源、模拟实验软件资源、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资源)在校园网内开放,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内任何一台联网终端机进入相关的实践课程进行学习。二是及时发布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包括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使师生及时获取相关实践教学信息,并展开实践锻炼。

(三)实践教学硬件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实践教学硬件资源涉及校内硬件资源和校外硬件资源。校内的实践教学硬件资源主要包括不同学科建设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等各类实践基地、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讨论教室等,整合的途径主要是采用预约登记审批制开放这些实践教学硬件资源,不同学科的师生按需适时选择实践资源进行实践实验锻炼。而校外的硬件资源包括校企合作的挂牌实践基地、校办产业的实践基地、其他院校的实践基地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但由于权属性的差异,可以通过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有选择的付费开放硬件资源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四)实践教学学生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实践教学学生资源整合利用主要指不同学科的学生依托不同的知识背景以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可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组建实践团队,参加各类级别的创业杯、挑战杯等实践训练计划项目,也可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实地的创业。

(五)实践教学资金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应统筹安排各项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与使用情况,鼓励不同学科联合申报各类实践教学项目,加强不同学科的“产、学、研”合作资金的管理,实现实践教学资金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四、加强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是高校各学院、各学科应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以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强化动员机制。

二是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应坚持效率优先、资源共享的原则。部分高校的实践表明,学院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导致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投建的费用和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但使用效率却很低下。例如,学校大型昂贵仪器设备不能在学院间、学科间共享,重复招标,购置后却长期闲置,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大型昂贵仪器设备购置时,考虑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可构建开放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不同学科的学生试验时采用预约登记审核制,实现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之间大型昂贵仪器资源共享。再如,不同学科各自为政,导致一个企业与不同的学院、学科组分别谈判构建实践基地,造成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可以考虑选择大型有接纳能力的大中型企业,构建不同学科间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集产、学、研为一体,即有助于学校师生间不同学科的沟通与交叉,也有利于校内、外师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三是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应明确责、权、义。由于实践教学资源涉及校内资源、校外资源,权属不同,在整合利用时涉及多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因此可以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长期的实践资源共享机制。

四是构建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加强实践教学资源不同主体和客体的沟通。

参考文献:

[1]程中海. 西部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探讨—以石河子大学为[J]例.考试周刊,2008(09)

[2]汪洪,叶芃,张文学.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3]于伟建.高校按学科整合网络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03)

★本文受石河子大学“263”青年骨干教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石河子大学教改项目(AD0816063)、石河子大学2010年度教改项目 ( JG-2010-078)和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2010年度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 JG-2010-078)

作者簡介:程中海(1974-),男,河南上蔡人,中国(新疆)边境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国际贸易学方向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罗芳(1974-),女,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作者:程中海 罗芳

实践教学下国际经济论文 篇3: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国贸专业复合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摘 要: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创业复合实践教学有利于消除目前实践教学表层性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弊端。复合实践教学体系需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协同制定,具备理论与实践研究价值,开展从基础→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循环渐进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集理论素养与创新实践结合的高素质国贸人才。

关键词:国贸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复合实践教学;创新实践

國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国贸人才复合实践能力未能较好的适应科技变革的发展需求。为此,进行实践教学,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创新创业能力缺失与实践教学的表层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亲睐,却尚未变成高校师生的共同行动。就创新教育而言,高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在创业能力方面,2014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2012届、2013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新比例为1.2、1.2和1.0。由此显示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低,造成原因有三:一是教学管理者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二是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而是针对目前生源质量下降的现象,觉得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何谈创新创业;三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事情,当下更多的关注于完成各种考试。

考察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习,但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与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本质的区别,故企业可能不接纳毫无实践经验的学生;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提供场所、技术指导员、支付工资等。基于以上考虑,部分高校减弱国贸专业的实践环节,仅以虚拟化、参观考查、演示观摩来替代[1],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缺失。为提升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需要高效、政府和企业为之努力改变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国贸人才。

二、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机理

为了提升国贸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必须重申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并有创新举措。

(一)实践教学创新机理

亨利·埃茨科维兹创建的三螺旋理论:“高校-政府-企业三种机构相互结合,每个机构拥有一定的管辖范围,同时推动其他机构协同发展的三螺旋模式,是组织创造的兴奋剂。”笔者认为此理论对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高校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变革,需跳出校内的小圈子,将实践教学同政府和企业有效的结合起来,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集聚地,政府制定协同政策促使高校有效实施,企业是人才的需求地,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高校,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推动此三螺旋模式协同创新发展。

政府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协同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市场供需变动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则国贸展业人才培养的重心和规模会随之改变,政府的协同政策为高校扫清道路,成为实践教学的导向。企业是人才的广大需求地,以政策为指导,接纳学生实习,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馈为高校,可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同时,企业可选拔优秀实习生为未来的员工。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政策的引导,制定有效可靠的实践教学计划方案。政府、企业和高校单凭自身的优势,互不相关,缺乏协同创新机制将三者整合,很难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政府的政策将变为口号,高校的论文将成为一纸空谈,企业寻求不到合适的人才。三者需资源互补,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不再是高校的专有物,政府和高校的渗入化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化理论知识为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创业机理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自主创业可极大锻炼自我的胆识与能力。学生在企业参加实习,可学习企业的运转和流程,为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校内参与学科、行业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专业实践活动,激发创业的意识,培养专业能力和增加实践经验。

三、创新创业复合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理论研究价值:(1)有利于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特质,优化培养目标;(2)有利于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重编改专业教学大纲;(3)有利于丰富实践教学课程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价值:(1)有利于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效果;(2)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自主创业能力;(3)有利于建立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考核体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系统性与阶段性结合”的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外贸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综合能力为目标。体系的复合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是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平台,开展从基础→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循环渐进的实践教学。

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五个板块: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创业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以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环节为重点,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复合实践教学体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开展系统性实践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纳入培养方案,占较大的学习份额。

(一)基础实践模块

基础实践通过实训、实验等模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操作能力。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学生在仿真环境下了解外企业务操作流程;商务礼仪实训,学习基本的礼仪,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技能,为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专业实践模块

参与外贸技能实训、跨境电子商务操作实训等专业实践活动,将课本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增加对所学知识更深层次的感性认识,改变以书本纯理论教学为主的现状。通过参加各种实训,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平台,将基础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相结合,课内学习理论结合课外实践,增强外贸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挖掘激发学生潜力。

(三)创新实践模块

创新实践模块包含三个部分: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相结合、案例教学和组建科研团队,创新实践在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在占据重要位置,本文进行逐一介绍。

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相结合,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将最新贸易状况与国贸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营销策划方案。同时,企业应接纳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多岗位轮流实习,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并按照企业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实习结束后,企业应对实习生客观评价,对优秀的实习生予以奖励。

哈佛大学MBA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可挑选富有特色、新颖的案例,对案例涉及的专业知识给予补充,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主导参与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积极发言,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意识。老师对学生的见解和创意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不同的见解分类,总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討论,相互促进,对案例有更加深刻及理性的认识,且案例教学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组建科研团队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间密切相关。高校邀请国贸专家对学科的前沿、社会的热点等专业问题开展学术报告会,可使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创新兴趣。学生翻阅经济研究等顶级刊物,了解学科前沿,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自愿参与科研团队,由老师指导,进行科研创新,营造创新氛围,构建以创新文化活动和学术报告会为平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

(四)创业实践模块

创业实践模块分为创业论坛,创业计划竞赛,学科、行业竞赛和技能型社团四个部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三个模块为创业实践打好基础。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政策支持。自主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是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复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以上考虑,创业实践不能停留在课堂,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企业的需求、政策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

高校开设大学生创业公选课,激发创业兴趣。我校国贸专业成立时间较长,毕业生中创业成功人士占据一定比例,学校坐落于旅游胜地桂林市,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聘请往届自主创业校友介绍他们的自身经历与体会,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与激情。向他们请教创业中遇到的难题,树立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创办技能型社团。高校社团是有兴趣相近的大学生自发形成的,社团具有锻炼学生成长、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功能。社团数量较多,是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首要选择。创办技能型社团,学生可进行实际操作,为将来创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加创业论坛和技能型社团,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基础,设计创业方案,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案例教学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学生根据国贸专业的特点,制定创业方案设计。教师就企业选址、企业员工、企业财务等问题给予指导,学生需要考虑如何有效的运转企业,使之营利。

(五)综合实践模块

综合实践模块包括:外贸综合作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以企业需求、政策支持为向导开展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型、创业型的人才。

外贸综合作业实习的对象为商品进出口贸易,目标是外贸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训练学生在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操作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高校与外企应充分合作,共同设计外贸实践的课程。学生在外企实习,应按照企业的制度按时上下班,企业也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方案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线路。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涯较为重要的部分。在创新实践模块中,案例教学中提出,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案例;在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相结合中,企业技术人员会讲解目前市场上最前沿的外贸知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头脑中又具备多个案例,为毕业实习打好基础。学生去外企实习,发挥自身的优势,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向老员工请教,积累经验。

毕业论文设计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离校前最后的重要学习环节,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检验,还是对学生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学生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必有奇特的想法,在论文中可作为一部分单独列出来。

四、教学体系实施措施

全球贸易的技术进步、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在众多人才在脱颖而出,需有过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复合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研究价值,这一教学体系的实施,须有良好的保障措施。

1. 案例教学激励措施。案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案例,而且对每个案例都进入深入的剖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共同探究。大部分教师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对企业仅是理论上的认识,无疑是增加了案例教学的难度;且高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花费成本高,学生的收益在短期无法体现出来,不如多讲述理论知识。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实施面临诸多问题,确保案例教学的实施,高校应给予激励措施,如评职称时,申请自科或社科基金加1分,发表案例教学较好论文,加0.5分。案例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开设实验室。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及实验需在实验室内完成,开设实验室,既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又可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参与各种仿真实验、科研活动,综合能力得到较全面的培养。

3. 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制。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制包含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成果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等,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考核形式和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

总之,高校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需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大力相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拥有理论和实践双重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国贸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高峰.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

[2]顾菊平.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的价值与机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0).

[3]易法海.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3).

[4]张汝根.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

[5]刘春芝,孙莉莉.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经贸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2(1).

[6]徐萍平,范晓清,谷波权.应用型本科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增刊.

作者:于世海

上一篇:学习型组织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交通计量与交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