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国际经济论文

2022-04-16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是为体现辽东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地域优势而设置的特色专业,其自身的实践性和涉外性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围绕这些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能更好地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践教学国际经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践教学国际经济论文 篇1: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和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企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采取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订案例教学方案、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等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2.3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3.3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难以组织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按照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和程序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发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模仿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对出口报价、结算以及所涉及的单证等业务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商讨,共同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乐趣倍增。

3.4 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安排了暑期社会实践。针对每个年级学生已经学过的课程,我们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暑期社会实践大纲。学生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将自己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及体会写成报告,开学后上交报告及相关材料,指导教师据此评定成绩。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学生认知和了解了企业及国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基金项目]沈阳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09B8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袁辉,硕士研究生学历,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宁凯,硕士研究生学历,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许晓军,硕士研究生学历,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作者:袁辉 宁凯 许晓军

实践教学国际经济论文 篇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是为体现辽东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地域优势而设置的特色专业,其自身的实践性和涉外性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围绕这些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能更好地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体系

辽东学院地处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毗邻。通过对丹东地区外贸公司的调查,丹东从事对韩、对朝贸易企业占全部贸易企业的2/3,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作为辽东学院的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韩朝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地方,突出特色,所培养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从事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以及所需要较好专业英语和初步朝鲜语应用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反映了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也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同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了错位竞争。

一、实践教学研究的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特有的实践性和涉外性特征,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能力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人才实践能力体系设置为三大模块:双外语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双外语”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背景,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交流、谈判等,二是具备基本的朝鲜语听说能力,用朝鲜语完成一般的商务接待工作;实践能力是指适应外贸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应用能力,主要是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能力,包括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各种单证的使用能力、市场营销及开拓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观察国际市场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是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它无法通过某门或几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而获得,只能通过各种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需要在贸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概括而提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按照人才实践能力体系的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页图所示):

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强调国际贸易应用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环节完整,强调连续性和层次性。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利用课内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我们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高效仿真国际贸易模拟实训中心。采取“学员操作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网络通讯为途径”的全方位开放实习模式,培养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我们还与丹东太华电热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不定期到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短期见习,感受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国际经贸人才的主要从业资格证书是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制定出获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时间表,并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就业条件,提高就业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在获取这些证书的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高,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条件。

(二)语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适用,能有效提高“双外语”应用能力

1.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提高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1)针对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及内容。除了开设基础朝鲜语外,设置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如听力、会话、口语交际等多种实训课程,并设置了朝鲜语实践学期,在实践学期中采取与外教面对面、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2)利用校内校外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是在校内外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校内的朝鲜——韩国文化苑集语言学习和体验韩朝文化功能为一体,利用各种先进的视听设备,为学生语言训练提供了良好环境;在校外建立了三个朝鲜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实地感受朝鲜的风俗文化,锻炼交流能力。二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建立了朝鲜语(韩国语)俱乐部。定期开展韩语角、影视时间、韩文写作大赛、韩语系列技能大赛(演讲、打字、情景会话)、 “疯狂韩语课堂”等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创新教学方法,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首先,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采访、辩论、短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其次,利用课外活动,创造语言训练环境。定期举办英语角,锻炼学生的英语沟通和应用能力;同时不定期举办英语讲座、演讲大赛等,采取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打造“双师“型和中外融合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1.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外贸企业,使专业教师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锻炼业务能力,提高授课的说服力,现我系有两名教师长期在外贸公司从事业务及管理,有四名教师有双师资格证书;同时不定期从社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员到校兼职授课或与老师座谈,形成一支熟悉社会需求、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2.充分利用韩朝学院资源优势,打造中、朝、韩融合的语言实践师资团队。一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深造,现有五位教师都已从韩国攻读完硕士学位;二是利用现有的韩国、朝鲜外教,开设大量的口语交际课程,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不同区域的语言使用技巧;三是利用我校留学生资源,开展课外交流活动,创造语言学习环境。

五、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1.人才应用能力日渐明显。通过近几年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施,人才培养特色日渐明显,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英语和朝鲜语的交流沟通能力有所增强。在英语方面表现为函电往来和商务谈判的能力不断提升,很多外贸公司负责人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英文函电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一些学生已成为公司谈判的主力。而朝鲜语的听力和会话水平也有所提高。

2.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自2003年设立本专业以来,已有两届136名毕业生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为了了解这些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从反馈调查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予以充分肯定,尤其是在对朝贸易企业、韩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能够把贸易专业技能和英语、朝鲜语相结合,发挥了专业优势,为本企业的市场开拓尤其是对韩对朝业务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3.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化。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更注重“立足地方实际需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为我校乃至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沈晓丹

实践教学国际经济论文 篇3:

郑州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社会对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加强各大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综合型外贸人才是郑州各大本科高校乃至全国各大高校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各大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推动郑州各大高校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

关键词:郑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本文系: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项目,项目编号:ZZJG-B6033项目名称: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类教学改革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型、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要系统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外,还应牢固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传统理论教学以外,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样重要。

一、郑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近几年中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户郑州寻求商机扩大发展,外贸行业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大型机械和轻工业纺织品行业更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相比于内贸行业,外贸行业客户的差异性、业务发展的特殊性也对郑州地区各大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实践教学效果尚待提高

部分同学对国贸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很满意,认为校内实践课程以及校外实践都很恰当合理,实践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部分同学认为在校期间的实践和真正从事工作的时候接触到的实际业务操作相关性并不大,学校安排实践教学意义不大;部分同学认为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是一般:校内课程实践设施不健全,校外实践安排少,整体参与时间的机会很少。

(二)实践教学期望度较高

大一的同学初入高校,他们对学校的专业实践安排有比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如定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假期有机会经学校组织去外贸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大二的同学,部分学校已经组织去到外贸企业参加认知实习,他们对外贸业务流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意识到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参与业务操作的前提,因此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大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他们更希望能够多一些单证方面的实践机会。大四的同学,最后半学期的实习期就是为进入社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做准备,在校期间能够参与实践课程,能够在老师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提前体验社会生活更为珍贵。

(三)公办、民办重视程度不一

从不同学校来看,公办院校更侧重于理论课程的研究学习和在校内上机实践操作,学校不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有实习意愿的同学大多都是假期中自行寻找外贸企业进行实习。民办高校中,校内上机实践操作与校外外贸企业实践相结合,结合学校不同条件,尽可能的开展校外企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实践能力确实起到了好的效果。

二、郑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计划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尤其对于国贸这个应用性性如此之强的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实现目标多元化,具体化。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基本上都有实践教学的安排,实践课程的比例大小体现出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些学校将理论课程与校内实践课程交叉安排。有些学校则将校内实践课程集中安排在理论课程学习完之后的几周,集中时间进行实践学习。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部分高校依旧存在这着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倾向。各大高校课程设置的重点集中在国际贸易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等的理论学科方面,实务方面的课程往往仅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

(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不够科学

校内实践教学方式主要以模拟实验为主,由教师针对每一个环节一一进行指导;校外实践教学方式主要以到外贸企业进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为主,企业人员进行讲解与适当指导。部分学校因参与实践学生较多然而实验室资源短缺、实验教师缺乏或者尚未购置相关实践教学软件等问题,有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却未能及时开设实践课程,这就无法配合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无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基地缺乏,实践机会较少

部分学校实践采用模拟实习软件,尽管仿真程度比较高,但是依然达不到学生在校外外贸公司参加生产实习亲力亲为的感觉,还是限于纸上谈兵,过于理想化,只有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尽可能多的组织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才能真正的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五)师资力量不足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郑州本地各大高校的实践教师数量本来就不足,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增多和课程设置的细化,实践课程教师明显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出现了实践课程教师缺乏由理论课程教师顶替实践课程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甚至部分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实践课教师。

三、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在郑州本科高校中,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要提高国贸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贯彻“以市场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和理念,科学制定良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必须做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外贸人才实际的资格标准,以便真正的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精、准、专的外贸人才。

(二)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课程的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尤其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制定科学的实践课程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国贸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看,必须了解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与需求,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只有充分了解现状,才能更好地设计与开展具体的实践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力争做到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融合,各门课程有序开展,保证教学质量。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主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为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而设定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来开设相关性的基础课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适当添加应用型课程,减少那些对于专业培养目标支撑力度较小,较弱的基础课程,或者可以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减少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充分利用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领悟和理解贯彻能力。

(四)建立与完善稳定的实训基地

建立有效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国际贸易问题分析能力,国际贸易问题解决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度,完善建设质量保证监督体系,提高全校师生的认知重视程度,认真落实实训基地的一切准则,争取做到不过场,不流于形式,认认真真的做到为学生所用,为工作所用,为社会所用。

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优化外贸实训模拟软件。外贸仿真软件要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做相应的变化,只有不断充实新内容,才能紧跟国际贸易实践的现实,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另外,它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可以紧密依托当地行业协会或专业对口企业,在校企之间建立联系纽带和互动关系。

(五)加强国贸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国贸类专业教师培养模式,通常不仅需要学历层次上的提高,更得注重职业技能的提高,国贸类专业教师只有不断了解外经贸企业的发展动态,透彻的熟知岗位的职业技能,加快更新经贸知识的步伐,能够准确把握国际惯例和相关各国的国际贸易法规的内容更新与调整,才能跟上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一般外贸专业教师都是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的,但是,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却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所以,要求鼓励专业教师进入外贸企业专业岗位上进行锻炼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只有系统的学习和熟练操作企业的工作流程(例如报关流程、报检流程、制单流程、外销流程、签订和履行合同流程等一系列流程),并且将所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理论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凸显教学成果,可谓是“两个拳头打人”。另外,学校的人事部门可以制定或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去企业进修,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加大津贴补助,延长休假等,用来吸引教师去企业学习。

(六)完善实践教学督导机制

高校必须完善实践教学督导机制,教学督导机制的任务可以归纳为“监督、检查、评估、反馈、指导”,教学督导机制可以体现为“督教”、“督学”、“督管”这三个方面,“督教”与“督学”所针对的任务主体不同,“督教”针对主体为老师,“督学”针对主体是学生;“督教”与“督学”的具体任务不同,“督教”是指对指导老师的实践教学的督导,主要是对教师实践教学做出评定,包括检查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督学”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督导,主要是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检查评议,包括检查学生实验报告,找学生信息员访谈,查看学生评教成绩等,“督管”是整个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举措,它主要是指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其内容主要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分析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及时提出能够解决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的可行性意见。所以,加强三督的协调与衔接,对整体的意义重大。

在中原经济崛起的发展背景下,外贸行业在中原地区发展蔓延,一大批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大学生必将推动外贸经济产业的发展,郑州各大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实践教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大学生必定会为外贸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朱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现代经济.2012年

[2]黄河东,韩耀阳.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管理研究.2011年

[3]朱佩芬.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 年5月

[4]杜小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

(徐向慧:郑州科技学院。)

作者:徐向慧

上一篇:艺术设计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教师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