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术语教学法的探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将杜威的“从做中学”实践教学理念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以贸易术语为例,结合“思维五步”来探讨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望可以有效的提升国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贸易术语教学法的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术语教学法的探究论文 篇1:

高职货代英语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隨着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试构建货代英语混合学习模式,并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在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上教师采用企业典型工作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并采用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

【关键词】货代英语 混合学习 实践

一、货代英语课程实行混合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1.学生需求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在招考方式、入学条件、教育基础方面与本科院校有很大差异,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另有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意识,但由于缺乏较好的学习策略指导,又缺乏自主学习资源,学习能力提升缓慢,长期下去英语学习信心不足。

2.就业岗位群需求分析

货代英语课程是贸易类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完成货物运输各环节工作任务的能力,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为“岗课证”融合,学生学习完本门课程,结合其所学的国际货运代理理论实务,可以考取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同时结合其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学生可在货代公司和物流公司从事单证员、海运操作、海运销售等岗位工作,经过走访20家货代和物流公司,与企业经理进行深度访谈和回访毕业生得知,单证员、海运操作和海运销售岗位工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商业和运输单据常用词汇,并能够用英语语言与船公司就运输各环节进行口头或书面沟通。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兼顾理论知识讲授和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升。

3.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要参加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考试,所以货代英语课程采用的教材为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编制的考试指定用书,该教材与考点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材内容编写侧重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教学内容极少。这就导致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看不懂,英语学习信心受挫,而优等生又吃不饱的现象。

鉴于上述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就业岗位群工作能力分析与教材分析,为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货代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货代英语混合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线上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弥补教材实践性不强的现状,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弥补了货代英语课时不足问题,允许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练习指导和自主学习效果点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二、货代英语课程实行混合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基础来看,货代英语课程在学生入学后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在第一学期已学习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大学英语和电子商务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英语学习基础。同时,“90后”的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新鲜冲击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其心智和能力可以满足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要求。

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货代英语对于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货代英语实践性很强,便于教师将知识点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并制作成课件、微课、校本讲义,供学生课前进行新知识点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从教学环境来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覆盖校园,学生每人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并都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各项功能,这为货代英语实施混合学习模式提供了工具保障。

三、货代英语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及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1.货代英语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

(1)课前阶段

首先,建立货代英语微信公众平台和货代英语学习交流群,微信公众平台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学习资源模块、学习互动模块、学习效果测评模块。其次,教师将书本知识点划分为模块,并制作课件和微课,在货代英语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货代英语学习视频、企业典型工作案例、校本讲义、习题库以及音频材料。再次,组织学生课前通过线上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测评。

(2)课中阶段

首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测评结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加强知识点的内化,并为实践课程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实施3P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案例讨论法,利用企业典型工作案例和企业业务中的运输单据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在课上完成小组讨论、团体或个人展示、组员互评和小组间互评,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有助于知识点的内化和产出升华。同时,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并有侧重点的进行相关练习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课后阶段

学生结合老师的点评和作业反馈,修改自己的作业,并进行类似的练习以加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内化。同时,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实时交流和解答难点。

在具体实践中,以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贸易类专业群中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国贸方向)180名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以Unit2 International Trade为例具体阐述货代英语混合学习模式的实施。

课前,教师在货代英语微信公众平台上上传校本讲义、教学课件和视频材料,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完成模块一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介绍、模块二国际贸易术语、模块三信用证支付的基础理论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omestic trade?

What are the general forms of trade barriers?

What terms are classified as multi-functional trade terms which can be used irrespective of mode of transport, including multimodal transport?

What terms are classified as“sea or inland waterway”label?

What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ettlement by letter of credit?

What are the procedures of L/C operation?

课上活动:首先,学生用英语复述国际贸易定义、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形式、贸易术语的分类、信用证结算的特征和信用证结算的操作流程,教师总结归纳重要的知识点及考点(用时25分钟)。其次,学生根据设定的任务进行贸易洽谈并起草合同条款(重点讨论报价和装运条款),并根据合同条款审核信用证。每个小组选1名组员陈述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其余同学进行提问和点评,完成组内评价和小组间互评。(用时50分钟)。最后,教师总结本单元的技能点及易错点,并选用企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并完成习题(用时15分钟)。

课后,学生在货代英语学习微信群中讨论企业业务中的销售合同和信用证,加强了技能点的内化,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学生完成本单元货代考证中常考的习题,提高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生答题的准确率,便于学生顺利通过货代考证。

2.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着组织和监督作用,提高了学习效能。学生在课前小组讨论中,不仅提高了组员间的协作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网络资源检索和申辩思维能力。混合学习模式弥补了货代英语课时不足问题,学生在课前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但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教师课堂上可以省去理论知识讲解的时间,从而采用企业典型工作案例让学生进行岗位实操训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四、混合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关系到混合学习模式的成效。在实施混合学习模式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训,教会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笔者在实施货代英语混合学习模式时,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了SQ3R阅读法、自然拼读法和原认知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混合学习模式实施的前提。在混合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有较好的网络资源检索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微课和短视频剪辑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数据素养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混合学习模式下,课堂授课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为提高课程与岗位的融合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因此,货代英语教师要定期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定期进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及就业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设计“岗课证”融合的货代英语授课模式,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为其后续的岗位提升奠定夯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春艳.融合移动学习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货代英语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7,(05).

[2]李亚果.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职英语课堂混合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7).

[3]肖桂兰.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实践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4]张微,黎阳.基于O2O模式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

[5]安媛媛.大學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高教学刊,2018,(07).

作者:陈莉莉

国际贸易术语教学法的探究论文 篇2:

国际贸易实务“从做中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将杜威的“从做中学”实践教学理念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以贸易术语为例,结合“思维五步”来探讨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望可以有效的提升国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从做中学”;实践教学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等特点。从内容上来看,国际贸易实务主要研究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体包括进出口业务的流程、商务谈判、进出口买卖合同的旅行,货物名称、品质、数量、包装、交货、价格、付款、运输、保险、索赔以及商检等各方面的一般做法。从培养学生角度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熟悉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法规,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大环境,通晓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并且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随着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国贸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也对高等院校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我国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強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基于社会趋势和创新型国家战略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试图结合“从做中学”理论,来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1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程中都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这种结合在开展的时候并不深入,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实践教学观念不强。一方面,由于各学校课内实践的学时比较少,教师很难开展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使得短短几堂课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基于各种考核压力,教师往往更注重科研与理论教学的提高,从而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因人而异,缺乏规范性。此外,大多数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使得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多来源于书本,与社会需求脱轨。

其次,软件模拟效果不佳。目前各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习软件以Simtrade为主,该软件由专门的国际商务软件公司开发,基本能够满足该课程的主要专业操作要求,但内容上缺乏灵活性,短时间内不能适时调整。此外,该软件的最大缺点是由系统评价学生的交易过程,只有分数没有细节评价,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分数上,而忽略交易的完整流程,尤其是在操作技能上也缺乏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目前很多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个做法就是规定适当的校外实习,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习实际上就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完整操作过程。实践性相对较强的高等院校往往会要求国贸学生参与两个模块的实习,一个是大二或者大三暑假的短期认识实习,另一个是大四期间的毕业实习。对于暑期的实习,学生全凭自觉及喜好,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以拿到学分为主;而对于毕业的专业实习,由于学校安排的实习机会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全部学生,而学生自己又很难找到完全对口的实习单位,导致最终的实践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综上,现有的实践教学发展存在种种限制,各高校有必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改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

2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20世纪初,美国现代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基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观点,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育理论。杜威认为“从做事里面求学问”,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从做中学”即是“使用相应的中介工具或用具以达到某种目的”,这种思想放在教育上,即“学校教育要与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杜威认为教学活动的要素应当与科学思维的要素相同,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思维五步”或“问题五步”训练方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能实现“做”的情境。学生需要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在这个情境里有学生们感兴趣的连续活动。第二,学生要有一个可“做”的内容。根据情境,能够自然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刺激物。第三,学生要有一个实现“做”的必要支撑。这个支撑就是学生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资料,从而能够通过必要的观察、思考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要有一个系统的“做”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资料,想出办法展开并解决这个问题。第五,学生需要有一个针对“做”的结果的检验。学生做完后,需要有机会能够检验自己的想法,以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效。很明显,该理论的实质与我们的实践教学目标是相通的,即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3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五步

如何使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贴近社会实际需求一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教学的一个难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知识点既多又杂,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比较吃力。但是细致分析来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思路基本上是交易磋商、制订合同、履行合同,我们学到的主要内容就是把这些具体的交易环节恰当的写入合同,然后根据合同的具体条款来履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问题五步”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实践思维。以下以国际贸易术语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情境引入。

教学的艺术更多地体现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积极地活动起来。教师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设置好各种情景来引导学生。贸易术语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法(图1)引入学习贸易术语的必要性。通过图示,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货物出口相对于国内买卖的复杂性,也很自然地会产生疑问,这么长距离的国际贸易中,各种手续由谁办理?各种费用由谁承担?价格如何确定?货物风险由谁负责?脑海中产生这么多问题,学生自然就会提起学习贸易术语的兴趣。

第二步,问题产生。

学生对所要讲的问题产生兴趣,就很容易集中精力深入学习。教师应该和学生积极的互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既然学生们想到了国际贸易流程中的这些问题,经常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进出口商们也会想到,如果每次交易都要针对这些问题交易磋商,就会耗时耗力。为此,贸易术语应运而生。了解了贸易术语的作用,更深入的问题油然而生:什么是贸易术语?贸易术语用在哪里?怎么用?

第三步,理论讲解。

理论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讲课,切忌枯燥照本宣科,要尽可能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知识。比如,讲解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不能只是告诉学生这个术语的含义是怎样的,而是应该引入实际的合同,从合同中将贸易术语找出来,然后在具体的合同里理清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问题。这种直观的认识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进一步,结合图示将贸易术语所真正表达的风险、费用、责任三方面的划分严格剖析出来。

第四步,思路梳理。

贸易术语的概念、贸易术语用在哪里从教师的讲解中已经得到了答案,那么接下来贸易术语怎么用?这个问题才是学生真正要掌握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交易条件,引导学生跟旁边的同学两人洽谈合同进行交易,两人分别为买、卖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相对投入的来研究贸易术语的应用:贸易术语应该填在合同的哪个位置→应该选什么样的贸易术语→该贸易术语对其他交易条件有什么影响→在自己所选择贸易术语下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费用、责任是怎样的。

第五步,效果比较。

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设定的交易条件,实际完成买卖合同,以方便学生对自己操作的思路进行检验。进一步,教师可以挑选出两个案例,一个是贸易术语使用比较恰当的例子,一个是贸易术语使用错误的例子来进行比较剖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较。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更加明晰贸易术语的使用,并牢固掌握贸易术语。此外,在学习贸易术语结束的时候,教师还需要针对特殊贸易术语分析买卖合同中常见的软条款,以方便学生加深理解。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尤为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从观念上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把关,更为重要的是有所创新的开展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环节划分模块,每个模块设计专门的实践教学五步训练,以此模式来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鸿雁.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讀与写杂志,2010,(7):75.

[4]宋凌云.主题探讨式互动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99200.

[5]袁松.图示法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2012,(4):3839.

[6]王捷,马静.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对外经贸,2014,(3):141143.

作者:丁秀飞

国际贸易术语教学法的探究论文 篇3:

成果导向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文章探讨了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其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运用,深入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估方法,旨在完善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

成果导向教学理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Spady等人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论认为,人类潜能是可测量的或可论证的。成果导向教育的设想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且在学校中的表现是多样化的,应给予足够的时间、指导与机会来掌握并表现他们的能力。学校要创造学习成功的条件,以未来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重新检查修改教学大纲要求,强调按学生个人兴趣、需要和水平学习。

以结果为本的教育意味着围绕着一个根本目标,让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能够获得成功。郑树棠教授提出成果导向教学旨在解决以下问题:我希望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后能拥有什么能力?我如何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这些能力?我如何评价他们以确保学生达到了预期的能力和成果?

该教学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活动,它从毕业要求出发,明确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毕业要求源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学校定位,学生发展的综合需求。然后学校根据外部和内部需求安排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最后对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评价。

一、培养目标

以本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高专业思维、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国际商务话语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重文化的人才培养思想,利用外语系英语学科优势,借助学院经济学、财会学等财经类强势学科资源,坚持“英语+商务+人文素养”的办学特色,以英语与商务有机交叉融合为核心,要求学生掌握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与制单、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及跨文化商务沟通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必备能力。学生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商务英语从事经贸、翻译、行政管理及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国际商务工作。该培养目标适应了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求,符合学校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即:理想抱负,治世能力,德才兼备,顾己及人。同时也符合学生自身修养和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安排

在成果导向教育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长期成果目标分解成短期成果目标,并分析达到这些成果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使目标变得具体而便于操作。《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把它的课堂内容拆分成不同的七个具体项目,即:1. 国际贸易术语2. 商品条款;3. 国际运输条款;4. 货物保险条款;5. 国际支付与结算;6. 贸易协商;7. 签订合同。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

第一项,国际贸易术语项目,学生可以作为买卖双方灵活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进行货物的交接。

第二项,商品条款项目学完后,学生可以在制定合同中,正确规定商品名称,做到单单一致,单货一致,避免被海关扣留货物或银行拒付的风险;正确描述商品品质和数量,避免被国外买家索赔;正确履行包装条款,尊重买方要求以及国家和民族风俗。该项目是制定合同的重要一部分。

第三项,国际运输条款项目涉及到海陆空运输方式的選择,合同中的装运条款,以及海运提单的重要性及要素。学完本次项目,学生以货代身份计算航空运费,海运费,集装箱运费以及海运提单的各个项目的填制。

第四项,货物保险条款项目学生以业务员身份向保险公司办理投保业务、 选择保险类别,算出保险费用,填写保险单据。

第五项,国际支付与结算项目,学生可以掌握各种票据填写以及它们在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中的流转运用。

第六项,贸易协商项目需要学生掌握询盘信、发盘信、 还盘信、 接受信的写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贸易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分组,以贸易双方的身份进行询盘信、发盘信、 还盘信和接受信的英文写作训练,并最终确定好成交价格。

第七项,合同签订项目,在学生掌握了前面六项的基础上,学生能掌握买卖合同的组成要素,并能正确制定对外贸易合同,为贸易的履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实现上述教学成果。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推动老师紧跟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和分析,將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勤动脑勤思考,将知识化繁为简,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以上七个项目中,合同的条款都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找到它制定的理由以及其意义。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选择的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以及案例的处理有其灵活性,避免虚假和过时的案例,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正确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

任务型教学法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涉及到海运提单,保险单和信用证等填制单据的项目时,老师在讲解完范例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贸易背景知识填写相关单据,并通过讨论检验填写是否正确。通过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学生能更好掌握单据中每个栏目的填写方法。

情境教学法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地进行练习。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生可以模拟买卖双方进行口头的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的一系列活动,运用谈判的技巧,锻炼语言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

首先,教学评估可以通过课程学习中,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来检查学生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例如能否完成单据的填制,运费和保费的计算,案例的分析等;课程结束后,通过期末考试检验核心能力的达标情况。期中和期末成绩分别按一定比例分配,最后得到学生综合成绩。

其次,课程评估可以持续到学生大学毕业前,建立学生的文件夹,记录学生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学习,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是否掌握,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贸易课程能否顺利对接迁移,该课程是否有助于学生获得商务实习的成功体验或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后,教师可发现该课程是否有效。

最后,可收集毕业生就业后的反映,对该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补充、修改,以符合就业后的工作需求,提高该课程与社会的对接力度。

参考文献

[1]黄艳丽.探究成果导向教育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J].理论观察,2016(2).

[2]李光梅.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及其应用[J].教育评论,2011(1).

[3]夏蓓洁,方芳.成果导向法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2011(28).

[4]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5]葛丹.“国际贸易实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网络化和数字化,2016(5).

作者:赵丹

上一篇:那些年,基金经理们的毕业论文下一篇:知识经济转型财会素质提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