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2022-04-22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是推动独立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独立学院综合实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独立学院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本文在对独立学院以及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篇1: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独立”的困境研究

摘 要:独立学院走向“独立”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受到来自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竞争环境,实现社会公平的外在压力。对独立学院“独立”的要求应划分为试办阶段和成熟阶段两种不同的标准。当前我国多数独立学院由于面临思想认识上的不足、理论研究中的困境以及法律规范的内在矛盾等问题,一直难以实现“独立”。

关键词:独立学院;独立;理论困惑;制度困境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潮推动下,将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从1999年初现端倪到当下的迅猛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及理论研究的热点。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直接产物,独立学院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本质属性。然而,独立学院的“独立”问题既是实践中关系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又是理论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问题。因而,本文主要针对独立学院“独立”的困境问题进行研究。

一、独立学院界说

(一)独立学院的概念

独立学院经常被定义为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还有学者对此加以进一步阐述,认为独立学院是指:以公立高校办学活动中积淀的无形和有形资产为依托,以非财政拨款的社会资源为主要经费来源,采取民办高校运行机制而建立的拥有较大自主权和独立性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1]这两个定义,前者从宏观上概括了独立学院的内涵,但不够具体,比如说“新机制”、“新模式”到底是指什么;而后者则从微观上阐述了独立学院的具体内涵,不过“拥有较大自主权和独立性”究竟是多大,用语也很模糊,并且这也不是在定义中一两句话就能够完全概括的。基于上述概念的比较、分析和判断,笔者倾向于从管理学的角度对独立学院的概念进行界定。可以认为: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以有形和无形资产为股份而创办的、以非财政拨款的社会资源为主要经费来源、以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主要领导模式、采取民办高校运行机制而建立的、完全实行“六个独立”① 的本科层次的学校。

(二)独立学院的独特属性

1﹒从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来看,独立学院具有试验性。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扩招政策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因素的主导,从而带来大众化的准备不足。为此,很多地方便尝试利用现有普通高校的资源及社会资金办学,进行举办独立学院(前身是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大胆探索。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印发了《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标题就强烈的暗示了独立学院作为新的办学模式的试验性。可见独立学院无论是从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来看,还是政府政策的导向来看,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长期的教育发展战略当中仍然是一种试验的办学模式。

2﹒从制度设计的矛盾和实践运行的弊端来看,独立学院具有双重性。首先,独立学院的“公”、“民”性质界定不清。有些学者从产权或主办方着手,认为独立学院应该是公办高校;反之,有些学者以独立学院适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范把它看作是民办高校。目前独立学院就是在这样的灰色地带中发展。其次,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的优点和缺陷同时存在。独立学院对我国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学术界也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办学模式对高等教育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巨大冲击,把本已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置于一个更加复杂的困境,不利于公办、民办教育通过公平竞争而实现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2]

可见,独立学院的试验性、双重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进一步的发展,否则必将逐步丧失其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应有价值,走向消亡。

二、独立学院“独立”的缘由

(一)独立学院走向“独立”是自治的必然要求

当前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种种问题都与独立学院的“独立”性不够有直接的关系。限于篇幅,在此仅举几例。

1﹒缺乏人事自主权导致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困难重重。独立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但教师队伍建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独立学院没有人事权,独立学院要招多少教师,招什么样的教师,决定权都不在独立学院,而在母体高校,这使得独立学院很难建设起自己的教学和管理队伍。二是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由于投资方资金不到位,加上每年要被母体高校以“管理费”名义抽走一大部分办学经费,独立学院在维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教学人才。[3]

2﹒对母体的依赖性导致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不合理。在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方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独立学院开设的专业主要考虑是母体高校现已开设的专业。这种考虑导致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设置雷同。一方面是与母体高校专业设置雷同,从2006年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国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专业设置雷同率达95%;另一方面,同一类型、层次独立学院间专业设置雷同,专业设置雷同率达50%以上。[4]二是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缺乏人才需求调研。

3﹒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缺乏针对性。独立学院办学的外部性和学生所具有基本素质的内部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即本科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是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既懂理论、又善于实践,具有本科学历的高级职业性、技术性专门人才。正因为其内外部的特殊性,就必然要求有较为合理、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笔者调研的24所独立学院中,能做到这点的也为数不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不独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人员很多是来自母体高校,他们的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基本上是照搬以前自己在母体高校的经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基本是克隆母体学校,缺乏自己的特色。其次,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高校,没有一支有自己的专业特色、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虽然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生源不一样,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办学模式也不一样,但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相同。这就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因教施教”,从而使独立学院成为母体高校的翻版,抹杀学生的个性与棱角,大批量生产同一规格的人才,独立学院成为“克隆人”、“复制人”的加工厂。

(二)独立学院走向“独立”是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

首先,依靠政策倾斜壮大的独立学院损害了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独立学院既不像公办高校那样背负沉重的公共责任期待,也不承担民办高校那样的办学风险。这种双重优势地位不是在高等教育市场中通过公平竞争而获得的,而是依靠政府的政策倾斜来实现的。适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利时机,依靠国家的优惠办学政策,独立学院在一开始就处于较高的起点和较高的层次,这对民办高校而言是一种不对称、不公平的竞争。

其次,当前独立学院发展模式中出些了某些背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情况,主要体现在部分独立学院成为母体的创收单位,侵害了公共利益。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母体高校作为独立学院投资主体的格局并未改变,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独立学院并没有遵循“民”、“独”、“优”的办学原则。“民”做不到,“独”也就没有意义了,独立学院也就成为母体高校以公共资产获取小集体利益的工具,严重侵害了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资产的公共服务性。

从国家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来考察,国家实行的是一种“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所以独立学院的正常发展趋势应该是发展成为独立的、名副其实的民办高校,成为民办高校阵营中的一支强大生力军,以真正实现公办、民办高等教育公平竞争、合作发展的二元格局。

三、独立学院“独立”的困境

(一)独立学院“独立”的现实困境

1﹒单纯母体投资格局未改变。在笔者调研的24所学院中,普遍存在投资主体单一的情况,只有12所独立学院有投资主体,而且这12所中有个别还有假投资的嫌疑,也就是说母体大学作为独立学院投资主体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以江苏省某重点大学的XX独立学院为例进行个案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该独立学院根本就没有投资主体,资金完全依靠母体高校和学费收入,所以用“民”来解释其特征除了民办标准收费外就无从谈起。

2﹒干部人事不独立。调研发现,有67%的独立学院成立了董事会,有一半的独立学院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有些学院虽然被承认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很多独立学院往往以董事长来替代院长作为法人代表。例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董事长是东南大学校长,据了解其既是董事长实际上又是法人。所以,独立学院名义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但实际上很多是由母体高校校委会代行董事会职能。对于院长的任命,有的由母体高校党委直接任命,有的则先由母体高校党委提名,再由董事会讨论决定任命。这就使母体高校控制了独立学院的干部任免权。

3﹒财务管理不独立。财务是母体高校实施对独立学院控制的关键。根据调研只有58.3%的独立学院能够做到财务独立。部分独立学院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甚至还统一在母体高校财务管理之中,根本没有实现“一级核算,一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财务负责人直接由母体高校任命,人事、工资关系也在母体高校。所有的独立学院每年都要向母体高校交纳20%到40%的学费收入,独立学院实际上也只是在为公立大学打工而已。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一次民办学校校庆发言中直言:“数量众多的独立学院,其实并不‘独立’,许多独立学院实际上是在为名牌大学打工,保持微利经营”。

4﹒校园不独立。在调研中,有83.3%的独立学院有自己独立的校园,有部分学院还没有做到校园独立。关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如果仅是从母体高校原有资产中划出的一块,即使地理上不在一起,也不能视为是符合独立学院设置条件中的“独立校园”。因为独立学院的硬件必须是姓“民”而不是“公”,只有软件资源可以共享,如果硬件资源共享,那么说明母体高校还有潜力进行扩招,那就更不能借“民办”之名办学,进行高收费。

可以看出,我国独立学院的人、财、物等多种权力受到母体高校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与干涉,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想真正独立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二)独立学院“独立”的思想认识困境

1﹒家长、学生不愿独立。在办学实践中发现,家长以及学生是否选择上独立学院,或者上哪所独立学院,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毕业文凭上学校的“牌子”。按产权交易理论来分析独立学院与学生家长及学生之间关系,两个产权主体都希望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这种利益从何而来呢?使用与母体高校一样的毕业证书,自然是学生家长和学生的最大利益所在。中国民众向来比较相信政府和崇拜权威,既然教育部的《若干意见》规定“申请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那么与普通的民办高校相比,显然家长和学生都更愿意选择独立学院。所以,在家长和学生的思想中不愿意独立学院走向独立,至少希望模糊这个“独立”。

2﹒公办院校不愿独立。独立学院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可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它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一定的利益连结在一起的。最初,很多公立大学举办独立学院的初衷是利用体制转轨中较多的制度缺位,以灵活的办学方式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逐利性的特点。对教育部提出的独立学院要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进一步落实民办机制,走向独立,有些母体高校担心现在的“独立”只是一个过渡的环节,一旦独立学院具备了独立法人资格完全独立后,独立学院将会从自己的控制下脱钩出去,失去本应得到的“合理回报”。所以,在办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反独立”或“加强控制”的行为,甚至会努力拉近和强化与独立学院的“母子”关系。

3﹒独立学院不愿独立。独立学院不愿意“独立”,主要是想借着公办学校的优势为自己求生存、谋发展。西北工业大学金叶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廷瑞教授说,二级学院不能完全独立。公立学校尤其是一些老大学利用自身的品牌、管理、教师优势,容易吸引企业、上市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二级学院的建立。[5]公立高校是独立学院可依托的重要办学要件。独立学院不愿独立还体现在独立学院的名称上,独立学院的名称必须和二级学院的有所区别。一般来说二级学院名称的后缀应该是以某一学科名称为主来命名,而独立学院的名称后缀应为地名或者企业名称。但是在实践中有很多独立学院用混淆视听的名称来命名。表面看似乎只是个名称而已,其实这也是独立学院不愿意独立的表现。

4﹒合作方不愿独立。国外的私立院校一般都是捐资办学,而我国举办独立学院的合作方基本都是投资办学。捐资办学没有功利性,而投资办学就必然存在回报期待。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公立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无形资产会给投资方安全感。然而,一旦独立学院真正走向独立,投资的回报值在短期内就有降低的可能,并且投资风险也可能增大。寻利性为资本的本质特征,而合作方作为资本的持有者,从眼前利益出发,当然不愿意独立。

5﹒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不愿独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扩招政策准备不足,仓促被动,所以独立学院这种借助公办院校的教育资源,又能够吸引民间资金,并采用民营机制发展的办学模式无疑解决了大众化发展中最为棘手的两大难题——质量和资金。独立学院虽为自发行为,但很快就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最初,地方政府鼓励公立大学举办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初衷是以灵活的办学方式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逐利性。所以对教育部提出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进行转制为独立学院,要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进一步落实民办机制,有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担心现在的“独立”只是一个过渡的环节,一旦独立学院具备了独立法人资格完全独立后,独立学院将会从母体中真正脱离出去,使公立大学失去这棵“摇钱树”,本应得到的“合理回报”也没有了,从而影响优质资源的进一步提升和扩张的经济基础,转而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三)独立学院“独立”的理论研究困境

理论的困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独立学院的发展无所适从,影响了独立学院进一步迈向“独立”的信心和决心。这些理论研究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盈利性(营利性)与公益性。“盈利”是最终的一种自然结果,而“营利”则是以追求最终“盈利”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资本的寻利性特征决定了资本持有者往往是出于寻利的动机参与办学,加之有一段时间“教育产业化”在教育界比较盛行,很多投资者都认为投资高等教育与投资企业一样是遵循“谁投资,谁担风险,谁受益”的基本原则。而作为申办方的公立高校为了有大量的资金投资办学,也并没有讲清楚或者根本就不愿讲清楚这种投资给合作者回报的合法性。然而,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教育具有公益性的特征,这恰恰是与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寻利性特征相悖的。所以,这就在教育法定的公益性与举办者投资的寻利性之间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在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从而会影响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2﹒依存性与独立性。独立学院的依存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责任关联、权益关联、资源关联。独立学院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发展壮大,主要是享受了母体高校积淀已久的声誉以及校园文化等无形资产,依托了母体学校在师资和其他教学条件上的支持。正是这种独特的“血缘关系”使它具有了强大的发展优势,独立学院对母体的依赖性在短期内尚无法完全割断。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独立学院又必须强调其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母体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或忽视独立学院的利益的行为。但是,如何把握这种“倚”和“独”的关系?作为申办者的普通高等学校与独立学院两个独立的法人如何设定相互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至今实践方面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而理论界也还没有明确的、可参考的答案。

3﹒性质为公办还是民办。《若干意见》规定独立学院按民办机制运行,然而对独立学院属性的问题,社会上仍然存在很多种观点。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点第29条中提出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多种途径,加强对独立学院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引导独立学院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看来国家教育部已明确将独立学院的性质定为民办教育。但是一些研究者就产权分析提出了“独立学院并不同于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6]的观点。另外,在实践操作中,有些独立学院是公立高校独立投资的,有些是公立高校与政府合资的,这些学院的性质究竟是公立还是民办还在讨论之中。由于“公”与“民”这个基本问题在理论研究中还没有定论,那么涉及到独立学院管理的许多问题也会存在较大分歧。

(四)独立学院“独立”的政策制度困境

1﹒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据调查,除浙江、上海、广东、辽宁等省市已出台了地方性的独立学院管理的法规条例以外,其它多数省市基本上是沿用公办高等学校的管理办法,这与独立学院办学规模快速发展的要求和精简高效的管理机制相比较,政府和高校现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办法显得效率低下,反应迟缓。从而导致以下几个弊端:

(1)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独立学院受多头管理,特别是收费、招生等事宜,使得独立学院疲于应付,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而有些事情又无人管理,例如:教师的职称评审、提供优惠税收问题等。在这种意义上独立学院更像“公立”教育行政部门的“私生子”。

(2)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对独立学院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产权界定和利益分配、融资渠道及银行提供中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土地征用优惠、提供优惠税收、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招聘教师、社会保障、职称职务评定、学院专业设置及招生等问题,都没得到政策的支持,有的甚至受到政策的约束。

2﹒对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提出挑战。现有法律制度中相关规定的逻辑划分不明确。在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社会力量”[7]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8]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概念,他们意味着学校经费来源是“非国家财政”,也就是民间资本。但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公办学校依法享有举办者权益,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该规定明确告诉我们,公办学校可以利用国有资产举办民办学校。这显然与《宪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相矛盾。另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第5条第2款更是明确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非国有资产份额不得低于总财产的2/3,也就是说民办非企业单位总资产中允许有1/3的国有资产。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2条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其中,利用非国有资产的规定,又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产生矛盾。而《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所依据的上位法正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9]。由此可见,以这些自相矛盾的法律法规作为独立学院发展的法律依据,独立学院难独立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独立学院当前治理的关键是制度缺失和法律危机,这是独立学院迈向“独立”过程中的困境的根本所在。独立学院最终的走向必然是“独立”,只不过在独立学院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其有不同的要求。当前独立学院“独立”的要求是实现教育部规定8号文件的“六个独立”。要破解当前我国独立学院面临的“独立”困境,我们可以从各方面的思想认识上入手,通过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使独立学院能够真正做到独立自主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战略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注释:

①具体是指: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媛媛﹒关于公立高校独立学院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周国宝﹒独立学院的特性及其发展前景[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3][4]赵观石,欧阳琰﹒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7(4)﹒

[5]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新机制新模式新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6]朱军文﹒论独立学院的基本属性[J]﹒民办教育研究,2005(1)﹒

[7]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

[8]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条规定﹒

[9]秦惠民,王大泉﹒关于“独立学院”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5(4)﹒

作者:费 坚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篇2: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是推动独立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独立学院综合实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独立学院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本文在对独立学院以及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特殊性;建设策略

普通高校所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更加依赖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而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独立学院并没有这种独特优势,因此,独立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认识到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咯血规划、积极引导来构建起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并在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强调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推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的持续提升。

1 独立学院及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指的是普通高校与社会机构或者社会个体合作创办的本科学历教育机构,这种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并不依靠国家财政。从1992年天津师范大学创办国际女子学院以来,我国独立学院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当前的独立学院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办学条件在得以持续改善的同时,办学经验也在持续的丰富,并且不断清晰的办学思路不仅让许多独立学院体现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而且也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独立学院与公办普通高校具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独立学院也不能对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进行照搬。具体而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立学院的文化教育环境具有着明显的特殊性。现对于具有公办性质的普通高校而言,独立学院所具有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许多独立学院在教育部的要求下进行了搬迁,这类独立学院无论是在硬件环境还是软件环境方面,都难以与具有悠久历史的普通高校相提并论,而这也暴露出了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问题,独立学院中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人文底蕴等都有待强化。另外,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独立学院并不能依靠国家教育财政进行发展,因此,独立学院体现需要根据市场逻辑制定发展策略,这也让独立学院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主义思想和唯利倾向;二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具有着特殊性。无论是具有公办性质的普通高校還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设者都是师生以及高校管理工作者,然而独立学院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与公办普通高校的差异性。从学生主体方面来看,学生群体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服务对象。但是独立学院中的学生录取批次为本科三批,这也决定了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着一般的知识素养、学习能力以及自律自控能力等。并且,很多学生在进入独立学院之后,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与学习目标,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等都延续了高中时期的特点。但是需要承认的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普遍具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活跃的思维,他们不仅兴趣广泛并且还具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与特长,这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从独立学院教师以及管理领导者方面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领导者,都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引导作用,特别是管理领导者可以通过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决策来决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但是,当前独立学院中的教师团队主要是通过聘任制来进行组建,也就是说,独立学院中的专职师资力量并不雄厚。更应当引起重视的是,独立学院教师团队不仅具有着较低的年龄、有限的工作经验,而且具有着较大的流动性,这对于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2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2.1 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观念

在独立学院中,无论是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亦或是学校的领导管理工作者,所具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识都有待强化,因此,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日常化、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并在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评估考察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立学院领导小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独立学院领导管理层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中统一认知与价值观,将推动办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并在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的基础上,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独立学院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完善制度、统筹管理来引导独立学院师生群体形成合力,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动力。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独立学院应当突出“服务育人”的理念,这要求高校领导管理层在针对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与独立学院师生群体开展广泛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了解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与期望,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另外,独立学院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科学的评估考核制度,通过“以评促建”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在评估考核指标的制定中,评估考核指标应当包括独立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思想、师资建设工作进展、课程体系构建、教材编写情况、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专业特色、文娱活动的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举办等多个方面,从而体现出评估考核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贴近性,并确保评估考核制度的构建能够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当然,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意识的革新还是评估考核机制的建设,都离不开科学的领导,因此高校也应当构建起专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小组,从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独立学院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与协调,并充分发挥出各个部门以及师生群体的聚合力量,从而提升独立学院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决策的执行力,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2 强化独立学院校园环境建设

独立学院校园环境建设,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推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内容方面来看,独立学院校园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建设、标识文化建设以及人文资料建设三个层面。

从独立学院物质环境文化的建设方面来看,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同样是因为独立学院属于后期之秀,所以独立学院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更容易体现出时代特点,从而彰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在物质环境建设过程中,独立学院不仅要重视学生宿舍、教学楼等设施的完善,同时应当重点强调文体配套设施的完善。为了体现出物质环境建设中的人文性与特色,独立学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质环境的设计与规划中来,从而发挥出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优势,并彰显出学生群体在物质环境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独立学院有必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到物质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如将当地具有鲜明民俗色彩的建筑应用到独立学院建筑设计中,从而实现独立学院物质环境审美性与文化性的紧密结合;从独立学院校园标识文化的建设方面来看,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办学方向明确校训、校歌,并选取对独立学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或者从独立学院走出的标志性人物作为校园的代言人等,从而对独立学院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做出充分的挖掘。当然,在独立学院这些文化因素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也可以对母体院校的文化元素做出借鉴,但是事实上,这并非是独立学院的最优化选择。这是因为校训、校歌以及标致人物等不仅关系着校园的名誉,体现着自身在办学历程中所取得成就与所坚持的方向,同时也能够在师生群体中发挥出凝聚作用,而独立学院虽然由母体院校创办,但是与母体院校的性质、办学模式等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对校园标志文化做出原创性的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独立学院人文资料的整理与建设过程中,独立学院需要收集能够反映自身发展与自身成就的校史资料、管理档案资料、教学档案资料等,这些具有历史性与真实性的内容,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也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师生群体通过对这些校园文化因素的了解,不仅能够对独立学院优良的校风传统等做出继承,也能够树立起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这对于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具有着很重要意义。

3 结语

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也具有着一定的优势,因此,独立院校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校园文化意识,通过强化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来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推动自身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J].湖北函授大學学报,2015,02:23-25.

[2]李阔,李继利.甘肃省独立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5,06:228-230.

[3]刘国平.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途径分析[J].品牌,2015,02:136.

[4]黄亚羡.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为例[J]. 成功(教育),2010,11:202-203.

作者简介

邓蓉蓉(1988-),女,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88

作者:邓蓉蓉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分析论文 篇3:

高考改革背景下独立学院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摘要】在高考改革背景之下,独立学院要有一套完整的招生宣传方式,不仅要保证生源质量,而且要更新招生宣传方式。传统招生模式已经不适用现代独立学院招生宣传,因此在招生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出发,提高独立学院招生有效性。本文围绕独立学院招生问题、招生主要方式、宣传策略进行分析,其中招生主要方式包括招生宣传利用的媒介、网络宣传、在宣传中突出学习优势,宣传策略包括招生计划、学科专业、学院招生队伍、与高中合作而展开。

【关键词】高考改革  独立学院  招生宣传策略

现如今,国家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在高考后生源质量问题成为独立院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然而独立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存在异同点,相同之处,都需要遵守国家高等院校招生政策,不能违背国家招生计划,不能收取除国家收费项目以外的费用,也不能降低录取标准,不能按照专科形式培养学生;不同之处,独立学院主要招收三本分数的学生,或者低于三本录取标准,这就使独立学院的招生相对困难,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招生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独立学院招生出现生源质量问题,当本市生源不足时独立学院将招生方向转移到临近省份,确保生源数量。在招生的过程中发现生源多数以公办高中学校为主,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口碑问题、学费问题等多种因素,很难和普通高校抗衡,基于这种情况独立学院只能录取分数更低的生源进行补充,导致生源质量较差,久而久之,独立学院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较少,考生在报考时不会选择独立学院,从而阻碍独立学院招生。

在高考改革后,高校录取分数逐步提升,使得许多学生考不上高校,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独立学院。然而家长对民办大学的认识程度不足,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办学条件都存在怀疑,有许多家长认为独立学院学费较为昂贵,即使报考大专、高职也不报考独立学院。在网络上有许多独立学院办学违规事件以及教学事故,这些新闻都会导致独立学院名声受损,学生不愿报考独立学院学习。

国家对独立学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招生政策中,独立学院的招生方式和普通招生方式一样,都是按照一定录取方式、批次、分数线进行录取,然而独立学院并没有录取权,生源质量也会受到一定限制。独立学院在招生宣传中也出现问题,如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时间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生源质量。

二、独立学院招生的主要方式

(一)合理利用宣传媒介

在以往的招生宣传中,通常采用招生简章,在简章中呈现学校往年录取率、学校情况、办学标准、师资力量等内容。这种宣传方式只是起到单向宣传的效果,考生也无法与独立学院进行联系。在高考改革后,独立学院也要更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要丰富招生简章内容,设计精美的海报,将学校最美的一面放到海报中,也可以用条幅、易拉宝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宣传。独立学院在设计招生简章时要突出学校特色、就业方向、就业优势,也要全面地介绍学校,突出教学成果,对于家长和考生关心的就业问题进行专门设计,从而提高宣传效果。

(二)重视网络宣传

当今社会,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又是新媒体时代,独立学院要运用网络进行宣传,拓宽招生方式,从而与考生拉近距离。独立学院要设置专门招生的QQ号、微信号、公众号、头条号等咨询方式,在公众号里设置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学校活动和奖学金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在日常工作中独立学院也可以拍摄学校活动的小视频并发到抖音上,或者拍摄教师的特色课堂,让更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独立学院;在头条号中呈现精美的文案,加大学校宣传力度。网络宣传是最便捷的方式,因此独立学院要重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

(三)突出学校优势

独立学院在设计招生宣传广告时也要突出学校优势,并将广告发放到考试信息网、报纸中,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独立学院。也要在高中学校开设志愿填报会,与考生面对面交流,在宣传时也要重点讲解学生关心的问题,提高宣传效率。独立学院也要开设邮箱咨询服务,能及时解答考生的问题。宣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无论是咨询会还是志愿填报会都关乎考生报考方向,在宣传时也要突出学校特色和优势,让更多家长和学生愿意了解独立学院。

三、独立学院招生宣传策略

(一)优化学院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要面向市场,优化办学目标。独立学院开设专业也要面向市场,只有运用这种方式独立学院才能更好地进行招生。其二,优化学院的招生计划。独立学院招生计划是根据省级政府进行安排,在進行招生工作时,要有计划地设置办学规模,切不可盲目进行。政府对于独立学院招生总数是有限的,招生布局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根据省市的生源人数、录取分数线、经济发展状况设置招生计划,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独立院校又是民办院校,学费较贵,助学金、奖学金比高等院校较少,在设置招生计划时,要考虑我国欠发达地区,降低学费,让更多考生走进独立学院。

在以往的招生方式中,主要是招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落实招生计划,这也增加许多物力和人力,教育成本较高。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高校,国家各地的招生政策不同,在落实招生计划时出现许多问题,若是提高办学效益就要降低办学成本。现代独立院校招生时不能依靠以往招生方式,必须采用其他招生方式与传统招生方式相结合,从而提高招生效果。在招生过程中可以让两所不同的独立学院进行联系,使双方独立学院的招生计划顺利实施。学院也可以联系省市行政部门进行招生,优化招生策略。这两种招生方式离不开传统招生模式,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办学成本有所下降,而且招生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二)突出学校的学科专业

基于高考改革视角下,我国学校的教学模式、观念、学习方式都出现许多变化,独立学院在招生时要突出学科专业,这关乎学生的未来。如今,学生、家长、学校更关注学科发展前景、特色以及优势,在招生工作中独立学院也要更专业。在进行招生工作时,独立学院不仅要让高三家长和学生了解学习,也要让高一、高二学生和家长了解本校学科专业发展情况,基于学生兴趣设计招生计划,让学生更热爱独立学校的学科专业。独立学院也要与高中学校多联系,通过走访、交流、多探讨学科专业和教学问题,使高中学校与大学学校完美衔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个独立学院、专业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清楚选择方向。

独立学院可以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这对于招生而言有巨大影响。学生在知名企业中实习不仅可以增加实践经验,而且能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程度,深化对本专业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知名企业可以成为独立学院一大优势,学生加入企业实习也能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独立学院在高中学校宣传时,也要突出与地方知名企业合作这一特色,还可以将优秀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职位、评价进行宣传,让家长和学生进一步了解独立学院。

(三)优化学院招生队伍

招生工作效率与招生队伍有着直接关系,招生队伍在高中宣传时代表着独立学院的形象,所以要重视招生队伍人员选拔。在招生时首先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要选择对于招生政策有一定了解的老师,还可以在独立学院中选择优秀大学生进行招生宣传。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情况、培养方向非常清晰,能更好地为家长解答问题,使家长更了解独立学院。优秀大学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专业经验作为招牌,提高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在招生前,宣传小组也要经过大量培训,提高对招生政策的理解,同时也要认真学习招生规定,清楚学院专业、录取原则和招生计划。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话术问题、宣传态度、在宣传工作中注意的问题。通过培训让独立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更了解学校,也能更好地解答家长和考生的困惑,提高宣传效果。在宣传时也要了解考生和家长的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打造出更专业的宣传队伍,还要让优秀学生和教师有着很强的纪律性、责任感,提高招生队伍的服务意识。招生队伍在不同阶段宣传中要有着不同的重点,填志愿这一阶段主要对升学进行指导;招生这一阶段主要帮助考生和家长分析独立学院的招生形势。

(四)高中和独立学院加强合作

为了让高中生切身感受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专业学科,可以和高中学校进行合作,设置高中教师和学生走进独立学院或者大学师生走进高中的活动,也可以开展社团活动,让高中生参与大学社团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真实地感受独立学院校园文化,从而对独立学院产生美好向往,更有利于为独立学院进行招生。在每年寒暑假中鼓励学生回访母校,让学生进行个性宣传。这样的宣讲方式对于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也要多讲述独立学院的学习方式、课余生活,这些也是学生更关注的问题。还可以邀请独立学院毕业的校友回访高中,讲述工作与专业的关系,在大学中要如何学习,使学生更了解独立学院。为了让考生和家长更了解独立学院,可以在高中专门开设讲座,除独立学院的教师外,也要邀请独立学院的优秀大学生、独立学院毕业生,让家长和考生增加对院校的认同。同时独立学院也要与当地政府招生部门进行沟通,给予合作学校招生优惠政策,从而提高独立学院招生效率,优化生源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改革后,独立学院要有自己的招生方式和优势,重视网络宣传方式,提高学校知名度,以期能提高生源质量。独立学院在招生时首先要做好招生计划,为招生指明方向;也要让家长和考生了解独立学院的专业,突出学科专业;要加强学院招生队伍建设,提高招生队伍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个人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与高中进行合作,让高中生主动参与独立学院社团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喜欢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刘银华,邱霞,等.高考改革背景下独立学院招生宣传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3-95.

[2]胡晨晨.高考改革背景下民办院校的招生宣传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65):9.

[3]陈小妹.高考改革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5):74.

[4]沈丹,楊荧彬.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独立院校招生宣传模式转变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8(19):54-56.

[5]吴娜,赵书栋.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宣传现状与对策探析——以肇庆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7(7):1-2.

[6]蒋岩岩,蒋士成.高考改革视野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宣传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13-15.

作者:胡澜

上一篇:刑事司法制度研究论文下一篇:肾结石与饮食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