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社会学论文

2022-04-18

举办独立学院的初衷,是为了缓解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独立学院起到了缓解社会压力和张力的“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产物,独立学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受社会上某些观念的影响,独立学院在产权、管理、办学理念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独立学院的运行出现了某些错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独立学院社会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独立学院社会学论文 篇1:

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摘要】由于独立学院相比普通高校的特殊性,使得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近些年来,探索如何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从四个方面较系统地提出了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挥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多元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用机制,保障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稳定。以期能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独立学院這支新生力量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已相当可观,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办学机制和模式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状况与公立院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特点等,因此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符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之普通高等院校难度更大、挑战更多、要求也更高。针对这种情况,立足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

确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是独立学院增强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独立学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以人为本”的重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仅仅从观念上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科学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到独立学院未来建设和发展规划中,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发挥其在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独立学院办学实践,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独立学院学生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这是增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论基础。其次,加大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仅要扩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生活动经费、主题活动宣传经费等的投入,还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调研、社会实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建设所需经费。这是开展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最后,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在独立学院日常工作中。比如在学科建设上重视人文社科专业,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设备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纳入独立学院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以增添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在师资建设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研究制定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以及考核评估等建设方案等[2]。这些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的关键。

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挥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不应只拘泥于教材,应探索形成适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体系。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紧随社会发展,注重充实教学内容。如就业问题是目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将就业问题及时地补充进去,帮助独立学院学生解决心中迷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另外,还要及时更新形式政策教育内容,帮助独立学院学生正确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正确分析判断各种社会现象提供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儒学中的精华如“仁义礼智信”等同当今社会规则、道德观念结合起来,在增强学院学生民族感认同感的同时,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道德规范的认同理解,增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教授完教学内容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的状况,要主动探索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总体而言,就是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如由教师确定某一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或者演讲,教师最后点评;采用典型性案例,由案例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思考;采取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增加音像资料的内容,从音形色等多角度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外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使独立学院学生自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三)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

对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必须要改变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误导,积极探索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为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反馈。如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包括独立学院学生的到课率、课堂讨论、课堂作业以及调查报告等,还可以尝试建立独立学院学生日常道德表现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和评定,作为其平时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期末考核可由单一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或者闭卷和开卷相结合,也可以采取辩论、演讲、论文等形式来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者中应加大平时考核的分量。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多元化

(一)强化社会实践载体

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公立高校大学生,个性更突出,竞争性和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者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灌输,更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应用于实际,在增加独立学院学生社会阅历、锻炼能力、培养毅力的同时,促进独立学院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除假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外,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大赛、各种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鼓励独立学院学生走入基层、走入工农群众中、走入实际生活中。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将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到学院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中,规定学时和学分以及考核方式。独立学院领导层要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

(二)优化网络阵地载体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电脑普及率、上网率很高,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扩大交往的重要渠道。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种载体,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拓展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独立学院领导层要重视对网络设施的建设,加大投入,合理布局校园局域网,为学生修建适度的电脑房、网络室等公共网络场所;专门设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站上设置具有吸引力的版块。如原著选读、伟人风采、师德师风、校园文化、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潜移默化地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更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鼓励独立学院学生自己创立管理BBS论坛,通过这一平台,掌握学生对校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等的真实看法和意见,真实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三)创建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和公立高校大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工作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规划中,开设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帮助独立学院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其正确看待所遇到的种种问题[4];注意加强对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防范、疏导水平;设置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机构,定期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引导矫正不良心理问题;通过设置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信箱、进行网络咨询等方式,与独立院学生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沟通途径,全面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保证独立学院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用机制,保障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稳定

(一)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聘机制

严把进人关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前提。独立学院首先要针对自身特点,严格制定选人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的重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独立学院在选拨时,不仅要考察其是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还要考察其是否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既要有质的标准,同时也要有量的标准[5]。对独立学院来说,由于其实行全员聘任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果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及时补充,就会使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更为薄弱。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在人员招聘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比例,确保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数量上的稳定。

(二)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发展机制

独立学院选拨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后,还要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发展的平台,使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获得不断提升的机会。首先,独立学院领导层要重视建立多形式、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培训体系[6]。对新选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独立学院要构建系统的、经常性的、覆盖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体系,帮助其正确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升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选拨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外出进行考察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本专业的深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实现高学历、专业化。要让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看到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

(三)创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约束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领导层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切合学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以考评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实行完整的岗位工作职责制,明确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岗位职责。对各个岗位的聘用、解聘、辞职条件進行明确规定,并将考评情况与之挂钩;细化考评细则、量化考评指标、制定考评方法,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和晋升、奖惩等挂钩[7];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兴趣、工作能力,独立学院可以制定相应的轮岗制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工作内容,并人尽其才,增强工作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2004-8-26).

[2]王锦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

[3]张友福,刘建东.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怀化学院报,2008(9):79-80.

[4]刘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出处[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周逸萍,张毅.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6:138-139.

[6]陈渊平.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7):46.

[7]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题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张明宇 崔晓芳

独立学院社会学论文 篇2:

独立学院,“独”?“不独”?

举办独立学院的初衷,是为了缓解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独立学院起到了缓解社会压力和张力的“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产物,独立学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受社会上某些观念的影响,独立学院在产权、管理、办学理念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独立学院的运行出现了某些错位。

独立学院作为早期民办教育的衍生物,在运行之初会“风平浪静”,但随着运行的深入,那些潜在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如自身定位不明确、与母体高校的同化程度过深等问题,不利于独立学院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只有对这些不同层面的错位进行梳理分析,了解其是如何影响独立学院发展和影响的程度,才能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提出方向性的建议。

四大错位成“瓶颈”

作为一个教育系统的独立学院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多种错位关系。具体来说,包括独立学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性质、产权、债务、资源依附、利益追求等错位。这些错位又彼此牵制、互相影响。

性质方面:

法律定义与现实的错位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独立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独立办学,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等特征。“五独立”是独立学院运行的基本要素和基础条件,但由于法律和体制方面的漏洞,独立学院的性质长期处于不明朗的状态。独立学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属于事业法人,享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待遇。但实际上,独立学院在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几类非企业单位法人中难以找到对应的位置,一直被当作企业对待,从而导致了独立学院在税收、教师保险,学校归口管理等方面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性质上的不明朗导致独立学院一直没有合适的身份,直接表现就是独立学院在法律规定与事实状况的脱节,如独立学院申请建校时,审批部门要求举办者必须首先具有土地,并建有校舍;而对于自然人而言,要兴建校舍,就必须先行注册设立公司,然后才能办理有关手续。这种错位直接导致了一些民办高校的资产混淆,出现了独立学院的校产基本上都登记在投资公司帐上而没有过户到学校帐上的现象。另外,向银行抵押贷款的独立学院,要想将抵押资产从银行提取出来只有全额归还银行贷款和使用别的资产置换抵押资产两种办法。在学校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形下,除了少数具有产业支撑、实力较强的独立学院之外,多数民办高校都难以做到。

债务方面:

高负债与稳定发展的错位

独立学院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会采取各种融资渠道,如以资产抵押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等,这些融资过程又会使某些独立学院的银行负债率居高不下。

这些潜在的财务问题既反映了社会对其过高的期望,又对独立学院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隐患。因为教育系统需要稳定的资金链和财务管理作为发展基础,而这种潜在的威胁所带来的危险必然转嫁到独立学院的管理、招生、教师的聘用等各方面,造成了独立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既畏首畏尾(在基础性专业的设置和教师的任用、待遇方面),又冲动冒进(在招生的规模,学费的收取方面),这个错位会导致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一个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由于资金的不稳定增加了教师的流动性和学校的不安全感,这又反过来加强了独立学院违规融资、扩大招生的可能性。

资源依附方面:对母体高校的依赖与独立发展的错位

独立学院利用母体高校原先积累起来的品牌和各方面硬件、软件资源作为其发展的“原始推动力”和“孵化器”,这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本无可厚非。但是,独立学院在发展模式、融资渠道、就业途径上都与母体高校有着显著的区别,如果一味按照母体高校的模式和标准来要求自己,从长远来说,会使独立学院的发展与社会期望有所出入,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承载着社会期望的独立学院应准确定位,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避免独立学院对其母体高校的资源过于依附,使独立学院的发展走向良性运行的轨道。目前很多政策的出台也使独立学院逐渐纠正这一错位,如独立学院目前已经可以独立颁发学位证书等。

利益追求方面:投资回报于教育公益性的错位

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利用固定资产、利用企事业资金、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途径是利用学费来融资。不管是哪一种,其资金来源中私人投资商的投资都占有较大比例。投资商的投资是需要利益回报的。这种利益追求会对独立学院整体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使得独立学院在课程、专业的设置上过于追求短期效益。

事实上,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应符合教育的公益性,而出于独立学院自身发展考虑,应使其具备一定的营利性质,但必须严格控制盈利的程度,使其总体上符合教育公益性的特征。

准确定位谋发展

独立学院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一种教育现象,我们只有能把握住几种错位之间的联系,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与整合,总结出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本质原因,才能理清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

独立学院的“独”本是其特色,但由于其是国内的公办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产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错位”,如果我们对这些错位认识不清,不能准确理解错位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造成独立学院的“不独”。换句话说,“独”与“不独”都是独立学院现阶段的特色,若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

作为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影响因素,四种错位既各自影响独立学院的独立发展,又在更深的层次上彼此影响。

在独立学院内部,产权和地位上的明晰程度不够,会造成其在管理方面出现某些问题,而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发独立学院债务问题,债务问题又会反过来加重产权和地位的进一步不明朗,而这三方面造成的恶性循环会导致独立学院自身的不安全感,从而形成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硬件、软件资源的过度依附的现象。

在外部,日益错位的社会期望和投资商过度的利益追求所形成的氛围也在不断冲击着独立学院的办学和管理。

在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使独立学院“独”与“不独”之间徘徊不前,方向感不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独立学院的运行和发展。

诚然,每一种教育形式的出现,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会在另一个层面上使这种教育形式进一步发展。目前独立学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位,确实对独立学院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理清了这些错位之间的联系,并在国家政策和教育体制上给独立学院合理的发展空间,使全社会对于独立学院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和期望,并在内部管理和运行中形成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并加以推广,定能逐步减少其对母体高校的资源依附,使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并在合理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黄珊珊

独立学院社会学论文 篇3:

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运行的失范与规制

摘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规范其运行对于独立学院具有特殊意义。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运行失范主要表现为制度缺失严重、行政主导明显和代表参差不齐。当从健全制度体系、突出监督功能和做好选拔培训等方面来规范独立学院的教代会制度的运行,促进独立学院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广东省

独立学院在不到20年的短时期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截至2017年7月全国独立学院为266所,在校生200多万,办学规模超过全国本科教育的15%。作为历来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独立学院数量虽不出众但质量和校均在校生人数在全国独立学院均处于领先地位——在2017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独立学院排名中,前11名广东省占了4所而其余7所分布在7个省区[1];16所独立学院在校生共计约28.37万人,校均1.7万人以上,人数在9千至2.8万之间。可见广东独立学院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且扩张程度大于全国平均。然而正因为发展过快过猛,欣欣向荣的景象中也隐藏甚至已暴露出大小不一的问题。首先是其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其次是内部治理结构容易失衡,最后则是教学质量及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上述问题的出现,当然与独立学院的宏观政策有关,受制于时代和制度因素。但从独立学院的自身发展而言,完善教代会制度并使之规范运行,则无疑是增强合法性、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一、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的特殊意义

在权力面前,个体单一的权力,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民主制度。教职工、(学生)通过代表大会的方式,发表意见,参与管理,能取得好的成效。[2]这一表述概括了教代会制度对所有高校的一般意义,独立学院由于其特殊性而使得教代会制度衍生出一些更为特殊的意义。

(一)增强合法性的途径

无论独立学院还是其前身二级学院,从诞生之日就由于高收费、教育公平等问题而被质疑合法性不足,更有学者干脆认为独立学院完全不合法不合理。[3]退而言之,独立学院作为转型期中国特色的产物,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但合法性不足是可以确定的。这里所指的合法性是一个宽泛的定义即某一存在物是否符合法的精神,包括法律、伦理和认同。[4]

无论是《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还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六条,以及《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以下簡称《规定》)第三条,乃至《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十一条都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教代会制度。独立学院建立教代会制度,一方面是对以上法律条文的回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应对外界的合法性质疑。更重要的是,教代会制度的运行可以使得独立学院内部政策、规章制度等更为合法化。同时,由于资本的本性,出资人在追求“回报”的驱使下,将有可能侵犯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何加强教代会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成为民办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5]这一点对于广东独立学院尤为重要,因为广东独立学院都实现了申办高校优势与社会资金的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由申办高校筹资)。质言之,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独立学院合法律性与合伦理性及内外认同度的增强。

(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方式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一般性地概括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6]。对当前的独立学院而言,更为关键和亟需的是形成科学决策制度,而形成科学决策制度首先要解决治理结构问题。[7]独立学院在决策层面的治理结构是一种以董事会而非基层党委为决策机构的结构形式,加上独立学院的举办方必须是公立高校且必然参与独立学院的领导与管理则从客观上造成了独立学院“一仆二主”的特殊现象——“一仆”即办学者(聘任的经营管理者),“二主”即申办者与出资者。[8]在独立学院诞生和初期阶段,“二主”的合作直接催生了独立学院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二主”之间难以避免产生摩擦乃至矛盾。在公立学校,处于决策地位的基层党委是一种国家政治权力的延伸和体现,其与具体管理和经营的学校行政权力在价值观、根本利益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但在独立学院,实际把控董事会的出资方是资本权力的延伸和体现,具体管理和经营的举办方派出人员代表的是国家政治和行政权力,这两者在根本利益和价值观等方面是天然不一致的。在短期的局部的共同利益实现以后,二者在对待独立学院的经营发展上必然逐渐出现分歧乃至矛盾。质言之,独立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易产生权力失衡。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调的是用相应的制度对权力进行制约。教代会制度就是一种制约权力的制度且是一种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方式,因为“教代会本质是一个权利机构”[9]。同时,基于“权利优于权力”[10]的思想,以教代会制度来平衡独立学院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失衡问题不失为良策。独立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天然地具有特殊性且容易产生权力失衡而导致结构失调,教代会制度不失为一种纠偏乃至优化结构的方式。

(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独立学院诞生之初被寄予厚望,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的确作出了一定贡献,但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数量而非质量上。对其合法性的质疑部分地出于对其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满,直面这些质疑乃至否定,独立学院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转设和分类管理也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按照经济常识,发展就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独立学院的运行成本复杂多样,此处仅简要讨论协调成本和人力成本。

按照经济学交易成本学派的观点,任何经济交往活动都需要协调,不同的经济活动、不同的协调方式有着不同的协调成本。[11]类似地,独立学院由于“一仆二主”而需要付出更高的协调成本。组织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和公立高校“二主”在面向“一仆”时必然产生更高的交流、沟通和协调成本。而教代会制度可成为三方交流、沟通和协调的重要舞台以及独立学院内部协调的重要管道,同时,维护教职工权益也是教代会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若能在独立学院得到应有的发挥则有利于增强教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减少独立学院人力成本的不必要损耗如教师流动过大、出工不出力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的失范

教代会制度对于独立学院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并不等于教代会制度已受到应有重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建立教代会制度的表述均为“应当”而非“必须”,加之独立学院本身发展参差不齐且未必都具有教代会必不可少的意识,不仅独立学院的教代会制度建设缺乏主动性,其实际运行也面临诸多困境。在考察广东省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失范具体表现之前,通过一张简表可对教代会制度运行有一个初步认识。见表1。

(一)制度缺失严重

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的失范首先表现为制度缺失严重。我国目前独立学院的制度设计突出地表现出缺乏确定性的问题,具体而言,表现为两种性质的制度缺失,一种是显性缺失,另一种是隐性缺失。[12]

显性缺失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没有跟上,从而使得其完整性不能实现。无论是《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是《规定》和《办法》都没有针对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进行配套的规定与设计。另外,就广东省而言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全面、可行的实施细则。第二,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没有被执行或执行不力。由表1可见,5所独立学院暂未召开教代会;6所独立学院仅召开1次;2所在换届时分别开会2次和3次而平时没有。 换言之,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显性缺失即要么没有相关实体性规范,要么对已有实体性规范不落實或落实不力。

隐性缺失也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的程序性规范执行不严。以其中的A学院为例①,“双代会”上所作的一系列报告如《学院工作报告》、《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学院财务年度预决算及执行情况报告》、《提案工作报告》等的听取和审议均为现场举手表决而非无记名投票。当然,收集表1信息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报告和决议的表决均为举手表决。第二,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实际效果不明显甚至接近无效。仍以A学院为例,本次“双代会”几乎所有提案至今没有下文,落实与否、程度如何均未公布。同时,财务监督作为A学院教职工代表乃至所有教职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仍没有任何改观。换言之,教代会制度最核心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功能效果并不明显。

(二)行政主导明显

目前的学校兼具事业单位的自治性与行政单位的科层性的双重特性,行政权力的强势主导有其必然性和现实需要。[13]独立学院不一定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但其母体学校必然为事业单位且院长、书记等重要领导目前仍然均为母体学校派出人员,因此必然带有一定的制度路径依赖。所以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中行政主导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双代会过程中行政人员占明显主导地位。仍以A学院为例,“双代会”筹备委员会由院党委书记和一名副书记分任筹备委员会正、副主任,成员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筹备委员会下设代表选举工作组、代表资格审查组、提案工作组、秘书工作组、宣传工作组和会务工作组共6个工作小组,且所有小组成员几乎没有专任教师。又如会议过程中工会代表选举的监票人、计票人全部来自行政管理部门如学院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等。

第二,教师代表的被边缘化。A学院“双代会”正式代表中教师代表占比72%,数量优势明显,但实际也只是数量上而非实际上的占优。如主席团成员全是院系及部门领导而最重要的工会委员也仅占比不到25%,其他学校情况类似。工会委员的人员构成决定了教师代表在休会期间更难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从而更容易被边缘化。另外,独立学院大部分教师为非编制的自聘人员,一方面难免有打工心态尤其是在出资方把控越来越深入严实的趋势下;另一方面在面对母体学校派出的有编制的管理人员时难免缺乏底气和心理优势。这种情形很可能使独立学院的教师代表被边缘化状况比公立高校乃至纯民办高校更为严重。

(三)代表参差不齐

制度缺失和行政主导分别对应于教代会制度的本身及其运行,而制度主体则是教职工代表。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能否有效运行,教职工代表的意愿、能力、知识背景及参与路径等等要素同样举足轻重。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运行中,教职工代表的参差不齐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职工代表普遍缺少教代会相关知识和民主意识及其训练。古希腊先哲皮浪认为:“没有知识,正确的行为是不可能的。”[14]由于教代会长期被闲置且工会机构和人员也不够健全(仅1名专职干事),A学院的教职工普遍缺少对教代会制度和“双代会”的了解,即使教职工代表也大多知之甚少。而更为严重的是教职工代表们似乎也并不具备多少民主意识和相关训练。知识和民主意识及其训练的缺乏导致教职工代表履职能力不高,比如A学院本届“双代会”共收到26位代表的提案30余却有12件提案不予立案。代表们大多数没有上交提案,占代表人数的69.7%。

第二,结合表1开会简况可知,很少有学校对教职工代表进行专门培训。不论是囿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意识的不到位,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没有对教职工代表进行宣讲和培训。

第三,如前所述,教职工代表包括数量占优的教师代表和实质占优的行政人员代表,两类教职工代表即教师和非教师代表对应的教代会参与路径和周期是不同的。[15]两类代表参与教代会的意愿不同导致路径和周期的不同,从而导向不同结果,不同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参与意愿,进一步加剧二者的隔阂乃至对立从而削弱教代会制度的效果与作用。

总之,广东省大部分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运行不顺、功能发挥不畅。当然,教代会制度运行失范并非独立学院特有,但由于起步很晚、发展过快、结构不稳且权责不清而更加明显。

三、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运行的规制

造成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独立学院法人性质复杂、治理结构构成多样化等等一样,在此不做展开,仅就前文展现的制度运行中的失范现象,拟以举办方和出资方如何积极主动依法运行教代会制度为主对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运行的规制进行探讨。

(一)健全制度体系,重视非正式约束

针对上述制度缺失现象,依然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显性层面首先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尽快加强教代会制度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对独立学院影响重大的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针对独立学院的教代会制度实施细则。其次是各级政府尤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运行的引导与监管,尽快做到奖优罚劣、令行禁止。法律、法规、细则、行政监管等都属于正式约束,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的隐性缺失却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正式约束。

非正式约束的出现是为了协调重复进行的人类互动,它们是正式制度的延伸、阐释和修正,是由社会制裁约束的行为规范(socially sanctioned norms of behavior),以及内部实施的行动标准。[16]具体到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首先是举办者和出资者应具备法治意识,主动自觉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带头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其次是教代会制度相关各方在行动中反复练习以掌握属于复杂程序性知识的制度运行机制。然后可以通过省内独立学院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对比乃至评价在广东省独立学院交流圈中有意培育重视教代会制度的氛围,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最后,重视和利用社会舆论对独立学院教代会制度的运行的非正式的监督与促进的作用。

(二)提升民主意识,突出监督功能

针对行政主导过于明显的问题,应在行政人员法治意识增强的前提下通过突显教职工代表尤其教师代表的主体地位来有效制衡科层体制下强大的行政权力。

首先应使独立学院主导者树立并增强民主意识,懂得适度分权乃至放权。这既符合现代管理原理也有利于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增强学校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学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其次,对正式代表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尊重,不因任何提案和合法合理言论使之受到歧视、压制甚至打击、报复。这也是民主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容許不同乃至反对意见的存在并予以尊重、保护。最后,管理者和教职工代表对于目前教代会制度的民主功能都应有清醒认识,理解并接受在客观的制度环境中,教代会制度的民主功能不可能理想地定位为对学校管理体制的替代或掌控,而应当成为一种促进学校决策正当性与有效性的过程性补充。[17]

当前形势下教代会的两大职能中监督是最重要、最本质的功能。[18]王寿林认为有效监督需要具备4个条件:第一,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第二,监督对象的公开性;第三,监督关系的平等性;第四,监督手段的强制性。[19]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交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且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所有人,社交媒体已成为社会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20]社交媒体所具有的“用户生产内容”特点恰恰符合了王寿林4个条件的前3条。所有教职工可以几乎无成本、低风险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监督乃至直接沟通、互动并形成舆论压力,达到监督效果。当然,前提是不造谣不传谣。相比于借力社交媒体进行内部监督,政府及社会舆论的外部监督具有更强的强制性,所以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案中有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的规定,而外部监督实现的前提是信息公开。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使得信息公开制度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被逐步推行,高校也陆续启动了信息公开制度。广东省独立学院也已开始陆续向外公开各项办学信息,虽然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还有待提高。相比于之前提到的在社交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教职工相对主动的监督,决策和管理层同样可以借力并化被动为主动利用官方网络和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接受监督、互利共赢。

(三)做好普法宣传,重视选拔培训

针对上述教职工代表所呈现的问题,可从三方面着手解决或缓解。

第一,各级政府尤其地方政府应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教代会制度相对其他学校制度可能更不为人所熟知,这就需要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者进行宣传教育以减少其运行的阻力并增加认同促进执行。另外,对于独立学院教职工代表而言则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热心参与各项相关活动与会议等。

第二,增加人手、提高人才总体质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整体提升独立学院教代会代表质量的根本举措,虽难见“近功”但必有“远效”。目前求“近功”而不妨碍“远效”的方式是专门针对正式代表进行选拔和培训。代表的选拔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教师代表为主且逐步增加青年教师比例。至于培训,以教代会的召开为节点,在召开教代会之前对教代会制度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并对参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和答疑。同时,教代会休会期间教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也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起来学习、交流与讨论。在宣传、培训、学习、交流等过程中,工会可以也应当起到主导和组织作用。另外,上文提到的社交媒体在此也可以发挥宣传、互动的作用。

第三,由于行政人员代表和教师代表参与教代会的意愿和路径不同乃至相反,行政部门一方面应加强行政干部的选拔,另一方面应做到依法办事并重点鼓励、引导和保护教师代表。同时也可以通过学院内部合理适当的人员交叉增进两者的相互了解与互动,从而尽量抵消两者差异给教代会制度运行带来的消极影响。

注释:

①A学院地处珠三角,2004年成立,2009年起与某企业合作办学而转型为民办型独立学院,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故以之为主要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1]艾瑞深研究院.校友会2017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300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第一[EB/OL].http://www.cuaa.net/paihang/news/news.jsp?information_id=131207,2017-10-27.

[2]刘献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 :13-15.

[3]林修凤.独立学院合法性合理性的质疑[J].高教探索,2009(1):18-22.

[4]刘学坤.起源与路向:独立学院合法性问题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1):5-10.

[5][10]毕宪顺,赵凤娟.高等学校的民主监督与权力制约——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J].教育研究,2009(1) :86-91.

[6]冯向东.从精神生产视角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5(4):1-9.

[7]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0(3):32-39.

[8]同济大学课题组.现代大学制度下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缺失与调适[J].教育发展研究,2014(7):67-70.

[9][18]董凌波.论高校教代会制度监督功能的失落与复归[J].教育评论,2015(7):23-26.

[11]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0.

[12]徐萍.独立学院的制度安排审议——制度伦理学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8(5):107-110.

[13][17]陈久奎,阮李全,张亮.学校教代会制度的过程性功能分析——基于协商民主理念与规范文本的双重维度[J].教育研究,2012(7) :9-13.

[14][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M].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25.

[15]侯欣迪,郭建如.高校教代会代表的参与路径和参与周期——基于某综合性大学的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4):146-164.

[16][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48.

[19]王寿林.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75-81.

[20]华彦玲,申雨鑫.社交媒体视阈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6-81.

(责任编辑钟嘉仪)

作者:黄威 胡劲松

上一篇:教师普通话学习论文下一篇:生命科学医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