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文化导入教学英语论文

2022-04-30

摘要:中国文化英汉双语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缓解师生在对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和摆脱“新哑巴英语”困扰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话语性反馈和评价性反馈相结合、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相结合、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相结合等有效的反馈策略可以让中国文化英汉双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跨文化教育任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独立学院文化导入教学英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立学院文化导入教学英语论文 篇1: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探析

摘要:基于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本文从三方面分析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并从英语的听说读写这四个角度探讨文化导入的方法,从而为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跨交化交际能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

在跨文化教学中,强调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从英语的听说读写这四个角度探讨文化导入的方法,从而为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跨交化交际能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由音位、音素、词和词组、句子及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1]。Kluckhohn关于文化定义是: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其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器具;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区分不同的文化[2]。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不可分割。任何语言都带有所属文化系统的特征,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属性,充满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体现着民族的世界观。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不论及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解释语言[3]。

二、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一)独立学院教师文化教学意识不足

首先,受到传统重视形式和语法结构的影响,独立学院教师重视教授学生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但忽略学生掌握如何在不同场合下表达出符合语用习惯的英语句型的能力,学生跨文际能力较差。其次,教师忙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再次,教师缺乏文化教学的具体手段。

(二)独立院校学生文化学习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交流日益增多,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很多机会进行跨文化交流。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目标语文化意识淡薄,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能将相关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吸收目标语文化知识。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二个不可分割。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非常重要,通过学习目标语的文化,学生可以掌握其语用规则,这样可以输出符合语用习惯的英语表达。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听说的文化导入

对于英语听说教学的文化导入,最重要的是通过输入不同语境下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运用交际用语输出合乎语用习惯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及语言禁忌。比如在打招呼或问候的语境下:如果中国人对英国人讲“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往往认为是询问,而不是一种友好的“问候”。英美国家人士习惯气候寒暄,季节问候。教师可以将它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在上课的前几分钟里,用天气季节性的提问与学生交流,可以培养他们用英语去思维的习惯。通过角色扮演,在特定的语境中去操练相关的句型,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融入的本领。

(二)读写的文化导入

要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灵魂和脉搏,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文章表层现象的了解,阅读中对文化的导入至关重要。独立学院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如《大学英语精读》,很注重文化导入。课文的主题涉及文化的不同方面,比如历史、文学、宗教、政治等,这些材料都反映出英美国家的文化,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五课The Present中,老太太盼望自己的女儿在参加她60岁时送给她一份温馨的礼物,而她最后只收到女儿寄来的一张支票,老太太在失望和气愤下,将那张支票撕得粉碎。在欧美国家中,由于社会福利好,老年人并不缺少金钱,但是由于外国年轻人很早就开始独立生活,西方的老年人在晚年很孤独,她们缺少的是子女的重视和关爱。理解了这个文化背景知识,再和中国文化相对比,学生应该会更理解课文中老年人的感受。通过紧扣教材进行文化导入,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目标语。对于在阅读课中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而言,课堂讨论和学生陈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和思考,比如通过网络收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再让个别学生通过自制幻灯片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本功薄弱,在幻灯片的介绍过程中,可以允许用少量中文表达;最后由教师提出之于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再进行简单的总结。写作的文化导入着重要向学生介绍词汇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责编 张亚欣)

作者:杨晶

独立学院文化导入教学英语论文 篇2:

反馈策略在中国文化英汉双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中国文化英汉双语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缓解师生在对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和摆脱“新哑巴英语”困扰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话语性反馈和评价性反馈相结合、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相结合、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相结合等有效的反馈策略可以让中国文化英汉双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跨文化教育任务。

关键词:反馈策略 中国文化 双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1]。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内容,尤其是母语文化内容的教学,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因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以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相互平等为前提的,只有非常了解和熟悉母语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目的语文化,并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2]。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语言和文化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语言文化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在通过英汉双语开展中国文化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运用反馈策略,可以影响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定义为: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3]1 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3]4。《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指出:“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高国家软实力。”[4] 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的教学内容,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它有助于学习者提高文化鉴别和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因而也是学习者成长、成才的客观需求。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两种文化的双向导入,必然导致交际主体一方的缺失,跨文化交际就无从谈起,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育任务必然沦为水中月、镜中花”[5]。中国文化英汉双语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母语文化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学习者缓解“中国文化失语”和摆脱“新哑巴英语”(不能用英语表述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的困扰,提高跨文化交际实效的有效途径。但中国文化内容浩繁如星,学生相关知识积淀不足,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偏弱,口语表达能力更是亟待提高,在对外交流中饱受“新哑巴英语”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英汉双语开展中国文化内容的教学也可谓困难重重。但实践证明,教学中运用反馈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克服焦虑、紧张和畏难等消极情绪,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 反馈策略概述

“反馈是指在既定目标存在的前提下,学生对目标的实现与否的反映,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提供有用的信息。”[6]“在语言教学环境中,反馈通常是指为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对其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发回的信息。”[7]教学反馈不仅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做出的评价、描述,以及围绕教学内容而展开的交流活动,也指学生本人为总结学习得失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归纳总结,还指学生之间对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相互评价和反馈。不管是教师的反馈、学生自己的反馈,还是学生之间的反馈,都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行为、过程和结果的具体描述和客观判断。教育家周榕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反馈功能做了多维度的研究后指出,反馈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维持课堂交互、提供相互理解的信号,提供学生态度反应的讯息。[8]68

教学中的反馈策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话语性反馈和评价性反馈、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及时反馈和延迟反馈等多种类型。各种反馈策略在教学中可以交叉使用。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反馈的教学活动不是完整的教学,更谈不上科学有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反馈策略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本文重点探讨教师反馈策略在中国文化英汉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3 教师反馈策略在中国文化英汉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文化英汉双语课程借助英汉两种语言,以中国文化主题为单位,概览性地讲解中国文化,既让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英语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具备用英语简单表述中国文化和自身民族文化身份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和民族文化修养,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用英文表达中国人的文化和民族身份的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评价性反馈和话语性反馈相结合、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相结合、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相结合的反馈策略,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1 话语性反馈和评价性反馈相结合

评价性反馈“指的是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与否的判定,这种反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回答的形式和正确性”。而“话语性反馈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或者纠错,主要是为师生建立交流对话……话语性反馈关注的是内容而不是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9] 。中国文化英汉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以话语性反馈为主、评价性反馈为辅的反馈策略。在教学中,即便是一个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并非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如《论语》既可以翻译为Analects或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也可以直接用汉语拼音“Lun Yu”来表示,对 “?hat ?in? of influences ?oes Confu--cianism have on Chinese people’s ?aily life?” 等类似问题的回答,教师更是难以简单地用“Yes! You are right!”或“No! You ?i?n’t get the point!”这样的评价性反馈,学生不能从类似的反馈中获取更多的有益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师生交流对话、提升学生交流能力的话语性反馈策略不失为更好的选择。针对《论语》的翻译,如果学生答出了 Analects的答案,除了给予及时的评价性反馈之外,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她“Lun Yu”也是不错的选择,进而与学生分享一个观点: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如果英语中存在词汇或文化空缺,可以选用汉语拼音(必要时可以加注)。一则可以准确地表达这些词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二则可以借势把“Lun Yu”这样的中国英语推上国际交流舞台。touhao(土豪)、fengshui(风水)等已经进入英语语言,成为英语家族中新成员的事實充分说明,“中国英语不仅成功承担了传扬中国文化,使中国自信参与平等交流,既表明政治立场和观点的使命,也为丰富英语语言、构建和谐语言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10]。

3.2 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相结合

“即时反馈可以使学生及时注意到自己的错误 ,尽快更正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延迟反馈则更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11]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各具优势,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两种反馈策略,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新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应给出及时而肯定性的反馈。因为新,自我反馈和同伴反馈可能存在空白;因为难,及时反馈可以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撑,缓解焦虑情绪。”[12]比如,在安排学生就“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民间文化”两个章节分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课堂上分享时,针对他们在发音、语言、材料的多寡和PPT的制作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足,应多采取延时反馈的策略,可以在全班同学都完成分享之后整理归纳并以书面的形式分享到班级群,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查找并关注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加以改正,积累并内化知识;而教学某一传统艺术或民间文化的发展渊源及影响等较难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并通过话语性反馈策略等诱导学生,及时对他们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错误加以补充或纠正,以完善教学内容。

只有根据教学过程中任务的难易程度,有侧重地把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有机结合,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自信。

3.3 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相结合

中国文化英汉双语课程因其主要教学内容既有中国文化,又涉及第一甚至第二外语的英语,其难度自然大于单纯的中国文化课与大学英语读写、视听说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和焦虑感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表现好的地方应给予直接、肯定的反馈,而对表现不足之处,可结合话语性反馈策略,给出间接而具体的反馈,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间接性反饋可以充分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减低他们的情感障碍,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获取信息。因为“积极的情意反馈作用于学生,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重新‘估量自己’,使自己情感迅速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8]68。

例如,在学习“道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时,针对“道家和道教之间有何关系”一问,有的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道教出现的时间比道家晚;道教是宗教,而道家不是,但更本质的区别却无从说起。这时候,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积极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的意识和努力给出肯定和表扬,还可以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如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道家的思想内涵有哪些?二者在中国的影响如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引导、思考和交流,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网络上的简单信息,而没有做进一步的调研和独立思考。他们将从类似的间接性反馈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用英语概述中国文化的能力,有效克服“中国文化失语”和“新哑巴英语”在对外交流中形成的障碍。

结语

教师反馈是任何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简单总结和归纳,更是融入了教师情感的带有温度的指点和引导。每一种反馈策略都不可能孤立于其他反馈策略而单独存在于某一教学活动中。就中国文化英汉双语课程的教学而言,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选择、有侧重地把多种反馈策略有机结合起来,既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只有把话语性反馈和评价性反馈、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等多种反馈策略相结合,有机融入课堂内外的教学中,才能真正优化、整合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敏.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8(1):149-152.

[2]张磊,杨浩然.论外语教育的和谐文化共生[J].湖北社会科学,2017(11):172-17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1-2.

[5]马惠琼.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中西文化双向导入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9,41(4):115-119,127.

[6]朱宏华.反馈策略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 2008(S1):126.

[7]Ur,P. A Course ?? La?guage Teach??g:Pract?ce a?d Theory. Cambr?dge U??vers?ty Press,1988. 转引自李俊芬. 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教师反馈策略模式初探[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49-52.

[8]王催春. 论外语教学中的情意反馈策略[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0):68-69.

[9]王春辉.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反馈策略探析[J]. 中国西部科技,2014,13(8):120-121.

[10]马惠琼. 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策略研究[J]. 红河学院学报,2020,18(2):77-79,92.

[11]陈启瑞.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反馈策略的研究[J]. 科技视界,2019(30):71-72.

[12]马惠琼.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反馈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下):61-62.

作者:马惠琼

独立学院文化导入教学英语论文 篇3: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无论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应试能力,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都离不开文化教学。可是在具体的文化教学的实践中,存在师生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师自我提升空间不足、母语与目的语导入失衡等问题,需要语言教师不断探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文化教学  困境  对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言而喻。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教授,更是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面对文化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具体困难,到底要不要坚持文化教学,又该如何应对困境,这是值得语言教师思考和探索的。

一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国际化趋势下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当今世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模式的兴起,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越加明显。为了使学生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畅交流,尽可能减少文化负迁移和语言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必不可少。通过在大学阶段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交往中,减少误解、避免尴尬与冲突,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新四级考试的客观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2013年开始英语四级考试题型也出现了一些调整,短文翻译就是调整的一大重点。它需要学生将一篇糅合了中国历史、文化等要素的中文短文翻译成英文,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翻译功底,也考查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述能力。无论是顺应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是应对新四级考试的挑战,文化教学都应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

3.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

独立学院设立的初衷就在于摸索出一种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要求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英语文化知识不够系统,这就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将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1.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都将焦点聚集于语言知识的教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可有可无。尽管近些年,文化研究炙手可热,语言教育者也更多地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意义,可是由于考试中直接涉及文化的少之又少,加上课时的限制等因素,文化教学还是没有受到师生的足够重视。

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尤其是语言教师自身的文化意识至关重要。老师先要转变观点,然后通过课堂的设计,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老师的文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两个渠道来引入文化教学。课堂内,教师可以对教材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介绍;同时引入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围绕相关文化知识点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课堂外,英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社团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进行文化讲座和表演等。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文化教学系统性的缺乏

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涉及文化的点点滴滴,教师或多或少都会对其中的一些文化进行介绍。然而,文化的范畴宽泛,课内的学时又非常有限,且对文化的教学又鲜有统一认识和标准,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文化教学总是显得随意而缺乏系统性。

在实际教学中,受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要做到系统的文化学习确实很困难。然而,语言教师可以通过努力,使文化教学尽量呈现出系统性与实用性。首先,要制订统一的包含文化教学内容的教学大纲。大纲要明确规定语言教学及其相关考试对文化内容的涉及。在大纲的指引下,教师可以进行较为系统的文化教学的课程设计。(1)编排基本的文化常识,如中西方节日文化、日常交际文化。(2)按照教材的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点。(3)对于语言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几大板块,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例如,听说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写作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通过探讨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讨论东西方写作习惯的不同,从而尽量避免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4)还可以针对一些特殊专业的需求安排相关文化知识学习。当然任何事情都会过犹不及,文化教学也是一样。如若对文化知识拓展得过多过泛,也势必影响语言教学的效果。因而在提前进行文化教学规划时,要把握好适度原则,这也需要语言教师不断去摸索。

3.教师培训与提升空间的不足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提到,“要把外语教好,要求一个外语老师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然而,由于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局限,大多英语教师的语言技能过硬而文化功底欠缺。尤其是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新”。这个“新”也体现在师资方面,即教师队伍年轻化。年轻化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独立学院的教师整体年轻有活力,然而经验不足。这在客观上要求给予年轻老师更多的培训机会与提升空间。然而,相比其他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教师获得的培训机会更少,自我提升的空间极其有限,这对于独立学院年轻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无疑非常不利。

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语言教师一方面应当努力争取培训提升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加强学习。教师可以向所在的院系建议,建立一种以提高中青年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或进修机制,给现有教师补上相关的中外文化课。符合条件的教师也可以积极申请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每年针对高校教师的访学和资助项目。同时,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自主学习中西方文化知识,树立经常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将“学贯中西”作为自身学习的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升对文化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进而提升对文化教学的驾驭能力。

4.中英双向互动的失衡

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输入失衡是文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导入等同于西方文化导入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利用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书籍和材料相对偏少的客观条件限制。

要避免失衡,就要做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所谓双向互动,是指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还要注重母语文化的输出。要改变在课堂上一味介绍、宣扬西方文化,全然抛弃母语文化的做法,使学生形成正确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以英语为媒介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这不仅是文化教学的需要,也是在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国际背景下,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要求。正如王守仁先生所说,“我们要熟悉西方文化,反过来也要求西方熟悉中国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并不意味着放弃我们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身份”。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资料也日益增多。例如,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就是一套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文化的标准英文表达的不可多得的书籍。此外,互联网也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双向互动的原则,并注重中英文化对比,通过对比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性,从而减少文化负迁移和语言负迁移,以达到通过文化教学促进语言教学的目的。

三 结语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着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为了适应当今国际化趋势下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还是顺应新四级的应试要求,抑或是为了提高独立学院人才的综合竞争力,语言教学都离不开文化教学。面对文化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困难,语言教师有责任去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

[4]王守仁.论文化思想差异与英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

〔责任编辑:庞远燕、汪二款〕

作者:罗艳

上一篇: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论文下一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应对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