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深入探究与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人文”与“实践”对于高职教育发展之重要性的认知,从“人文理念、育人理念的渗入”及“对实践教学的规划及服务”两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相关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探究新冠疫情肆虐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摘要 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当前的疫情时代我们更应与时俱进,虽然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抑制,但是为了让疫情不再复发,各高职院校应该对,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和改良,使其更加适应目前的疫情时代。本文将以新冠疫情为背景,探讨疫情对学生、教师等对象的影响,并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应对举措。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分类号:H319.3

一、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对学生的影响

由于疫情在春节前后突发,许多学生在寒假中被隔离,新冠疫情的肆虐造成了全国的高职院校无法正常开学。所以以往的课堂教学被线上教学所代替,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学习状态也参差不齐,网上授课的方式对于那些平时学习较为自律的学生来说并无太大的差异。而对于那些自制力较差,成绩也较低的学生,这种网上授课的形式会加剧学生懒散的态度。并且对许多学生来说,试用线下教学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往往线下教学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新冠疫情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处于当时各地被疫情肆虐的状态下,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恐惧和焦虑,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心智还未成熟,在这样的一个关键的时间段遇到新冠疫情这种偶发的疫情灾害会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并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所以學校的教学教育管理机制不仅要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改善,还要应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消极心理。

2、对教师的影响

由于疫情的突发,所有人都在家中进行隔离封闭,少部分的学校会有留守的老师和学生,这些在家中隔离或留守的老师同样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感。教学的模式从线下教学变为了网络线上,这种形式对于老师来说,也具有着一大挑战,那些对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十分熟悉的教师要重新改进他们的教学方式,已试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他们从普通的“教育者”变为了管理学生参与网上课程的“引导者”。许多教师因为只在教室进行授课,所以对网络授课的方式不够熟悉,甚至有很多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也具有着较大不足,传统的理念已经被新冠疫情所突破,这一弱点也使得教师必须尽快掌握网络的使用方法,完成线下向线上教学转换的衔接。

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应对措施

1、积极关注学生状态

首先学校的教学教育管理模式应该及时针对学生因新冠疫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全方面的疏导,只有先稳定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才能对学习状态进行下一步的调整。在疫情结束后的复课阶段,许多学生返校后产生了疫后综合症,不仅表现出焦虑的一面,而且学习热情减弱,十分懒散。这需要学校的管理体系对此问题开设一些专题性的教育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人文关怀。对于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或者用网上教学平台来收集数据,查找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并为学生建立起虚拟职业情景,使学生可以重新适应线下教育模式。并且由于复课后线上转变为线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规律也需要得到及时的调整。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时期应该及时的开展网络培训课程,对那些不太熟悉网络教学的老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此来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并且还要及时的对教师的心理和实践能力、专业水平进行测试,找出弱项并及时做出改进。教师也应多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防止学生在家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师生间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互评,来培养师生间的学习共同体。线上加线下的教学模式是新冠疫情期间需要教师快速适应,教师应该审视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针对网上授课来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并且设置一些全新的打卡方法,防止学生因为疫情期间隔离在家而逃课缺课,从而影响学习质量。教师也应在新冠疫情期间积极的同其他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在这一时间段中积极的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中的缺陷,建立教师创新群体,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分工。新冠疫情是对全部高职院校教育者的一场挑战,要打赢这场战役学校全体老师共同携手。

3、发挥学校管理作用

在疫情线上教学期间要离校不离教,及时的规划好教师的教育内容,并且做好课前计划发挥学校的组织能力,并请专业人员对线上教学的网络信息技术做好相应的维护,防止出现信号弱、硬件准备不足等技术问题,保证线上教学可以顺利地展开。在学生返校复课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注意学生于老师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做好协调统筹的工作,对疫情做出进一步的管控,严格遵守疫情防护条例,保证学生与教职员工的生命安全。其次在学生重返线下课程之前要对全体老师进行学前培训,做好线上线下衔接的准备工作,并且要及时对工作作出落实。坚守人人参与,以人为本的观念,并经常召集老师探讨疫情后新的教学模式。

结论

新冠疫情对于全体高职院校来说是一次大考,在疫情期间应积极观察教师的变化和状态,并且针对这些变化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更加积极的关注师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发挥学校统筹的作用,化危机为良机,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事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郑立平,新冠疫情下线上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J]大经贸创业圈,2020。

[2]丁玉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的教育反思,[J]教育家,2020。

[3]李莎,建立学校疫情管理制度的新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

[4]吴佳丽,以高质量教育管理应对高职院校疫情防控大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

基金项目:安徽省成教学会一般项目:新冠疫情和高职扩招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azcg 133)

作者:陈忻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扩招背景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在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深入探究与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人文”与“实践”对于高职教育发展之重要性的认知,从“人文理念、育人理念的渗入”及“对实践教学的规划及服务”两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究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职业院校扩招100万人。202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同时,国家出台了基础教育“双减”政策,淡化教育竞争。然而,如果职业教育仍不能保障学生获得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发展机会,那么,任何淡化竞争的政策都将是无本之木。可以说,高职教育改革成为影响整体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对教育教学的人文建设、育人作用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产生足够重视。因此,本文将基于以上两点展开叙述。

一、将人文理念、育人理念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底色

1.将人文、育人理念渗入高职教学改革中去

在普高录取比例调控的背景之下,就读高职院校的未成年人比重必将上升,职高教育将越来越多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强化职高的人文理念、育人功能势在必行。

因此,院校管理应首先从教学管理改革着手,更加重视诸如大学语文、历史、思想政治、音体美劳、心理、职业指导等课程。课程模式应从书本中延伸出来,从记背笔记中抽离出来,采取更加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网络、社团活动,将课程学习紧贴学生的生命成长,直接服务于学生思考、处理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比如,大学语文的学习结合影视剧的欣赏与创作,比单纯的文学作品课堂鉴赏更有魅力;职业规划与指导,更应结合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引发职业自豪感,培养健康的职业观及幸福观……

2.将人文、育人理念渗入教育教学管理的其他各个环节

在公众人文素质整体提升的今天,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人文关怀的健康认知与需求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传统的刚性管理体系已日益显得僵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比如,传统的学分制制约了学生参与实践性学习的灵活度,繁细的教务管理和考核也牵制了教师创新的精力和积极性。

鉴于此,高职院校管理应该提高服务意识,将人文关怀与可操作的规章制度相结合,立足于激发教育教学活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简化管理条文,增加管理弹性,强调管理中对工作对象的尊重与帮助,从而建立起一套简洁求实、刚柔相济、原则性与弹性兼具、深度与温度并存的管理体系。

比如,学分制应该增加灵活性与弹性。如果学生的实践学习与学校的选修课程时间发生冲突,应该允许学生以实践学习课程学分代替学校选修课的学分。

再如,对于教师的考核,应该弱化对教案数量、考勤情况、学生座谈次数等过分琐碎的考核,更多关注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效、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学生就业状况与竞争力等,并将这些方面进行合理量化,设计出可操作的考核标准,从而使得考核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更多空间与助力。

综上所述,生动而务实的人文课程规划与设计,弹性而高效的人文管理生态环境,会使得学校的管理工作突破体系僵化死板、部门间各自为政、师生间疏离不睦等种种瓶颈,从根本上保障学生与教师学习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性与创造性,最终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赢得毫不逊色于普通高校的好口碑,获得自身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高职院校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为其提供更加到位的制度及服务保障

对于相比普通高校来讲更偏向“技能教学”的高职院校教育来讲,“实践”显得更为重要,“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对于高职教育是“兵家大忌”,前文所谈的人文教育如此,职业技能教育更是如此。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状况普遍并不理想,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与社会发展需要严重脱节。对于这种现状,既要解决师资问题,又要加强校企合作。

1.必须解决高职实践人才缺乏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很多高职教師毕业于普通高校,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不足。对于这个问题,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鼓励,师资困难会逐渐有所缓解,但目前仍需院校自身通过以老带新、鼓励和督促教师实习等措施加以改善。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主动地邀请企业优秀员工到校兼职,对本校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

2.加强校企合作

要努力争取在政府主持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同开展“二元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争取在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下,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天地;在企业指导下研发校本教材,促进院校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院校应注意在政府的主持下厘清与企业的权责关系,充分保障学生的个人发展权益,避免企业为追求利益而有损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有损学校声誉的不良影响,力争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3.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操作平台

对于实践教学的强调,势必会对管理工作的灵活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院校管理操作平台,这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要紧紧围绕实践教学工作,制定科学严谨、简洁高效的网络管理操作平台,做好实践教学与院校其他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如此,既可高效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良性开展,又可使院校管理工作既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又兼顾全局、和谐有序,有效避免因工作杂乱低效而产生的各方矛盾,维护院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育人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所谈的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的思考,都建立在对于“人文”与“实践”的充分重视的基础之上。事实上,“人文”与“实践”,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最应看重的“两只翅膀”——“实践”主要指向生活水平,“人文”主要指向生命质量,而此二者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实践”所必需的精神力量,来自“人文”的供给;“人文”的诸多价值,离开“实践”亦无法实现。高职教育若想获得与普通高校教育同等的地位,就必须插好这两只翅膀,并且在它们的引领之下,去妥善处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诸多问题。衷心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陆秋. 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J]. 商业文化,2021(4):44-45.

[2].罗瑶. 高职院校人文管理与教学管理融合在教学改革中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4):48-52.

基金项目:安徽省成教学会一般项目:新冠疫情和高职扩招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azcg 133)

作者:程春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在为国家输送社会生产所需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教育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教育管理不但关系着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还影响着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走出校园后的就业情况。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院校学生日后的就业情况,总结出了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職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就业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目标和导向,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关于教学管理的各流程都与学生就业有着直接联系。然而,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1.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概述

在高职院校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并结合经济建设的需求,实时关注社会趋势发展,不断优化教育模式、办学理念等,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全程融入“觊觎就业导向”,并构建以就业导向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保障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与社会用人要求高度契合。

若想建立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需要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结合市场需求,将社会所需职业能力需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再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管理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人才质量上认识的转变上。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注重技能而忽略素质,而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优化改革,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兼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从就业导向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以就业为出发点进行的高效运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高职院校被社会所淘,且高职院校还应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进行培养。

2.高职院校目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的针对性很强,且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也会着重加强这些专业的重点建设,而忽略其他专业课程。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其他专业的招生数量。另外,针对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会更偏重于理论,而忽略教学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其专业能力停滞不前。

2.2就业创业相关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高职院校中就业创业课程对学生日后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极少受到重视。院校关于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例如,不少高职院校担任创业、就业课程的教师,多为该院校其他教师兼任,这种现象不但会使教师分身乏术,影响本专业的课程教授,还会因教师对创业就业这门学科的专业性不足,看待就业指导课程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而对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就极有可能致使学生在毕业时无法正确的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2.3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在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然而,高职院校内从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如一些教师已经在职数年,虽具有较多的教学经验,却因年纪的原因对新鲜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不足,无法与现阶段较为流行的实践教学方式相适应。另外,还存在一些年纪较轻的教师接受能力强却缺乏经验,在进行优化教学模式时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

3.基于就业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3.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3.1.1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

首先,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参考学生就业需求、结合地方发展所需来进行专业设置。其次,在专业设置前,院校应进行深入调查,要结合现阶段人才需求,聘请高薪聘请专业人士对新专业进行深入探究,对是否开设该专业进行决策。最后,对专业进行调整等决策时,还需结合往届生的就业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3.1.2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参考现阶段的社会人才需求,参考相关用人单位的意见,将这些意见融入到课程设定和优化的过程中,从而保障课程体系真正的以就业为导向。

其次,适当调整实践和理论课程间的比例,为保障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可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在整体课程内的比重。并且,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与当地的企业合作,以优化学生对岗位体验。

3.2加强就业、创业课程教育

3.2.1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首先,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咨询制度,所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对学生就业问题的全方位了解,为学生就业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3.2.2开设创业、就业相关指导课程

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可加入就业、创业指导,并聘请专业的创业辅导教师为学生授课,以此保障创业就业课程发挥应有的效果。此外,还可通过组织相关的比赛活动来增长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知度,促使学生在比赛中学习更多的就业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身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在就业选择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3.2.3合理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借助网络达到教学目的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高职院校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收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获得更加精准的人才需求信息。再者,也可通过互联网对企业的测评来向学生普及就业相关的知识等。

3.3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海量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的就业引导列入教学体系中,倘若学生就业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则刚毕业的学生就很有可能在选择就业方向的过程中一片茫然。故而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之中,必须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4.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也悄然发生着转变,企业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攀升状态。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力,应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以就业作为导向,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朱艳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进研究[J].职业,2019,000(016):50-51.

[2]  左洪佑.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00(001):P.1-1.

[3]  杨婧.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进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249-249.

作者简介:董桂红,女(1974.11——),汉族,籍贯,本科,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作者:董桂红

上一篇:性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学校德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