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重点研究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承者和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校德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德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摘要:古语有云: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所以,一个人的品德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至关重要。但是,体育课程囿于單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很难像其他文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品德教育。因此,体育教师要时刻将体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表现在日常的教学中,使得体育中的教学规则与教学设计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并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把品德教育融会贯通于平时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去,从而使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熏陶并受益于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真正而全面的人材。

关键词:体育教学  品德教育  创新模式

众所众知,品德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品德教育是人一生当中接受教育的基础,优良的品德教育对人材的培养至关重要,甚至优先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内容。但是,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对品德教育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现如今,如何提高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以及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品德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一、品德教育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扮演有重要角色

1.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众所周知,学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占据有颇为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宣传优秀先进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也是主流方式,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现象显示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并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也有所欠佳,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呈现的形式较为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对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的形式或方法进行探索并创新,尝试采用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更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在体育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极其重视开展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教学过程中加大力度开展品德教育。

2.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对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离不开品德教育,评价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的优劣。品德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成材标准而言,既是基本点也是最低要求。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品德教育,体育教师可以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合作等方面去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也可以通过增强他们对良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的方式为以后学生的知行合一提供夯实的理论根基。

二、品德教育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的社会现状

面对着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高中考、高考中体育成绩的分值与比重的大环境、大背景,在相对有限的体育教学中,学校或者老师往往一味的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或体育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现存的应试教育出现的本末倒置现象,不仅对于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不利,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品德教育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缺失的主要原因

1.现在大多学校或者体育教师只为单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从而使得教学目的与品德教育之间的紧密联割裂了。

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模式,既不利于体育教师开展德育教育,也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无法让学生享受这一教学过程。体育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体育素质能力,而目前大多学校或者体育教师仅仅单纯地把体育课程视为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的方式,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初衷被严重扭曲。体育教学原本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得到全方位发展,要想如愿以偿的实现这一理想目的,与品德教育的支撑息息相关。品德教育既可以作为这一切教学目的之基础,也可作为教学目的之前提。

2.学校或者体育教师对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严重被忽视。

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学校或者老师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甚至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和检查,这样不仅导致未能真真正正关心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去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再者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繁重,大多数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一周只有2节课,还要要求体育教师既要很好地完成基本的体育教学任务,又要很好地去开展品德教育,即便体育教师力求两全其美,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3.体育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教学能力不足。

在体育教师的培养方面,国家行政教育管理部门、高等师范院校对体育教师只在体育专业课程、体育专业技巧等专业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学习与培养,而对品德教育的学习与培养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未能形成系统地学习与培养,这样的后果一方面可能致使体育教师对于自身对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一方面会因为他们自身缺乏在品德教育知识方面专业系统的学习,从而使得自己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的能力不够。

四、提升体育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改进措施

1.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把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到日常体育教学当中。

体育教学应以实现学生德育为价值取向,体育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要贯通融汇在体育教学中,以德育激发并带动体育教学,从而使体育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并得到良好的发展。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丰富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体育特别是德育的浓厚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许学生学习品德教育知识的兴致。体育教师也应将枯燥乏味的专业教学知识、体育比赛融合在体育游戏的设计和规则上比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勇敢果断、不怕失败、服从指挥等德育内容相结合,将品德教育以体育游戏和游戏的形式进行,易于学生接受,使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掌握德育的相关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2.提高对体育教学中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在制度设计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首先,体育教师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其次,将德育纳入师范院校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中,旨在提高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后,为确保体育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要安排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和保证。

在实践中,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学校以及体育教师要组织安排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或者比赛,力求通过游戏、活动或者比赛等形式进行德育,从而使德育不再单一、枯燥,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德育知识。

3.提高体育教师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能力。

为了让体育教师更好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品德教育,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对提高体育教师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能力责任重大,也是大势所迫、势在必行。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财物精力去指导、帮助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开展对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高等师范院校可以安排一些资力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对体育教师开展专业品德教育培训;学校要树立不仅仅只有文化课程才能开展品德教育的意识,在教学任务中开展品德教育是各个教学科目老师的责任。在体育课程开展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必要性,学校一方面要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教学时间,保证体育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开展品德教育。学校要组织关于品德教育的各种活动,调动各科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包括比赛、竞赛的在内的一些形式来加强体育教师德育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使得完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与品德教育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是相辅相成的,这两者都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的手段之一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并且这一举措对学生在形成有关体育方面的良好品德素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重点在于如何在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陆洋.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策略[J].当代教学论从,2020(6).

[2]孙德明.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体育品德课时目标制定策略[J].体育教学,2020(5).

[3]尹志华.论核心素养下体育精神与体育品德的关系[J].体育教学,2019(10).

[4]赖惜治.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品德教育实践与探索[J].教育管理,2020(16).

[5]錢连华.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攻守意识[J].新课程(中),2018(12).

[6]李.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7(16).

[7]罗伟文.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组织上课策略探究[J].体育风尚,2018(6).

[8]余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

作者:毕艳兵

学校德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2:

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重点研究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承者和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知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也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习惯,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渗透于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在体育课教学中更应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总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教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增强其体质,更要锻炼其意志品质,使其调适情绪,增强自信心,提高道德素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体育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将一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使之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小学教育中,德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的基础,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

一方面,体育教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小学实施应试教育,学生缺乏必要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使很多学生表现出不良的心理现象,如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等。而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需要学生密切配合和协作,否则难以完成任务。因而,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开拓精神,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另一方面,体育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是一种互动性的教学活动,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很多体育活动和游戏实质上是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种模拟,其中浓缩了很多现代社会精神。特别是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优势与劣势、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这种种体验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通过体育锻炼达到陶冶情感、塑造人格、升华人性的目的和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穿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将德育教育渗透和涵盖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就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既要遵循德育教育规律,又要符合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更要结合小学生的行为特点、身心发育特征和成长要求,有选择、有重点地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进行。

一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一方面,要在体育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环境和条件,教育学生把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与将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联系起来,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中逐渐积累起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胸怀祖国,服务国家、民族和社会。另一方面,要在体育活动中强化集体主义精神。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表现意识,原意为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这些特点和情感,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向他们说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力量,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纪律、服从集体的团队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凝聚力,形成互帮互学、互尊互敬、互让互谅的优良品质。

二是要加强诚实守信的人格教育。小学生的人格教育主要着眼于其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其成为知行统一、协调发展的人。体育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体育活动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竞争,并培养其拼搏进取的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合作互助,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就是要让学生注重自己行为的规范性,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就是要让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其勇于实践的担当和作为;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和判断,使之能够独立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就是要让学生守纪律讲规矩,遵从规则、规定,形成文明健康的人格品质。

三是要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欠缺,心理素质也普遍较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磨炼意志,培养其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坚韧毅力,引导其努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使学生从小能恪守体育道德,坚持公平竞赛。要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培养学生能平和地对待成功,坦然地面对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从体育运动中接受德育教育。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所谓主体意识,即人的自我意识,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从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自觉自立,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良好品质,促进其良好维品质的形成,使其养成自立、自信、自强、自律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活动,发现、思考、体验、选择或更新价值观念,规范其行为,提高其自我意识,从而让学生自觉地选择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上四个方面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也是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和加强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和实施,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渗透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二课堂。

首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课堂常规是进行正常体育课教学所必需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是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实施这些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其教学过程本身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作风。因此,严格落实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实施课堂常规,这既是上好体育课、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使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然途径。

其次,要充分结合体育课的教学特点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小学体育课教学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有着严格的组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教学特点,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主动参与等品德要求渗透进教学过程中,进行着重培养和引导,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课的活动过程中感知、体会、领悟,从而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和提高。

第三,要及时抓住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典型的体育比赛,在观看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观看的内容进行评说、讨论,并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荣誉和地位、经济利益和自身价值等人生课题。

第四,要将体育课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常态化,让德育工作始终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和体力消耗有序展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伴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长期任务,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强化,直至固化的过程。因此,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品德培养目标,并常抓不懈。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体育教师要以积极、热情、快乐、进取的精神风貌感染学生,通过平常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总之,利用体育课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体育教学工作中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有效地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汝田.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安徽体育科技,2003(2):95-96.

[2]花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3(23):93.

[3]侯帮群.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1(1):87-88.

[4]栾桂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现状、策略及方法综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4):129-131.

作者:鲜文琴

学校德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3:

关于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认清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积极转变德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德育内容;开展多种活动,拓宽德育途径,促使农村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有效途径

近年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思想品德教育在新时期中小学阶段愈显重要。但是,目前農村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1. 教师德育理念相对落后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多数依赖教师,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不够到位,尤其是对德育内容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新时代德育内容可谓是丰富多样的,它不仅仅指单方面的道德层面的教育,还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心理承受力等。但有些教师德育观念相对陈旧,在部分教师眼里,学生的学习成绩决定一切。倘若学生的成绩比较优秀,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骄傲自负,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2. 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有些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家庭教育出现缺位现象。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离开家到城市务工,孩子的照料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而爷爷奶奶只能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就形成了教育上的“空档”,使部分孩子慢慢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其次,家庭教育出现越位现象。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欠妥,教育方法存在简单粗暴的现象。另外,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的认识较为肤浅,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尽量满足,溺爱孩子。这些孩子心理脆弱,遭遇困难和挫折容易一蹶不振。

3. 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产生误导

农村环境相对闭塞,文化娱乐活动有限。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长期存在,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学生来说,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尚浅,容易模仿、学习,导致思想观念产生偏差。

4. 学校德育方式与途径单一

在农村学校,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片面地认为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依靠德育课程来实施,而未能意识到各个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只是进行纯理论灌输,未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典型事例展开。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德育知识,兴趣不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

二、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1. 转变德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渊博的学识,更注重学生是否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考虑学生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及各种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德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用崭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开展德育工作,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不但要教好书,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

2. 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德育内容

课程在不断改革,信息在不断更新,但是现行的德育教材内容的更新有延迟性。有些农村学校德育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该立足学校实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身边的德育素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使德育教材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教师就不会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展开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另外,学校要组织教师根据学情编写系统的德育教材,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择中国历史上有关德育的名人小故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思想得到熏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

3. 开展多种活动,拓宽德育途径

教师要积极拓宽德育教学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德育工作。首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或者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或者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其次,可以举办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演讲比赛,或者名人故事会,又或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束语

总之,农村学校教师一定要认清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采用多种教育手段,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品德教育经验,不断探寻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注:邸承花为本文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陈亲泉. 对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 甘肃教育,2019(16).

[2]崔建梅. 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德育,2019(2).

[3]巩艳萍. 对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2017(1).

[4]陈丽英. 农村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7).

作者:邱丰海 邸承花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学国情教育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