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才能体现价值。本文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指出高职院校在个性化教学管理中,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从专业选择、课程选择、供给方向以及成果认定等四个方面向学生靠拢,突出他们选择的自主性,最终打造个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调查研究

[摘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一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影响了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对高职生的不满情绪没有解决方案;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对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广西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的策略是建立网络化的学生间接参与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会组织参与机制,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关键词]学生 参与 教学管理 机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和样本数量

本次调查主要是以广西区内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为探讨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管理问题提供实证研究数据。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的需要,本研究调查数量计划为350人,共发放问卷350份,实际回收问卷338份,其中无效问卷10份,不具有统计意义而被剔除,实际有效问卷为328份,问卷回收率为93.7%。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构成

本调查问卷采取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即按照广西高职院校的总体特征,选择了学校类型、学生学历层次和专业等具有影响力的几项主要指标,分别在每部分中抽取一部分在校学生,由此构成了能够体现调查对象整体特征的调查样本。本次调查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 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决策过程。这说明高职生的权利意识很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同时也只有5.5%的学生有比较多地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经历,表明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愿望和实际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机会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机会相对较少。

(二)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学生感到满意的只占5.5%,感到比较满意的占10.1%,感到一般的占51.5%,感到不太满意的占26.5,感到不满意的占6.4%。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感到很一般,反应比较冷淡,再加上不怎么满意的学生,有超过80%的学生对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评价不高。这说明目前广西高职院校高职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地位和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差甚远,这与当前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不相适应。学生总体认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三)高职生希望参与教学管理的程度

学生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参与程度,是指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产生影响的状况和表达自己意愿的水平。调查发现,学生实际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程度与学生希望参与教学管理的程度有差距。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管理。广西高职生除了自身学习之外,对教学管理还是很关心的,愿意投入教学管理中,维护学校发展和自身的利益。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35.1%的学生“希望有权决定”,所占比例最高。这表明广西高职生主体意识强烈,有自主管理的倾向,学校领导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导和协调。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很大部分学生对学校领导忽视学生、采取直线式不对等管理是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心里却渴望真正的民主化管理。

三、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单一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影响了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管理强调政府行为,高职院校的多项权利都由国家教育部门主管,广西也不例外。本次调查中有高达43.9%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教育环境没有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1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承认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权利;6.4%的学生认为其他原因制约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可见,大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自己本身不具备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能力,也不是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没有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广西高职院校的制度设计远离制度实施的现场,缺乏对高职院校具体运行情况的真实了解,有关制度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

(二)学校对高职生的不满情绪没有解决方案

高达50.6%的学生对学校政策表达不满时,所采取的态度只是与同学讨论,表达心中的不满;26.2%的学生表示会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13.1%的学生表达不满的方式就是沉默,在心里不满却不表达出来;只有2.7%的学生通过学生组织向学校反映情况。这表明很少有学生愿意通过学生组织来反映自己的意见,由于学生组织的功利化导致了部分同学对学生会有诸多不信任。有7.3%的人表达不满用其他方式,与同学议论和保持沉默的学生共占63.7%,这种表达不满的方式并没有反馈到学校,说明学校没有相应的途径和完善的制度让学生反映情况,同时也说明高职生遇到事情比较冷静,学生信任学校,但是反过来学校并不信任学生,这是长期的计划管理体制造成的影响,这样加剧了学生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疏远。

(三)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对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影响

高职生与学校之间价值观念的不同也是影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因素之一。严格意义上来讲,对高职生的管理侧重点不是思想管理,而是行为管理。空洞的说教式教学与管理难以被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高职生所接受,高职生们倾向于独立自主,实现自我价值。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如果肯定学生的意见,愿意倾听学生的声音,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到参与教学管理的自身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平衡学生与学校的利益的很好的方式。

四、 广西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的策略

(一)建立网络化的学生间接参与教学管理机制

网络工具具有便捷性,可以获得学生更广泛的参与,有利于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大家的意见和分歧,为整体决策提供基础。校长电子信箱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一种便捷方式,就是让学生利用网络与校长直接沟通,使学生的意见可直达上方,减少中间环节。这种参与机制的优点在于学生参与的范围更宽广和便捷,从而增加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二)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会组织参与机制

学生会组织带有官方的身份,代表学生和学校管理层沟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加强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将学生会建设成具有参与管理功能的一种群众组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机制。广西高职院校要弱化对学生会组织的行政管理,加强学生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同时,学生会也要转变工作思路,完善自身建设的功能。

(三)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实行学生代表会议制度对学校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体现学校民主、平等的发展要求,其次可以使得学生的实际才能得到锻炼,再次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对参与机制也有自己的看法,调查中有22.3%的广西高职院校学生认为在学校实行学生代表会议制度非常适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笔者提出的机制建设顺应了学生的心意,在现实中执行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恬.欧美发达国家高职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N].华南师范大学.2003.

[3]张向东.高职生参与高职院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N].江西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钟岚]

作者:薛薇 刘杰

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高职院校个性化教学管理研究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才能体现价值。本文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指出高职院校在个性化教学管理中,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从专业选择、课程选择、供给方向以及成果认定等四个方面向学生靠拢,突出他们选择的自主性,最终打造个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职院校;个性化教学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管理要体现出学历性本科不一样的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成长规律等制定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保证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自主权,由之前的“自上而下”管理模式向“自下而上”模式转变,实现全方位的职业教育育人价值。当前,职业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管理中,高职院校要打造多样化的课程、学习形式和学习途径,满足所有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本文学生主体地位下的高职院校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论述,希望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帮助。

一、从“入学定专业”向“毕业定专业”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该具有自主选择权,选择在何时、何地接受何种教育。现行职业教育选择“入学定专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些年,职业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中,很多学校也尝试通过自主招生、技能考核等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之一。基于此,学校在录取阶段可以按“专业大类”分配生源,入学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等为他们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学习完成后,学校根据学生学的课程、实训和实习内容等鉴定毕业专业。该种学生管理模式按照学生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开放式的输出,可以最大化的赋予学生学习能动性,让他们将精力用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中,最终实现全面就业。

二、从“专业组织课程”向“课程超市”转变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传统课程体系形式比较固定,即由专业组决定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并没有开设,也不要求学生学习其他专业,导致学生专业发展层次较窄。“课程超市”结合“商品超市”理念,学校提供“课程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生修满课程后,学校对学生主修和兼修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发放相关的学历证书。该模式充分融入了项目和任务,通过灵活多变的课程组织方式,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了他们的意愿,赋予最大的自主选择权。同时“课程超市”也能充分融合各个专业课程,增进院系之间的联系,让院系之间合作开发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满足了职业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从“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转变

学生主体下的个性化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增加课堂互动,实施任务导向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更多思考、质疑和论证环节,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较强的专业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在常规教学中融入现场教学、开放课堂、讲座和培训等形式,突出职业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其次,根据专业发展特点,院校可以灵活的实施SPOC、MOOC等线上教学模式,同时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设计微课,让学生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再次,职业教学要丰富教学方法,融入项目式、案例式、实训式教学,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满足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素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给出全面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挖掘自身专业潜能,从而在就业中占据主动权。

四、对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和转换

学习成果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具有单元性、层次性和相通性的特点。在职业教育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和转换,拓宽他们的学习通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成果认定中可以从实际获得知识情况、技能應用情况和素养形成情况进行考虑,提高学生的学习途径,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保障。成果认定接受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转化,比如带领学生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地方进行实训和实习,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校企双方也可以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成果鉴定,让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要敢于打破常规,树立学生的发展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融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学校要从专业选择、课程建设、供给方式以及成果认定等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让他们自主的选择发展方向,最终打造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黎利,刘承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探索[J].大学:思政教研,2021,26(8):3.

[2]黄思明.论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高职数学教学[J].农家参谋,2020,8(05):263-264.

[3]王迎春.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J].国际教育论坛,2020,2(3):3-4.

作者:孙燕龙

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如何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摘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管理中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在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导师制度及服务硬件等方面,认真探索,努力实践,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到较好的体现。

关键词:高职 教学管理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体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

作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能力为本、素质为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举措,努力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教学管理中去,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1 弹性的教学制度,体现学生在专业、课程、学制方面的自主选择权

过去的教学管理是以群体为基础,用整齐统一的方式和标准来进行管理,忽略了个体差异对学生培养的影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尊重学生个性出发,大力推行教学制度改度,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1.1 探索因材施教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文理科同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在各大类公共基础课程中,探索分层分流教学的改革,广泛开展调研和学生摸底考试,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

1.2 增加自主选课

配合学分制的推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大大增加选修课的学分比例,使学生在专业、人文、创新、创业、体育等多方面的选修课比例大大增加。

1.3 提高转专业比例

逐渐加大学生转专业的自由度,学生在经过了公共基础课和少量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基础和职业发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一方面,学院根据申请学生第一学年的成绩和各院系专业知识的考核来择优满足;另一方面配合开设专业教育和咨询,帮助学生理性地把握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2 灵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常州工程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目标、职业活动为导向、项目训练为载体、素质教育渗透教学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全院教师积极响应、改革热情高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职教能力。

2.1 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项目化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精心设计、营造职业情境,让学生经历从信息搜索、计划拟订、方法决策、方案实施到成果推荐评价的完整过程,掌握专业技能、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主动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2.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项目主题均跟企业的产品制作和生产管理等环节密切联系,教学场所也大多从教室转移到了一体化教室、实训室、操作室乃至生产车间,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也根据模拟的工作场景而有了全新的定位,在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职业氛围和团队环境下,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进行验证,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3 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勇于表达观点、进行公平竞争、学习处理矛盾、通过交流辩论实现相互启迪,从而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将学习变成了一个提高综合素质、充分挖掘潜能、自主探索创新的过程。此外,学院还开设TRIZ技术创新理论的课程,帮助学生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运用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去。

3 人性化的导师制度,培养学生学业设计、自主学习、职业规划的能力

学院积极探索和推行导师制度、学业预警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机制,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好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3.1 导师制度

学院优先聘任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担任班级导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解答学生关于学分制管理、课程内容设置、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疑惑;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资源,帮助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学院对导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职业道德、高职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培训,使导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有整体、一贯和科学的指导。

3.2 学业预警机制

该机制用来帮助那些学习出现困难和危机的学生,要求导师与出勤率低的学生定期谈心、督促,并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帮助其制订整改计划,跟踪考察其改进效果;每学期初补考后,对仍有不及格的学生以通知书的形式进行学业成绩预警,同时开展诸如爱生助学绿色通道、帮扶结队等活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3.3 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工程学院每一位学生入校后就会拥有一本《学业与职业生涯启航指导手册》,它以“认识生涯发展—认识自我—规划自我职业生涯—学业规划与评估”为主线,帮助学生确立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通过每个学期的学业规划与评估,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主学习、自我评估、自我管理的能力,并逐步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

4 优良的服务环境,体现科学的、完备的、人性化的教学管理与服务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教学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受益。

4.1 优化教学服务人员的理念

工程学院以“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提升教学质量内涵”为中心内容,定期开展了“优质服务窗口”建设、优秀服务标兵竞赛等争先创优活动,有效和鼓舞和激励了管理人员,形成了优良的管理新风气。

4.2 改进教学服务的条件及流程

学院二级管理院系均设立教学服务中心,由教学管理专员为学生提供咨询、引导,并办理学籍注册、选课咨询、学籍变动、打印成绩、开具学历证明、换发毕业证等业务,服务流程简明清晰,可为学生进行一站式服务。

4.3 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的条件

学院已建成全方位的《校园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每个学生可通过自己的账号进行各类教学信息查询,包括班级课表、学业成绩、考试安排等,并可实现网上考试报名、选课、评教,了解专业发展、招聘就业等重要信息。

参考文献

[1] 农琪.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导师制度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1(5).

[2] 范冰.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机制的实践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3] 范凤萍.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收获[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院学报,2009(4).

[4] 李晓芳.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作者:韩燕

上一篇:番茄高产稳产影响因素论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