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心里素质论文

2022-04-15

摘要:当前,传统的教学观念被新理念、新改革所替代,社会逐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等成为改革热词,很多教师开始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开展各项活动,推动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一方面对高职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体育目标、人文素养、科学实践等方面提出高职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学中心里素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教学中心里素质论文 篇1:

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的思考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类和同类两所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进行对比研究,结论为:1. 我校体育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了大一第一学期身体素质课、其他三学期必修选项课与大三大四通识选修课,并有研究生体育选修试行课程的“1+3+2”的梯形体育课程体系;2. 三所学校体育课开设项目数量和内容大致相同,每班上课人数都在30人左右;我校体育教师从数量到高级职称比例都远远低于其他两所学校;3. 我校体育教学场地和设施较差,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4.态平衡我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地设施及经费、课程体系建设、选课问题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建设;改革

一、概述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实践《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体现。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对实现增进体质健康、提高体育素养的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尤为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和学校教育对体育工作的要求,要不断深化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使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更新适应现代社会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及北京林业大学三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我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及与其他两所学校进行对比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1.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我校体育教学现已形成一支以高中初级职称分布较均衡,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统计结果见表1、表2、表3。

截止到2017年12月,体育教学部有正式在编教职工26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24人,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教师占37.5%,中级职称教师占54.17%;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近79.17%;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只占4.17%,硕士学位教师占58.33%。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占78%,但是有海外进修和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只有3人。

2. 课程体系

我校体育教学经过三个阶段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大一第一学期身体素质课、其他三学期必修选项课与大三大四通识选修课构成的基础素质与项目学习延续四年课程,并有研究生体育选修试行课程的“1+3+2”的梯形体育课程体系。

3. 课程设置

(1)开课年级

我校体育教学对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专项选项课,对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通识选修课;对研究生一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

(2)開课形式

使用学校教务处全校公共选课系统选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教师的“三自主”开放模式,学生能够有限自主地选择体育课的内容和任课教师。

(3)体育课每班人数

我校体育室外课如篮球、足球、手球、排球等人数为30人左右/班,网球课为24人/班,室内课如跆拳道、柔道等为24人/班,游泳每班为16人/班,平均每班的人数在不超过30人。

(4)体育课程开设项目数量

截止2017年12月统计,体育部年均承担320门次的公共体育课程,年均总教学工作量为9800学时。开设课程有基础素质、足球、篮球、排球、游泳、中级游泳、羽毛球、棒垒球、网球、乒乓球、拉丁舞、散手、健美、健美操、武术、太极拳、导引养生功、跆拳道、瑜伽、田径(跑跨、跳跃)、铁人三项、台球、拓展、定向越野和奥林匹克运动等共计25门。

4. 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考试考核方式方法及管理执行学校教务处的统一规定,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考核。2016学年体育理论考核开始进行网络教学和考核,统一时间网络开放进行学习和考试。

体育成绩考核比例:专项技术50%,身体素质30%(男生10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臂屈伸、50米跑;女生800米、仰卧起坐、50米跑),体育理论10%,平时成绩10%。

(二)我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其他学校的对比研究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石油类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及与我校相同办学规模的高校北京林业大学的体育教学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结果见表4。

1. 课程体系

三所学校都在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华东和林大为研究生一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我校为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程。华东和林大大一和大二的体育必修课为每学年换项,选修课每学期换项,我校大一和大二的体育必修课也是每学期换项,大一第一学期的体育课固定为身体素质课,针对刚进入大学阶段的大一新生体质状况,学校在新生第一学期设置以增强心肺功能、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的身体素质课,该课不及格必须重修。经过我们的实践调查研究作为刚毕业的高中生,大学第一学期的身体素质课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后面选择其他体育项目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2. 开课内容与数量

三所学校体育课开设项目数量和内容大致相同,每班上课人数都在30人左右。

3. 教师数量与职称

从教师数量和职称比例来看,我校体育教师从数量到高级职称比例都远远低于其他两所学校。

4. 教学场地与设施

对教学场地和设施的调查中发现,我校和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急需改善。

(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与其他高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师资队伍结构还需改善,我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比例少,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少,青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较低,中坚力量相对薄弱,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科研建设与发展。

第二,教学场地设施及经费问题。教学经费还相对不足,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体育教学、体育维持费和学生群体活动等其它经费的开支,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教学与训练器材等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增速。

第三,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但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周一次体育课从锻炼效果来说是非常不够的,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锻炼的辅导和俱乐部教学,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五,选课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学生重复学习一个体育项目以及不选课的情况。进一步优化选课软件,改进选课技术,让系统里的每个学生都能选到项目。

(四)对我校体育课程建设创新发展的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和学校教育对体育工作的要求,学校要重视体育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确立新型生命观、健康观、运动观、审美观等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增加教学投入,增加教学场地和设施。不断调整教学工作思路,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体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使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更新适应现代社会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结合石油院校特点,将大学体育与石油特色专业进一步结合,将游泳选项必修课作为我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传统课程。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对石油勘探、地质学科类学生进行户外爬山涉水、野外生存学习和锻炼。进行课内外一体化尝试,将校内外竞赛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我校体育教学已形成一支以高中初级职称分布较均衡,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2. 我校体育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了大一第一学期身体素质课、其他三学期必修选项课与大三大四通识选修课构成的基础素质与项目学习延续四年课程,并有研究生体育选修试行课程的“1+3+2”的梯形体育课程体系。

3. 我校体育课程对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专项选项课,对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通识选修课;对研究生一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每班人数在30人左右;开课项目25项;学生自主网上选课;考试考核方式方法及管理执行学校教务处的统一规定,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考核。

4. 三所学校体育课开设项目数量和内容大致相同,每班上课人数都在30人左右;我校体育教师从数量到高级职称比例都远远低于其他两所学校;我校体育教学场地和设施较差,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急需改善;三所学校课程体系大致相同,但我校对大一新生开设身体素质课,大一、大二体育必修课每学期换项,其他两所学校体育必修课为每学年换项。

5. 我校体育课程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师资队伍结构还需改善,高学历教师比例少,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少,青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低,中坚力量薄弱,科研能力较低;其次,在教学场地设施及经费方面,教学经费不足,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教学与训练器材等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增速;第三,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需要改革创新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锻炼的辅导和俱乐部教学,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五,优化改进选课系统技术,让学生选修到喜欢的体育课程。

(二)建议

1. 课内外一体化尝试,将校内外竞赛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针对各门体育教学课程组建了普通生运动队,由相应任课教师带队进行业余训练参加北京市高校比赛,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 结合石油院校特点将游泳专项课程作为我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的传统特色。充分发挥场馆设施的优势,师资力量的优势,坚持把游泳课作为体育必修课中的必选课目,让学生在四个学期体育必修课中,必须有一个学期选游泳课,在游泳选项课和游泳选修课中开始考试评估、分级教学的尝试。

3. 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加快教學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库、微信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加大教学信息公开程度。

4. 举办体质测试比赛引导和激发学生锻炼积极性和热情。我校每年举办校园内体质测试比赛,通过举办班级之间进行的体质测试比赛,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5. 根据石油院校的特点将大学体育与石油特色专业进一步结合,根据石油特色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满足本类专业学生户外爬山涉水、野外生存等实际需要。

6. 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增加教学投入,增加教学场地和设施。不断调整教学工作思路,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教学管理,加强体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五、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和学校教育对体育工作的要求,学校要根据石油院校的特点将大学体育与石油特色专业进一步结合,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工作思路,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增加教学投入,深化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确立新型生命观、健康观、运动观、审美观等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其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使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更新适应现代社会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宋晴,黄德沂.新《纲要》指导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01):107-108.

[2]周则桐,玄文波,王闯,等.浅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04):57-61.

[3]袁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5):137-138.

[4]梁昌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4(05):71-73.

作者简介:唐亮(1972-),男,汉族,山东文登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朱静(1976-),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王合霞(1976-),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作者:唐亮 朱静 王合霞

体育教学中心里素质论文 篇2:

探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摘要:当前,传统的教学观念被新理念、新改革所替代,社会逐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等成为改革热词,很多教师开始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开展各项活动,推动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一方面对高职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体育目标、人文素养、科学实践等方面提出高职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受学生体育基础和中、小学体育教学观念等影响,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并未有较大改革与创新。在其他高职专业课程大力改革背景下,高职体育作为通识必修课之一也要创新教学思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身心成长保驾护航。作为高职体育课程的引路人,体育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分析

经调查,我们发现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仍存在体育运动单一,课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学生在小学、中学体育课程中并未受到较高质量体育教学,因此很多学生既无较好体育基础,也无一项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除此以外,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单一、不被重视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其次,缺乏人文引导,难达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也是重要的问题。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造成很多学生更沉迷网络世界,“宅家玩手机”等不爱运动的心理非常严重,大量网络虚假或有害信息充斥学生生活,自然也对学生心理造成危害,缺乏价值观引导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课堂很难启发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最后,课程时间短,体育教学缺乏延续性,学生体育意识不强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高职体育并非属于专业必修课程,因此很多学生只在课堂中适当锻炼而缺乏长期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显而易见,一周两节课时的锻炼完全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健康要求,教师还需延长体育锻炼时效和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策略分析

2.1制定多样目标,促进共同学习

针对部分高职学校体育项目单一、学生上课兴趣低等问题,教师需认清两个差异:其一是学生体育基础和体育能力的差异。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区域和中学,他们并非接受一样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甚至有着不同的生理体质,因此他们对待体育的兴趣、能力及态度千差万别;其二是学生体育兴趣的差别,体育项目种类繁多,田径类、球类、跳水类、体操类等大项下又有诸多小项,因此如果只将学生集中于一种体育锻炼中学习就非常容易消磨学生兴趣。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锻炼兴趣制定多样化教学目标,推动全体学生共同锻炼和学习。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设置分组目标。比如,教师可依据学生现阶段能力分为A、B、C三类,其体育教学目标分别为将某一项目学精并为成为校运动队储备人员、常规锻炼并找到喜欢和擅长的体育项目类别、体育合格即可三大类,而教师上课时时可分层次进行教学,给不同类别学生群体布置不同的活动内容,使每个学生找到可行的锻炼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丰富的体育课程体系,向部分体育项目较多的高校学习,将体育这一“通识必修课”转化为多门类、多项目的“通识必选课”,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和学习。除此以外,高职体育教师还可利用第一学期的第一星期的体育课程开展“多彩多样的体育项目”有关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类体育运动并便于选择。

2.2融汇思政理念,提高人文素养

除了健康身体这一要求,核心素养还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增强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注意将人文素养培养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一方面,体育教学要紧跟国家方针政策,要紧贴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教师要将“阳关体育”、“健康第一”等党中央方针政策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一系列紧跟国家级大事的活动,如“阳关体育献党恩”等爱国主义体育活动等。又比如,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永不放弃,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友爱、坚强坚毅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体育故事分享、竞赛科普等方式引导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例如,教师可在每节课上课讲一讲奥运冠军不懈努力的故事、讲一讲各种田径运动、球类比赛的规则等。另外,教师也可通過网络推文、小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体育运动多姿多彩的一面,提高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也促进学生爱国、坚毅、团结、奋进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2.3加强科学实践,引导终身体育

任何课程都只是引导,而最终实践、长期价值才是其目的。对高职体育课程来说,其根本目的并不仅是要求学生好好上课、取得好成绩,而是需学生学会重视自我健康、通过长期运动拥有健康身心。对此,教师要注重体育实践、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教师除了给予学生明确指导如给学生说“现在课程里讲的运动技巧和方法以后还可以使用,大家毕业了不要忘记多参加体育运动”等,还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其一,与学校体育社团、足球社团、长跑社团等取得联系,积极将一些对某一体育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引入到社团中,使该同学在体育课之余也可锻炼、学习。其二,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如田径运动会、体育知识竞赛、长跑运动大会等,这些活动可每年或每学期定期开展,以此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体育乐趣和体育的价值。其三,依托线上平台,实施运动打卡。为解决学生下课后就不愿运动等问题,教师要首先给学生讲明道理,使学生明白体育运动的价值和长期锻炼的好处,然后开展小组打卡、每日运动打卡等活动,引导学生课后锻炼,从而延长学生运动时间,促成学生养成运动习惯。除此以外,教师还可设置一定表演和鼓励机制,对“全勤打卡”学生或小组给予激励,提高学生运动兴致。

结束语

高职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兴趣和能力,也要求学生拥有正确价值观念、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及终身体育的理念等。针对目前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教师要积极通过多元化目标制定、思政理念融合以及科学实践引导等方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汪锋.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2):158-160+164.

[2]杨伟文.培养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03-104.

[3]江新华.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育人途径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02):9-10.

[4]陈德旭.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职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8):69-70.

[5]韩辛.高职体育培养“人才核心素养”途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5):111-112.

[6]刘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职体育课程开发探讨[J].农家参谋,2020(03):232.

作者简介:许翔翔,男,1983.12.11,连云港,讲师,本科,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乒乓球)。

作者:许翔翔

体育教学中心里素质论文 篇3: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摘 要:通过体育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教学格局;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掌握一些体育知识、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素质,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不间断地独立地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生主体;优化素质;教学格局;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中体现“体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偏差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实施几年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是一个“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包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众多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束缚,或者是对学生的“主体性”理解不深,而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是难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中心,从而使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充当组织者,操作者、控制者的角色。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一直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師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是非常少,这说明了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缺少自主性的活动。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二)把学生的“主体性”看成“主观性

一些人认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实现学生的“主观性”放手让学生去做,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那种放任自由的“放羊式”教学。有些一线的体育教师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深刻的理解,错误地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学生喜欢练什么就让他们练什么,喜欢怎么练就让他们怎么练”。觉得这样做也使学生提高了兴趣,于是教师就“一放到底”,忽略了自己的职责,对学生放任自流。从表面上看学生确实“玩得很高兴”,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实质上,学生在嘻嘻哈哈的过程中并没有学到什么,下了课后,学生还是一片茫然,不知道这一节课中自己到底有何收获。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体育技能没有得到掌握,素质没有提高,这些现象是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三)缺乏师生之间的交往和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在体育课堂里往往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课堂里有2/3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就像是一个“模板”,试图把学生“制造”成跟模板一样的“零件”。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降低。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三、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建议

(一)提高和优化教师自身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智慧的启迪者,要做心灵的塑造者和专项技术的传播者。教师担负着学生成长的重任,学生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必须提高和优化教师自身素质,使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良好的精神风貌,优秀的思想品德,高度的敬业精神。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认真钻研,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应根据体育教学原则,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应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主次,学生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善于融会和贯通自己,补充知识,增强能力;应根据各个项目的教学特点,讲解、示范和练习,启发诱导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使教学有突出的目的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整体教学效果体现出来。另外,教师还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兄弟院校、国内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提高和优化学生自身素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一种双边的活动。只有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外,学生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自身素质,体育教学的质量才能有很好的保证。在教学中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的投入,能按时、按量、保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并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学习中充分认识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三)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举足轻重,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规范、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的领会动作的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认真练习。因此教师应在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研究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做充分的研究,科学的安排每次课的运动量,练习密度,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教法和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在课中的情绪影响很大,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要及时的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应及时的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要引导学生调节好自己情绪,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精神饱满的进行课堂练习,掌握一些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的进行科学锻炼的好习惯。

(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调动、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地位。教师过多的考虑传授技术,过多的教学方法,考虑学生主体活动的方法少,强调程序化、成人化、专业化、训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是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没有。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太不适宜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与加强,首先要以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手段为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遵循体育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要依据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的创建体育课的情境,科学的衡量、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体育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的转变。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为目标。

(五)在体育教学中应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否能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体育教师手里,体育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學;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学生(内因)与教师(外因)的辩证统一,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以教学目的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要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的组合,正确的运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处理好双边教学活动的关系,才能把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的步骤、程序、规则和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讲解、概括、主体目的、发展等。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加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这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教法,或者是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教法。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建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合理的组合,正确的运用。

(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学格局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格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教学格局。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教师只要真正地认识到新时期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体育与人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赛场、走进多媒体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等。教师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八)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晓得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进行手机和处理信息,运用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地进行教学演示,对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典型化、形象化的技术处理,这对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帮助,同时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教师的知识更新、研究、学习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共享。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各种不同的有关体育教学素材资源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获得,这些信息资源通过集合、分类、选择、整合而形成强大的教学资源库,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可靠和全方位支持。体育教学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大部分教学活动是在室外进行。教师既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好经验,又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先进技术服务与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体育教学手段既科学又现代化,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四、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点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学应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大力运用创新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宇航.高校体育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

[2] 戴建辉,武振盛.主体性体育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3] 余彩霞,朱水敏.中小学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重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3).

[4] 强秀琴.正确认识和体现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

[5] 戴建辉,武振盛.主体性体育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6] 杨峰.论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4).

[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丛培林

上一篇:乡镇水利站体制管理论文下一篇:透光混凝土建筑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