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是一个人文学科,不仅涉及到了各种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了文化素养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开展特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篇1:

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中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实施策略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学生能够不断成长的基础性方案。语文学科是最能提高中学生素质的,教学中增加素质教育,一方面能够将教学的方式和思维模式得到全面的改善,另一方面也让教学的内容得到提升。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一、学生的生态伦理与审美水平要有效培养

教师要在语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具备一些美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们能够正确的欣赏美,感受语文知识所带来的美感。学生若能够拥有一定的审美情感,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就可以运用美育的模式,让语言情景更深入人心,让学生的感受合理的激发出,从而学生的个性品质就会得到培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就能够正确的凸显。在语文教师的职责中,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和环保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方面。语文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保的教育是有着很大作用的,其中的语文课本就是能够培养生态伦理道德的基本。语文教师应该将教育面扩宽,全面的让学生得到素质教育,为学生们要灌输一些人与自然方面的文章,让学生们能够对文章进行审美,同时,也会将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合理培养

语文的素质教育想要合理的实施,主要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培养的关键点在于教学的手段是怎样的形式。那么,正确的手段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之前不断的灌输知识变为启发式教学,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灵活性凸显,让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一些灵活式的教学方式是提倡选用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所具备的不同兴趣,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成学习的习惯,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成功的激发出来。并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中应该纳入一些社会生活,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让语文的教学可以形象化、直观化,这样学生会结合实际,踊跃的提出疑惑,在一定意义上创新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创新性的教育就会使其完善。

三、中学生参与素质教学的意识要加强

所谓教学,就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合理的统一,让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升华,才能够让教学流程顺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案的书写是非常传统的方式,应该有一些创新的备课方式,要将学生为备课的主体,将针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生活实际以及知识水平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围绕着课堂,也让课堂围绕着学生,从而使教学目的得到一定的提升。提倡学生们将问题提出,并运用自己的思路分析问题,分析中教师要给予提示,最终将问题解决,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将自身的素质展现。学生们可以随意发表意见,那自身想要抒发的感想、意见、疑惑、感情以及思想就会得到凸显,学生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语文是一门成功并快乐的学科,那么素质教育就会得到合理完善。

四、要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优秀的学生是优秀的教师培养出来的,中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素质的教育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语文教学的相应素质水平是具备直接影响性的。一名中学的语文教师,从性格角度来分析,有必要具备兴趣广泛、胸怀宽阔、情感积极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并且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功底、乐观向上以及丰富的知识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声情并茂的表达出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改善,教师的高端素质能够让学生们将对教师的崇拜,转为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教师应该合理的组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对于优等生和差等生要平等的对待,要在语文课堂中始终保持着激情,在板书作业、课堂语言以及情景气氛都要进行细致的设计,教师所表现出的手势、语言以及表情也要有所创新,让学生们能够将学习积极性提升,让教学目标共同完成。最后,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语言的修养,美感度要具备幽默、风趣,而且要形象富有感染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更容易进入到语文学习的流程中。

五、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中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多角度的,所使用的实施措施也是多方面的。教学具备着一定的教学模式,可是也可以创新出较为适合的其他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因此,教师有必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将教学的理念得到升华,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会将学生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升,和新课改的要求就会统一进行。

参考文献:

[1]葛凤娟.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08)

[2]房占良.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

[3]李朝阳.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作者:周亚平

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篇2: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是一个人文学科,不仅涉及到了各种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了文化素养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开展特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突出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笔者针对此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 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素质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教育的改革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1.1 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培养人才,最终结果是靠人才为社会所带来的效益来检验的。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成绩卓越,赢得社会的赞扬和认可。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业绩平平或者根本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由此导致下岗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而社会选择这些 “优生”后发现他们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一切行为表现的单纯、死板、缺乏活力。与在学校的表现大相径庭。因此,社会在引进人才时不光是看毕业文凭,看毕业考试成绩,而且要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包括思想觉悟、专业技术,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这就给学校提出了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

1.2 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教师要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死记硬背的“应试”现象。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启示作用。是授人于“渔”不是授人于“鱼”。不能让学生成为只会接受知识的“机器”。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转变教学观念上起带头作用。

2 素质教育与语文实践有机结合

2.1 融思想教育于语文实践中

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任务是由语文课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它反映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统一、德育与智育统一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反映在教学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仅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但学生总认为,这是老师在唱高调,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晕脑涨,得不偿失。所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来感受什么是思想素质教育?比如练钢笔字。开导学生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体。第一步,买字帖,买钢笔,买稿纸,练正楷字。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教师有责任纠正学生的不良写字姿势,边说边示范。第二步,临的练习方法。临就是把字贴放在书桌前,照着字帖的字形仿写。同时开展比赛活动,选用一段字帖比赛,看谁初步掌握好字的形态结构,写的好的给予表扬鼓励。经过临写的训练,学生的书写水平大大提高了。

2.2 融审美素质教育于语文实践中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我们的中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什么是真正的美,学生理解不一定正确,需要教师引导。在教学中,应是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武器来判断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语文教学渗透审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审美素质教育的任务。

3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1 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和谐氛围

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海里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然后利用电教媒体——投影片,给学生一些直观的形象,这样就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神、有色、有形。

3.2 注重预学指点,培养质疑能力

预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语文教学,通过交给学生正确的预学方法,能使学生从繁重的、重复的机械性作业中解放出来,形成良性循环。我着重培养学生预学习惯,强化质疑环节,具体步骤是读、查、理、问、思。读,是在课堂预学新课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自己研读新课;查,是利用工具书和已掌握的知识预习字、词、句;思,是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思路,分段,归纳段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问,是疑难问题问同学、问老师或用纸条提出。

4 注重素质教育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4.1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感性知识的首要步骤,如果一个人不能对周围事物进行系统周密的观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无法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进而影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观察力是历史上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重要品质之一,他们能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学生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好与差。语文教师要善在教学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4.2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想像能力对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有重要的作用,一切发明创造都与想像有关。创造力是揭示事物新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是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极高的综合能力。它具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及通过深入的思考探索,独立发现新的规律的能力。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有创建的问题和答案,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重复教师讲述的内容,不容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就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抑制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5 小结

总之,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并在本学科的教学中认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它需要教师付出极其艰辛的代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备课到授课,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注意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素质教育的可行之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突出素质教育,才能完美地教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柳斌.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10).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06).

[3]吴效铎.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07).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教师进修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0

作者:张亚坤

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篇3: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中学语文教学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關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那么,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也应实施于课堂,中学语文课是其他各科的基础,对其他各科的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语文教学有些教师仍然与大纲要求甚远,表现如下: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没有向“素质教育”转轨

有的教师以为教学就是领着学生识字、组词、朗读、分段、谋篇、做题、死记硬背事实性,结论性知识。对于识字要达到什么程度,朗读、分段、谋篇、做题有什么标准心中茫然。至于发展能力的培养似乎就不是教学的任务,更不用说如何发展了。这就等于教师只要投入“知识”,学生就会产出“分数”,成绩上去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在教育目标的导向上,应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核心,实施知识教育、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作用。如果升学率上见高低,忽视能力、基础技能和兴趣、特长、个性的培养教育,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违背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二、中学语文课的教法仍然墨守成规,未见创新

教法墨守成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把学生当作“机器人”,教师只顾自己“宣泄”,而学生只能把教师的压力(如题海战术、满堂灌)当成动力。(2)教学手段缺乏吸引力。多数教师不会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网络优秀案例、优秀课件、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仍然是教师课上唾液漫天讲,学生好像在听,但没有真正听懂,教师板书一板又一板写,学生机械地记。这就本使趣味性、灵活性的语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机械被动接受。

鉴于上述表现,笔者认为:(1)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中学语文要从应试教育的模式转变到重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三者统一的教学原则上。学生既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中的组织、引导、实施等方面,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互为依存,互为影响,互为主客体。使学生从依赖教师到自主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从模仿到创造,逐步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

三、把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教育对象出发,以讲授内容来努力做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以及教学考核等各个环节。寓全面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如,讲《还乡梦》自序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个体差异,尤其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在教学时创设教学情境,变化教学程序,分层次设计题目,使每个学生都有题会做,有施展才华的场所,感觉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苦差事,在学习中自觉接受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出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全体学生的智能和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和发展。

总之,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应当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切实做到为人师表,行为示范,让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创出优秀,创出辉煌。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五堡学区)

编辑 韩 晓

作者:张立兵

上一篇: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经济论文下一篇:创造性能力中的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