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里素质报告

2024-04-27

大学生心里素质报告(共6篇)

篇1:大学生心里素质报告

大学生心里健康调查报告

学院:商学院

班级:工商管理A1101

姓名:董鹏治

学号:110104190108

摘 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一、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

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此本调查报告力求超越单纯的心里健康筛查,将不同大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比较,以经一步明确需要帮助的人群,发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某省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 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

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社会现实的影响: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

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④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篇2:大学生心里素质报告

我于2010年2月26日,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

1、个人访问调查

对一些同学进行提问了解其学习状况。

2、对身边同学的访问

通过身边的人了解其学习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提问调查分析,以及同其身边同学了解结果显示,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本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应该努力学习,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大学能得到毕业证就行。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3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4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5%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的学习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物理、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我们的核心课程之一,有20%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当前,“一技之长”是大学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一技之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电脑方面、课外活动中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就业,30%的学生选择就业,15%的学生还没有考虑。(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本班同学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大学毕业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研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度较高、学业成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调查提问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一)当前本班同学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大学和省遍地都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篇3:大学生心里素质报告

1、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渴望成才, 责任心、使命感较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一些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 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 在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主要表现为:

1.1 人生观、价值观有些模糊

大部分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任务, 清楚现在的社会竞争情况, 但是, 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是潜在的人生危机。

1.2 素质方面有所欠缺, 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

在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大学生虽然有文化、有知识, 但是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当今激烈的竞争, 那就根本无法谈及为社会做贡献、无法达到社会以及老师家人对他们的期望。

1.3 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欠缺

对党和共青团没有浓厚的兴趣, 就很难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 不能很好的响应国家的号召, 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让当代大学生切身的参加和体验政治活动, 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

1.4 思想道德心态逆转, 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 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 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 强调个人本位, 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 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 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

1.5 自我意识膨胀, 生活行为失范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年人对他们的监护, 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 自我控制力较差, 因此, 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 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 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 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 而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 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 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 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等现象时有发生。

1.6 生活追求新潮, 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 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 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 推崇及时行乐, 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 狂欢宴饮、挥洒人生, 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 一度电, 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 贪图安逸, 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 声称“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 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 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1.7 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部分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 以个人为主体, 注重个人奋斗,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集体和协作观念, 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 而不愿当配角, 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 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他们缺乏整体意识, 导致对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集体荣誉的忽视。大学生们追求个人成就、个人价值的现象较普遍, 失去了往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活动次数越来越少, 讲究个性、性格孤傲的人越来越多。

1.8 缺乏社会道德观念

大学生中不讲礼貌、不尊重他人等不道德的现象经常出现, 尤其是有部分学生对学校教辅人员存在不尊重的现象, 对他人要求较高而对自己的行为或身边和自己无关的不道德行为听之任之或随大流。

2. 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下降的原因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与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 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2.1 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 从这一方面来说, 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 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 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 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 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 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 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 党风、社会风气不正, 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 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 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2.2 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

长期以来,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 存在着重理论, 轻实践;重说理, 轻管理;重形式, 轻内容的弊端, 而过高要求, 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 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 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 无视学校纪律, 参与打架, 搞同乡会, 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2.3 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 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 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 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 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 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 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 九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 “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 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 也不愿去做, 久而久之, 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 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节衣缩食, 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 对他们有求必应, 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 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 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2.4 大学生道德心理的不成熟

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 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里的残留, 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 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 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另外, 在当前形势下, 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 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 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 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 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 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3. 寻求新思路,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1 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在“提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高校应成立以书记挂帅, 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校长为副组长, 各系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

3.2 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教育地主阵地和主渠道, “两课”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两课”教师的素质则关系着对学生教育的影响程度, 教师应结合学生思想认识和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教学手段、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让学生对“两课”产生兴趣, 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应结合年级特点进行教育, 比如大一学生对学校环境不熟, 对他们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大二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大三以学生着重进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3.3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在道德教育中, 人格力量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更要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染教育学生。一个好的教师, 不仅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 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 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 终身受益的。加强师德建设, 需要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但是当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刚从学校毕业, 价值观一样的不稳定, 专业知识不过硬, 所以应大力加强对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进行培训。

3.4 开展“自律、修身、成材”文明修身工程, 塑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

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针, 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使其树立起正确而又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不仅做知识精英, 更重要的做道德楷模。为此应定期开展文明修身工程:由基础文明修养到全面素质, 由现实世界中到网络虚拟世界, 从基础文明修养、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四个方面来开展, 让广大学生深刻理解道德涵义, 构建健康的道德素质基础。

3.5 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 培养学生自律

教育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离开纪律约束的道德教育就难以把握和操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准则, 对每一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给予约束, 强化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 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

3.6 开辟“网络德育”教育新阵地

随着网络的发展, 大学生上网人数日益增多, 怎样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网络媒体具有最先进、最快捷、最大容量的信息渠道或载体的优势, 可以进行最普遍、最迅速、最直接的相互交流, 进行生动的网上教育, 并且也是最受广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学校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己健康向上的网站, 尤其建设好学生党建网站工作。借此, 我们可以将形势任务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思想交流、心理咨询等内容推进到网上去完成, 开辟一个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

3.7 加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氛围

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也就是应有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系列文体活动, 并适时召开时政报告会、人文精神报告会, 陶冶学生思想, 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还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有意义的社团活动, 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力得到锻炼, 提高自身修养, 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4. 结语

作为高校从事学生管理的党务者应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寻求新途径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只有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 才能把“提升工程”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共产党自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4

[2]袁纯清.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J].理论导刊, 2005, (5) :4~6

[3]林光明.谈保持大学生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5期.56~57~61

篇4:浅谈乒乓球运动员心里素质训练

关键词:乒乓球 心理素质 关键因素

乒乓球是一项门槛低、大众化程度很高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我国,乒乓球被称为“国球”,普及程度堪称球类运动之最。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乒乓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战术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素质训练对于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性,并对心理素质训练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对我国乒乓球理论研究和提高运动员实战成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增强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意义

良好的心里素质是确保乒乓球运动员正常发挥自身水平的基础。乒乓球比赛节奏快、技巧多、变化复杂,比赛中领先和落后交替频繁,对运动员心理波动的影响较大,不良的心理波动可能会对乒乓球运动员自身水平的正常发挥造成很大的影响。一名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困境或突发状况中,会冷静分析比赛状况,积极稳妥处理,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在比赛中占据主导地位,取得良好的成绩。比如,在今年伦敦奥运会的男单半决赛中,中国队王皓在首局中因搏杀较多,多次失误,首局败给中华台北队庄智渊,之后王皓迅速调整策略,以防守为主,在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中发挥稳定,最终战胜对手进入决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乒乓球运动员面对人生转折的重要支撑。对于运动员这一群体来说,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比赛竞争都是很大挑战,年龄、身体状况等很多原因都可能结束其职业生涯。特别是乒乓球运动,门槛低,普及程度高,竞争更加激烈,对很多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一幅球拍、一颗决心就是所有的成本。大多数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并不能创造突出的成绩。一旦面临退役,则将面临一个全新人生转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很难在新的人生道路上再创辉煌。因此,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对于运动员漫长的人生之路也是重要的精神支撑。

二、心理素质训练的原则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把握一些科学的训练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写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才能够对运动员乒乓球水平的进步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以运动员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运动员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在乒乓球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心理训练时不能“一刀切”,对他们采取同样的训练方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非但达不到好的效果,还会对乒乓球运动员有消极影响。要秉持以运动员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个运动永远不同的特点,采取有着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教练要善于发现运动员身上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立足优点,发展特长,在传统的技战术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打球方式和扣球技巧,同时,也要帮组他们努力克服不足,完善乒乓技能和心理素质,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二)训练和比赛相结合的原则

在多数的乒乓球训练中,都采用的训练为主、比赛为辅的模式。运动员参加实际比赛的机会较少,导致运动员面临比赛时心理压力较大,不稳定因素增加。其实,训练的目的是参加比赛,比赛也是一种基本的训练手段。要将训练和比赛结合起来,多组织参加各种比赛,在比赛中发现不足,吸取教训,积累经验,锻炼心智。

(三)自我调节原则

人的心理无形无声,是最难以捉摸的。因此,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質的训练和心理波动的调节不能完全依赖教练,还要靠运动员个人积极把握,留意培养自己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的品质。运动员要在平时的训练或比赛中感受自己的心理波动,认真分析原因,主动和教练结合,采取针对性的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 加强基本体能和技能训练

良好的体能和技能功底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技巧都训练到高度熟练、炉火纯青的程度,使标准动作成为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在比赛中无论出于何种境况,都能使动作标准、精确、不走样。在这些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也能使运动员逐步树立不屈不挠、拼搏勇敢的信念,培养克服困难,迎难之上的勇气。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能够树立基本的信心,面对对手也能够泰然自若,信心百倍。这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

(二)戒骄戒躁,控制自我情绪

乒乓球比赛中情况复杂多变,极易引起运动员情绪的波动,对运动员稳定自我情绪,保持平和心态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有的运动员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很容易在比赛情况有变的时候产生急躁情绪,在关键时刻乱了阵脚,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训练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方法有很多。比如,教练员可以帮助他们分析急躁的原因,告诉他们急躁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可以给他们讲一些重大比赛中相关的教训和经验案例,让他们牢记于心,想急躁的时候就想一下这些教训,暗示自己冷静;还可以采取在训练是故意加入一个干扰因素的方法,锻炼他们专注比赛、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三)知己知彼,树立赛前自信

赛前是很多运动员最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的时期,因此,赛前阶段,教练员要密切关注运动员情绪的波动和变化,适时进行开导和教育,使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在赛前要认真了解对手的基本情况,常用的打球技巧,总结应对方法,既可以对对手有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又易于帮助运动员建立信心。一般来说,对于实力较强的对手,要帮运动员分析其弱点,已建立自信,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选手,要多分析其优势,保持谨慎心理,避免麻痹大意。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需要将其渗透到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运动员的心理,逐步形成能应对激烈比赛中一切突发状况和形势的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比赛成绩,为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小玲.现行乒乓球赛制和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2]陶爱荣.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篇5:大学生心里素质报告

璃若

生活

顾城

---------题记

《生活》是著名诗人顾城在自杀前写的一首诗,就一个字“网”,是高中语文老师推荐给我们的,记得那时候是高三冲刺阶段,我们每个人心理压力都很大,尤其是我们实验班的同学,要背着自己的期许,父母的期待,和学校的重托复习,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每分每秒都精神紧绷,课间唯一的休息时间都是用来补充睡眠,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很恐怖,但也很充实。语文老师推荐给我们的诗,那时是没有多少人在意的,我只记得刚听到的时候,我震撼了下,但也仅仅是一瞬间的事,后来,高考惨败,再后来一个人奔赴杭州学习,辗转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慢慢体会了这一字诗,生活就像一张网,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也没有明确的方向,一切的决定都由我们自己定夺,左右,前后,都是一样的错综复杂,生活在网中的我们,每做一步决定,我们都将面临一次新挑战。有的人在“网格”中迎难而上,有的人临阵退缩,结局当然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无论是谁,在做决定的最初,都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失败的人,仅仅是缺少坚持和毅力而已。

我学期初选择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现在到了学期末,承载在我无数欢乐的美好课程,于此时此刻完美落下帷幕。

一学期的学期,让我感悟颇多,坐在电脑前把感悟写成总结论文,竟然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想说的太多。

还记得选该课的初衷是“改善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态,以确保不让高考的悲剧在考研时重演”。于是带着明确的目标,我认真的参与这个课程,从刚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后来的全心投入,这一路心态变化,让我学到了比原先预期多很多的东西。

开始以为这个课程是教授理论知识的心理课程,但是第一节课老师独特的方式教学方式——做游戏,分享感悟;做心理测试,分享感悟;这让我很惊讶,不可隐瞒,我在那时也怀疑过,我想这种方式适合吗?这种方式的教学能让我学到东西吗?

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我继续小心地参与着,慢慢地我发现,在课堂的感觉让我空前的轻松,也许在走进教室前或许我还怀有心事,但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我就彻底地放松,围圈坐的方式,让我觉得没有距离,在这里的同学都是来分享心情的生活者,没有压力的谈论和思考,让我想清了很多平时不敢想的问题,让我了解了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自己的心态究竟如何,让我学会了如何自我减压,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关怀周围的世界,如何更好的与人沟通„„

感悟之一:“积极心态,创造美好生活”

在做过的游戏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心有千千节”,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大家记住自己的左右边同学,然后各自开始走动,最后暂停时,每个人的左右边都换了人,但是我们却人就被要求与原来的左右边同学牵起手,当我们都牵起手后,乱的像一团线球,然后老师要求我们不松开手,重新解开结,变成一个圈。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很怀疑,乱得那么糟糕,能解开吗?我甚至在心里想,要是能解开,我就和那些一直和我闹别扭的人化敌为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变得不再那么乱,竟然还有了解开的迹象,我暗自惊叹“还真能解开啊?”,结果“出乎意料,情理之中”——我们解开了,而且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圆圈。

在解开的那一刹那,我的心被什么触动了一下,竟然有想哭的感觉,结再乱,只要用心解,总会解开!

“人生没有解不开的结!”这是我那时唯一的思维。

我在做这游戏前,心里一直被一件事压着,就是高考,我从高考后一直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我甚至一度有自暴自弃的倾向,对这个大学的一切都怀有敌意,在进大学后,考第一,不能让我开心;选上团支部书记,不能让我开心;被老师重视,还是不能让我开心„„还有一些别人想要而拿不到的东西,我拿到了,但我就是不能真正开心起来,我在高考那个地方,自己给自己打了个“死结”,以为肯定解不开,而这游戏的结局,让我久久不能从震撼中恢复过来,“真能解开?!”

那天回去后,我想了很多,那个缠绕了我一年的结,原来它根本不存在;都是因为我自己作茧自缚,不愿面对,才会让那心结,越来越深。

之后,我就试着去解开,我慢慢开始欣赏自己在这个学校取得的成绩,开始对自己现有的环境产生好感,开始把热情投入到团支书的工作中,短短一星期的尝试后,我发现原来现在的我也有很多值得自信的地方,没有了高中尖子生的身份,没有曾经预期中的名校

光环,但是在失败后的选择中,我做得很优秀,我想把握当下,把损失降到最低也是一种成功,既然高考的失败已经是过去时,城院已经是我的选择,于是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城院活的精彩,用最积极的心态去创造美好生活,因为我真正领悟了人生没有解不开的结!

感悟之二:“感谢他人,学会感恩”

在一学期的学习中“学会感恩”那一章节,让我的感悟也很深,放开仇恨,感恩他人,我的生活会更美好。

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关心我的人,和我一争高下的人,支持我的人,反对我的人,羡慕我的人,嫉妒我的人„„各类人都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他们有的让我快乐,有的曾经让我痛苦,有的曾经让我心怀感激,有的曾经让我恨之入骨,可是现在想来,他们都是构成我记忆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和我一争高下的人,我就不会进步;没有反对我的人,我就不会自我批评;没有嫉妒我的人,我就不能学会收敛;当然,没有关爱我的人,我就不会学着去关心别人,没有支持我的人,我就不会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没有羡慕我的人,我就没有自信。所以,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我去感恩。

那节课结束后,我试着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和我“打冷战”的同学交流,我惊奇的发现,我们之间的僵持在我主动和她讲话的那一刻开始崩解,现在的我们人前人后都能友好交流,和她交流的感觉比和她僵持的感觉好一百倍!

我感谢身边的每个人,感恩他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不同的感受,感恩他们让我变得坚强,让我更加热爱生命!

感悟之三:“珍惜拥有,珍惜现在”

学了这个课程,珍惜拥有的概念在我心里变得越来越强烈,以前总觉得,自己想要的总是得不到,总是在抱怨和]无奈中忽略了已经拥有的幸福。

一个月前,最疼爱我的外婆,因救治无效去世了,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像被刀子捅了一下,很痛却说不出话来,觉得失去了很珍贵很珍贵的宝贝,而且,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在这之前,我很孝顺外婆,却是从来也没觉得外婆的存在,是我生命中无比重要的财富,直到失去的那一刻,才发现,原来外婆一直用她的关爱给了我最美好最依赖的幸福。亲情的无价,让我除了珍惜,不敢再有任何其他的杂念。

记得在课上做过一个测试:“XXX的五样,写下自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然后在假设的困境中一样样放弃”,我写的顺序是:父母,事业成功,自己以后的家庭幸福,经济富裕,朋友;我放弃的顺序是:经济富裕,朋友,事业成功,自己以后的家庭幸福;最后剩下的是父母,虽说只是一个测试,但是在选的时候,我的内心依旧很挣扎,尤其是在“自

己以后的家庭幸福”和“父母”中选择时,我迟疑了很久,一样是我最珍惜的家人,一样是我最亲近的人,最后,我选择放弃“自己以后的家庭幸福”,因为我在选择色那刻,想起了我已走过的20年和我之后的人生路中,为我付出最多的肯定是爱我的爸爸妈妈,于是,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他们。

做完这个测试后,我觉得,既然我最珍惜的,我已拥有,那我还抱怨什么呢?我接下来要做的,就仅仅是去慢慢争取剩下的那四样而已,生活很善待我,我不该抱怨和放弃,而是应该珍惜已经拥有的幸福,然后去追求尚未实现的目标!

还记得在课堂上做的另两个测试:“预测生命线”和“合理安排时间”,我预测的生命是88岁,一是因为我身体很好,二是我家里的老人都很长寿,相应的我觉得,我的基因遗传也会比较好吧,88看上去很久远,但是当我在生命线上再画下已走过的20时,发现已走过的和终点的距离已经不再是那么那么久远的事,不过68年时间,人生的第一个20年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第二个20年是自己奋斗的过程,第三个20年是维护已有成就和回顾来路的过程,第四个20年,是享受子女创造的成功的过程,最后8年,是准备将生命画上圆满句号的过程;这样一看,我已进入奋斗阶段,而且短短的20年要奠定人生的成就,我除了坚定不移地奋斗,我还能干什么呢?最宝贵的第二个20年,我怎么能够浪费呢?结合合理安排时间的测试,我觉得,除了睡眠,剩下的一切安排都要以学习工作为主,娱乐休闲必不可少,但也只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工作,绝不会是重点!

感悟总结:“用心生活,坚守理想”

无需多言,这个课程已经让我最初的愿望(改善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态,以确保不让高考的悲剧在考研时重演)实现。我的处事心态已经有了飞跃,我会努力让自己的周围只出现学习工作中的敌人而没有生活中的敌人;我会在遇到困难时,自信地告诉自己坚守理想;我将更多地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谦虚地向比我优秀的人学习。我还能自信地保证,在今后的考研和工作中,我一定不会再让心态左右我的成败,高考式的失败,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不再有出现的可能。

当然,对于自己的生活风格,我还是不能保证可以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我想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不能保证的事),但是我会用心体会生活,用日益增长的知识和不断积累的经历修饰我的人生态度,然后用恰当的方式去诠释我的人生。

篇6:大学生素质提升报告201501

学生:201113031101赵然授课教师:吴玉凤

踏入大学校园的下一步便是迈入社会,在这个个人生命最蓬勃青春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是充满干劲,充满热血与信心满满。常听人说,无论你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从你开始了一段大学生活以后,也许这以后四年的经历,学习与成长将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三十年的人生。

起初想想,曾经我觉得有些夸张,短短的四年怎么会决定到未来的几十年呢。可渐渐的发现,仿佛未来就在眼前,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所书那样,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意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食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存在的,这一切是事物的客观本性。联系具有普遍性,像昨天今天明天一般,三者看似独立存在,实质却暗暗地相互联系,昨天未完成的工作被拖延,今天就需要加班加点甚至熬夜来完成,今天学习工作的过于辛苦,熬夜太久势必又会造成对明天的影响。如同明天一样在你午夜闭眼之后不知不觉的便回到来。未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可知的,所以,把我当下,通过自我的锻炼与成长,那么这样的未来便更有可能是由你主动地。因此,听人说大学的四年也许决定你未来的三十年这句话并非那么夸张。

那么,作为一个积极面对未来,不断锻炼自我,证实自我的大学生来说,有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是及其必要的。关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恩格斯曾这样描述过,consciousness is the beautiful flowers on earth,花是美丽的,让人陶醉的,花是情感的调节者,人们用花去祝福、去怀念、用花联系情感表达喜悦、悲伤与爱。用花来赞叹意识的特别与重要性意义深邃。因为人的“意识”有一个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管这种特性叫做“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主观能动性”一旦产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可以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比如:大自然中从来没有过的花朵它都能够创造出来,比如用嫁接的方法,转基因的方法;人世间最美丽的神话传说,也是人的“意识”的外在表现。美丽的传说、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的“意识”的创造,在文学上,通常称之为文学“奇葩”。当然,在各个领域,人的意识都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绮丽之花。

意识的能量无法被低估,他对于人与世界有着无限的的能量。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其次,意识具有创造性。爱迪因为他的众多发明对人类的贡献而伟大,让无数的人尊敬与崇拜就来源于他百分之一的天才智慧,而霍金虽然生活基本都要靠第三设备来解决,那他受人尊敬与崇拜的原因则完全来源于他超常的意识。意识的伟大源于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还因其反应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再次,便是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不只限于形成思想与观念,其重要的是可将观念变为指导,通过实践变客为现。最后,意识还具有知道、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然而,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让我从更丰富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获得了更为辩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与同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对于意识反映客观实际,并对于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这一规律的理解有了更为理性辩证的认识。关于意识这一朵绮丽之花,其并非仅仅是在正面意义上的一朵花,与此对立的同时,它也是负面意义上的一朵花。比如玫瑰虽然芳香美丽,但同时也长着尖利的倒刺。意识便也是如此。例如,好的意识,积极的世界观与意识对社会客观世界的作用也是积极的。像爱迪生霍金他们一样,他们用他们的意识积极的改造了这个世界,让它可以发展进步。然而消极的世界观,消极的意识对于客观上世界的改造也将会是灾难性的效果与负面的结局。如历史的罪人日本的右翼势力鼓动政府,妄图建立由日本统治奴役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美丽梦想。发动并实施了对东亚乃至亚洲令人发指的可憎的侵略行为。其消极的后果在历史过去后的近百年来仍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与裂痕。与此雷同的还有同样是二战罪人的希特勒,复兴德国却希望灭绝妄犹太人,图通过世界战争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历史虽然过去,但其对于现实造成的疮伤却如同一道巨大的疤痕难以掩盖而且这伤害让人刻骨铭心。由此看来,他们的脑海中也存在着改造世界的意识,也有一朵这样的绮丽之花。然而这多奇葩的绽放再其华丽的花瓣下隐含的确是罪恶的欲望与深深的邪恶。

因此,回到最初,我作为一名正在努力拼搏的学习中的大学生秉有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是多么的重要,在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可能是一面镜子,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站在这面镜子前可以帮助我看清实际情况,理性辩证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困难和挫折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与解决。有这样一次经历让我难忘,在参与一次为救助流浪动物的空巢老人筹集善款的义演活动前进行宣传活动时,很多热心的网友在我们的微博中回复了很多来自不同角度的评论,有些是鼓励是支持,有些则是直言不讳的质疑和抨击。随着转发量的不断增加,参与讨论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回答质疑与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让人觉得难以应付。时间推移到深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十分疲惫可是却并未感到困惑,因为联系是普遍的,此项活动的展看必然会造成一些影响,这影响或许是对曾经某一较为权威组织的挑战,事物的发展也是有两面性的,我们所做的在某个角度也存在着某一项和一些不足。这样的矛盾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矛盾反映事物对立与统一的两种属性,这样的矛盾产生有着同一性,这可以是我们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是问题被发现而得到解决而前进。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下一篇:囚歌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