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2-09-10

进入21世纪,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化学教育中坚持科学发展观,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现代化教育观念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它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 以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是新时期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1 树立化学教学素质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 我们应根据这些特点, 在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积极探索化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 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等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

高等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目的, 不仅仅是培养只会背诵化学概念和原理, 能解答化学试题的知识型、应试型的人, 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具有一定化学素质和综合素质, 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化学课堂教学要直接与社会、与科学、与事实相联系, 不仅要培养学生“懂化学”, 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用化学”, 使其成为既具有理论知识, 又具备操作能力的知识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这就是化学教育的素质观。

目前仍有不少人把“文化科学素质”与“文化科学知识”等同起来, 对于化学教学, 以为只要给全体学生打好了化学知识、技能的基础, 提高了文化科学素质, 就完成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具有相当大的片面性, 本学科的素质教育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兴趣特长”, 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关心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坚持真理, 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 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等等。这就要求化学教学在完成化学知识教学的同时, 还必须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 因为科学素质绝不是只有“特殊人才”才需要具有的。

2 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化学学科内容的特有属性决定了它与生活、生产、社会和自然, 与过去、现在、未来有着广泛、深刻、持久、密切的联系, 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它在观察、思维、实验、创造、能力方面的要求, 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至少应包括: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交往素质等方面。

2.1 加强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化学教材中这样的内容丰富生动, 有化学原理、定律、概念发展的来龙去脉, 有科学家的事迹等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 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2 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有关问题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 树立社会的情感意识和责任意识,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

2.3 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 切实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改革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而且能够使学生应用知识, 提高观察、操作和创新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 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的实验教学, 应创设新的化学实验形式, 提出“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等新的理念。“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它对于保护人类自上而下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不断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化学教学方法

目前, 在化学教学中使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标的讲授法仍相当普遍。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应试型的学生不能说没有成效, 但由于它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主动探索和思考方面有较大的缺陷,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1 使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 是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 实施其个性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认知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是进行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认识和把握这个本质, 才能自觉地把素质教育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必须依据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规律, 在每一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 通过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探究活动, 学生不仅自觉地获得了新知识, 而且提高了素质。

3.2 重视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素质的不同,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素质教育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那种任意拔高教学要求的做法或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 只能损伤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扩大个体差异, 引起“两极分化”。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中在注重全体的同时还必须特别关心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在不断的帮助和激励下使他们树立主动学习的信心, 只有这样面向全体学生, 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3 进行多边信息交流与及时反馈

进行信息交流和及时反馈是课堂教学最具活力和最有成效的认识行为。学生之间的交流, 如课堂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做小结发言等, 这种交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和信息传递中心, 承担促进各方面信息交流和及时反馈的责任, 只要把握好时机, 控制好教学过程, 不仅能及时给学生以成功的欢乐, 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 可以这样认为:能否进行多边信息交流与及时反馈, 是化学教学能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志。

3.4 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化学教育在目标上, 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其基本要求是把知、情、意、行的教育融合在化学教育过程之中,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尤其在注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坚忍不拔的意志, 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等方面, 要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 使其得以健康的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并不是要求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 也不是在教学目标上搞平均化, 更不是要求学生平均发展, 而是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多样性,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 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 更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上一篇:建筑幕墙的节能与环保的探讨下一篇:心理辅导与经济资助互动融合,构建高校资助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