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教育装备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随着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各种现代教育装备进入了校园。如何管理好这些设备,发挥教育装备的最大效益,是现阶段应认真研讨的重要问题。

第一篇:教育装备论文范文

推进教育装备均衡发展 建设现代教育强区

摘要“十一五”期间,宁波市镇海区投入了逾7 26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区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为镇海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章通过对“十一五”期间镇海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分析,指出了“十二五”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工作重点,可供各地参考借鉴。

关键词镇海教育;教育装备;教育技术;统计分析;报告

基本情况

统计范畴及方式

2010年,镇海区共有中小学校34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含职业学校),完中1所,初级中学10所(含九年一贯),小学20所。在校学生36 270人。其中高级中学在校学生5 585人,完中2 684人,初中9 021人,小学18 980人。农村学校为湾塘小学、长石小学。

2010年度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包括教育部的《中小学教育装备统计》和《2010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教育技术装备统计补充指标(中学、小学、职高)》两部分内容。其中,补充指标实为义务教育装备均衡度发展状况。

2010年的补充指标分中学、小学、职高三部分,多数指标与教育部的装备统计重复,但内容更细化,涵盖学校的资产、人事各方面。补充指标的统计数据为农村义务段学校的教育均衡度,计算公式为:

均衡度为1.0~1.1为良好,大于1.1为优秀。

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基本情况

2010年度,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总投入984.79万元,其中财政经费投入935.57万元,占总投入的95%,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271.52元,比2009年减少721.61万元,为“十一五”期间经费投入最少的一年(如表1所示)。全区34所学校,除龙赛中学、实验小学和炼化中学因学校拆并或已列入2011年拆并计划等因素的影响,其余学校生均投入最高达636.16元,最低生均为41.8元,最高是最低的15.2倍,差距依旧巨大。

教育信息化装备情况

至2010年底,全区100%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总数为74间,平均每所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2个以上。中小学共有计算机8 666台,比上年净增177台。全区中小学生机比4.19∶1,其中小学2 883台,生机比6.58∶1;初中2 557台,生机比3.52∶1;完中378台,生机比7.1∶1;高中2 848台,生机比1.96∶1。计算机总值达4 138.1万元。

教育城域网全部覆盖。2010年度,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硬件投入总值达267.99万元,2010年城域网硬件投入70万,年维护费为23.76万元。

全区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通教室813间,多媒体进普通教室率为100%;多媒体专用教室169间,其中小学48间,初中60间,高中(含职高)61间。多媒体设备总值达2 065.03万元。

实验室和各功能教室装备情况

全区20所小学,拥有科学实验室40个,综合实验室23个,体艺室86个,计算机房29个,语言室7个,多媒体专用教室48个,其他功能教室42个,总建筑面积2 7586 m2,其中实验室使用面积3 020 m2,功能教室仪器器材设备总值达1 258万元,仪器配备均达到省级标准。

全区14所中学,拥有实验室及功能教室合计431个,其中物里室43个,化学室34个,生物室24个,通用技术(综合实践)室28个,体艺室59个,计算机室45个,语言室8个,多媒体室121个,其他功能教室69个,装备用房使用面积达81 669 m2,其中实验室使用面积为28 325 m2。功能教室器材设备设备总值达3 008.03万,仪器配备均达到省级标准。

中小学图书馆(室)装备情况

2010年,蛟川中心学校和炼化小学分别通过首批省、市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室)评估,骆驼中学、精英小学和庄市中心学校相继对学校图书馆(室)进行借阅一体化改建。全区中小学拥有阅览室61个,其中,电子阅览室18个,藏书室66个,资料室40个,合计使用面积8 220.8 m2 。

2010年,全区继续拨100万元设立“书香校园”工程专项经费。截止2010年底,全区中小学图书累计藏书总量128.96万元,累计藏书总值1 071.7万元,生均藏书量35.36册,比去年净增1.56册。其中,小学33.37册/生,初中37.07册/生,高中44.15册/生。

2010年,与大学园区图书馆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区31所学校成为大学园区图书馆分馆,图书分类编目的更加专业。此外,镇海区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大学园区图书馆图书调拨中心,利用公共图书馆丰富资源,通过图书调拨形式增加我区学校藏书量,改善我区各中小学图书馆藏质量和馆藏结构。

实验、图书管理队伍建设

中小学实验教学人员合计326人,比去年减少12人。其中专职77人,占实验教学总人数23.61%,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66人,占总人数20.25%,具有中级职称人员161人,总人数49.39%,中高职职称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5.52%。

全区共有图书馆(室)管理人员52人,比去年增加1人。其中专职24人,比去年增加2人,占管理总人数47.06%,具有高级职称3人,占管理人员总数6.88%,具有中级职称人员26,占总人数50.98%。

义务段教育均衡度

2010年,镇海区教育局继续学校的布局调整,全区2所完小归入农村学校。

至2010年底,全区义务段学校仪器设备总值7 890.43万元,其中农村义务段243.94万元,占仪器设备总值的3.10%,城市义务段学校仪器设备总值7 646.49,占6.9%。全区义务段学校生均仪器设备累计值元2 817.91元,其中,农村学校生均仪器设备累计2 290.48元,城市2 838.76元。

义务段学校图书藏书总量为1 020 011册,生均藏书量36.43册/生,其中农村义务段学校藏书量为45 668册生均藏书量42.88册/生;城市义务段学校校藏书量为97 4343,生均藏书量36.17册/生。

根据生均仪器设备值均衡度及生均图书资料均衡度计算公式,镇海区2010年义务教育均衡度情况如表2所示。

统计情况分析

教育装备投入稳步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均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至2010年底,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投入达1.33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3 643.48元。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以常规的设施设备更新为主。

“十一五”期间,纵观我区教育装备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教育信息化装备发展迅速。

至2010年底止,我区中小学生均计算机拥有量已达每4.19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如表3所示),已经提前达到《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所提的生均比5:1的要求。

五年来,全区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面普及。至2010年底全区各中小学多媒体设备总金额达2 000多万元,合计拥有各种液晶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984套,平均每班拥有1.2套。网络及外部设备随着教育教学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2010年,镇海区投入70万元对教育信息中心机房进行升级迁建,改造了现代化的镇海区教育系统IDC机房。

“十一五”期间,镇海区“书香校园工程”已经初见成效。2009至2010年,教育局连续两年拨专款100万元用于全区中小学(含职高和幼儿园)“书香校园工程”图书配备建设。目前,全区中小学图书馆藏书量与馆藏质量均有提高,但与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配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07年,通过招标方式,区内中小学配备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管理。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至2010年底,全区35所学校已全部实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并全部加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分馆,实现图书资料共享。随着镇海区大学园区图书调拨中心的成立,更为全区中小学共享公共图书(含电子图书及刊物)优质资源提供了便利。

与新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断普及。“十一五”期间,我区已拥有微格教室(自动录播系统)13套,交互式电子白板12套、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新课程配套实验室、小学探究性实验室等新产品、新技术逐步进入全区各学校。

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设备设施投入资金多;与新课程配备的教学仪器装备迟缓;音、体、美、卫、劳设备配备不重视,等等。所述种种原因,造成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在全区教育装备投入中占据了一大半经费。虽然,“十一五”后期,我区在实验仪器和图书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但常规装备经费投入仍旧偏少。如图1所示,2010年底,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点全区教育装备投入总金额的76%,图书原价占10%,教学仪器设备占8%,劳技、体艺设备占6%。

常规教育装备项目达到有关标准要求,还需持续增加投入。以图书装备为例,对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标准要求,全区尚需增加图书约26万册图书。

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建设亟待提高

“十一五”期间,如表5所示,全区实验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无论在专职人员配备还是职称都呈减少趋势,专职人员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小学实验教师和图书管理员的小学高级比例更是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虽然,镇海区“书香校园工程”和“科技校园工程”两大工程建设启动已有两年,但只在图书和仪器配备层面,如何让它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学校领导对实验室、图书馆等常规装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亟待加强。

建议与措施

均衡装备还需从标准化抓起

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基础。但是,教育装备的均衡并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不能无视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特点。高中段学校的经费投入,由于学校的高中生的教育特点,其投入必定是超过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这方面的投入必定是远远高于常规装备投入的。

然而,这些需要相应的标准作为投入依据。教育装备的标准化是均衡化、差异化的前提[1]。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正在组织修订2005版的《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这对基层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是教育技术装备均衡发展的一个有力依据。有了标准,我们就了解自己的装备薄弱所在。实验室建设薄弱,就启动相应的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又如,镇海区教育局看到了辖区学校的体艺卫装备相对薄弱,2011年就将“体育艺术强化年”作为三个主题年之一。区教育局已经印发通知,开展全区中小学体艺卫教育装备专项检查,有计划地实现全区中小学体艺卫教育装备达标率达到100%。

特色装备还需与学校的内涵建设相一致

学校的内涵,学校的特色,这些是学校间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那么,学校的教育装备就需要与相适应。例如,有的学校物理学科竞赛能力很强,那么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就需要先进;有的学校自行车竞赛有特色,那么就需要装备特色的训练场地和设施;有的学校围棋教育特点,有的学校射击训练,有的学校机器人竞赛,有的学校航空航模等等,这些无不需要相应的教育装备。只有装备与学校的内涵发展相一致,融入整个校园文化中,学校才能真正具有鲜明的特色。

现代教育亟待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2月10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政策的出台,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十一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需要尽早规划部署,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利益相关者之广泛远超我们平时所想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置身于教育信息化工程之中,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个项目的有力推进者。教育信息化不再是哪个部门、哪些人的事,其关乎教育全局,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2011年1月26日,镇海区教育局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智慧教育建设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教育网等为依托,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资源建设及管理服务为中心,以技术培训和各项制度为保障,以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宗旨,深入推进“数字校园”、“科技校园”、“书香校园”建设,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未来五年,镇海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系统、四项工程”,即教育基础数据中心,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科资源库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校园E卡通三大数字化管理系统,科技校园、书香校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四大工程。“十二五”开篇之年,利好的政策、远大的目标已经规划,而需要做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尹恩德.教育装备管理要找准定位:宁波市镇海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组织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09(23):57-61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

作者:尹恩德 林霓

第二篇:抓好教育装备应用 切实提升装备效益

随着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各种现代教育装备进入了校园。如何管理好这些设备,发挥教育装备的最大效益,是现阶段应认真研讨的重要问题。

1 完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1.1 重视管理体系建设

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体系,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育装备的副校长负责此项工作,有关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协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前安排阶段性的工作。

1.2 完善制度建设

结合成都市相关装备标准的要求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及时张贴上墙,加强对各室的规范管理,建立建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如《网络中心维护管理制度》《中心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广播室管理与使用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采购、使用与维护制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等,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不断完善。

1.3 加强队伍管理

功能室管理按照相关要求,配齐了中心机房、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及各实验室等兼职或专职管理人员。做到所有硬件、软件进行使用专门的账本进行登记、报损、盘存等,做到了账物相符、管理规范。对各类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都进行完善的记录,如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多媒体使用情况记录等,真正做到设备有人用也有人管,严格实行规范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承担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坚持经常性不定期的检查与督导,一查功能室的使用情况,查阅教学装备的使用记录;二查各类功能室的账目情况,是否做到账物相符;三查各功能室的卫生、安全情况。

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保障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2 加强培训,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

2.1 全员培训,提升装备使用效益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得到了真正的转变,在教学中能自觉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在操作上熟练地掌握必备的技能,教学活动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同时,制订了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制订了全面地培训制度,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师培训。要求50岁以下教师100%参加培训、100%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100%会操作电脑,会上网收集、下载教学信息资料,100%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从2008年起,学校先后两次邀请请四川师范大学专家到学校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电脑培训,并购置了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分别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IE浏览器,Powerpoint、Flash课件制作软件,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共培训教师128人次。每学期,各教研组定期开展两次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研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教师创设专业发展平台,为自学提供充分的学习和钻研条件。教师们通过自己摸索、看示范教学、师徒结对等方式开展专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有了大幅度提高。全校教师100%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并获得由四川师范大学颁发的信息技术等级证书,100%的教师具有应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和设计、制作CAI课件的能力。

2.2 合理利用各种比赛激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期组织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公开课、研究课,安排“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汇报课、示范课。坚持从优化教学过程入手,打造有效课堂,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举办“志远杯”教师技能大比武:组织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比武、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考评力度。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比武及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中,把能否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估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以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目前,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学科达100%,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达90%以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70%以上。

3 合理配置、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应用效果

学校根据教学需要给各年级购置了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教学用的配套音像、电子教材,购置了新教材配套光盘,英语教学光盘等,添置有《省资源中心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软件。

为全校教师开通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注册权限,每位教师均可在网上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此外,还开通了温江教育城域网资源库,教师实名注册使用,进行资源浏览、下载。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可时时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制作课件、编制试卷、撰写电子教案和论文等,并利用学校校园网实现共享,形成了以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为开发主体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

发动师生积极制作教学积件,充实教学资源,并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校本特色。1)学校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媒体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采用何种媒体,如何运用媒体等皆从实际需要出发。2)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1个课件、1篇论文、1个电子教案,形成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3)教科室经常采集、编辑和整合学校和学科资源,近年来学校教师共制作优秀教学课件200多个。

作者:周志 杨昊

第三篇:韩国教育体制:公平教育,英才教育,文化教育

韩国首先从农村、渔村、岛屿等条件不利的地区实行免费教育,继而从边远农村逐步向中心城市扩展。韩国政府采取的这种“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相对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实现了教育均衡,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了教育福利。——毛建国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在韩国人看来,再苦再累送孩子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韩国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韩国的教育部是中央政府机构,负责有关学术活动、科学及公众教育的政策方针的制订和执行。各道和广域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在各郡、市也有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专员,负责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活动。政府对委员会进行有关基本政策方面的指导并提供财政支援。

教育资金由中央统一筹措,政府拨款占学校预算的绝大一部分。教育部的预算虽然年年不同,但是通常占政府支出总额的23.9%,1997年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但是从1953年起,6年小学教育已成为免费的义务教育。1992年,在乡村开始实行3年初中义务教育,其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将这套义务教育制度推广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已经制订了学龄前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要求增加幼儿园的设施。

一、韩国别具特色的教育类别

(一)学校教育

韩国的学制分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学院旨在培养博士的研究生课程的大学4年,另外还有两年制的专科大学及职业大学。

韩国有5,721所小学,在校学生有378万名,教师总数则达到138,670名。小学的基础课程由8个主要科目组成:伦理学、国语、社会学、算术、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实用美术。在一、二年级时,有些课程混合编排教授,从三年级起增设英语和实用美术。小学教师必须是4年制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小学毕业后,年龄在12岁至14岁的少年允许进入初级中学,学习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课程。在过去的30年中,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比率大幅度增加。

自1969年废除初中入学考试以来,韩国初级中学招生便改为按区域抽签分配的制度,不给学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这一改变旨在消除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间的差别,从而使所有的初级中学都能给学生提供同等质量的教育,并免除学生入学考试的压力。初中课程包括11门基本的或必修的科目,若干选修科目以及课外活动。技术及职业课程包括在选修科目之内,以供那些毕业后准备谋职的学生学习。

高中入学制度也于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经国家会考合格的学生可以按区域通过抽签办法决定自己就读的高中。这种修订废除了每个学校自己主持的考试,以使高中教育具有同等的质量。结果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比率也随之增加。有234万名学生在1,892所高级中学上学,在职教师总数为104,404名。高级中学大部分分为两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全国共有774所职业高中。申请进入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必须具备初中毕业条件,并须参加道一级的预试。职业高中的课程通常是普通课程占40~60%,职业课程占60~40%,而且理论与实践并重。

韩国高等院校分以下几类:4年制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医学院和牙医学院为6年制);4年制的教育大学(师范学院);2年制的专科、广播函授大学和电视大学;以及2~4年制相当于大学的各类学校,如护士学校和神学院等。

韩国教育法及有关法令规定,所有公立或私立高等院校均须接受教育人力资源部的监督。教育人力资源部负责处理学校招生名额、师资审核、课程设置、学位审议以及规定统一课程等事务。大学校长和董事会董事的任命亦须经教育人力资源部批准。教育公务员法对教师基本资格也作了具体规定。并且,韩国政府于1998年制定《英才教育振兴法》,并先后修订和制定了这一法律和相关实施法令。2000年1月28日,韩国颁布了《英才教育振兴法》,正式确立了英才教育的国家法律体系和教育体系。2002年11月29日,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发表了由7部委联合制定的《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2006年6月12日,以总统令第19513号颁布修订的《英才教育振兴实施令》。

(二)非正规教育

韩国于1961年颁布了《非正规教育促进法》,第四次修改后于1979年公布,使非正规教育制度化。韩国的非正规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那些没有受完正规教育的青年或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课程;另一种则是用来对那些在职人员或非正规学生提供短期的技术或进修课程的教育。初期,非正规教育多强调读写的普及、大龄儿童的教育、农业知识推广课程以及成人教育。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非正规教育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目前,技术训练成为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推动力。主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包括公民学校和商业学校。公民学校和高级公民学校为那些期望提高或恢复初中正规教育的人提供一至三年不等的相当于正规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商业学校和高级商业学校和高级学校则对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传授一至三年的职业教育课程。广播和函授大学为在职青年和成年人提供高中之后的四年课程,包括家政学、商业管理、农业、教育学以及公共行政等课程。该大学播放14个30分钟的广播节目和1个30分钟的教育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此外,还通过开放大学网的有线电视频道每天自上午6时至午夜共播放18个小时的节目。修完了所要求的学分的学生可以获得正规高等院校毕业生同等的学位。另外,还有中学的广播函授节目。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教育包括由政府机构与私人组织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训练课程。设置的课程范围为特殊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各种技艺。在乡村地区,还开办各种青年班或妇女班,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些班通常是在晚上利用学院的教室或村民活动中心进行授课。

作者:晓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育装备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教育教育论文范文05-10

教育论文论文范文05-10

教育学教育论文范文05-15

教育实验论文范文04-17

教育论文范文05-08

教育得论文范文05-08

教育发论文范文05-08

教育类论文范文05-08

教育毕论文范文05-08

教育关论文范文05-08

上一篇:教师禁毒论文范文下一篇:环境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