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2022-05-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教育理念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舞蹈教育的分析,找出转变教育理念的关键点,从而得出結论,让中国的舞蹈教育真正的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感受舞蹈的艺术美。

第一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学习观视域下的高等教育理念反思与重构——基于《高等教育理念》述评

【摘要】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灵魂,古往今来,学者们对于高等教育理念解读从未停歇。罗纳德·巴尼特教授便是其中之一,其著作《高等教育理念》是对高等教育理念释析的一次孤独的尝试。作者通过反思高等教育在认识论和社会学基础的双重削弱下所面临的桎梏,力图以“学习”为突破口,证明高等教育理念构建的可能性,即回归自由高等教育。

【关键词】高等教育理念 学习 知识 自由高等教育

基于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等教育的概念诠释一直被学者们争论不休。高等教育理念,亦是有多元视角解读。罗纳德·巴尼特教授便是众多学者之一,其著作《高等教育理念》从英国高等教育出发,纵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提出自身对高等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批判,进而呼唤理念重构。

本书观点、涵义丰富,笔者以“学习观”为视角,理解高等教育理念的反思与重构,即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对所学知识以及怎样学的看法。

一、高等教育理念回顾

高等教育理念有其自身发展历程,涤荡了诸多学者的思想精华。纷繁复杂的理念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甚至部分理念时至今日仍熠熠闪光。

1.希腊的高等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存在,应从中世纪博洛尼亚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学校的建立谈起,但说到高等教育理念,就要追溯到古希腊,重温哲人们的著作,尤以柏拉图为甚。

柏拉图对理念有自己的见解,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本质”通过复杂知觉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形成的观念“集合体”。推演到高等教育领域内,即是对知识理解的各种观念的集结。首先,知识含意是混杂的,是事物在某些条件、状态下所呈现的。其次,知识是可知的,需要通过包括学习者在内的对话对知识进行批判。再则,对于知识,学习者要批判吸收,以求得个体更广阔的发展。最后,批判性的理智训练,对其所探究内容的范围和形式不设限。经过训练,学生才能挣脱出现象世界,进而成为独立全面的人。

2.中世纪高等教育理念

中世纪的高等教育机构多是由基督教会成立,其学习对象受到严格限制,但其中一些理念值得借鉴。首先,中世纪大学是民主的,民主包括学校的开放姿态、内部管理合作形式和学校自治。其次,对知识批判性学习。即便学习对象受到限制,但是所学知识必须经过反复的维护和验证,而达成这一目标的方法,即是组织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讨论和批判。再则,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优秀的学习者可以获得学位,而学位本身具有较高公信力。当然,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一定是为了获得学位,而是这一教育过程富有意义。

3.纽曼的大学理念

自由教育,是纽曼大学理念的重中之重。在他看来,首先,大学教育应该是自由的,知识即目的本身。其次,学习应该形成一种“事物相互联系的观念并把握之”。任何事物,若缺乏对其整体的感知,而只注重所要学的某一部分知识,就会对其产生片面、狭隘的见解。再则,对于知识,学习者需要进行持续的理智反省过程。知识的获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习者根据经验和依托推理进行反省活动,才能得以驾驭。而这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存在着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形式。

4.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

两次世界大战的惨重代价,使得大学所蕴含的价值遭到社会质疑和批判,雅思贝尔斯的大学理念便是在这一环境下孕育而生。首先,对于知识,他认为有普遍效力的知识是共识,真理就是一场为达成共识的对话论点;对于真理的探求,便是研究本身,教学与研究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其次,大学要允许学生亲身参与学术研究,并使其真切感受到学术自由;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应持有主动对知识怀疑和探究的意识;对知识,必须有交叉学科的意识。最后,对知识的探究,需要人际沟通,如同苏格拉底的“平等对话”,双方以平等的姿态,吸收、理解、批判自身与他人见解。

综上, 在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其所持有的价值观有着惊人的内在一致,体现在诸多重复出现的概念用语,如知识、真理、整体、对话、批评、反省等,着重是对知识的看法、如何吸收知识以及其产生效果。然而即便这些理所应当出现在高等教育中的词汇,即理念的根基,在巴尼特看来,却一再被侵蚀,为此他十分痛惜:“缺乏对高等教育的反省不仅在研究教育的学术部门显而易见,在研究高等教育自身的研究者当中甚至更加习以为常。”

二、高等教育理念的桎梏

各时期的高等教育理念都有其时代烙印,上文中四个时期的高等教育理念,就涵盖了包括古希腊的哲学王教育、中世纪欧洲牧师阶层教育,对工业社会反应及世界战争后高等教育所应肩负的责任等,这反应了高等教育是无法规避所处社会认识论环境的影响,且与其密切相关。但高等教育又具有独立、个性、自由、解放的发展特性,它可以有自身的坚持。但面对着新时期的认识论和社会环境,我们所看到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应对自如”反而点束手无策。

1.认识论基础的削弱

从哲学角度上看,知识是认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知识的传授可谓是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然而高等教育领域内对知识形式的界定,一直处于变革中,先后有相对主义、后结构主义、批判理论等对客观知识真理发声质疑,亦让以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狼狈不堪。使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不是源于自身需求,而是任由外界“摆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任何界定知识的标准已是徒劳无益,真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商议,其基于共识理论的价值观的学术讨论,亦是有价值的学术争鸣。

2.社会学基础的削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试图将“象牙塔”与高等教育抹去关系,以证明高等教育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紧密,它的社会功能被无限放大,对其功能定位趋向于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其中以专业和课程设置为甚;师生对于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忠诚度直线下降,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探求,被社会的“发展欲望”钳制。学生希望之所学不再是吸收、理解、运用和发展知识,而仅是简单吸收,且更偏向于职业方面的发展。而教师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部分教师研究突显功利化,以有利益的研究工作为主,而忽视教学。此外,我们往往还会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学者们总抱怨其对高等教育的染指,使自由高等教育的发展屡屡受挫。巴尼特对此宽容许多,认为意识形态是对世界高度理性的概括,巧妙地存在于我们周身,我们无需将其消除,但可以抑制。

三、回归自由高等教育

上文中我们回首了前人对于高等教育理念的探索,同时也探析了当前高等教育理念所面临的桎梏,毫无疑问,高等教育期待并迫切呼唤高等教育理念的重构,其不仅必须是高等教育理念精魂所旨,也应同时契合社会发展步伐。由此,笔者回归对高等教育理念自身的探索:何种高等教育理念才能扛起当下高等教育的重担。对此,巴尼特教授明确提出了回归自由高等教育,即“解放”理念。

1.自由高等教育理念阐析

自由高等教育,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自由,即知识领域和社会方面的自由。以“自由”二字傍身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其对知识范围的宽阔性、所属环境宽容性的极高要求。对自由教育理念,也有“保守”和“激进”之分。

“保守”的自由教育中“自由”是指“意志自由”,即个体拥有自由的“种子”,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助其“发芽”,换言之,教育就是让个体展现其内在天然的理性和独立性。这一过程中,阻碍个体特性发展的因素较弱,教育的核心旨在教育者对教育环境的治理,以确保个体的自由成长。而“激进”的自由教育更趋向于“解放”理念,它认为阻碍个体特性发展的因素较强,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避免。教育就成为帮助个体以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等较为彻底的方式认识影响自己,从而促进个体发展。

两种自由教育理念共生共存的同时又持续竞争,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发展,均试图以不同纬度证明高等教育所需要的自由。

2.学习观视域下的自由高等教育理念的重构

这样的自由高等教育理念存在于我们周身,并持续践行着其职责。但当下的高等教育,若持续以这样的姿态行进,必将遭受外界更大的干预甚至本质性的破坏。由此,自由高等教育的重建就是将高等教育的注意力转至关键领域,巴尼特教授认为是学习,并提出了四种策略:开放式学习;学生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交叉性学科学习;将哲学和社会科学引入学生核心课程,并强调这四种策略必须同时采用,偏颇任何一种都可能威胁高等教育的有序发展。

(1)采用开放式学习方式

开放式学习,其核心即是自主学习,更确切地说,学生要对自我发展负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按照自身的特质利用资源来学习,教育者则尽力地按照他们的想法来为教育提供保障。这是偏向“保守”的自由教育,仅这样还不能完全确保学生心灵的“自由”。这就需要“激进”自由教育概念的引入,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循环往复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等更具“变革”性的思维,达到自我变革,这是个体自主自为的结果。

(2)培育学生批判性的自我反思

批判能力的训练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可谓为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批判理念,是人对某些事物有所不满,进而在一定环境下产生批判行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学生应持有的批判意识,旨在其对于问题的把握和理解,以及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由此,批判所引发的评价,也就无所谓是正面评价或负面评价。批判是主动意识下的产物,对于学生的学习观十分重要。

(3)开展交叉性学科学习

为减少任一知识形态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从知识本身中解脱出来,交叉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单科学习的方式,导致选修不同知识领域的学生无法用学术语言进行沟通,而学者也无意开展共同对话的想法,学科之间“沟壑”纵横。事实证明,任何问题不可能在单一学科内解决,研究需要各个领域的广泛交流。为此,培养学生的多学科意识,让他们用更宽阔的视野看待众多领域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

(4)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让哲学、社会科学处于尴尬境地。在当下注重短期功利的驱动下,哲学、社会科学无处可居。在利益导向下,一些学校对此类科目的课程设置,避之不及,有些学校甚至对科目进行了“改造”,将技术引入其中,使其显得对社会有所“价值”。“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让我们明确其对于当下社会高度理论化的总结,社会科学亦有此意味。不可否认倾向于社会利益的知识之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社会的引领作用。

四、批判性反思

阅读此书,笔者常有淋漓畅快之感,亦有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笔者看到了巴尼特教授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忧心,也想见其对于高等教育理念解放、重构,力图给予更多有价值理论所做的努力,他确实通过一些新视角给予自由高等教育更多地现实建议。然而,正如巴尼特所倡导的,每一种知识、理论的学习,都应该伴有批判、反思的过程,并非简单地吸收、理解。因此,笔者尝试对这么本书进行一点自身的批判性反思。

首先,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关系的不明朗。我们不难发现,纵使笔者强调高等教育需要自由、解放,但真正到最后重建的具体策略,将策略重点关注到学生学习为主,是否是对应对社会实然的逃避。

其次,权威与思想的碰撞。对于任何学术活动、教学探讨都要求是一种平等对话状态,是否强“权威”者所难,容“弱者”走偏。不强调权威,是对思想自由的倡导,提倡学生在对话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当这种观点背道而驰时,是否能够存在一种“权威”进行及时扼杀,以规避学生偏离正常的发展轨迹。

最后,高等教育理念作为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其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无法说,谁的理论包罗万象、能够覆盖整个高等教育大环境,但每一个理念,都有其闪光点,发掘其理论精华能够让我们离高等教育更近一步,进而高等教育理念或许也会有豁然的一天。

参考文献:

[1][英]罗纳德·巴内特.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9-17.

[2]Peter,R.S.(1975).Subjectivity and standards,n Niblett(ed.).

作者:余洁

第二篇:转变舞蹈教育理念,普及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舞蹈教育的分析,找出转变教育理念的关键点,从而得出結论,让中国的舞蹈教育真正的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感受舞蹈的艺术美。

关键词:舞蹈教育、观念转变

校园舞蹈教育在提升全民素质方面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校园舞蹈的教学应通过校园舞蹈的兴趣教育、愉悦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优美的体魄,注重对全体学生进行基本的舞蹈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对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竞争和发展的有用人才,从而使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心灵美的塑造、情感的升华。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理论,将校园舞蹈教育定位在面向校园、面向普通学生和文化阶层,探索舞蹈的教育新理念,十分必要。

一、浅谈我国舞蹈教育

人才的素质培养在当前国际竞争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舞蹈、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这四门艺术教育的全国性开展,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意义上的考虑。我们的艺术教育还是缺乏基本的艺术常识和技能的教育。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便于操作的艺术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不少舞蹈艺术专科学校在选拔人材基本上仍源于教师的主观判断,以求学生将来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为老师争得荣誉。导致这样的学生在其他的学科的知识、技能则很贫乏,而这样的教育体系绝却剥夺了大多数的学生被对艺术教育的渴望和权利。那些酷爱艺术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迫使下被不得不把提琴或舞鞋放下。

二、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所在

校园舞蹈教育应不断探索舞蹈教育的新理念,将自身定位在面向校园、面向文化阶层。从我国多年的舞蹈教学分析来看,以下几点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一)抛弃旧的舞蹈教育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舞蹈教育只是一部分人的专业,一个人的舞蹈才能是要有天赋的,然而想要普及舞蹈教育,教对待学生正确的观念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一位教师如果认为某学生好,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在他的影响下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教师认为根本不行,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差。这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比较大的。能否开发潜力,关键在于教师教的是否得法、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否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

(二)让学生是舞蹈学习的主体

通过对舞蹈参与主体在舞蹈方面是否有主观能动性的微观分析,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的关系到他能否学习好舞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兴趣的,则就接受、反之就不接受,这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具有选择性的。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一个人终生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作,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进行培养和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了解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

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宽容的对待“差”的学生,才能各展其长。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这样他们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接着会追求下一个成功。这种成功感对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的培养

舞蹈教育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拥有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当舞蹈学习到达了一定程度时,用来比较的不是舞蹈技术,而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某些时刻能够起到决定作用,比如两个技术相同的舞蹈家,他们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能达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表现;但是心理素质较差的,就会屡次出现失误,最终与冠军无缘。因此,在舞蹈的基础教育中,当作将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很多学校有心理咨询辅导,并在心理素质方面开了课,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观念。学校应该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因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增加新的内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要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未来的文盲,是不会运用现代技术的人”。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猛的时代,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将会被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上教学、网上舞蹈信息的交流、网上视频及面对面的沟通,这些都会为舞蹈教育、舞蹈学校的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美好的生活并不是靠物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生的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可以使人创造更多的美好,这种态度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素质全面且身心和谐的人。校园内外的舞蹈美育蔚然成风,透视出舞蹈是为需要舞蹈的所有人而存在,不是为少数的天才所享用,甚至残疾人,也不再因为天赋差,而被剥夺在舞蹈艺术中受益的权利。通过身体创造性潜能的开发中,舞蹈使人能够了解时间、空间、力量的意义,从而以自主的方式表现自身特殊的情感。舞蹈艺术的审美功能就是利用艺术感染力的作用,在亲身参与舞蹈的动作中感受和体验愉悦,从作品欣赏中了解文化历史、艺术流派、理论视点、表演技能和风格。我们普及舞蹈教育,使舞蹈艺术教育以其自由、超越的审美活动陶冶人们的心灵,赋予人们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塑造人们一种超越于功利的人生境界。

作者:杨冠楠

第三篇:刍议高校化学理念教育

摘 要: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口号的提出,高校化学教学理念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绿色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始在高校化学课堂中展现出来。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化学意识是提高大学生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本文在此背景下,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为中心内容,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化学理念教育。

关键词:高校 化学 理念 教育

化学作为一项基本学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程度,以农药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等,因此研究绿色化学便成为现代社会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绿色化学教学理念也逐渐成为高校化学教育中的重要理念。

1 高校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分析

绿色化学,也称为环境友好化学,主要是指化学反应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了参与反应的原料原子,并以污染预防为重点,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的化学科学。绿色化学不同于传统的环境保护,不是被动的去治理环境的污染,而是从化学角度主动的防止污染的产生,让污染消失在萌芽状态。绿色化学教学理念是化学教育的重要飞跃,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绿色化学在防治污染、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也成为现今绿色化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实现可持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的基本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1],因此作为大学生,就必须具备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充分掌握绿色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进步,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高校必须要充分实施绿色化学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师及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使教师与学生了解到绿色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到整个化学教育的过程中,推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与化学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而充分推动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2 绿色化学教学理念的实施

绿色化学理念主要是针对天然无公害的化学反应而提出来的,化学教育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教育两方面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渗透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视对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与引导,提高学生的绿色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首先,教师需要在理论教育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基本教育理念。目前,在中国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化学教材中,绿色化学理念体现的都比较少,甚至在一些化学教材中根本没有绿色化学的体现。但由于教材的具体内容在特定的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2]。这要求高校教师首先要充分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更新,以体现绿色化学的基本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环境保护意识。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更加现代的教学手段来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将绿色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方式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展现教学的丰富性与活跃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学生充分展现绿色化学教学理念下的绿色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讲解绿色能源与绿色化学工艺等,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其次,教师需要在实验教育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基本教育理念。第一,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微量化的实验来节省资源的利用。微量化实验是近些年来出现并频繁使用的新的化学实验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化学实验的废液处理,以有效改善化学实验室内的空气与环境质量。微量化实验是采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相应的化学信息,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进而降低试剂在器皿上的附着量。微量化实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实验药品,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教育理念,因此应当大力提倡。高校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基本条件,在保证化学实验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微量化实验,这样一方面能够达到实验的效果,另外还节省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绿色化学意识。第二,教师尽可能的采用封闭式的实验,以实现实验过程的零排放。在化学实验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传统化学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但很多有毒气体还是会排放道空气中,进而影响空气质量。绿色化学理念强调将有毒气体实验放在密闭的空间中进行,使系统中产生出一种能够吸收有毒气体的元素,进而实现有毒气体的零排放。这要求教师对实验方法、仪器、技术等进行新的设计,实现循环性实验,一方面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中;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药品,缩短实验时间。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合作,设计出回收及提取再利用的实验,达到药品与资源的循环利用,突出绿色化学教学理念的优越性。第三,教师需要重视对三废的处理,以降低污染程度。绿色化学教学理念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对污染的阻止方面,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处理方法,对实验室三废进行回收再利用,突出绿色化学的基本教学理念。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三废的处理,是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将这种理念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改变学生随意排放的陋习,实现实验室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第四,教师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绿色化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化学实验课程摆脱传统实物课程的一个重要跨步,多媒体的应用与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那些反应相对较慢且操作要求苛刻的实验,用更加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另外一些有毒试剂的实验等,通过多媒体演示,还能避免有毒气体的排放,降低有毒气体对环境及人体的伤害,还能节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3 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教学理念作为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过程中必须要突出的一项基本教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学一方面节约了实验材料与资源;另一方面也很好的保护了环境,因此,是一种高效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的传授绿色化学基本内涵,将绿色化学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万寿.以绿色化学理念指导高校化学实验教学[J].教育探索,2010(6):62-63.

[2]黄丽英,杨宝华.浅谈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2(12):131-132.

作者:王冬姣

上一篇:教育参考论文范文下一篇:旅游发展论文范文